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拓跋晃笃信佛教,在拓跋焘灭佛事件中保护了很多僧侣,宗爱担心拓跋焘死后,太子会清算他的罪行,便先下手为强,揭发太子保护僧侣的行为,太子属官多被牵连诛杀。拓跋焘父子近乎决裂,在宗爱的谗言下,拓跋晃忧虑而死。】
  拓跋焘怒喝:“宗爱!”
  宗爱瞬间瘫倒在地,他的风光岁月一去不复返,前途一片灰暗。
  但这还不算完,天幕还在接着揭露他的恶行。
  【宗爱逼死太子后,又担心拓跋焘清醒过来小命不保,再次先下手为强,杀了拓跋焘。公元452年,一代雄主拓跋焘被太监宗爱所杀,时年四十五岁!】
  拓跋晃一脚将宗爱踹到十米远,满朝文武都用看死人的眼神看着宗爱,宗爱被吓得失禁,却不敢发出声音。
  拓跋晃:“父皇,宗爱大逆不道,犯上作乱,请父皇严惩不怠!”
  群臣纷纷附和。
  拓跋焘眼神如箭,箭箭刺向宗爱,他要给宗爱安排一个空前绝后的酷刑,才对得起自己在全天下人面前丢的脸!
  南朝的刘裕、刘义隆等人都快笑疯了,这可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他们的老祖宗刘邦也在拍着大腿哈哈大笑,“这是赵高第二啊!”
  他似乎看到了嬴政的黑脸。
  始皇:朕再说一次,赵高不是宦官!
  不只是始皇被波及,汉武帝刘彻也想起了历史上刘据的死因,他咬牙切齿道:“宦官!”
  【拓跋焘死后,宗爱拥立拓跋余为帝,将不服的他的大臣都杀了。拓跋余自知得位不正,大肆封赏文武群臣,意欲收买人心,将国库挥霍一空。】
  拓跋焘呵斥道:“满朝文武被一个阉竖耍的团团转!”
  【拓跋余本人纵情声色,喜欢酗酒,专注打猎,不理朝政,面对南朝的进攻毫无应对之法。宦官宗爱身居宰相之位,却专权跋扈,将满朝公卿视为奴仆,引得朝野畏惧。】
  【拓跋余虽然不理朝政,却对自己的权利很敏感,他怀疑宗爱想要谋朝篡位,预谋诛杀宗爱,结果事情败露,拓跋余被宗爱刺杀于皇室宗庙……】
  评论区
  “这算是历史上最nb的太监了吧,连杀两个皇帝!”
  【拓跋余死后,他的侄子拓跋濬继位,这个拓跋濬就是太子拓跋晃之子,是拓跋焘十分喜爱的“世嫡皇孙”。拓跋濬继位后诛杀权臣宗爱,将北魏朝堂拨乱反正,继承祖父的荣光,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未来!】
  拓跋焘终于松了口气,“濬儿虽小,却有人君之象!”
  第233章 南北对峙
  【北魏的宫廷内乱给南朝提供了机会,刘义隆见状,立刻发动了第三次北伐之战。此战除了恢复对许昌洛阳一带的控制,基本算是无功而返。】
  刘裕很想劝儿子:“做好你的文治就好,不要干预武将行动啊!”
  刘义隆:……
  【刘义隆终究没有完成自己登基之时立下的志愿,因为他也没有时间了。】
  刘义隆算了算,他才四十多岁啊,虽然常年生病,但病病歪歪的不也活了这么多年吗!
  【就在拓跋焘被宦官杀害的第二年,宋文帝刘义隆也被皇太子刘劭弑杀,终年四十七岁!】
  刘裕、刘义隆等南朝君臣脸上的笑容僵硬了。
  但笑容不会消失,只会转移。远在千里外的平城,拓跋焘父子面带笑意,似乎已经忘记了刚刚的狼狈。
  评论区
  “如果拓跋焘知道这件事,可能他就不会觉得那么丢脸了呢。”
  “被太监杀害和被儿子杀害,那个更伤人?”
  “都挺丢脸……”
  拓跋焘:不想跟他比,谢谢!
  刘义隆:好不容易熬死了老对头,没想到朕也乐极生悲!
  天幕下的观众们也被这样的巧合惊住了。
  刘邦乐子人附身:“这两个人在人间对峙还不够,去了阴间还要相爱相杀啊。”
  吕雉、萧何等人:什么叫相爱相杀,他们若是听到这句话,得先联合起来杀了你。
  【刘劭是刘义隆的嫡长子,生于元嘉元年,六岁被立为皇太子。刘义隆十分宠爱刘劭,对刘劭百依百顺。刘义隆时常生病,多次病危,他担心太子将来统治不稳,给了东宫上万甲兵,比禁军兵力还要强大。】
  刘义隆看着跪在阶下的太子,失望道:“朕对你还不够好吗,你想要什么朕没有给你,自古以来,哪个太子有你的权势地位?这皇位早晚是你的,你何必多此一举!”
