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只有姚崇为武则天大哭了一场,表示自己虽为李唐尽忠,也不忘武则天这个旧主。”
武则天来了兴致:“朕若是没有记错,天幕曾言,姚崇宋璟是与房杜并称的贤相。”
看来狄公之后,后继有人了。
……
【同年十一月,武则天在上阳宫病逝,享年八十二岁。她留下遗诏,去除自己的帝号,称为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合葬于乾陵!】
其他时空的观众都在为武则天的高寿羡慕不已,纷纷询问她有什么长寿秘方。
只有李治百思不得其解,“你既然做了这么多出格之事,为何还敢与朕合葬?”
以古人的观念,死后合葬在一起便会生活在一起,所以才有那么多人费尽心力,想要落叶归根。
难道,皇后不怕朕怪罪与她!
武后道:“臣妾继承太宗与陛下的遗志,将天下治理的很好,最后又还政李唐,问心无愧,为何不敢见陛下!”
李治……
李治居然觉得此时的皇后更加迷人,让他完全移不开眼睛!
评论区
“乾陵是历史上唯一一座埋葬了两位帝王的陵寝,也是唐朝唯一没有被盗掘的皇陵!”
唐朝其他皇帝:“朕的皇陵!”
“乾陵前有两块碑,一个是武则天亲手为李治题写的碑文,另一块则是她自己的无字碑。”
“是非功过自由后人评说!”
“武则天与李治既是夫妻,也是政治伙伴,他们共同打造了大唐盛世!”
李治轻笑一声:“媚娘是担心李唐后人挖掘你的陵墓吧。”
武后:“陛下小看了臣妾,臣妾才不会那么小气。”
……
【从高宗去世到武则天退位,前后历时二十年,武则天以女子之身君临天下,开创了唐朝的极盛时期,海内富庶,边境安宁,势力范围远达波斯湾。被史书称为: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评论区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她之所以能够掌握最高权力,正是因为她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历史不知该将她所统治的时期如何称呼,却也无法磨灭武周王朝之威名!”
“武则天不仅继承了贞观年间的政治清明,还巩固了贞观之治的成果。唐玄宗顺着武则天的政策继续推行,才有了后来的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
“在当时的世界上,只有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哈利发国家,可以与盛大的唐王朝相提并论。”
【武则天去世后,没有母亲掣肘的李旦彻底暴露了他的本性,昏庸无能,是非不分,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以天下万民供养妻女,不惜颠覆朝政,只为讨妻女欢心。】
评论区
“李显先后被软禁在均州和房州,长达十四年,当时只有妻子韦氏作伴,两人相依为命,同甘共苦,情深意厚。李显向她承诺,只要他重见天日,定不会辜负韦氏。”
“如果他们不是帝后,这一定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如果他们没有将天下当做取悦亲人的玩物,我们也可以选择祝福,但他们的身份并不适合随心所欲。”
“其实李显流放房陵之时,虽然行动不自由,却并没有受多少苦,跟着他从京城前往房陵的随从便有三百多人。其中包括他的妻妾子女,文人墨客,能工巧匠。”
“他还将宫廷御酒的秘方带到了房陵,成为流传千年的房县黄酒。”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
【李显丝毫不在乎武则天的前车之鉴,登基后第一件事便是明确韦氏皇后的地位,并允许韦后参与朝政,还破格封韦后的父亲为王。】
李世民:你还真敢把天下送给韦玄贞啊!
