第416章
康熙:“呵,朕就是他们口中的非我族类。”
乾隆:“对汉人的思想禁锢必须加紧,不能让他们接触到外面的世界!”
和珅:可是天幕在上,陛下能遮住天下人的眼睛,捂住他们的耳朵吗!
【宋朝重文轻武,偏安一隅。明朝压迫女性,禁锢思想。清朝闭关锁国,卑躬屈膝。这些历史是如此的沉重,每每读来都让我们痛心疾首。】
评论区
“我们原本是世界的中心,原本在各方面都是最先进的。”
“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狂妄自大而不自知……”
朱元璋抓狂:“大明到底哪里落后了!”
康熙:“欧罗巴的传道士不过是掌握了一些奇技淫巧,非治国之道!”
雍正:“父皇看到了欧罗巴的发展,却不希望他们剧烈变动的思潮影响到大清的百姓,若是汉人学会了那些技术,满人的江山就坐不稳了!”
胤祥:“可是,若是故步自封,就会落后于世界的发展,成为历史上那个屈辱挨打的清王朝。”
雍正闭眼沉思,良久才下定决心:“十三弟,朕将这件事托付于你,你先跟那些传教士接触一下,看看他们到底发展到了哪一步,又是从哪里开始的。若是能够吸取他们先进的技术,却不受思想的影响……”
胤祥:“臣明白了。”
在雍正皇帝下定决心的时候,天幕直播也来到了尾声。
【下节课我们就将走进下一个“南北朝”,走进唐末秩序崩坏后的混乱年代,那个“天子,兵强马壮者居之”的时代!】
……
直播结束了,很多人没有回过神来。
这次直播讲到的诗人大都不是什么大官,却依旧能被后人铭记,这让平行时空的观众们看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有人将这些诗文抄录下来,整理成册,印刷售卖,顿时市面纸贵,许多人买下来作为儿女的启蒙读物。
便是没有多少银钱的农户也愿意东拼西凑,几户人家合买一份作为传家宝。
在天幕的影响下,许多人都认识了一些字,能看懂契书,明白了一些道理,过去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的心态消失了。
他们懂得为自己争取利益,能与不法之人据理力争,不再盲目的惧怕官吏,这大概就是开启民智的意义吧。
今天的直播对唐朝之前的帝王将相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信息,他们只是被天幕反复提醒唐朝衰亡之事,都有些麻木了。
始皇命叔孙通将抄下来的诗文传至天下,任由百姓自行抄录背诵。
不过他并没有在朝廷的考核中加入诗文,大秦上下都是实用主义者!
汉武帝兴致勃勃的命司马相如、东方朔做赋,致力于提高汉朝的文化水平。
还将察举征辟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不必地方官举荐,只要有才能之人,都可以自行前往长安参加考核。
不过,汉朝的纸张尚未推广开来,读书人不多,还不到推行科举制的时候。
波动最大的要数唐朝的平行时空。
李世民,李治决心采取强硬手段推广科举糊名、殿试制。
李隆基将李白、杜甫、高适等人都召入长安,亲自考核授官。天幕提及的宦官、奸臣都被他逐出朝堂。
但张说、张九龄等贤臣依旧忧心忡忡,若是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数十年后,陛下还记得今日的决定吗!
天幕也给白居易、韩愈等人指明了之后的路。
相较于在朝堂上明争暗斗,白居易还是选择前往地方为官,给百姓做一些实事,才不负他们的爱戴。
韩愈身为文坛领袖,必须坚定地矗立在朝堂之上,为自己的学生、好友保驾护航,也只有他敢不客气的指着皇帝鼻子骂!
……
就在各朝忙忙碌碌的处理天幕带来的机遇之时,七天过去了——
第390章 五代十国
【各位观众大家好,我们的历史小课堂又开始了。】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两周之前,我们曾讲到唐朝末年,公元907年,梁王朱温接受唐哀帝“禅让”,建立后梁,唐朝正式灭亡!】
曹丕:“当然记得!”
曹操戏谑道:“是啊,谁能比你更懂禅让。”
刘备:“唐末乱世居然又是一次南北朝,难道也像汉末这样混乱?”
诸葛亮:“王朝末年,总要经历一场血与火的洗礼,才能建立一个全新的王朝!”
