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难吃,这样做出来的椒盐九肚鱼真难吃。
九肚鱼的特点,就是肉嫩得像是快要烂掉一样,连带鱼刺也软,哪怕主骨也是软的,比猪软骨还要软,根本扎不着人。
将它炸制的时候,最好的口感是皮薄脆,内馅多。
肉越厚,鱼越肥,越好吃,为了让它的肉吃起来更肥厚,主骨是故意留下不去的。
毕竟骨头存在感不强,不管是咬碎了跟肉一起咽下去,还是嚼吧嚼吧最后将它吐出来,都不碍事。
像禾嫒尺一样吃鱼熟练的食客,甚至还有专门的吃鱼技巧。比如用牙齿从鱼块中间将面衣咬破,继续往里咬合,等牙齿碰到鱼骨时,不咬断,直接顺着鱼骨把鱼肉整串捋下来。
反而要是将主骨去掉,把鱼块分开,再裹上厚厚的面浆炸制,最后吃起来就是一嘴的面衣,里头只有薄薄一层鱼肉。
鱼肉少,它的鲜嫩软滑特点就会变得不那么容易吃出来。
要是从未吃过这道菜的人尝了,会觉得还算有特色,吃几块尝个味就行,多了也腻,毕竟面衣那么厚呢。
要是碰到厨子不用心,有时还会吃到没炸透的面衣,嚼起来特别像没发酵好的面包。
禾嫒尺吃过的椒盐九肚鱼可多,而且她是一个人能吃掉大半盘鱼的人,对于这道菜的要求会高很多。
春园楼的椒盐九肚鱼,就刚好能达到她的要求。
这家店的九肚鱼在处理的时候没有去主骨,用的是肥鱼,鱼身圆胀,咬开面衣后里头满满都是鱼肉。
炸制时表层的面衣虽挂得薄,只是厨子为了让外头的面衣吃起来更酥脆,炸时还少量多次淋了些面浆碎在鱼身上头,好让鱼出锅时呈现出一种类似裹了面包糠的感觉。
出锅之前炒的椒盐味也调得恰到好处,让炸过的鱼吃起来不会过于油腻,让人吃完一块又夹一块。
现在大部分商家,尤其是鹏城的商家,为了节省成本,遍地都是厚面浆裹薄鱼块,能不跟着潮流走,做到这样非常难得。
一家人吃得差不多,在饭桌上又开始聊。
禾嫒尺也吃饱了,跟着聊几句,却发现坐在旁边的王佳希无法加入话题,无聊得很,就像以前跟着家长出门吃饭的她。
禾嫒尺打开小众点评搜索附近商家,得到她想要的结果后,问王佳希:“你无聊不,我带你去玩?”
“啊?可以吗?”王佳希面带期望。
“肯定行。”趁着家长聚会自己溜出去玩,这事禾嫒尺小时候没少干。
双方家长吃完午饭聊过天还要到附近逛商场,看那样子没有三小时下不来,她带表妹出去玩,回家之前再跟家长汇合就行。
“我带佳希去玩啦,有事手机联系。”禾嫒尺给家人打过招呼,带着表妹就往外溜,眨眼间两个小辈已经跑得不见人影。
离开酒楼,两人往附近的商圈方向去,禾嫒尺先是给表妹和自己买了两杯一升装的水果茶,转头又带着表妹钻进游戏机厅换币。
过年期间游戏机厅里的人格外多,有朋友之间约好出来玩的,也有家长带孩子来玩,人头攒动很难分清楚这里和菜市场哪里更吵。
禾嫒尺带着表妹在游戏厅里穿梭时,还看见某些家长把小孩晾一旁,自己抱着一筐币占了游戏机闷头死杠,也不知道到底是谁要玩。
社会人禾嫒尺已经有段时间没来游戏机厅,对机器都不怎么熟悉,反而是表妹对每台机器的功能都熟得很。
十几岁的小孩看上去没少跟小伙伴出门玩,不说别的,就连抓娃娃技术都比禾嫒尺强得多。
身上手上挂着好几个刚抓的娃娃,大丰收。
家里大人吃完饭,又逛个够本,才来游戏机厅找她俩,给她俩分别带回家去。
回到家的禾嫒尺想起今天午饭,决定给春园楼的椒盐九肚鱼单独写一篇笔记。
这家酒楼其他菜都在平均水准,好吃,但不算非常有特点,只是椒盐九肚鱼确实值得推荐。
虽说她的粉丝基本都在鹏城,禾嫒尺本也没指望她的粉丝看完笔记之后会跑她老家吃饭。
只是至少,她希望粉丝们看完笔记,能知道好吃的椒盐九肚鱼长什么样,不要被裹满粉浆的炸鱼片欺骗,觉得这道菜不过如此。
现在不少食客没吃过原来版本的九肚鱼,会觉得九肚鱼就应该去骨。
就连某些高档酒楼的大厨,也会觉得去骨功夫繁复,能更容易让这道菜卖上价钱,显得档次高,也开始推崇这样做。
他们会下一些功夫,让这样的椒盐九肚鱼变好吃。
比如说采买更肥的鱼,让鱼被片开之后也不至于只剩薄薄一片。
