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可怜的莫察宁虽然逃过了饭被扔的局面,但逃不过大阿哥炫耀的话语。
好在没两天就要启程了,回京后大阿哥也顾不上他这个人。
这场战争比想象中的简单很多,也容易很多,就是后面的事情复杂了一些。
先是东夷突然偷袭没成功,再是白莲教的一些人竟然和东夷人勾结在了一起,难怪南边这些时候不太平,尤其的广东和福建临海的区域。
白莲教的人眼看被发现了,很快竟然能聚集一些东夷当地的大势力跟着大清的军队对着干。
甚至原来当地势力的军事装备比东夷的军队更先进,起码他们有很多火药和大炮。
大阿哥的手臂也是被流弹扫到了。
但这也让大阿哥看到了东夷政治的一个缺口,地方势力太过强悍,反而中央要仰仗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大阿哥和施琅打的这么快的原因,如果地方全部都团结一起,没准要打的时间更久。
不过大阿哥和施琅也乐意见到这种局面,要是敌人太团结他们才要哭了呢。
收拾好了白莲教和一些不老实的地方势力大阿哥和施琅趁着这个机会更加大捞了一笔,逼迫着东夷天皇签署了《东京条约》后,喜滋滋的准备返航。
回去后就该派人来收租了,太子圈出来的那块“银子地”以及东夷赔偿的黄金白银,还有他们开放的通商口岸,以后大清就可以出售商品给他们了。
怀揣着巨额的财富,大清的军队终于返航了。
第146章 关系户
大阿哥终于赶回来的时候,大福晋都已经出月子了,小格格也满月了。
宫里到处是欢声笑语,一边忙着准备小格格的满月礼,一边是大清的庆功宴。
陈廷敬也是一反常态的写了好几篇文章大力赞扬大清的正义举动,毕竟东夷是大清的附属国,本来就应该上供东西,只是大清仁善,不要他们的。
没想到他们蹬鼻子上脸,大清出手教训他们也是为了脸面和契约精神。
说来说去,大清最有理。
三阿哥看见这个稿子后一身的疲惫的都没了,他这两天和手下的人审稿审到吐,天南海北的人都要寄信过来给他们刊登到京城日报上面,三阿哥每天要看近千封的信件,看见陈廷敬的文章后,不由得竖起来了大拇指,不愧是陈师傅啊,这文笔,这借口。
刊登!
大清上下再也没有人敢说大清的实力问题,也没有哪个势力再不长眼的跳出来,哪怕是一向不怎么老实的蒙古这个时候也安静的可怕。
除了娶了大公主的科尔沁,他们可是正根苗红的拥护大清统治的部落,其他部落不知道,反正科尔沁绝对还能再有百年荣耀。
大阿哥风风尘尘的赶回来,一回来没有见康熙和惠妃,直接去了直郡王府邸了,看见女儿后就迫不及待的伸手没想到被大福晋避开了。
她捂着鼻子一脸嫌弃的看着大阿哥::爷,你身上味道太重了,先去洗洗吧,别熏到了大格格。”
大阿哥:……
“福晋”大阿哥有些委屈,他们坐船又坐马车,为了早点回来赶他闺女的满月宴,他几天没洗也是能理解的吧?
大福晋表示不理解,并且让大阿哥最好快点滚去洗澡,不然她就带女儿去别的房间了。
大阿哥没办法只能自己先走,洗了三次后又换上了新做的衣服,大阿哥才被大福晋允许近身。
“哎呦乖乖,长得真漂亮”大阿哥眼馋的不行:“这个小十一就知道胡说八道,还嫌弃咱们闺女。”
“手别碰”看着大阿哥不老实的想要碰女儿,大福晋不让他碰这人毛手毛脚的闺女脸嫩的不行,她都不敢随便碰。
“十一弟也没说错”大福晋回忆着:“刚生出来的那会我也吓了一跳,没想到孩子这么丑,坐月子的时候没忍住还哭了,好在额娘和我说你出生那会比这还丑,现在长得也还算行,所以我就等了等,没想到等到了。”
大福晋带着满足的笑意,虽然刚生那会她也害怕,也惶恐,害怕不是一个阿哥,害怕额娘会嫌弃,但没有,不光光是康熙皇后和惠妃的赏赐就让她多的拿不下,还有别人看着帝后的态度也跟着送了很多。
可以说大福晋和大格格的身价一下就越过了大阿哥。
大阿哥还不觉得自己被妻女嫌弃了,一边嘴巴里逗着女儿,一边揽着大福晋吹牛:“老话是这样的,刚出生的孩子不好看的,以后越来越好看,我就是这样的,咱们女儿肯定也是。”
大福晋看着大阿哥一会“你别听十一瞎说”一会“刚出生的孩子都不好看”,她摇摇头,大阿哥也就只能哄哄她了。
大阿哥丝毫没有发现大福晋已经看穿了他爱胡说八道的性子,他被康熙放了一个长假,乐的在家里陪着大福晋和女儿。
只是香香软软的女儿和他想象中不一样,具体是怎么回事呢,大概也就是大阿哥每次一抱女儿,女儿就哭的要命,但是轮到大福晋就不会这样,还有就是女儿只有饿了,哭的也很厉害,迫不及待的要喝奶,喝奶的时候还很凶猛,咕嘟咕嘟的,有一次还把自己呛到了。
当然了,大阿哥是一个有原则的好阿哥,喝奶的事情是大福晋主动和他说的。
饶是滤镜很重的大福晋也不能说自己女儿没有问题了。
“你觉不觉得咱们女儿的性子有点急了?”大福晋看着摇篮里睡着的闺女有些担忧。
“没有吧?”大阿哥不确定的说:“除了饿了尿了,别的时候还是很乖的,不哭不闹的。”
就是他抱的时候会哭会闹,大阿哥也郁闷了。
“总感觉哪里不对”大福晋说,本来以为是一个香香软软的闺女,现在看来很可能是扮猪吃虎啊!