【五代十国是历史上继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大分裂时期。】
【从公元907年,后梁建立,到公元976年,后汉灭亡,七十年间,有名有姓的割据政权换了数十个。】
始皇:“不会都是二世而亡吧?”
刘邦:“这些后辈不行啊,一个国家持续时间还不到十年。”
刘彻:“菜鸡互啄!”
李世民:“放着,让朕来!”
……
【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掌握中原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有五个,即“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我们将这五个政权合称为“五代”。】
南梁,唐朝,晋朝,汉朝,周朝:……
不仅抄袭我们的名字,还玷污了我们的名声!
【这五个中原政权虽然实力强大,却无力控制整个国家,只能算地方割据政权。还有些藩镇初期依旧使用唐朝年号割据一方,有的奉五代为正朔,其他则是保境固守或称帝争天下。】
【后人将中原之外存在过的,最具代表性的十个政权: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荆南、北汉统称“十国”!】
【除此之外,中原地区的独立、半独立政权还有义武军、成德军、卢龙军、岐国;南方在楚、闽灭亡后出现了武平军、清源军等割据势力。】
曹操叹道:“这可比汉末乱多了!”
郭嘉:“还好五代十国只有七十年。”
【这就是五代十国的由来,想要理清五代十国的故事,就要从朱温开始说起。】
【朱温早年曾投靠黄巢,助黄巢占领两京,黄巢起义走上下坡路后,朱温果断投降了唐朝,被赐名“朱全忠”。但朱温后来做的事,可是与忠诚一点都不沾边!】
【在平定农民军起义的过程中,朱温迅速崛起,成为宣武军节度使,治所开封。他率军抵抗黄巢的疯狂攻击,斩杀黄巢手下大将秦宗权,占据中原,而后又东征山东诸地,称霸中原!】
【黄巢覆亡后,唐王朝已名存实亡,各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宣武节度使朱全忠、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卢龙节度使刘仁恭、镇海节度使钱镠、淮南节度副大使杨行密等人势力最大,史载“郡将自擅,常赋殆绝,藩镇废置,不自朝廷”,“王室日卑,号令不出国门”!】
【公元901年,唐朝皇帝被宦官幽禁,宰相崔胤密召朱全忠救驾。自身难保的宦官们只能投靠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这给了朱温一个扩张势力的完美借口,朱全忠派出大军进攻凤翔,凤翔李茂贞不敌,只能固守待援,直到粮食都吃光了。】
李治:“又是一个何进!身为当朝宰相,都不看史书吗!”
武后:“怕是无计可施了吧。”
李治:“这个朱温要做董卓还是曹操?”
武后:陛下是气急了吧,天幕都说了,朱温僭越称帝,这点上比不上曹操!
【公元903年,李茂贞在朱温的大军包围下,终于坚持不下去了,他杀宦官韩全诲等七十余人,与朱全忠和解,护送唐昭宗回到长安。】
【宰相崔胤指责宦官“大则构扇藩镇,倾危国家;小则卖官鬻爵,蠹害朝政”,朱全忠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便将所有宦官诛杀,废神策军,将皇室掌控在自己手中,朱全忠也被封为梁王。】
【公元904年,朱全忠杀了召他进京的宰相崔胤,逼迫昭宗迁都洛阳,很快又指使养子朱友恭、氏叔琮等人杀了昭宗,另立其子李柷为帝,是为唐哀宗。】
李隆基觉得脊背发凉,那些掌握兵马的节度使是真敢杀皇帝啊:“真是唐之董卓!!!”
【公元905年,在亲信李振的鼓动下,朱温在白马驿将宰相裴枢、崔远等三十多个朝臣尽数斩杀,投尸于河,史称“白马之祸”。】
【经此一变,唐王朝已经完全失去了统治基础,唐哀帝虽仍在位,实际上已经等同于亡国。】
李世民:“哎,哀帝一个傀儡能做什么,要怪也是怪昭宗、僖宗!”
【同年十一月,朝廷以朱温为相国、总百揆,将天下二十一道军镇合为魏国,朱温被封为魏王。】
曹操:“呵,这也要学孤。”
刘备:“接下来就是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加九锡,三辞三让了……”这个流程他们都背下来了。
【部下按照历史上的惯例为朱温加九锡,朱温却怒而不受。他表示,孤要直接做皇帝,不要三辞三让的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