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云朝宫门大开,迎接三百名贡士,他们其中,有人日后会成为朝中的中流砥柱。
  大多数人忐忑不安,这是科举的最后一条路,十几载寒窗苦读,今日与天下英才竞相搏杀,心情可谓澎湃激荡。
  由这次春闱榜首,也就是今天的会元带头进入皇城,而郑云琛的身影赫然紧随其后。
  本次殿试在乾元殿里举行。
  皇帝为主考官,裴首辅、费次辅二人为副考官,其余阁老加之六部尚书全部到齐为监考官。
  还有一些其它大臣,看这官袍颜色,至少三品往上。
  众人看这阵势不由的吞咽了一口气,这阵容也太令人心惊了。
  乾元殿太监忽然高声喊道:“皇上到!”
  殿内之人立即行跪拜大礼,乌泱泱跪了一地的人。
  傅君意坐在上首的龙椅上,气势摄人,底下学子都不敢抬头张望,只得听见淡淡一声:“起身吧。”
  裴首辅上前道:“启禀皇上,今年春闱取的三百贡士皆在此,谨听皇上吩咐。”
  傅君意颔首,沉声说:“开始吧。”
  殿内有条不紊的进行起来,入座、分发试卷、答题。
  本次殿试只考策论,一共两道,傅君意亲自出的题。
  第一道就是治国之策,而第二道是军政。
  各位监考官穿梭其中,让不少学子精神紧绷。
  郑云琛倒是沉稳,这两道题他在家中都练过,于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开始答题。
  辰时开考,于落日前答完,时间还算宽松。
  一时间,大殿内只听闻奋笔疾书的声音。
  午间,有小太监给每个考生桌上送上茶水点心,这就是中午的吃食了。
  各位考生匆匆吃完,又开始下笔了。
  时间飞速流逝,殿内考生有人静坐沉思,有人下笔生花,这短短的一天,决定了他们未来的道路。
  郑云琛写着写着感觉不对劲,余光看见明黄色的衣袍,旁边站着谁不言而喻。
  只是略顿了下,就抬笔继续写下去。
  郑云琛卷子写完的时候正好日薄西山,乾元宫里宫人已经开始点上宫灯。
  郑云琛交完卷子就出了乾元宫,这时候,已经有不少考生断断续续出来了,看着皇宫里的四方夜色,他吐出一口浊气。
  三日内就会阅卷定名次,希望他可以取得成绩,妹妹在这深宫里也会多一分保障。
  今晚共有十位考官阅卷,几个阁老赫然也在其列,他们需要批阅试卷,择其最优的十份呈给天子。
  十位考官日夜相继,连日审阅出来。
  三日后。
  一大早郑淑宁就起来焦急的等待了,这是她兄长第一次殿试,还不知道取得什么名次。
  她急慌让小桃去前朝打听着,一有消息就传来。
  这几日,傅君意虽然在长乐宫过夜了,但她也知道后宫不得干政,更何况是科举这样的大事,于是乎,她硬生生憋着没有问。
  反而是傅君意还笑着问她,想不想知道她兄长的名次。
  郑云琛苦读十年,在勋贵子弟中几乎没有他这么用功的,要不就是等着荫封,要不就是让家里在朝中谋个闲职。
  郑云琛这十年有多苦,郑淑宁是看在眼里的。
  郑淑宁可不想因为自己的缘故,影响了他,她相信自己兄长是有这个实力的。
  所以她对傅君意很认真的说,她不想知道。
  傅君意怕她过分担忧,给她留了个底,说郑云琛此次取得的成绩不错。
  云朝皇宫第一大殿紫宸殿中,正在进行传胪大典。
  三百人中取前三为一甲,分别为状元、傍眼、探花。
  前三至五十七名为二甲,进士出身。
  其余名次者,为三甲,同进士出身。
  三百贡士皆于紫宸殿台阶下听唱名宣读。
  状元是一个江南士子,郑云琛听说过他,此次夺状元的大热门,眼里微微有些失望,不过郑云琛没有失了仪态。
  “大云朝…第一甲第三名郑云琛!”
  郑云琛精神一震,第一甲第三名是…探花!
  他闭了闭眼睛,放下心来,一甲是要进翰林的,一直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非翰林不入阁。
  如今,他是探花,肯定会在翰林入职,不说以后进内阁,反正前途无量。
  小桃得了消息就飞快跑回宫里。一路上宫女看她飞奔都投来好奇的目光,小桃毫不在乎。
  郑淑宁看见她回来了,立马起身:“有消息了吗?”
