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好的,要是有需要,我们提前联系你。”两人还加上民宿的前台微信,前台给她们发去不少旅游攻略,以及各种防坑小提示。
才刚到桂林就这么顺利,让两人对这个城市的感官好上不少。
进房间把厚厚的棉衣换下,陈灵像是解放束缚般舒出一口气,还没等禾嫒尺仔细观察民宿内部装修,她精神头又上来了:“我饿了!我们去吃桂林米粉吧!”
禾嫒尺比个大拇指:“在下正有此意。”
“你看这家店怎么样?”陈灵掏出手机,打开小紫书里的收藏页面往下翻:“我在家时就看好了,这家推荐的人挺多,好像都是本地人在吃。还有这家,这家远一点但是口碑……”
陈灵是个攻略达人,她每次去哪儿吃饭,或是旅游之前,都会提前搜攻略。
这次两人住的酒店就是她挑的,她提前在各大预定平台挑选十几家酒店,最后让禾嫒尺在里头选。
挑酒店的时候她还每家酒店的图片评论区都看过一遍,特意找来卫浴玻璃不透明的酒店,让禾嫒尺省不少心。
不仅如此,她还是个找优惠团购的小能手,不管是购物节还是平时出门吃饭,她都能想方设法找到最优惠的结账方法。
和她一块出门,至少花钱方面不用担心被坑。
两人商量过后,决定前往象山区某家小巷里的桂林米粉店吃粉。
这家网友推荐的小店距离两人酒店足足2公里,导航软件显示路线有些拥堵,打车也要接近十分钟才能到,滴滴得12块钱呢。
陈灵有些为难:“卤粉二两才5.5元呢,打车过去的话,单程路费比粉都贵。”她爱算账的小毛病又犯了,觉得打车不划算,坐公交吧,这点路程,还不如走路……
咦?
“那我们要不走着去呗!”
“好呀。”禾嫒尺无所谓,她探店这些日子每天没少到处溜达,多走走还能锻炼身体。
两人跟着导航上路才发现,在桂林玩,去近的地方走路也是个好主意!
桂林是个特别的城市。
这里山多,坡多。
房子都得错开山的位置建设。
城市中间四处有河流游过,河流上方生长着各样茂密的绿植。
市内的建筑物仿佛像是建在巨大的山水盘中,桂林人则是每日生活在这样的风景里。
而且由于这里特殊地貌,地底下都是各种坑洞,所以房子也无法建得很高,几乎看不见一般城市中的高楼大厦。
没有高楼遮挡,走在路上,坐在家里,处处都能看见画一般的风景。
第70章
从酒店前往桂林米粉店途中,得穿过桂林市中心的正阳步行街。
步行街是好地方,哪怕不少本地人已经逛得不想再逛,某些游客也觉得所有景区都有类似的步行街,很没意思。
但路过时店子多,瞧着热闹,各种各样的店铺一间接一间。
“咦?这家店卖奶茶哦,这个牌子我们那儿没见过,你要来一杯吗?”
“海南清补凉是啥,椰子冰沙拌水果吗?那边也有一间,桂林怎么这么多清补凉。是不是很上火呀?”
“哇,是酸野,我们要不要买一点试试?”
“步行街里的酸野会不会有点贵呀,等会儿看看有没有网上推荐的店呗。”说这句话的是陈灵。
“茶可以来一杯,我搜到代金券了,你要喝点啥?”两人一边走一边商量着往后几天要不要到哪几家店里吃东西,时间过得飞快,前往桂林米粉店期间的路程也不觉得累人。
逛街期间禾嫒尺比较意外的是,和某些城市相比,桂林好像地下通道比较多。
像鹏城、禾嫒尺老家,不少大马路为了让行人方便通过,减少路面红绿灯,都会在马路上方建人行天桥。
桂林则是用地下通道代替了人行天桥的功能,地下通道边上还会有商场超市等设施,方便行人边走边逛。
“啊,导航断了,地下信号是不是不太好?”
“是往这个方向走吗?”
“……好像走错了,重来。”
不同城市的建设偏好不一样,禾嫒尺去过的地方少,觉得还挺新奇。
在地下通道信号不好时,她还乐:“高招啊,信号不好就不能边走路边看手机,无聊起来只能看地下通道两边的商店,促进消费呢!”
