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依祝中丞所言,日后官员之间互相嫁娶,夫妻一体,那和结党营私有什么区别?”
  祝澜不卑不亢:
  “制度的问题,自然是靠制度来解决。”
  她看向燕修云,说道:
  “陛下,关于此事如何善后,微臣近日来已初步拟定了一套方案。
  由于只是初步想法,还请允许微臣下朝后,单独向陛下禀报。”
  第545章 内阁
  上书房内,晨光透过窗棂,斑驳陆离地洒在堆满奏折的案头上。
  祝澜微微垂首,跟在燕修云的身后走了进来。
  “陛下,赵侍郎与肖侍郎之事,已在朝中引起不小的风波。
  微臣以为,此虽乃二人私事,却也不可不慎。”
  祝澜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
  “他们二人皆为朝廷栋梁,若因私废公,实乃朝廷之失。
  然而若任由此事发展,又恐引人非议,说他二人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燕修云在桌案前安然落座,随手翻开一本奏折,目光深沉。
  “说说你的想法吧。”
  “微臣以为,此事需从两方面着手。”祝澜缓缓说道。
  “首先,应制定严格的官员嫁娶规范,特别是高级官员之间的婚姻,需向朝廷报备,并接受严格的审查。
  微臣掌管的御史台下可再设立这方面专门的监察人员,审查内容应涵盖他们是否存在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行为,以及婚后是否会影响公务执行。”
  燕修云微微凝眉,沉声道:“如此一来,监察机构的权力过大,恐怕亦有不妥。”
  祝澜点头表示赞同,说道:
  “陛下所言极是,微臣方才所言仅为治标之策,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从制度上入手。微臣身为御史中丞,掌管监察,深知其中之弊。
  监察机构虽设,但权力集中,易生滥用。微臣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强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同时设立多重监督机制,确保监察之公正。
  然而此举仅为初步构想,微臣还有一更为深远的想法。”
  燕修云缓缓点头,示意祝澜继续说下去。
  祝澜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从怀中取出一份厚重的奏章。
  “微臣斗胆提议,废除宰相,设立内阁制度。”
  “废相?”
  燕修云眉头微挑,却并不十分诧异。
  大梁建国以来,延续前朝左右相的制度。
  然而先帝即位之初,曾经历相权压迫皇权的动荡,对此早已深恶痛绝,故而许多年来始终在不动声色地边缘化宰相的地位。
  时至今日,左相与右相之职早已没了实权。
  废相之举势在必行,然而这些年来却始终没有正式执行,是因为尚未制定出一套继宰相制之后更加合理的制度。
  祝澜如今提出的“内阁制”,立刻引起了燕修云的兴趣。
  祝澜将手中奏折递了上去,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自己对新政的规划。
  她所提出的“内阁制”,参考了历史上明代的内阁制框架,即由皇帝亲自任命内阁大臣,设首辅、次辅。
  凡朝臣奏章,由内阁大学士以皇帝的名义先代拟“御批”,即为“票拟”,最终呈报皇帝决定是否采纳。
  如此,由多位贤能之士共商国是,既可分散权力,避免一人独断,又能集思广益,提高决策效率。
  当然,除了参考历史框架,她也因地制宜地对制度做出了一些修改。
  比如强调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和多重监督机制,内阁成员需接受监察机构的监督,同时内阁也参与对监察机构的再监督,以形成相互制约、确保公正的监察体系。
  燕修云仔细读着祝澜的奏章,神情越来越认真,竟渐渐忘记了眼前还有祝澜这个人。
  过了许久,他才意犹未尽地抬起头,目光复杂地望着祝澜。
  “你……是如何想到这些的?”
