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他设了很多酷刑,逼杀朱太后,把孙休的几个儿子都流放了。”
  “孙皓一朝的丞相几乎都被他诛杀。(ΩДΩ)”
  “给他还非常迷信,用玄学决定一切,坚信自己会一统天下。一听说哪里有神异之事就改元大赦,于是东吴官员开始大造祥瑞,甘露,宝鼎,凤皇,天册,天玺,天纪……都是孙皓的年号。”
  “宋真宗玩的那些都是孙皓玩剩下的。”
  孙权被气的话都说不利索了:“这……这简直就是……夏桀商纣!荒淫无度,胡作非为,难道天下会有人送到你手上吗!”
  赵匡胤:“宋真宗?”
  他是迷信神鬼还是玩祥瑞?
  “拥立孙皓的张布见到他的倒行逆施,非常失望,后悔拥立其为帝,孙皓知道后,诛杀了张布,又将张布的女儿纳入后宫。”
  “孙皓还下令两千石以上的大臣之女都要送到宫中给他选择,只有没有被选中的才能嫁人。”
  “孙皓不喜欢别人看他,上朝的时候大臣只能低着头,谁看他就剥了谁的面皮。”
  “哪个妃子看不顺眼就杀了扔河里。”
  “孙皓纵容宠妃在集市上抢夺百姓财物,负责的官员想要将宠妃绳之以法,被孙皓锯断了头颅。”
  ……
  东吴的朝臣都觉得自己脖子一凉……
  他们瞬间达成一致,无论如何,绝对不能让孙皓上位!
  【吴国内部的政权动荡,消耗了东吴的国力,让其失去了北伐的最好时机。不仅是司马师,接替兄长的司马昭也将东吴当作经验包,以南征树立自己的威望。】
  【孙皓继位这一年是公元264年,就在前一年,蜀汉被灭,魏蜀吴只剩下两家。我们先将目光转向北方,在东吴内部剧烈动荡的时候,司马氏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
  【公元254年,魏帝曹芳联合太常夏侯玄、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密谋,计划除掉司马兄弟。不料事败,司马师废曹芳为齐王,立曹髦(曹丕之孙,曹霖之子)为帝。三位大臣遭腰斩,诛三族,包括张缉之女张皇后也被诛杀。】
  曹操的头一抽一抽的疼:“废立皇帝!”
  曹丕咬牙切齿:“司马老贼!”
  评论区
  “这样说起来,只有蜀汉的政局最平稳。”
  “刘备和诸葛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诸葛亮:“如此局面,正是北伐的最好时机啊!”
  【公元255年,毌丘俭、文钦以废帝曹芳为旗号,在淮南起兵勤王,司马师南征,成功平定了叛乱,也死于平叛途中。】
  【司马昭继承了司马师的权势地位,封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军事,录尚书事,剑履上殿……】
  【公元258年,魏甘露三年,司马昭平定淮南诸葛诞之乱,牢牢控制住了魏国军政。魏帝曹髦被迫加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司马昭九次推辞。最后曹髦给司马昭加封食邑一万户,司马昭诸子都被封为列侯。】
  曹丕:好熟悉的画面……
  第197章 三家归晋
  【公元260年,魏甘露五年,魏帝曹髦再次被迫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司马昭再次推辞。】
  【同样的戏码一次次上演,曹髦成为衬托司马昭谦虚恭谨的小丑,这让曹髦深感受辱。再加上司马氏擅权,皇权日渐衰微,身为天子,国家大事却不由自己做主,于是,曹髦下定决心要废黜司马昭!】
  评论区
  “一边强迫曹髦封赏,一边又假惺惺的推辞,真是又当又立。”
  “司马师死后,曹髦命司马昭镇守许昌,令尚书傅嘏率六军回京师,想要借此削夺司马昭的兵权,但司马昭用傅嘏及钟会的计谋,公然抗旨,自己率军回京。”
  “曹髦有心奋起,也有相应的才能和心计,但他毕竟太年轻了……”
  曹操咬牙切齿道:“胆敢如此戏耍我曹家天子!如果说司马懿还有一丝可能活命的话,司马昭必死无疑!”
  即便现在的他还不满十岁。
  曹髦:“身为曹家子嗣,当奋起反抗,诛灭逆贼,岂能苟且偷生,丧权辱国!”
  两汉的皇帝们有些隐秘的兴奋,曹家篡汉,如今来个司马家篡魏,焉知不是报应!
  刘邦多没心思喝酒了:“嘿嘿,子房说哪边能赢?”
