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评论区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直到现在的天补平均,为普通百姓求一个公平!”
  ……
  【黄巢与王仙芝不同,他自幼饱读诗书,五岁便能脱口成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秦皇:“好大的气魄!”
  汉武:“他居然妄想成为青帝,改变天时。”
  李世民:虽然这是覆灭大唐的罪魁祸首,但他居然产生了一种惺惺相惜之感……
  【黄巢曾想过以正规程序进入唐朝的官僚系统,成年后多次赶赴长安参加科举,却因为科举名次早已被名门望族瓜分,屡试不第。】
  【他在长安见到了朝廷的黑暗与腐败,心中十分气愤,写下了《不第后赋菊》:“待得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几年后,他用鲜血与生命铺就了通往长安的血色大道……】
  评论区
  “黄巢真的很想成为大唐的官吏,但唐朝廷却无法满足他这个小小的愿望。”
  “……”李世民再次下令:“朕要改革科举制,谁敢反对,立斩不赦!”
  皇帝真正想做的事,谁都劝住不住,魏征也并不想劝,因为他也出身寒门,深知寒门学子的艰难……
  【听闻王仙芝起兵的消息,黄巢便在冤句(今山东菏泽)起兵,响应王仙芝。】
  【黄巢和王仙芝两支起义队伍汇合之后,转战山东、河南一带,接连攻下许多州县,声势越来越大。】
  【唐王朝非常恐慌,命令各地将领,镇压起义军。但是各地藩镇都害怕跟义军交锋,互相观望,唐王朝束手无策……】
  【硬的一套不行,就采用软的手段。在起义军攻下蕲州的时候,唐朝廷派宦官到蕲州见王仙芝,封他为“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王仙芝听到有官做,立刻迷了心窍,当即表示愿意接受任命。】
  【黄巢得知这个消息,却气坏了。他带了一群起义将士,狠狠地责备王仙芝:“当初大家起过誓,要同心协力,平定天下,现在你想去当官,叫我们弟兄往哪里去?”】
  评论区
  “朝廷只给了王仙芝官职,可没有管其他将领。”
  “黄巢很想成为朝廷官吏,但不是这样的官职,因为一旦失去了兵权,进入长安,就只有任人鱼肉的下场!”
  “王仙芝毕竟出身草莽,不知道朝廷里面的道道。”
  ……
  【王仙芝还想搪塞,黄巢抡起拳头,朝王仙芝劈头盖脑地打了过去,打得王仙芝满脸都是血。】
  【经过这番波折,黄巢决定跟王仙芝分兵。王仙芝带着三千人向西,黄巢带着两千人引兵北上。】
  第341章 黄巢起义
  【王仙芝与黄巢分兵后不久,他率领的起义军就在黄梅被唐军打败,他本人也被杀死。王仙芝失败后,剩下的余部都投奔了黄巢,大家推黄巢为王,号冲天大将军。转战淮河流域,进军长江下游地区。】
  评论区
  “王仙芝还是想用自己手中的筹码与朝廷和谈,但他遇到了贪功的招讨使宋威,宋威妄报战功,将王仙芝派去和谈的使者当作俘虏诛杀,王仙芝大怒之下,只能与唐朝不死不休了。”
  “……”
  【黄巢在北方的攻势被节度使高骈所阻,曾一度想要投降唐朝,但他见到唐朝各藩镇号令不一,人心不齐,对自己毫无威胁,便再次背叛。】
  【黄巢带着自己的部下南下岭南,进军唐军防御薄弱的福建、广东,乾符六年,农民起义军攻克广州,起义军在广州休整了两个月,补充人员和武装。】
  评论区
  “在兵围广州之后,黄巢还想要威胁朝廷封他为天平军节度使,或者广州节度使,都被唐朝廷拒绝。”
  “于是,黄巢一边对朝廷骂骂咧咧,一边攻打广州,仅一天便攻破了广州城。”
  ……
  【岭表气候湿热,黄巢军多是北方人,不适应当地气候,瘟病蔓延,死者无数。农民军士气低落,人心思归,黄巢必须做出决定。】
  【于是,黄巢以“百万都统”的名义发表了自己的北伐宣言,提出了“禁止刺史殖(聚敛)财产,县令犯赃者族(灭族)”的政治主张,挥师北上!】
  评论区
  “朝廷派遣湖南观察使李系,统兵十万屯驻潭州,堵住岭南向北的出路,企图以此挡住黄巢的大军。”
  “结果,黄巢挥兵力战,一日便攻下了潭州,十万唐军血染湘江。黄巢兵不血刃占据江陵,北趋襄阳。”
  “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和淄州刺史曹全晸合兵,大败起义军。他将所部五百匹沙陀马装上华丽的鞍鞯,佯装不敌,送给了起义军。”
  “起义军将领大喜过望,第二天便骑着这些马出战,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马能听懂沙陀语,沙陀将士一呼唤它们就都跑了回来,骑在马上的起义军将领也被带了回来……”
  “这件事告诉我们,懂一门外语是多么的重要!”