比如说他们把鱼片开之后,不是把整个的鱼块分成两份,而是展开来变成更宽的厚鱼片。
再比如说采用更薄的挂粉浆方法,好让鱼肉和粉浆的比例更合适。
高档酒楼想要卖出高价,当然不会在材料的量上偷工减料,这样做出来的椒盐九肚鱼风味不会差多少,还吃不到骨头,自然也会受到欢迎。
只是这么做,更是让街边一般饭店有了跟风的道理。你看,就连有名的xx酒楼都这么做,我们这么干才是正确的。
渐渐地,有些年轻厨子在刚学这道菜的时候,会认为椒盐九肚鱼的鱼就应该按照后来的方式处理,这才是正确的烹饪方式。
再过些年,就会有人开始说,不去骨是偷懒做法,好的厨子才不这么做。
劣币驱逐良币大概也就这么回事吧。
禾嫒尺不反对改良菜品,甚至对所谓的正宗做法不抱有任何执念,只是她作为一名食客,希望改良菜品应该往好吃的方向改,而不是省钱、容易管理、容易赚钱的方向改。
就像当年研发出椒盐九肚鱼的大厨一样,他在南方沿海地区卖一道椒盐带辣椒的菜,任谁想也猜不到这道菜能大火。
不都说这边人不吃辣,口味淡吗?怎么一个个的吃这么香呢?
满足食客其实很简单,东西好吃他们就会掏钱,这是硬道理。
吃饭的时候,禾嫒尺已经提前用手机给九肚鱼拍了照片,她在翻看手机相册挑选适合笔记的照片。
“这张不错,刚上桌时拍的,还好我拍得快,不然一人夹一筷子就剩半盘,看不出来上桌时有多少量。”
“这张还行,鱼肉的截面拍出来了,能看出来嫩得出汁……”
虽然禾嫒尺没带相机出门,好在酒楼灯光够亮,拍出来的照片还算不错。
选好照片后,禾嫒尺对着手机施展弹指神功噼里啪啦一通写,将椒盐九肚鱼这道菜的几个关键点,以及春园楼这家店与某些店家的出品进行比对,务必希望网友们看过笔记,以后点菜时能少踩坑。
《不开边去骨的椒盐九肚鱼,我疯狂点赞!》编辑满意,发布!
第56章
这篇笔记和之前几篇都略有些不同。
前面内容都很正常,基本就是介绍春园楼的菜品,以及椒盐九肚鱼这道菜的做法等等。
只是写笔记时,她联想起最近市面上那些难吃的椒盐九肚鱼,越写越冒火,写着写着底下内容就开始跑偏,变成数落市面上某些商家为了赚钱把菜做难吃的内容。
导致笔记篇幅长得惊人,就连美食网红打卡app都在提交任务时被她的字数震惊,给予这篇笔记82的高分。
要知道这篇笔记的照片可是手机拍的,照片给分不算高呢。
获得82现金奖励的禾嫒尺美滋滋,也没再多想这篇笔记的事。
毕竟写这篇笔记时参杂太多个人情绪,内容大多是指桑骂槐,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排版乱七八糟,又长,根本没指望笔记能有什么热度。
而她本人借着写笔记,已经把情绪发泄完毕,心中预想这篇笔记不太会带来什么额外的影响力收入,有82元现金奖励已经是意外之喜,禾嫒尺也没再管它。
对她来说,现在泰国餐厅冬阴功的热度更重要。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大过年的,居然有人因为她这篇美食笔记吵了起来。
*
陆鼎仁是一名年过五十的前粤菜大厨。
年轻时靠着手上本事赚了些钱,踩着九十年代的风潮投资过几家小餐饮店,现在已经有些身家,名下有一家经营不错的粤式酒楼。
由于他身体没年轻时好,除了某些必要时刻,已不再掌勺。
中老年男人的爱好很奇特,有些喜欢打牌有些喜欢钓鱼。陆鼎仁作为一个厨子,哪怕处于半退休状态,居然喜欢在逗音学做菜。
做菜是个有益身心的好爱好。
只是他不光学,他还爱骂人咧。
比如说:“这些人到底懂不懂做菜的啦,什么肉做之前都搓淀粉,好好的新鲜肉搓它干什么,刀工好一点顺着纹理切,炒的时候火候够,滑两下就行了啊!”
再比如说:“这都什么配方,做什么菜都是放这几种调味料,吃吃吃,吃傻你,一点食材的味道都保留不好,到底懂不懂做饭还在网上误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