  张良:“曹髦虽有志气,却毫无根基,满朝文武都依附司马家,曹髦需要时间培植自己的势力。”
  萧何:“若是他能安下心来,隐忍不发,将来熬死司马昭,便能绝处逢生。”
  刘邦:“司马氏从司马懿开始布局,已经经过了两代三人的经营,司马昭怕是要做曹丕,他不需要等到儿子上位。”
  【曹髦召集自己的亲信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愤慨道:“司马昭之心,连路上的行人都知道!我不能坐等被废之辱,如今要率领你们去讨伐他。”他要立刻行动,一刻也不想等下去了。】
  【可惜他不知道的是,他以为的亲信中,王沈王业早已背叛了他!】
  刘彻锐评:“曹髦有心成为中兴夏朝的少康,却没有一个虞国君主肯帮他了。”
  曹操为自家后代着急:“年轻人就是沉不住气,现在最需要的是忍耐啊!”
  曹丕也提着一颗心:“若能一举成功那便是汉宣帝,若是失败就是海昏侯了……”
  曹髦:“反正司马昭看朕不顺眼,早晚要废了朕,何不拼死一搏,他有本事就杀了朕啊!”
  他们都想象不到司马昭会做什么样的事——
  【王沈王业将此事报告司马昭,司马昭立刻召集军队做出部署,曹髦知道事情已经败露,立刻拔剑登辇,亲率数百宫廷侍卫进攻司马昭所在相府,司马昭的心腹贾充在南阙外带兵拦住了皇帝的车架。】
  【面对挥舞着宝剑亲自开路的皇帝,相府外的兵将都不敢动作,贾充鼓动道:司马公养你们就是为了今日!】
  【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惊天巨变在光天化日下发生了,太子舍人成济当街刺杀曹髦,十九岁的曹魏天子横死当场!曹髦以自己无畏的勇气将司马氏一族牢牢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曹操:噗!
  自司马家出现,便梗在喉头的老血终于喷了出来……
  曹丕跌坐在地,曹叡大惊失色!
  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始皇一把捏断了手中的毛笔,看着被墨汁污染的奏章神情如冰。
  扶苏震惊之色溢于言表,李斯等人吸气声此起彼伏。
  汉武帝将手中的酒爵砸在地上,他不敢置信的询问身边的大将军:“仲卿,天幕说什么?”
  卫青也目瞪口呆,不知该如何回应……
  评论区
  “王莽和梁冀也只敢暗中用毒,赵高杀胡亥都是避着人做的。”
  “当街弑杀天子,将皇权的神圣踩在脚下,将君臣之间上千年的规矩视若无物!”
  “曹髦以为天子的身份就是金字招牌,没有人敢对他动刀,他有很大可能胜利,但他没有料到司马昭贾充都是不在乎规矩的人。”
  “宁为高贵乡公曹髦死,不为常道乡公曹奂生。”
  “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
  “西晋建立后,贾充位列三公,却最怕别人提起高贵乡公曹髦。”
  ……
  曹操双目赤红,曹营众文武都大惊失色,就连孙刘阵营也没有任何喜悦的情绪。
  曹真:“丞相,某请命将司马懿千刀万剐!”
  夏侯渊:“臣附议,司马氏一族都要斩草除根!”
  郭嘉:“后人对司马家的不喜,不只是因为谋朝篡位,弑杀天子,定然有其他的原因,司马一族死不足惜,但主公不能因此背上污名。”
  陈群:“可先将司马懿父子枭首示众,其余族人等候发落。”
  曹操语气嗜血道:“不急,不急……先让司马懿看看他的后人做了什么,然后,孤要亲自料理他!”
  【司马昭听说后,假惺惺的哭拜在地,说不知天下人会怎么议论他。但他内心深处还不知怎么得意——从此,曹魏皇室的脸面彻底被他踩在了脚下。】
  【事后,司马昭贼喊捉贼,杀人灭口。他说皇帝曹髦刺杀太后未遂,被成济斩杀,将其废为庶人,就连曹髦的葬礼都只是平民之礼,后来在大臣的劝谏下,才升级为王侯之礼。】
  评论区
  “陈泰提议腰斩贾充,司马昭却不肯,只将罪名归于成济,成济成了替罪羊。”
  “贾充是在执行司马昭的命令,因为这件事之后,贾充不仅没有任何处罚,还加官进爵,封侯拜相。”
  董仲舒:“这才是真正的礼崩乐坏!”
  主父偃:“司马昭就应该杀了贾充,还能将自己身上的污名扣到贾充头上一部分。”
  “司马昭保住了贾充,可他若是知道几十年后贾充的女儿霍乱西晋,不知会不会后悔。”
  “不能将八王之乱都归咎于贾南风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