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允许民间私铸钱币得利的也只有豪强地主,当时吴王刘濞和宠臣邓通铸造的钱币大行天下,吴王刘濞靠着煮盐铸钱,富可敌国,比中央朝廷还有钱。后来,吴王带头发动了七王之乱,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口号,几乎危及景帝的统治……】
  刘恒已经不会被天幕的评价所动容了,他要做的是改正自己的错误,将朝廷的政策真正惠及每一个普通百姓。
  可是,“七王之乱!诸侯王居然又叛乱了!”
  贾谊道:“天幕说几乎危及景帝的统治,可见,叛贼声势浩大,朝廷实力不足……”
  晁错就在群臣之列,见到诸侯王以自己为名掀起叛乱,当即跪下请罪。
  刘恒自然不会为此归罪于他,“那些乱臣贼子不过是随意打个旗号罢了,这正说明晁卿是我大汉的肱骨之臣!”
  晁错曾上书提议削藩,刘恒碍于当时的形式,不想冒险将天下再次卷入战乱之中,没有同意晁错的提议。想来,是自家太子任用晁错削藩,才引起了这些麻烦。
  景帝刘启想到当年的情势,至今仍觉得后怕不已。
  父皇的优厚之策养大了藩王的野心,诸侯王势力能与朝廷分庭抗礼,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自己的皇权,到了不得不削的地步。
  【“文景之治”的说法是从唐代开始出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位不断上升,甚至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在史学家的笔下,“文景之治”简直达到了物阜民丰,共同富裕的理想世界。但是很显然,封建王朝中,能发出声音的只有统治阶级,地主阶级,普通百姓的声音是无法流传到后世的。】
  【至于唐朝为何这般推崇汉文帝呢,很可能是因为古今比附——汉文帝是汉朝的太宗,而唐朝的太宗又是谁,那可是堪称千古明君的大唐白月光——唐太宗李世民!】
  天幕下唐朝之前的人睁大了眼睛:又是一个千古明君!
  这个唐太宗做了什么,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唐朝之后的朝代则是心悦诚服,唐太宗就是三代以来最贤明的君王,不接受反驳!
  长孙无忌、房玄龄、程知节等人纷纷为自家陛下高兴,“恭贺陛下,天佑大唐!”
  唐太宗李世民正要开怀大笑,便看到了站在群臣之中的魏征,他稍稍收敛了自己的神色,正色道,“天幕的肯定是对大唐最高的赞美,朕愿与诸卿共勉,打造一个比天幕所言更好的大唐!”
  【我们无法回到过去,只能尽可能真实的还原历史中汉文帝:一个厉行节俭,稳定朝政,爱民亲民,谦恭自省的汉文帝。只是碍于历史的局限性,他所实行的政策并没有达到他想要的结果,没有真正解决汉初的社会矛盾。】
  评论区
  “主播是就事论事,对汉文帝还是很推崇的嘛。”
  “不能抛开历史谈政策,汉文帝的历史局限性让他无法超脱汉初,做出开创性的改革,只能因循守旧,按照祖宗成法做事。”
  “封建王朝的皇帝代表的都是地主阶级的利益,刘恒能够看到百姓的苦难,能够以身作则去改变一些什么,就已经很好了。”
  刘恒心悦诚服:“多谢天幕指点,朕定会改正错误,让我大汉百姓安居乐业。”至于所谓的“地主阶级”,不,他们是朕要提防的敌人!
  第71章 汉武大帝
  【当然,文景时期虽有很多社会矛盾,却也稳定了刘氏天下,百姓都自称大汉子民,长安成为了天下中心!景帝时的七王之乱是汉初诸侯王最后的孤注一掷,此后他们的力量遭到了致命的打击,短时间内再也组织不起对抗中央的军事行动。大汉王朝平静的表面下,似乎唯一的威胁只剩下了北方的匈奴人,这时,我们的主角刘彻登上了历史舞台……】
  评论区
  “刘猪猪上线了!”
  刘彻咆哮道:“刘猪猪是什么鬼!”
  群臣看着无能狂怒的陛下,纷纷低下头,咬着嘴唇,不敢笑出声……
  【刘彻,汉景帝刘启第十子,他出生时,刘启刚刚登基,母亲王氏只是个夫人,非嫡非长的刘彻是如何力压一众皇兄成为大汉的皇太子?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个话题——天之骄子汉武帝,被父皇亲手送上皇位的皇子!】
  【据传,王夫人怀孕的时候,梦日入怀,景帝也得到汉高祖的托梦,为新的皇子取名为“彘”,于是刘彻便有了刘彘的小名。】
  【当然,这个故事在史书中并没有记载,而是出自以汉武帝为主角的野史话本《汉武故事》中。众所周知,历史上的帝王将相都有个传奇的来历,比如斩白蛇啦,比如满室黄光啦,比如梦到某个神仙星星托梦啦……我们当个故事看就好。】
  刘邦:天幕是不是在内涵朕……
  始皇不屑道:“哼,幼稚!”
