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当然啦,前提是不能治党标题党。
  得真真正正逐帧解析。
  于是,小迟没吃饱的账号,这回真的被扒了个干干净净。
  ……
  湘潭某酒店1203号客房的电视机上,正播放着目前p站讨论度较高的分析视频。
  “……关于网红公司太详细的东西我就暂不多说,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直接看看我的往期视频。”
  “目前正题是小迟没吃饱这个账号是否被盗号,或是换人运营的问题。”
  “我们在意的是,账号后面的这位‘小迟’还是以前大家知道的那个人吗?这一点,我们可以试着从她的账号历史行为模式开始分析。”
  “小迟没吃饱正式开始运营账号的时间应该是在去年12月左右,这些是她初期运营账号时的作品。可以看出来,内容远没有现在成熟,背后没有成熟团队帮忙运营。”
  “后面的作品内容虽然风格不是很统一,但总体来说,均属于内容、节奏逐渐变强的类型。这个时期应该是同一个人在运营,风格的转变,更像是小迟本人正在寻找哪种风格更适合自己。”
  “大一些的转变是发生在今年5月的时候,她的作品画面质量忽然提升不少,但剪辑手法和逻辑没变,应该是买了新设备……”
  分析博主的声音缓缓从电视自带的音响中传出,回荡在整个客房里。
  作为客房里唯一的房客,禾嫒尺正坐在电视机前的床尾上捧着一盒红通通的麻辣丝,吃自己的瓜吃得津津有味。
  “斯哈,好辣。”
  被麻辣丝辣到的禾嫒尺赶紧给自己灌下一大口从小冰箱里拿出来的矿泉水,等嘴巴里的辣意平复些以后又忍不住继续吃。
  这玩意也太上瘾了吧?
  禾嫒尺目前在吃的麻辣丝是之前陈灵带她买的,是在湘潭已经被许多本地人所熟知的小美味。
  陈灵从四五岁只有丁点大时,家里便一直光顾这家麻辣丝,时不时总会买上一点回家吃。
  卖麻辣丝的是家三轮车移动小摊,摊子上只卖三种东西,麻辣丝、麻辣片片、麻辣小豆干,全是豆制品。
  简单理解,也可以把它们当作类似手工辣条的一类的东西。
  麻辣片片和麻辣丝由豆皮千张制成,而麻辣小豆干,则是块头比拇指稍大一些的小豆腐块。
  切成丝状的千张丝、方块片状的片片、小豆腐块,在用卤汁、红油、蒜末、芝麻等调料拌至入味之前,得先入油锅里炸一道。
  等炸出洞洞以后再与调料拌到一起,豆制品因高油温产生出来的孔洞,便会成功将调料汁中所有香味完全吸附。
  吃的时候,哪怕只是用牙签挑起一根2mm宽的麻辣丝,咬上一点点。充满蒜香味的红油汁也会直接从它的每个孔洞里直接爆出来。
  与此同时,一粒粒吸附在麻辣丝上的芝麻还会伴随咬合,给牙齿带来香气十足的小小爆炸感,叫人上了瘾便轻易停不下来。
  难怪卖麻辣丝的阿姨每天只卖几个小时也总有人追着她买。
  “不错,推荐给网友们试试。”
  这么想着,禾嫒尺便给麻辣丝拍了一张。准备花几分钟写篇短小的图文分享笔记,标题她都想好了,就叫《猜猜我在吃啥好东西?》。
  正当她思考应该怎么写的时候,还未被关掉的电视中,传出一句其他人不太在意,却让禾嫒尺相当震惊的话来。
  “她是一家注册名为美食网红的mcn机构名下的主推博主,在多个平台均有账号,目前这家公司似乎只签过她一位博主……”
  “啊?”什么公司,她怎么不知道?!
  ……
  禾嫒尺晕了。
  她似乎还真的签了家公司。
  进一年来,她每次从app那儿收的转账全部来自这家公司,而且是不需担忧税金问题的税后收入。
  不仅如此,这家公司居然还给她每个月交五险一金。
  “这么正规的吗?”
  “当然啦,我们是正规app。”小美自豪地挺了挺肚子,刚才禾嫒尺看分析视频的时候它就跑出来了,还从手机穿到电视机里,当熊猫形弹幕跟禾嫒尺一块看呢。
  “哦?这么正规?你们公司的办公室在哪儿,我能去看看吗?”