满月礼那天来的人很多,能到的宗亲几乎都来了,哪怕是腿断了的也恨不得坐着轮椅到场只是被康熙和大阿哥拒绝了。
这次宴会的名单大阿哥和大福晋主要负责,毕竟是他俩的女儿,不能当甩手掌柜。
宫里的三代出生了,潜移默化的有些格局也开始变动了。
比如朝中开始有人催着太子的婚事,催着太子妃的人选也催着太子侧福晋的事。
知道康熙挑剔,所以好些人使劲都往太子侧福晋那边使劲,太子妃这个位份是不敢随便去动的。
康熙也是看了大孙女出生后才开始又一轮挑选了太子妃。
这次的人选就是上次胤祧和几个哥哥八卦的那个瓜尔佳氏。
康熙对于这个人的身份挺满意的,他要拉拢汉人,又要保证满人的地位,太子妃的身份正好合适。
瓜尔佳氏出自正白旗,父亲是正白旗汉军都统石文炳,祖父是和硕额驸石华善,曾祖父石廷柱是清初名将。
曾祖父石廷柱是历经天命、天聪、顺治三朝的名将,战功赫赫,顺治十四年致仕后进封三等伯。祖父石华善是石廷柱的第三子,嫡妻是豫亲王多铎的第三女,继妻是肃亲王豪格第五女两任妻子皆是郡主,他本人也被授予和硕额驸。父亲石文炳顺治十八年袭了石廷柱的爵位,嫡妻是礼亲王代善的曾孙女。
而且瓜尔佳氏这个大姓也是皇太极赐予的,所以瓜尔佳氏既是汉人也是满人,身份尊贵至极,在康熙看来简直是完美的太子妃人选。
但他这次长记性了,会开口问问儿子的想法了。
太子被喊到乾清宫的的时候还在迷惑最近有什么事吗?
“给皇阿玛请安”太子弯腰躬身。
康熙一脸深沉的摆手,在太子起身后迫不及待的冲着太子招手:“快过来”
“你大哥成家一年多了,孩子也出生了,你有什么想法?”康熙问太子。
太子爷沉默了一会,突然间想开了,也是,他大哥结婚早,可不是得催着他了,只是第一世的时候他运气实在不好。
宫里太皇太后的去世他得守孝,三年之后又轮到了太子妃的祖父去世,又得守孝三年。
三年又三年,导致他三弟四弟都大婚了,他仍然是光棍一条。
这光棍也只是表面,他那个时候侧福晋格格以及侍妾一大堆,太子妃进门后就是四个孩子的嫡妻,前所未有的局面。
但偏偏谁也怪不得太子,也不会去怪太子妃。
大家只会说还是太子妃没有福气,谁让她家出事的偏偏这么凑巧,谁让太子年纪大了,等不到她可不得让侧福晋和格格们入府,就算太子愿意等康熙也不会让儿子一直光棍的。
何况太子那会也不愿意等,为了所谓的皇长孙的名义,他和大阿哥像是较上了劲,大阿哥四年四朵金花,被整个京城嘲笑死了。
太子没有笑脸色也好不到哪里去。
一个没有太子妃生不了皇长孙,一个有福晋偏偏生了四个闺女。
后来大阿哥终于有了儿子,但太子那会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可惜是从侧妃肚子出来的,而太子妃一生也只有一个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