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他干脆破罐破摔,权当不知道同僚的目光,因为他明白,只要表现出自己的价值,始皇就会一直重用他。
始皇点点头,“不错,这是能成为丞相的人才啊!”也是大秦最需要的人才。
现在还在沛县的萧何心里咯噔了一下,“汉初三杰”这个名头可太大了,也不知未来的自己到底做了什么。如此盛名,现在的他可能担的下来?
刘季打趣道:“萧主吏要发达了,可不要忘了我们这些老兄弟啊。”
萧何无语了片刻:“我再怎么发达,也比不上老兄你啊。”
他原本已经决定前往咸阳,但只是作为刘季的搭头,没想到天幕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与此同时,他心中也涌现了一股激昂之情,他有能力,有抱负,只差一个赏识自己的伯乐。如今,大好机会就在眼前,他定要抓住这次机遇。
【萧何,沛县人,在秦朝他只做到了沛县的主吏掾,也就是后来的功曹,只是一个辅佐县令的属官。秦末大乱后,他审时度势,辅佐沛公刘邦起义。】
始皇神色有些不渝,这样的人才,定然如锥在囊中,明珠夜放,无法隐藏,但居然没有任何人向自己举荐此人。胸怀壮志却只能屈居一县令副官,心中如何会没有怨气。
他不是六国遗贵,与大秦没有深仇大恨,他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罢了。
“我大秦的人才举荐机制确是需要有所改善了。”
扶苏道:“如今,有才之士需要先投入三公九卿门下,才有机会来到父皇面前。或许,可以设置一个普通百姓自行举荐的渠道,朝廷只需考核其能力,将其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即可。”
始皇眼前一亮,赞道:“不错,下朝后,你写个具体的章程,拿到朝堂上与诸卿共议。”
【巨鹿之战前,楚怀王便与刘邦项羽约定,“先入关中者王”,先进入咸阳的人封为关中王。项羽在巨鹿消灭了秦朝的有生力量,刘邦则径直前往咸阳,凭靠张良等人的谋划,避实就虚,剿抚并用,一路夺关斩将,直达关中。】
【攻克咸阳后,其他起义军都在争夺金银财宝,迷恋美人,只有萧何第一时间接收了秦丞相府、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后来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咸阳的藏书尽数付之一炬,萧何抢救出来的这些资料成为西汉制定国策的重要参考。】
始皇赞道:“此人不错,有远见,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项羽打赢了巨鹿之战,正志得意满,得意于自己的天下无敌。结果回过头一看,老流氓刘邦不讲武德,居然趁自己挡着秦军,抄近路抢了秦国的水晶。他气愤不已,立刻快马加鞭前往咸阳。】
【于是,在刘邦攻入咸阳后不久,项羽也率军入关,并在同年二月自封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他认为自己在巨鹿消灭了章邯的秦军,是灭秦最大的功臣,刘邦靠捡漏才先到了咸阳,有什么资格当关中王,所以他背弃了原来的约定,改立刘邦为汉王,把他封到了荒远偏僻的巴、蜀、汉中之地。】
蒙恬摇摇头,“这人可真小气,当着全天下的面出尔反尔,以后还有谁会信他。”
王贲道:“是啊,连最基本的信用都没有,他的手下还会信服吗!”
【为了阻止刘邦东进,项羽又把关中地区一分为三,分封给了3个秦朝降将——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刘邦忍下了这份屈辱,带领人马回到汉中,休兵养士,广招人才,等待与项羽决一死战的时机。】
蒙毅好奇道:“这刘邦被封死在了汉中,他要如何出来?”