“地铁站不就是地下通道嘛,有啥新奇的,你还乐。”陈灵去过的城市比禾嫒尺多一些,倒是觉得地下通道在各大城市都很常见。
只是见禾嫒尺看啥都觉得新鲜的模样,也不知怎地,忽然也觉得有意思起来。
出门玩就是这样,碰到合适的玩伴,会更容易进入游客观光模式,不管看见什么都会往好的方向想,容易心情好。
两公里的路程说远不远说近不近,步行时间接近半小时,到达小车米粉店里时,已经五点多。
这家网友推荐的米粉店开在居民楼里,附近还有学校。
装修不新,整家店不管地面还是墙面,都由半新不旧的白灰色瓷砖铺成,瞧着像是开了很多年的样子。
下午五点多显然不是本地人吃粉的时候,店里人不多,零零散散就坐着几个人。
店内最醒目的是价目牌,红底白字,整家店只卖两种粉,卤菜粉和牛腩粉。
卤菜粉,就是平时大家说的桂林米粉,最便宜的是一两粉,4.5元,往上多一两多一元,最贵的三两粉才6.5。
牛腩粉贵一些,一两粉是7元,米粉同样是多一两多一元。
除此之外,店里还卖腐竹、油条和卤蛋,均是2元一份,其他没了。
菜单和店子看起来一样朴素。
商量过后,两人原本想要一份卤菜粉,一份牛腩粉,看看两种粉有什么不同,没想到——
“晚上不卖牛腩粉啦,晚上来吃的基本都是学生,没有钱。牛腩粉贵,卖不动啦。”打粉窗口里的阿姨热情地说着。
也是,广西虽然米粉出名,但居民们也不能顿顿吃粉。
晚上嘛,有家庭的基本都会回家吃,就连游客出门玩耍一天,到了晚上也会想下馆子来顿结实的饭菜。
真正居民楼里的粉店,做的大多还是早上生意。
既然没有牛腩粉,那就只好两人都吃一样的卤菜粉。
提前做过攻略的陈灵还小声对禾嫒尺说:“你要来份腐竹和鸡蛋吗?网上说这个店的腐竹特好吃。”
禾嫒尺看着店内餐牌上的标价,格外豪爽:“都加上!”今天不差钱!
没多会儿,两份加了卤蛋和腐竹的卤菜粉从出餐口里递出来。盛放卤菜粉的盘子也接地气得很,是不锈钢盆。
或许是因为听两人口音不像本地人,厨房内的阿姨还主动指引:“调料台上的小料免费随便加,辣椒很辣,不要加太多。”
陈灵端着卤菜粉就往调料台边上走:“没事,我湖南人,能吃辣。”
卤菜粉里头加了切成薄片的锅烧和炸黄豆等料。
再加上几勺酸笋、酸豆角、葱花辣椒等小料,配上额外添加的腐竹和卤蛋,满满一碗,还没吃就已经觉得丰盛得很。
这样加足料的桂林米粉,竟然只卖9.5元,份量吊打禾嫒尺前不久在鹏城20元一份买的卤菜粉。
还没开吃,两人已经被物价感动了。
原本禾嫒尺早已想好,与陈灵一块玩这几天只管玩,不管探店的事。
但她还是没忍住,掏出相机,给眼前这份桂林米粉,以及店内设置拍了几张照片。
已经开始拌粉的陈灵见禾嫒尺拍照,赶紧把已经拌过,沾上卤水的米粉夹起来让她拍个特写:“拍完回去发我几张,我想回去写游记试试。”
陈灵不知道禾嫒尺现在正在做自媒体,还以为她是在拍照留念。
相机吃完,轮到人吃。
圆滚滑嫩的米粉与酱色卤水拌匀后,沾上了味和油光,与碗中小料一块夹起送入嘴。
属于桂林新鲜湿粉特有的弹嫩口感充斥口腔,酸笋的与豆角的爽脆和米粉结合到一起,让米粉尝起来口感味道更丰富。
对于禾嫒尺来说,桂林米粉不是第一口惊艳的类型。
而是混合着卤水,伴着料吃,每一都换着小料品尝,越吃越上头的类型。
禾嫒尺吃东西总是想最先尝尝原味,所以刚才没往碗里放辣椒。
米粉不放辣椒其实味道也已经很足,酸笋和酸萝卜等小菜本身就自带一点点辣味,对她来说味道刚好。
反而刚才自认能吃辣的陈灵现在有点吃不消。
“这个辣椒劲好大!”
她没听劝,往碗里放了一勺辣椒,现在正一边喊辣一边吃粉。
见平时老说自己能吃辣的好友也被辣到,禾嫒尺也对桂林的辣椒产生了好奇心,端起粉盆走到调料台旁,往盆沿上加了一点点辣椒。
她对没吃过的东西都有敬畏心,在知晓辣椒的味道之前绝不大量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