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自从二伯父逃回栎阳的时候,她便在心里反复斟酌此事却从未跟任何人说过。直到老师回来,她才有了诉说的欲望。
老师会支持我吗?
她会支持我这个大胆放肆的想法吗?
尽管有太多的不确定,她还是找到了老师,并当着老师的面说了出来。
不同于楚王的惊讶,老师波澜不惊,放下了手中的笔,撑着头打量着她。
“公主为什么想去代国呢?”
“我想替父皇分忧。”她说了一个人们乐于听到的答案。但当她从那双墨色的眼眸看到自己的影子后,那股被人看穿的感觉席卷全身。
那一瞬间她有些羞愧,自己既然是来寻求帮助的,就不应该遮遮掩掩。
刘婠再次说道:“我,不想嫁给张敖。”
在说出这一句话后,她的心倏然地轻松起来。原本堵在喉咙的异物也消失不见,她之后的每一句话都异常顺利地从嘴里说出。
“我是老师的学生。跟在老师身边多年,所学的皆是治国之策,要我困在宫墙之中,做一只笼中鸟,我接受不了。”
“而且以我的才能,治理一国绰绰有余。”
“所以,我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嫁给一个处处不与我相配之人呢?”
她看向老师,语气坚决:“要我认命我是不甘心的,请老师帮我。”
春日的阳光绚烂明媚,总会令人陷入一些光怪陆离的梦境。阴嫚好像看到了那日坚决不肯离开栎阳而顶撞父皇的自己,倒也是应上那句初生牛犊不怕虎。
“有些事情可不是不甘心就能解决的。”阴嫚仿佛是在对那个年幼的自己说道,“你的倔强是会害死别人的。即使这样也要做?”
刘婠抿着嘴沉默了一会儿,回答:“灾难不会靠忍让就能躲过去的,矛盾即使现在不爆发,也总有爆发的时候。何必粉饰太平?”
听到小姑娘的话后,她勾起嘴角:“倒是有我当年的风范。”
刘婠一脸惊喜:“老师是答应我了?”
“你确实是我心里代王的最佳人选,但其中困难重重,我需要你心甘情愿地挑起大梁。”她说道,“换句话说,只要你来,我就会帮你。”
刘婠一喜:“多谢老师。”
“别高兴得太早。”她提醒道,“我说过这件事困难重重,就连我也不能保证你最后能得偿所愿。”
“刘婠相信老师。”
看着容光焕发的小姑娘,阴嫚嘴角微微勾起,我的学生还都挺出色的。
“你既然是深思熟虑,想来是有计划。不妨说来听听,我和楚王替你补充。”
将心里话说出来后,刘婠整个人都是轻松的,对自己的计划侃侃而谈:“我想在说服老师后,先拜托老师说服母亲向父皇退婚。”
“那掌管代地呢?”
“我想先做出一些事情向父皇证明我能够掌管一个国家,然后再向父皇提出由我掌管代地。我知道这件事情没有说起来那么简单,但我一定要尝试一次,否则我会后悔终身的。”
“不错。”阴嫚满意地点了点头,“但我建议省去退婚这一步,直接做事谋代王之位。”
“为什么?”刘婠不解。
“问得好。”阴嫚看向刘婠,“当你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后,你就知道该如何让我们帮你了。”
刘婠知道这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就像弟弟要学会反驳群臣那样,她也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能事事指望别人。
“多谢老师指点。我会好好想一想的。”刘婠作揖。
待刘婠离开后,韩信说道:“公主,鲁元公主的请求绝非易事,你确定要做?”
“为什么不呢?”阴嫚转过头看向韩信,“学生好不容易求我一次,我这个做老师的自然要尽力满足了。”
韩信:“鲁元公主的婚事是陛下与已逝的赵景王早就定好的,其中牵扯诸多,陛下不会轻易改口的。”
“楚王有所长进。”阴嫚夸道。
韩信:“……公主,信在和你说正事。”
阴嫚笑了一下:“姻亲是稳定朝局,维护统治的一种手段。赵国占据了膏腴之地,虽然张敖对陛下敬重,但赵国老臣却并非如此。陛下心有疑虑,总要用个法子让自己安心。”
韩信隐约间明白了她的意思:“倘若代王还肯就封的话,鲁元公主其实也不用下嫁。”
“是啊。代国除了戍边外还有监视赵国的用途,可惜代王不解其意。”阴嫚靠在凭几上。
“这是陛下的考量。”韩信看向她,问道,“那皇后的考量呢?皇后和陛下因戚夫人之事不睦h已久,少有意见相同的时候,这次意见相同恐怕符合了皇后心中所想。”
阴嫚点头示意韩信继续。
韩信拿出来当年分析敌情的架势:“信以为皇后急于嫁女原因有三。”
“一是年前冒顿进犯时,有人提议让公主和亲,虽在皇后的坚决反对中无疾而终,但也令皇后心有余悸。她意识到公主必须尽快出嫁,否则夜长梦多。”
“二是皇后也明白公主的婚事要对陛下有利,经过多方考虑后,张敖为人老实,且赵景王与陛下有旧,算是合适的人选。”
“三是——”
“三是什么?”
