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帝辛冷笑一声,东夷打的差不多了,回师朝歌,看看亲爱的兄长在干什么。
  【当然,因为春秋时期的战争观念与后世不同,所以,我们现在看春秋的战争像是看戏一样。】
  【正如《淮南子》所说的那样:“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它标志着商周以来的“礼义之兵”行将寿终正寝,新型的以“诡诈奇谋”为主导的作战方式正在崛起。】
  孙子:兵者,诡道也。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他任用管仲改革内政,使齐国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东方最富庶的国家,对外推行“尊王攘夷”的政策,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号令诸侯。团结中原诸侯,结盟抗楚。即“九合诸侯,不以兵车”1,用会盟而不是武力维持自己的霸主地位,这也为什么儒家众口一词赞扬他的品德与功业。】
  孔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2
  齐桓公:“孤之霸业千年传颂!”
  管仲却有些忧虑,天幕从不会无的放矢,所有事情都是两面性的,说完伟业,这之后怕就是“但是”了。
  果不其然,天幕下一句话便验证了管仲的猜测。
  【但……齐桓公成为霸主后却昏庸腐败,骄横残忍,晚年吃遍山珍海味,甚至想要吃婴儿之肉,近侍易牙把自己的儿子煮了献给齐桓公,以此得到宠信。齐桓公对其委以重任,就连管仲的劝告都不听。最后,他被易牙囚禁密室,活活饿死。饿死后,数月不葬,落了个遍体生蛆,臭不可闻的下场。】
  孔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易牙看着刚刚生下的幼子,忽然有些烫手。
  管仲:……
  能善始却不能善终,连累自己也风评被害,现在逃离齐国还来得及吗?
  齐桓公则震惊于自己的死因,一代霸主居然落得个如此难堪的下场,为后世千百年之笑料耳。
  如今,不只是后世,当世之人也会轰然而笑吧。
  以后召集诸侯盟约还有谁会真心敬服。
  天幕误我!
  秦始皇:“齐桓公当为朕之鉴。”
  贾谊:“所谓中主者,齐桓公是也。得管仲、隰朋则九合诸侯,任竖貂、易牙则饿死胡宫,虫流而不得葬。”
  刘彻,李隆基:只有昏君才会晚年昏聩……
  【齐国的霸主地位仅持续了30多年,齐桓公死后,齐国陷入混乱衰败的深渊,从此一蹶不振。】
  【接下来,中原争霸的舞台是晋楚两国的。晋文公的战略是“尊王、利民、讲信、修礼。”楚国争霸的纲领则是“抚有蛮夷,以属诸夏”。两国之间的争霸战争长达百年,因此也创造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
  【比如“退避三舍”,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重耳来到楚国时,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主持朝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三舍即九十里。】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是为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践行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评论区
  “这就是阳谋啊。”
  “既获得了信守诺言的好名声,又战胜了敌国。”
  【晋文公遵守诺言还有一件事可以体现,周襄王赏赐晋文公四个地方,有个叫原的地方不服,晋文公就派兵包围了原,他下令包围三天,三天后,原没有投降,但其内部已经弹尽粮绝,一天都坚持不下去了,只要再包围一两天就能将原收入囊中,但晋文公还是守约退兵了。说三天就三天,一天都不能多。晋文公认为与原比起来,信用更加重要。】
  晋文公重耳:“信是国之宝,得到原却失去信,是得不偿失。”
  【当然,这样坚守原则的不只晋国,楚国也有自己坚持的“礼义”,晋楚邲之战中,溃散的晋军,争舟渡河,喧嚣之声,彻夜不绝。有的战车陷入泥坑,无法前进,楚人教他们抽去车前横木。马仍盘旋不进,楚人又教他们拔去大旗,扔掉辕前横木,战车才冲出陷坑。结果此时,晋军反而回头对楚人说:“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我没有你们楚国人熟悉逃跑的招数啊!】
  评论区
  “哈哈哈哈……”
  “一片真心喂了狗。”
  【楚庄王贡献的历史故事有“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等。在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他是在楚国大力推行华夏文明的第一人。自楚庄王始,楚国逐渐强大。】
  司马迁正在编撰《楚世家》,将自己听过的一个小故事写了下来: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
  楚国:我是流氓我怕谁!
  第10章 春秋争霸
  【晋楚之间的小故事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请大家课后自行搜集资料,拓展阅读。】
  【春秋之时,打得难舍难分的还有吴越两国,“卧薪尝胆”,“西施浣纱”,“三千越甲可吞吴”,都是吴越两国争霸之时发生的事。】
  【总结一下,这一时期的诸位霸主,齐桓公—尊王攘夷,晋文公—会盟天下,秦穆公—独霸西戎,楚庄王—问鼎中原,宋襄公—春秋大义,郑庄公—四方是维,晋襄公—垂拱而治,晋景公—续霸中原,晋悼公—独霸中原,吴王阖闾—纵横江淮,晋定公—黄池为长,吴王夫差—争霸中原,越王勾践—东南称雄。这十二个人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共同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
  评论区
  “重耳:我晋国代代明君!”
  “可惜,你裂开了。”
  “摔碎了。”
  “一分为三。”
  “从此就是‘三晋’了。”
  晋文公重耳:……
  【没错,我们都知道“三家分晋”的故事,自“骊姬之乱”后,晋国公族遭到屠戮,元气大伤,晋文公重耳即位后,晋国公族已无力辅政,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晋文公开创了一个新的制度——卿族辅政,贯穿此后晋国历史的卿族主要有韩、魏、赵、智、中行、范六家,被称之为“六卿”。】
  晋文公重耳看着自己刚刚提拔上来的六卿,颇感棘手。公族无用,只能任用卿士,便是罢免了韩赵魏,也免不了有其他士族瓜分晋国。
  而春秋末年,韩赵魏已经灭掉智氏,取代晋国只差临门一脚,他们当即决定立刻动手,送晋国归西!
  【韩、赵、魏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这两件历史事件正是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这代表着新兴的相对先进的利益阶级取代了落后的利益阶级,曾经雄霸中原的齐、晋两国皆被臣子颠覆,而周王室不能主持公道,却分封其臣子为诸侯,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周王室也是可以取而代之的?】
  细思恐极!
  周武王姬发:不肖子孙,连家业都守不住。
  周威烈王(分封韩赵魏三家的周王):已躺平,勿扰!
  齐桓公还没有从自己惨死的结局回过神来,又听到了齐国被田氏取代,一口老血喷了出来。
  【这种以下凌上的做法,彻底摧毁了周王室所代表的“周礼”。到了战国,那就是彻底的“礼崩乐坏”,各国为了掠夺土地、人口、财富,赤裸裸的兵戎相见。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中原大地才再次恢复了稳定,有了新的可以遵守的政治秩序。】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时期内,百家争鸣是政治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是我们后面要讲的内容了,请大家课后预习百家争鸣,总结各个流派的思想。】
  熟悉的课后作业环节,而且这次的作业只要学过四书五经的人都能说上两句。便是不知“百家”,儒家、法家、兵家、道家还是能如数家珍的。
  眼看天幕马上就要结束,秦始皇等不下去了。
  他用自己发现的打赏功能,打赏了一个最大的礼花,糊了天幕满屏,小希想不注意都不行了。
  见天幕安静下来,秦始皇当即发送评论。
  “嬴政:请主播详解大秦亡国之失。”
  其他朝代的人看到,不由得暗叹,不愧是秦始皇,时机抓的真好,不少人跟风询问自己朝代的事,评论区再次开始了刷屏,一行行文字闪过,小希干脆不去看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