  才刚问完小美就跑了,几秒过后,留下一个气泡对话框,里面写着两个字:你家。
  禾嫒尺:……
  确实是个正规地方。
  转头,她又开始继续仔细观看这部针对小迟没吃饱账号剪出来的分析视频。
  “分析博主是有点东西哈。”
  虽然账号被扒感觉怪怪的,但再看会儿,说不定又再看出来些什么她自己也不知道的事。
  这回要认真看!
  就当职业生涯复盘吧!
  这么想着,禾嫒尺又抱起了刚被她放到一旁的麻辣丝。
  ……
  分析博主是真的很能扒。
  禾嫒尺的小迟账号其实早些时候便因为涨粉速度比较快,进入了某些专门卖自媒体营销课的分析名单里。
  当时,便有人专门分析过她的作品发布模式,以及变现盈利途径。
  这些账号多数分析的是她的媒体号,例如逗音、小紫书、p站等。公众号的盈利模式比较麻烦,也不好卖课,所以人家没分析。
  但这位分析博主却把她小众点评号里的消费评价全都扒出来了。说是她一直有在小众点评给每家自己消费过的店铺写评价的习惯。
  几乎每天都写。
  有些评价还是团购消费评价,证明小迟平时有用这个账号进行团购消费。
  所以这个账号比起媒体号,更像个人账号,真想参考美食评价,关注这个号比其他平台的还靠谱。
  看到这里时禾嫒尺还怪高兴。
  “真是个大好人呐,还给我点评号增粉,谢谢了您。”
  不过如果只是这样,其实这位分析博主也仅是一个做得比较认真的博主,毕竟禾嫒尺也有好些粉丝摸到了她的点评号。
  但他居然还把小迟没吃饱点评号里每一条评价,与她发在各平台的笔记、视频作品相对应。
  他视频原话是这么说的。
  “我们可以看到她发的评价数量远超过她本人的作品数量,这就代表并不是她去过的所有店铺都会被推荐。好的美食博主肯定都会挑着好的店推荐,免得坑粉丝,这么做肯定没有问题,是正常逻辑。”
  “但我们倒回来,再看看她画风突变这些天的情况。”
  “她在湘潭时发表过评价的每家店铺,几乎都被写成了笔记以及视频发布到网上,和她以前发布作品的习惯不太相同,确实是有些奇怪。”
  “难道账号背后的人真的被更换了吗?”
  “一个不露脸的美食博主哪怕换了人或许也不太容易被人发现?”
  “毕竟现在ai已经很厉害,视频能做到声音相似可能也不是什么难事。”
  “直到我有位朋友给我提出了一个可能性。”
  “有没有可能湘潭餐饮环境不错,踩雷几率小,所以对外地人来说就会显得比较容易发现惊喜呢?”
  这句话听得屏幕外的禾嫒尺频频点头,还跟趴在一边跟着看的小美复盘:“这个人分析得好具体哦,我来湘潭之后确实会觉得比较惊喜,主要是因为来之前没期待,所以每次尝到好吃的都会很开心!”
  “我去其他城市之前或多或少都做过攻略,对比起来惊喜感肯定会低一些啦。”
  小美听了抬起头,好奇地问:“那去掉惊喜的部分,单从味道来说,你觉得哪个城市,或是哪种菜系最棒呢?”
  禾嫒尺摇摇头:“不可以这么评的,每种菜系味道不一样,做得好的,尤其是顶尖的部分,都非常棒,而且是风味完全不一样的棒。”
  见小美似乎有些疑惑,禾嫒尺只好继续补充:“评分是固定的,但人的感官不是,实际上很难给某道菜非常严谨的分数。湘潭和其他地方相比严格来说属于下限高,不容易踩雷,上限倒是区别没那么大,哪里都有高手嘛。”
  听过她的话,作为智能生物的小美似乎不能够太理解具体意思,只好独自待着思考去。
  而禾嫒尺则再次将注意力转回视频,准备看看这位分析博主又能给她剖析出什么她自己也不知道的东西来。
  下一刻——
  “好的,这期视频就分析到这里,点赞数量到达10万再给大家仔细分析这次热点事件的背后逻辑,下次再见!”
  ???
  不是吧,搞这个?
  禾嫒尺无奈地给他点了个赞,又反手翻入评论区,准备看看别人怎么说。
  没想到置顶评论便是一张刚发出来没多久的表格。
  分析博主编辑的。
  他把禾嫒尺发布的评价内容和笔记一一整理,还按城市进行了好评比例分类。
  结果发现,目前为止,似乎只有一个城市的评分与其他城市出现了明显断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