“大约是对太子有利。”韩信说道,“姻亲一成,赵王就是太子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太子震慑心怀不轨之徒。”
阴嫚顿了顿,然后撑着面颊看向韩信:“楚王你明明懂得很多,怎么还说自己对政事一窍不通?”
“信又不是蠢笨之人,这么久了总该知道一些弯弯绕绕。”韩信摸了摸鼻子,“再说了,信说的不通政事是说对这些事的感觉不灵敏而已。”
“那我们有些迟钝的楚王觉得接下来该如何?”阴嫚歪着头。
韩信无奈,公主总是喜欢调侃他。唉,公主开心就好。
“此事看似有以女子之身掌管一国和退婚两件难事,但信以为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件难事——改变陛下的心意。这也是公主让鲁元公主省去退婚的步骤的缘故。”
韩信的建议就如排兵布阵,直击要害,干净利落。
“楚王英明。”
韩信:“公主少哄信了。依我对陛下的了解,他看似好说话,谁的话都听,但自有决断。想要让他改变心意,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除非鲁元公主真的能完全顶替代王。”
他看向阴嫚:“公主想到该用什么办法让陛下认为鲁元公主能够代替代王了?”
阴嫚拿起桌上的信件:“农忙快到了,但是俘虏们还是没能很好地融入当地。是需要一位可靠能干的人去协助当地的官员,对吧?”
韩信撑着头:“难怪公主如此气定神闲,看来是早有腹稿了。”
阴嫚:“正好,让鲁元和灼华磨一磨。”
韩信看着阿桃的信件:“有时候信都觉得所有人的一言一行都在公主的算计之中。”
“我可没有这么厉害。不过是顺天而行罢了。”阴嫚叫来仆从,让他过几天把这封信交给太子。
书房内传来商山四皓慢悠悠的声音,配上春日的暖阳很容易让人打盹。比起在一旁上演小鸡啄米的刘盈,刘婠从表面上来看是个好学生。但是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她的眼神是空的,灵魂仿佛飘到了另一个世界。
在回去的日子里,她一直思考阴嫚留给她的问题。退婚可以省去,就代表这是多余的一步。
为什么会多余?
因为后面请封代王可以解决自己下嫁的问题。
代王的职责是戍边,抵御胡人,保护黔首。这跟自己退婚有关系吗?
“……周公辅政时曾遭遇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
我怎么没想到这个!刘婠眼睛一亮,她曾听老师说起过三监之乱。当年武王去世后周公辅佐新王,但被派去监视殷商后裔的兄弟对其心生不满,联合殷商后裔反叛。
父皇吸取前朝经验,对异姓诸侯极为忌惮。其实无论是让二伯父就封代国还是让自己下嫁张敖目的都是为了监视赵国。
也就是说只要没有新的代王就任,无论有什么理由自己都是要嫁过去的。如果现在就让母亲去退婚容易激起父皇的猜疑,让自己就封代国的计划胎死腹中。
老师说过,跟父王要东西不能直说要让他心甘情愿地给。难怪老师前些日子说的是先做事再谋代王之位。
我得让父皇认为我是最适合掌管代国的人。
老师跟我说过代国境内最需要解决的就是民生,其中包括安抚黔首和让那些胡汉混血融入代国。
如果我又能处理这些事情,父皇就会考虑到我,甚至把代王的位置送到我的手中。
可是——我该怎么接触到相关事务呢?
“阿姊,阿姊!”刘盈吓了她一跳。
“你干什么?吓死我了。”刘婠拍着胸口。
“是我该问你在干什么。都下课了,你还在发呆。”刘盈关切道,“是因为婚事吗?你放心我肯定会想办法帮你退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