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平日里官员多有摩擦,这其中又分为汉人和满人摩擦,官场上唇枪舌战都算好的,就怕背地里捅刀无声无息的。
但现在,大家都一起附和着要全力修剪铁路,全力发展蒸汽机,好像一点看不出矛盾。
康熙难得的感慨半天,难道只有在大清发展和对外的大事上,这些臣子们才能和睦共处吗?
平日里的乌鸡斗眼简直难为死他了。
接下来康熙又问了许多戴梓和莱布尼茨许多事情,毕竟这事物他之前都没有想过,但是没想到有一天也能做出来,自然是好奇无比。
说来康熙算是大清的皇帝里面思想最为开放的了,虽然心眼也小,但遇事也还是能忍一忍的。
相比于心眼更小行事狠辣的雍正和好大喜功盲目自信的乾隆来看,康熙帝简直是一股清流。
他虽然没有开沿海,但是他对于外国的数学天文地理知识等接受度很高,他的老师南怀仁也是外国人教了他很多年。
更别提京城还有别的外国人在宫中当值,而且外面的人来大清做传教士也没有见他有阻止。
最关键的是他不是那种愚笨之人,戴梓和莱布尼茨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康熙差不多就能明白很多。
虽然上手做不了,但原理他懂了。
“此物也可在轮船上用?”康熙忍住激动的问。
福州那边造的船很多,但有些大船在海上,如果不是风大,可能要很久才能到达目的地。
如果这东西用在轮船上,以后就不用借助风力了。
“是的”莱布尼茨犹豫了一下说:“我所在的国家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有的,但是他们目前是专注于纺织机的改造。”
莱布尼茨点醒了康熙,他想到了之前江南那边的纺织机改造,心情一上一下的。
好在那边的纺织机也是有改进的,不至于落后太多。
“回头让江苏巡抚和安徽巡抚到京城述职,朕要安排一些事。”康熙回头和户部尚书说了之后就又转身眼热的看着蒸汽机。
户部尚书现在又开始烦恼吏部尚书不在,他要是在自己不就不用再跑一趟了。
蒸汽火车都可以算关系国运的事,康熙坚定不移的认为一定是有人在保佑着大清,让大清蒸蒸日上的发展不说,还得了此神物。
所有涉及到的研究人员被密不透风的保护了起来,太子选的那座皇庄在半腰山上,人烟稀少,周围也都是皇庄,尤其是旁边毗邻的都是那些搞种植和养殖的。
他们那一圈都不用下山采购东西,自给自足都行。
戴梓和莱布尼茨剩下的时间就是用来改进蒸汽机,以及和工匠们一起打造铁轨。
这件事算是开头人,从无到有的开辟,没有前人告诉他们怎么走,只有他们自己。
莱布尼茨对于自己研究出来的新的东西自然是很高兴,觉得自己的价值又体现了不少,清朝的皇帝对他还这么的尊重,这就是他曾经向往的,可是英国皇室没有给他的,清朝皇帝给了。
莱布尼茨心酸又感动,干脆休书一封送去了英国,想要他的家人也过来。
自有暗卫截留了那一封信,康熙没有打开只是摆摆手,“大清给的东西自己又丰盛了,爵位有了,名声有了,钱财也有了,朕相信他会做出让朕满意的决定。”
暗卫见万岁爷这么自信,也不好擅自打开,把东西交给了即将前往英格兰的船员后,才算了结。
因为康熙之前的想法,他又赏给了十一阿哥很多东西,胤祧收到东西已经见怪不怪了。
他有理由怀疑他阿玛是把他当吉祥物了,要不然每次好事发生,他就赏他东西。
也没有阿哥嫉妒不满,比他的懂事了,比他小的也知道十一哥很重要,十四甚至和胤祧说:“我觉得十一哥就算不用太努力,将来肯定也是亲王打底。”
胤祧哆嗦了一下:“算了算了”
看他皇阿玛那样,真怕他把别人的功劳按在他头上,他可不要做无耻的人。
十四若无其事的转移话题:“十一哥,你说那会跑的水车是什么?”