评论区
“李显不仅对家人好,对自己也很好,他觉得身为皇帝就要享受人生,将过去十四年失去的都补回来。”
“李显特别爱玩,热衷于打马球,因为皇帝的带头作用,打马球成为唐朝贵族间最流行的运动。”
“李显的女婿为了讨好老丈人,拼命练习打球技术,宋朝的高俅与他们比起来,都不值一提。”
“这项运动不仅风靡大唐,就连吐蕃也很喜欢。公元709年,吐蕃与大唐举行了一场马球大赛,这场赛事,大唐大获全胜,四个运动员中两个是李显的女婿,还有一个是李隆基。”
李治:这个儿子彻底没救了……
【韦后与武三思关系暧昧,他们还是儿女亲家,于是武氏遗留下来的政治力量依旧在左右朝堂,李显对此毫无作为。】
评论区
“李显再次被立为太子后,为了讨好母亲,与武家人关系密切,并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武承嗣与武三思之子,通过裙带关系巩固自己的地位。”
“韦后与武三思衣衫不整的在床上赌钱,李显下朝看到后,居然还兴致勃勃的为他们数筹码。”
“韦后肆无忌惮操弄权柄,卖官鬻爵,谋害太子,李显丝毫不以为忤。”
“韦氏最小的女儿安乐公主出生在房陵,李显觉得亏待了她,对她尤为喜爱。安乐公主自己写好诏书,李显根本不管她写了什么,直接盖章通过。”
“只要向她们行贿三十万钱,就能得到皇帝亲笔敕书的官职。她们用透支国家信用得到的财富,过着奢靡无度的生活……”
武则天:“朕真想知道尔等有没有后悔,扶持这么一个不成器的东西!”
群臣捂脸:……
第311章 开元盛世
【公元710年,唐中宗李显驾崩,终年五十五岁,称帝仅五年。】
评论区
“李显的死因众说纷纭,按照两《唐书》与《资治通鉴》的记载,他是被韦后毒杀的。韦后的两个情人担心私情暴露,韦后想当皇帝,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所有人都觉得皇帝碍手碍脚,于是合谋毒杀了李显。”
武则天心情复杂骂了一句:“蠢货!”不知是在骂谁。
“不过这种说法有些牵强,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此事。时间最近的证据是半个月后的一场政变中,为了鼓动将士发动兵变,参与的将军对将士的动员。”
“韦后与安乐公主死于政变后,政变的发起者依旧将他们以礼安葬,若是她们毒杀了皇帝,定然不会有这样的待遇。”
“而且,韦氏与安乐公主并没有完全掌握最高权利,此时杀了李显有些得不偿失。”
“这就是胜利者的谎言吧。”
“李显显然也有李唐遗传病,他被召回京城便是以治病的名义,想想李世民、长孙皇后、李治的寿命,再加上李显的生活一点都不健康,五十五岁死亡也很正常。”
不论李显是怎么死的,高宗朝与武周朝的时空,他都没有机会登上皇位了。
【李显死后,负责起草诏书的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李重茂被立为皇太子,相王李旦辅政,韦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
【但当时的朝政大权主要把持在韦太后手中,韦太后安插韦氏子弟掌控尚书省,网络党羽,内外勾结,以促成韦氏临朝称制,成为下一任女帝,甚至她还想要立自己的女儿安乐公主为皇太女!】
李治像是抓住了武后的把柄,对她道:“看你起的好头。”
武后八风不动:“不过是拙劣的模仿罢了,臣妾是陛下手把手教出来的,韦氏可没有这样的能力。”
李世民恨铁不成钢:“李唐宗室都死绝了吗,连一个韦后都斗不过?”
实在不行,就学学朕,玄武门继承法也挺好的嘛……
【韦后心比天高,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密谋除掉相王李旦与太平公主。】
【但韦后空有野心,却没有武则天的能力与手段,李旦的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发动政变。禁军也倒戈相向,诛杀韦后、安乐公主等人,史称唐隆政变!】
武周年间,李隆基被宣召到明堂,便听到了自己未来的作为,顿时心下一惊,忙去观察祖母的脸色。
武则天面不改色,八风不动,不过是一次政变罢了,成王败寇,身处政治旋涡之中,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太平公主心中激动不已,她做到了!
她自幼以母亲为榜样,积极参与朝政,希望自己也能成为母亲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
只是不知为何,母亲总把她当做小孩子,不允许她参与朝政,太平公主所有的心事只能与好友上官婉儿倾诉……
评论区
“在这场政变中,李隆基趁机杀了上官婉儿。还在史书中大肆抹黑,称上官婉儿与韦后合谋,欲重现武周政治,死不足惜。”
太平公主一惊:“什么!”
上官婉儿忙低下头,掩盖自己眼中的怒火。
“但就在2013年,我们找到了上官婉儿的墓穴,看到了一个与史书记载中完全不同的上官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