  小桃累的上气不解下气,高兴的都快哭出来了:“世子是探花郎!”
  郑淑宁听见兄长中了探花郎,高兴不已,她就知道!
  小桃虽然累着,眼里却充满希冀:“听说一甲前三会在京都游街,好想看看世子游街啊。”
  她顿了一下,“若是…”
  未明之言郑淑宁听懂了,她是想说宋明隽。
  第137章 天子亲临
  郑淑宁垂下眼眸,看不出半分情绪。
  她进宫以来很久没想起过他了,那些年少情谊自从她进宫的那一刻,就被紧埋在记忆深处,不见天日。
  若是他还在,一甲必有他的一席之地,他日封侯拜相指日可待。
  郑淑宁微不可及的叹了一口气,命运使然,谁也无法逆转。
  郑淑宁看着很是沮丧的小桃,微微一笑:“好了,你去请太医吧,给我诊诊脉,若是脉象稳定皇上带咱们出宫呢。”
  小桃又来了精神,去请徐太医去了。
  另一边,武安侯府得到消息,整个府都轰动了。
  武安侯开了祠堂,等郑云琛回来祭拜祖宗。
  武安侯夫人热泪盈眶,她的儿,终于搏出了一番天地。
  如今她们家,三喜临门,一扫前几年的颓废之势,以后谁想动武安侯府,都得掂量掂量。
  长女嫁给了阁老当儿媳,次子如今是新科探花,幼女已经被封为明昭仪,有了身孕。
  武安侯府崛起已经是势不可挡的姿态。
  费家二房得到了消息更是欢喜,费心蕊悄悄红了双颊。
  不日来迎娶她的郎君不仅有世子封号在身,而且取得了如此功名,如此郎君,她何其有幸。
  *******
  四月二十五日,新科探花郑云琛迎娶费氏嫡女。
  武安侯府大门正开,迎接四方来客。
  侯府世子娶亲,且迎娶的是阁老侄女,排场空前盛大。
  新妇的嫁妆洋洋洒洒摆了一路,京城百姓讨论的热火朝天。
  京都的勋爵、官场同僚、郑云琛的同窗、几乎所有有脸面的人家都来了。
  百姓也讨趣看热闹,把武安侯府围了个水榭不通,里三层,外三层。
  武安侯府派家丁在门口发放喜钱,足足有好几筐铜板。
  突然,有人鸣鞭开路,众人不解,今日来得不乏朝中重臣,就连费阁老也亲自来了。
  武安侯府的下人一时怔愣,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从武安侯府这条街的街口开始,有太监打扮的人率先开路,然后是禁军,一个个穿着铠甲,英武不凡。
  百姓一时都看愣了,他们何时见过这种场面。
  禁军把百姓围在道路两边,从中间开出一条道来,一时间熙熙攘攘的谈论声,都在猜测来人是谁。
  街口渐渐出现人影,几十个骑着高头大马手持旗帜的侍卫领头,接下来是的太监举着各色华盖,后面是一水的宫女,那身段、气度看呆了一旁的百姓。
  紧随其后的是明黄色的龙撵,有三十六个人抬起,不过有黄色帷幔,只能看见里面隐约的人影,看不清具体的画面,再往后,是持刀的侍卫垫底。
  看到这里一条街整个都安静下来,寻常百姓固然不知道来人是谁,但看见龙撵心里也明白,云朝可只有一个人能用!
  武安侯府的下人也有点见识,此刻也镇定不住了。
  只有一个机灵的小管事见机飞速跑去府内前厅。
  武安侯府夫妇还在接待宾客,这些来人非富即贵,可不能有半点怠慢。
  郑淑月今日也归家了,她带着女儿回来的,也替父母招待一下女眷。
  小管事一路飞奔至前厅,武安侯正和费阁老寒暄,看见不免训斥:“做什么呢,毛毛躁躁的。”
  那管事激动的脸都红了,指着外面哆嗦道:“侯爷,小姐回来了!”
  武安侯夫人闻言过来,打量了他一下,平时挺机灵的,怎么今日大事如此糊涂。
  郑淑月牵着女儿过来,柔声说:“我不是在这吗?怎么如此激动?”
  那管事结巴道:“不是您…是二小姐,街口…皇上的圣驾到了!”
  “什么?!”武安侯顿时睁大了眼睛,过来紧紧握着管事的胳膊。
  “你说谁来了?”武安候不可置信的又问了一边。
  前厅的人也静了下来,鸦雀无声,都在屏着呼吸听他说话。
  管事又重复了一遍:“侯爷,是皇上啊,皇上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