  祝澜面色微赧,她总不能说因为自己多学过几千年的历史,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吧。
  燕修云却笑了起来,十分开怀。
  “先皇慧眼识珠,得到祝爱卿此等栋梁之材,真是我大梁之福。
  你的提议颇有远见,亦符合当前朝局之需。
  只不过——”
  燕修云的神情微微凝重几分,说道:
  “虽然大梁从先帝开始就已经逐渐边缘化左右相的地位,但宰相之位在朝臣心中仍有着不可替代的象征意义。
  如今宰相之位虽为空壳,却仍有不少朝臣心向往之,贸然废除,只怕他们不肯。
  设立内阁之事,毕竟涉及朝局稳定,需从长计议,分步执行。
  不过,你关于完善监察制度和官员嫁娶规范的建议,朕以为可行。
  特别是官员嫁娶之事,需尽快制定条律,以免再生波澜。”
  祝澜闻言,心中稍安。
  当然,她在这个时候提出设立内阁的构想,不仅仅是符合形势,同时帮赵思成与肖婉。
  她还存了几分私心。
  以卫国公李烈为首的李氏族人在朝中屡屡与自己为难,先前自己被下狱流放岭南,其中也少不了李烈的推波助澜。
  李烈觊觎相位已久,这些年在外做足了贤臣顺臣的模样,只盼能捞到左相的名头。
  自己无意兴起党争,却也不能被人当成随意拿捏的软柿子。
  如今提出废相,算是对李家人的警告。
  燕修云拿着祝澜的奏章,又反复读了几遍,由于祝澜探讨了其中的一些问题,这才舍得放下。
  “祝爱卿心思绝妙,献此良策,想要何等封赏?”
  祝澜恭谨道:“大事未成,微臣岂敢讨赏。”
  燕修云开怀一笑。
  “如此大功,朕也的确需要好好想想,待事成之后必定论功行赏。
  对了,此砚乃是前几日青州进献来的碧云冻砚,天下仅此一块。
  祝爱卿是文人,这玩意便赐予你了,也算宝剑配英雄。”
  说着,他伸出左手,去取桌案上的砚台,却蓦地皱起眉头,手也僵住了。
  “陛下,您怎么了?”祝澜觉察到他神色有异,连忙询问。
  燕修云却没有说话,他的脸色忽然变得异常苍白,眉头紧锁。
  接着整个人的身体猛地一颤,从椅子跌落到地上,全身的肌肉开始不受控制地痉挛起来。
  甚至能听到他的牙关紧咬,发出“咯咯”的声响。
  祝澜大惊,一边去查看燕修云的情况,一边大喊“来人”。
  好在上书房内外都有伺候的宫人,祝澜一喊,众人立刻全部围了上来,见皇帝突然如此,全都吓慌了神。
  赵总管更是眼泪都吓了出来。
  祝澜第一个冷静下来,大声问他们愣着作甚,还不快传御医。
  赵总管这才手忙脚乱地奔了出去。
  第546章 破伤风
  燕修云突然昏厥,整个上书房乃至皇宫顿时乱成了一团。
  七八名御医匆匆而入,很快,皇后与秦雨薇等人也闻讯赶了过来。
  众人焦急地等候在书房外。
  秦雨薇已经听说了皇帝是在和祝澜的交谈中突然出事的,下意识将目光投向祝澜。
  祝澜用目光示意她,自己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李瑶才生产完不久,也在侍女的搀扶下匆匆而来,一见祝澜便厉声质问:
  “陛下原本好好的,为何同你说着话,忽然就变成了这副模样!
  你是不是做了什么,故意要害陛下!?”
  李瑶这话,立刻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引到了祝澜身上。
  祝澜微微皱眉,还不待她开口,一旁的赵总管已经向众人解释道:
  “诸位娘娘,方才陛下与祝中丞讲话,老奴一直在旁伺候,旁边宫女太监都在。
  此事……确与祝中丞无关。”
  李瑶还想再说些什么,上书房的门忽然打开了。
  “张御医,陛下情况如何?”董兰心问道。
  张御医的脸色十分难看,还带着一丝惊慌。
  他看了众人一眼,低声请娘娘们入内说话。
  祝澜也担忧燕修云的情况,然而自己终究是外臣,只好留在门外等候。
  董兰心快步来到燕修云的软榻边,见他身上多处穴位扎着银针,痉挛的症状已经被压制住了,但人还没有苏醒。
  旁边的御医们跪了一地。
  “陛下,陛下您醒来看看臣妾啊,陛下——”
  李瑶冲上前,扑在燕修云的身边嚎啕大哭,声音刺得人耳膜生疼。
  “哭什么!”董兰心难得声色俱厉,喝止了李瑶。
  她低声问张御医,皇帝究竟是怎么回事。
  张御医满头大汗,说话都有些结巴:
  “回皇后娘娘,皇上此症实属罕见且狡猾,皆由于亲征时落下的箭伤所致。
  那箭伤初时处理得当,愈合良好,看似并无异样。
  实则……实则那污秽之气极为隐秘,潜藏于血脉深处,非寻常诊脉所能察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