始皇道:“当然是先夺三秦,三秦的诸侯都是秦国降将,与秦人有着深仇大恨,秦人定然不会追随他们。刘邦只要能打穿三秦,秦人定会欢迎他的。”
到时候就是天幕前面说过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了。
熟悉秦朝崛起之路的人也看出来了,这刘邦走的就是始皇统一天下之路啊,以关中为基本盘,东出争霸,只是不知他的军队有没有大秦的虎狼之师勇猛无畏。
【汉中地方狭小,周围还有三秦虎视眈眈,挡住出路,汉军将士无不思念家乡,不愿在蜀中久驻,很多人都开小差逃跑了。直到有一天,刘邦突然接到报告:“萧丞相跑了。”刘邦一听大怒,“萧何就是我的左右手啊,谁都能跑,他怎么能跑呢。”刘邦当即派人去寻。】
【派出去的人根本不知道萧何走的哪条路,如何能找到他,不过两日后,萧何便自己回来了。刘邦见到萧何又惊又怒,质问道:“你为什么也想逃跑?”萧何解释:“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去了。”刘邦又问他:“你追的是谁?”萧何答道:“韩信。”】
【刘邦不信,“逃走的将军有十多个了,也没听说你去追过谁,为什么偏要去追韩信?”萧何说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韩信是当今世上数一数二的杰出人才,他若是跑了就再也没有第二个了。大王如果只想当个汉中王,就当我多此一举。如果您还准备打天下,那就非用韩信不可。”】
【刘邦好奇极了,这个韩信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居然能得萧何如此推崇。要说刘邦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听人劝,见萧何如此重视此人,他当即表示要封韩信为将军。萧何却觉得“只是区区一个将军,怕是留不住韩信。”】
【将军都不行,难道要直接封一个无名小卒做大将军!刘邦本是话赶话提了这么一句,没想到萧何居然十分赞同,“不光要封大将军,还要搭建拜将台,郑重其事的封赏他。”】
【面对如此离谱的要求,刘邦最终还是答应了。后来,韩信在楚汉战争中屡立奇功,为刘邦平定天下立下汗马功劳。萧何慧眼识英才,月下追韩信,为刘邦留下了一个兵仙军神。】
蒙恬都惊呆了:“居然直接从一个小兵一步登天变成了大将军!”
王贲:“大将军掌管全部兵马,这刘邦就不怕所托非人吗?”
始皇笑道:“这就是那刘邦能得天下的诀窍了,与项羽对比,他识人善任,只要有才能之人就能一步登天。此事传出去,定会有无数郁郁不得志的人才投靠汉王。”
第48章 汉初人杰
远在沛县的刘季萧何等人也在通过天幕猜测自己的命运,刘季都能成为开国之君,他们这些老兄弟定然封侯拜将了吧。
没想到,第一个封为大将军的居然是一个无名小卒,樊哙快言快语道:“刘兄,你还真是大气啊,这样大气的人,俺也愿意追随啊。”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一想到自己有可能封侯拜相,封妻荫子,心里还有点小激动呢。
他们沉浸在美好的未来中,久久无法回神。
刘季摆摆手,心中却暗暗思量,听天幕的意思,乃公那时正被困在汉中,对于中原争霸有心无力,只要有人能领兵打出一条路,让乃公做什么都行。
若是将来真能争霸中原,证明韩信能力出众,那就是我知人善任。若是韩信只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那也是乃公听信萧何之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没错,乃公就是这么能屈能伸,进退自如!
淮阴的的少年韩信也在看着天幕,只是他还没有意识到天幕上提到的这个韩信就是自己。
【楚汉之争时,萧何留守关中,稳固后方,向前线输送士兵、粮饷。这时的关中早已是满目疮痍,残破不堪,秦都咸阳被项羽放火烧了3个月,已成一片瓦砾,秦人数次经历战乱,人心惶惶。萧何一面安抚百姓,恢复生产,收拾关中的残破局面。一面重建秩序,颁布新法,安定民心。开放秦朝的皇家园林给百姓耕种,赐给百姓爵位,减免租税。】
【这些举措很快便有了成效,关中的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给刘邦建立了稳固的后方,也保障了前线的粮草。】
王绾赞叹道:“这个萧何是个安抚民心的能人啊。”
始皇点头道:“我大秦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安抚民心,统一思想,使天下一心。若你们能做到这些,朕又何必使用酷烈的法子“焚书坑儒”呢!”
李斯叹了口气,这个萧何是个与法家格格不入的人,但他也定然不是儒家的人。自商君变法后,大秦的丞相都是法家代表人物,只是这样的大好局面,要在自己这一代结束了。
罢了,天幕中的李斯跟儒家争了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好结局,只要这个萧何不打压法家,便与其合作又如何。
扶苏则是眼前一亮,萧何做的正是他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安抚民心,缓和矛盾,恢复民生,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
等到萧何来到咸阳,自己定要好生请教一番。
经历了天幕的一连串打击,了解了一些后世儒家的做派,扶苏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儒家、法家的偏颇,将自己抽离出来,站在更高的位置注视着百家学说。
他终于发现,还是父皇说的对,为君者不必亲自参与百家争斗,只要站在裁判的位置上,有自己的决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