“那是火车”胤祧纠正:“是靠蒸汽来推动的。”
“那是什么呢?”十四懵懵懂懂的问。
胤祧也卡壳了,那天回来之后吏部尚书汉和工部尚书嫉妒又羡慕。
那可是新发明出来的东西,管他什么水车和火车,反正是好东西。
没看见康熙大力陈赞了戴梓和莱布尼茨,说他了是大清的栋梁,还夸赞太子慧眼识人,以后把皇位交给他很放心。
听听,满意的都说出这话了。
许多人心里痒的不行,十分想看一看到底是什么。
胤祧也心痒的很,可他这一次没有闹,而是乖乖的在上书房念书。
乖巧的让张廷玉和福僧格侧目,也让九阿哥害怕。
生怕胤祧憋出什么事。
他十一弟从曲阜回来以后整个人都变了很多,勤奋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问他原因,他故作深沉的抬头四十五度仰望天空,“九哥,人都是会长大了,我总不能一直都是小孩吧?”
九阿哥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只是很快另一件事让他分散了注意力。
温僖贵妃好像快不行啦,从去年冬天开始,她就一直咳嗽,吃了很多药不见效,本来以为过了冬天到了春天就会好,可惜一直不见好。
十阿哥都请假很多天了,在永寿宫一直陪着他额娘。
没想到就传出了温僖贵妃不行了。
“好大的胆子,谁让你说这些不吉利的话?”九阿哥上前给了报信的小太监一脚,小太监吓得不行,一直低头认错。
胤祧看不过眼,拉着九阿哥:“九哥别踢了,跟他没关系,我们去看看温娘娘吧。”
前段时间不是还说药写几个本子,再让姐妹们乐乐,没想到人都快没了。
永寿宫弥漫着久久消散不去的药味。
十阿哥刚刚哭到晕厥,已经被抬去偏殿了。
温僖贵妃躺在床上,她本来只是简单的咳嗽,怎么就会变成这样。
眼泪无声的流着,全部的力气好像都要消散了。
回望这短暂的一生,前期她进宫不争不抢,实际上费劲手段扮演完美的贵妃,只是不甘心终究是不甘心。
凭什么姐姐就要死的那样不明白,凭什么她用了那么多年也没办法感化康熙,凭什么她生的孩子就不得康熙的宠。
因为不甘心,她也差点犯下不可掩盖的错误,只是后来她再也不想争了,因为她的儿子亲口告诉她如果她要是再整,他就出家去。
为什么大家对于先帝那样的避讳,因为先帝曾经也是闹着要出家。
温僖贵妃好像被抽干了力气她用心的为孩子打点一切,但她的儿子并不领情。
没了那一口气差点,好像整个人都没了前进的欲望,她不是想争那个位置,她只是想要儿子过的再好一点,有错吗?
在心里她还是很感激皇后的,她让很多娘娘都有了事做,哪怕康熙也不能阻止她们。
只是啊,也许上天就是这样,可能觉得她心不诚,所以要带她走了。
皇后和众位妃嫔都来了,在门外边哭着。
“之前还好好的,怎么就突然不行了,奴才没照顾好吗?”宜妃捂着脸哭,虽然后来她和温僖贵妃交往没有那么对,但是活生生的一个人就要没了,她怎么也想不开。
九阿哥带着胤祧还有几个弟弟站在门边,不敢乱说话。
十阿哥刚刚醒了,哭了许久,嗓子都哑了,看见哥哥弟弟们来了,他勉强一笑,“这里不好,你们带着十二他们出去吧。”
他竭力的咬着唇不让自己哭,哪怕已经装的够坚强了,眼里的惊慌和害怕还是挥之不去。
他额娘要是走了,他要去哪里呢?
以后周休的时候,他回哪里去吃饭,以后犯错了,他要喊谁来给师傅赔礼,以后要娶福晋了,谁来给他挑?
“十哥”胤祧眼睛红红的上前,拉住了他的手:“你别怕,我们不走,这里好的很,什么都没有。”
“对”十二鼓起勇气说的声音很大:“我们仨都是大孩子,就在这儿。”
“是兄弟就不许说丧气话”九阿哥拍了一下十阿哥的肩膀。
“太医令来了吗?”胤祧问。
“在里面诊治,我刚刚昏倒的时候他就到了。”十阿哥低头说着。
胤祧装作没看见十阿哥手背上的眼泪,他若无其事的说:“不知道能不能进去看看,也许我能……”
说的话点到为止,但是九阿哥十阿哥都明白了。
“不行”十阿哥犹豫过后拒绝了,他虽然没有太懂事,但是也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
之前胤祧用了几次昏睡的事情,虽然他那会年纪小,但依旧记得。
那年蒙古之游,面对白莲教的追杀,十一已经救了他一命,他不能再自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