  朕给你的甲兵就是让你用来弑父的吗!
  刘劭跪在阶下,痛哭流涕。
  【刘劭、刘濬兄弟私下多有不法行为,他们担心被皇帝知道,便暗中实行巫蛊,诅咒刘义隆。】
  刘义隆不敢置信:“还有你,刘濬!”
  刘濬也跪到太子身后,浑身颤抖……
  评论区
  “袁皇后嫉妒刘义隆宠爱潘淑妃,怨恨成疾最后病死。因此刘劭对潘淑妃和她的儿子刘濬十分愤恨。刘濬为了打消太子的猜忌,百般逢迎讨好,反倒成了刘劭的死党。”
  【巫蛊当然是无稽之谈,刘义隆也不会因为诅咒而死,但太子的同党担心身家性命,为了自保向皇帝告密,刘义隆这才发现他寄予厚望的太子是个什么德行。】
  评论区
  “自巫蛊之祸后,巫蛊就变成了陷害敌人的手段,刘劭不读史书吗?”
  刘彻:朕也很想问这句话……
  “事发后,刘劭和刘濬十分诚恳的悔过了自己的错误,刘义隆便原谅了他们。后来刘义隆发现两个儿子阳奉阴违,依旧与巫女暗通款曲,刘义隆彻底失望了。”
  “真的很想知道,太子到底做了什么事不敢让皇帝知道?”
  刘义隆也不理解:“你脑子发昏了吗,什么错能比得过弑君杀父!”
  【刘义隆想要废了太子,处死刘濬,却又迟迟定不下新太子人选,还把这件事告诉了潘淑妃,潘淑妃告诉刘濬,刘劭立刻就知道了。刘劭带着东宫数万甲兵,抢先一步杀入宫中,弑君杀父,自立为帝!】
  刘义隆呆坐在龙椅上,这就是他寄予厚望的儿子!
  天幕下的观众,尤其是秦汉的人都惊呆了。
  见过权臣弑君,见过宦官谋逆,第一次见到太子杀皇帝。
  你都已经是太子了,还有什么不满的。
  只能说秦汉之前的人见识太少了……
  评论区
  “刘义隆死的太惨了!”
  “刘劭是历史上第一个通过弑父上位的皇帝,不出意外的得到了千古骂名!”
  “史家都不承认他是南朝宋的正统皇帝。”
  “《宋书》中称刘劭为元凶,将他们兄弟二人列入《二凶传》。”
  后宫中,潘淑妃紧赶慢赶要为儿子求情,突然听到身边侍女的惊呼,她抬头看向天幕,评论区的内容却让她目眦欲裂!
  “刘劭杀了潘淑妃,声称是被乱兵杀害的,刘濬居然说这正是他一直期盼的。”
  潘淑妃浑身力气都消失了,她扶着侍女的手,慢慢的回到自己的宫殿,整个人如同一片死灰……
  【刘劭继位后为了巩固皇位,安抚百姓,提拔亲信,拉拢宗室,诛锄异己,但杀父弑君的行为吓坏了当时的人,愿意跟着他的寥寥无几。】
  群臣:这种要被刻在史书上遗臭万年的事情,怎么能参与!
  评论区
  “刘劭称帝后就要改元。
  大臣:按照惯例,新皇继位第一年要用先皇的年号,第二年才能改元。
  刘劭:你胡说,蜀后主刘禅、晋惠帝司马衷、吴废帝孙亮都是称帝当年改元的。
  大臣:你要不要听听你说的都是什么人——刘禅亡国降晋,孙亮被权臣废杀,司马衷受人摆布……
  刘劭:他们怎么能跟朕比(╬◣д◢)!!
  大臣:说的对,他们好歹当了几年皇帝,你两个月后就要死了……”
  “政变前一天,太史曾提醒刘义隆将有大祸发生,刘义隆没当回事,第二天就被人杀了。”
  “刘劭继位后问太史,他能当多久的皇帝,太史当面说能当十年,私下吐槽能有十旬就不错了。刘劭大怒,将太史活活打死。结果,太史已经很照顾他的面子了,不到两个月,他就被推翻了……”
  【刘义隆的第三子刘骏在江州起兵,讨伐刘劭,各郡县群起响应,刘骏很快攻下都城,成为新的皇帝。】
  刘义隆:“骏儿自幼机敏,才藻华美,长于骑射,文武双全,真乃吾家麒麟儿!”
  评论区
  “就连东宫的步兵校尉都不愿意帮刘劭,反而帮着刘骏起事。”
  “刘义隆有十九个儿子,除了三人早逝,只有五个人得以善终,其他人都死在了宗室内讧中。”
  刘义隆:……
  “刘劭弑父篡位,刘骏杀兄平乱,这是南朝第一次大规模的宗室相残。当时就有歌谣流传: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