  黄巢:难道不是不要随意捡战利品吗?
  “此战,抓住了起义军的将领十二人,起义军大败。黄巢惊慌失措,渡江东逃,被唐军追上,俘获十分之八。”
  “有人劝刘巨容穷追到底,刘巨容却说:朝廷有危难时,舍得重赏;稍得安宁就弃若敝屣,甚至反被治罪。不如留下一些贼寇以企求以后的富贵。”
  “于是,刘巨容停止攻势,给了黄巢喘息之机,黄巢重整旗鼓,趁机攻陷了鄂州。”
  魏征:“节度使在养寇自重。”
  长孙无忌:“他们想要做第二个曹操、孙权。”
  他们都是从隋末乱世走过来的,扪心自问,若是自己身处当时,怕是也会做出与刘巨容同样的选择。
  但此刻他们都是唐朝的臣子,只能有志一同的批判这种不忠不义的行径。
  刘巨容:他也想做个忠臣义士,可是朝廷根本没有给他们任何信心啊。若是不信,高骈的例子就摆在那呢!
  “黄巢的胜利震撼了唐王朝,朝廷只能再次启用曾多次战胜过起义军的高骈为将,率军南下,北方各道皆南下相助。”
  “起义军在高骈的兵锋下屡战屡败,不断损兵折将,丢盔弃甲。此时恰逢岭南疫情高发期,黄巢军兵力损失惨重,死者高达十分之三。”
  “于是,黄巢佯装败退,示敌以弱,向高骈投降。高骈相信了黄巢的诈降,以为大功告成,上奏朝廷:起义军不日将平,不必劳烦北方各节度使的大军了。唐王朝见形势大好,直接解散了朝廷大军。”
  程咬金:“他以为别人是在跟他抢功呢!”
  李承乾:“这就是天幕曾说的半场开香槟吧……”
  “黄巢见状,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立刻引兵北上,大败淮南兵,乘胜占据了浙江、安徽等地。强渡长江,兵势日益强盛。”
  “黄巢大军一路上不抢劫财物,不杀戮平民,纪律严明,只在各地抓壮丁补充兵员。”
  “而朝廷大军已经解散,各地有军权的节度使都在保存实力,各州县望风而降。”
  “唐朝廷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高骈身上,此刻见高骈也挡不住黄巢的气势,顿时麻爪了。有人提议将黄巢一直想要的天平节度使给他,等他放松警惕再除掉他,但宰相卢携执意不肯。”
  李世民:“乱军以高度的机动性穿行全国,最初几年几乎所向无敌,各地军阀与豪绅来不及组织抵抗的力量,就被一扫而空。要说黄巢的军事才能多么出色,倒不如说大唐的统治根基已经彻底腐朽!”
  李靖:“若是叛军始终流窜作战,大唐几无胜利的可能……”
  朱元璋:“黄巢只管攻打城池,却没有想过经营,走一路丢一路,没有稳固的大本营,一旦遭遇失败,便会如无根之木,轰然倒塌!”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才是起义军壮大自身的法宝!
  “就在朝廷互相扯皮之时,这年十月,黄巢攻占了颍州、徐州、兖州等地,十一月攻下东都洛阳。”
  “田令孜奉命带着十万神策军驻守潼关,但当时的神策军早已不是开国之初的精锐之士,而是富豪子弟镀金之所,他们参军只是为了丰厚的赏赐,就连他们的军籍都是贿赂宦官得到的。”
  “他们平日里高头大马,悠然自得,一听说战事来临,顿时抱头痛哭,为了逃避战争,他们收买贫民替自己上战场。”
  李治:“这样的军队……这样的军队能守住潼关吗!”
  “田令孜奉命守潼关,但他是不会去危机四伏的战场的,他还要守在皇帝身边,掌控朝局呢。”
  “于是,神策军只带着三天粮食便走上了战场,没有丝毫斗志。”
  “起义军激战六日便攻下了潼关,抵达霸上!溃败的唐军倒戈相向,直奔长安,大肆劫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