  汉武帝扭曲了:“既然知道是野史,为什么还要说出来!《汉武故事》是谁写的,朕要杀了他!”
  景帝:“刘彘,彘儿,这个名字还不错啊,以后你的小命就叫彘儿了!”
  太子刘彻急了:“不要啊,父皇!”不要以为我年纪小就不知道“彘”是什么!
  【《汉武故事》不只记载了这一件事,还为刘彻被立为太子找到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
  【文帝的皇后窦氏有二子一女,长子刘启,次子刘武,女儿馆陶。馆陶公主有母亲和兄长的宠爱,堪称长安城中最尊贵的女人。可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今是亲哥哥在位,谁都不敢得罪她,若是将来侄子上位,还会顾念自己这个姑姑吗?】
  【馆陶公主为了自家能够永保富贵,便想着亲上加亲,让自家女儿成为下一任皇后。当时的太子是栗姬的儿子刘荣,馆陶公主想与栗姬联姻,但栗姬却恼恨于馆陶多次为景帝选送美人,不给她好脸色,直接拒绝了馆陶的提议。】
  【王夫人却抓住机会与馆陶合作,为自家儿子定下了娃娃亲,扶持自己的儿子取代太子。在馆陶公主与王夫人的一番操作下,栗姬失宠,刘荣被废,刘彻成为了新的太子,也留下了“金屋藏娇”的故事。】
  天幕中再现了那一段情景,只见刚满七岁的刘彻指着馆陶公主的女儿,道“若得阿娇为妇,必造金屋以储之。”
  评论区
  “我们猪猪七岁就开始给自己找老婆了!”
  “哈哈……严重怀疑这是王夫人教的。”
  “可惜,表兄妹成亲就是悲剧……”
  刘彻皱眉,朕当年说过这样的话吗?一个七岁的小孩能知道什么是成亲吗?还有什么叫“表兄妹是悲剧”?
  刘恒面无表情看着太子刘启,“两个女人就能影响你的判断?”
  刘启太冤了:“父皇,这都是后人编撰的!”
  馆陶公主面色发青,牙根咬的生疼,大汉的公主虽有尊荣,却没有实在的权利,她哪里有能力影响太子的归属,那个《汉武故事》的作者写书之前能不能看看史书!
  还好,天幕接下来就给她伸张了正义。
  【当然,这个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都是巧合!】
  【“金屋藏娇”这个故事已经随着陈皇后被废,汉武帝见一个爱一个,变成了渣男的代名词。大家当个故事听听就好,千万不要相信其中的观点。】
  【刘彻的太子之位并不是后人以为的那样充斥着阴谋诡计,所谓的王夫人心机深沉,窦太主左右帝心都是后人猜测。】
  【汉景帝可是有名的“大汉棋圣”,做太子时便脾气急躁,动手能力极强!他与吴王世子刘贤下棋,刘贤言语间对太子极不恭敬,刘启便挥舞棋盘砸到了刘贤的脑袋上……吴王刘濞失去了世子,却也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因为当时的他还没有能力发动叛乱。】
  【文帝杀人诛心,将刘贤的尸体送回了吴国,对于太子却只是小惩大诫一番,并未重罚。】
  评论区
  “亲,下棋吗?赢了送命的那种哦!”
  “哈哈哈……这件事后,还有人敢跟刘启下棋吗?”
  “严重怀疑这件事是文帝的主意,就是想给吴王一个警告,不然文帝那么好体面的一个人怎么会不惩罚太子。”
  “终究是刘启背负了一切骂名……”
  “也不怪后来吴王会发动七王之乱,杀子之仇在前,他与朝廷已经彻底撕破脸了。”
  刘邦拍着大腿哈哈大笑:“朕也觉得是刘恒那小子的主意,他蔫坏蔫坏的!”
  说着还将手伸到两岁的小刘恒脸上,捏捏他的腮帮子,刘恒无法反抗都快哭了。吕雉看不下去,打掉了他的手,刘邦这才作罢。
  吕雉瞥他一眼:“小孩子皮肤娇嫩,若是留下疤痕怎么办!”
  【刘启是个很有主见的君王,他继位之后便重用晁错,开始削藩,先从势力最强大的吴王开始。吴王准备了四十多年,自然不肯束手就擒,便联合其他诸侯王发动了“七王之乱”。】
  【他们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口号发兵,刘启便先杀了晁错,叛军顿时失去了起兵的正义性,气势一降再降。刘启又启用周亚夫等武将平叛,最终平定了七王之乱。实力最强大的诸侯王都被打败,刘启趁机将行政权和司法权收归中央,裁撤诸侯王的官吏数量,至此,诸侯割据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