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他略一思索,随即吩咐:
  “快,速请苗县令与沈老爷,就说有紧急要务,务必即刻前来见我。”
  小厮领命而去,施元忠又细细研读了两遍信笺,脸色逐渐凝重。
  最终,他缓缓伸手,将信件投入了身边的炭盆。
  火焰贪婪地吞噬着纸张,直至那“木子”二字落款化为灰烬。
  ……
  半个月后。
  马车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缓缓前行。
  祝澜轻轻掀开窗帘,望向窗外,“李大人,今日我们便能抵达青州了吧?”
  马车外边的李莫须答道:
  “是,今日下午便能到了。”
  祝澜点点头,又道:“烦请李大人牵两匹快马过来。”
  李莫须命人牵了马来,一转身,祝澜与祝青岩已经身披斗篷,站在马车外等候了。
  “二位大人这是?”李莫须有些愕然。
  二人各自上马,祝澜一拉缰绳,俯身对李莫须说:
  “李大人,我们先行一步,去探探青州的情况。
  带领运粮车入城交接的事宜,便辛苦李大人了。”
  “大人这是要便装入城?这这这……不如派人护送……”
  “不必。”祝青岩唇角一扬,“李大人,咱们青州城中见!”
  “驾!”
  “驾!”
  两骑骏马越过运粮队伍,如离弦之箭般向青州城疾驰而去。
  李莫须望着两人消失的方向,暗暗松了口气。
  还好自己提前给青州知府施元忠去了书信,否则这二人一旦便装入城,必会发现青州的问题,那时可真没法收场了。
  ……
  祝澜与祝青岩来到青州城下,下马牵行,环顾四周。
  城外一片空旷,除了寥寥几个入城的百姓,便是满目的皑皑白雪。
  “咦,不是说许多外县饥民都聚集在青州城门这里么?怎么没有看到?”祝青岩奇怪道。
  祝澜蹙起双眉。
  “走吧,咱们进城看看情况。”
  ……
  青州府衙。
  “大人,有两名年轻女子刚刚进了城。从身形年纪看来,应该就是二位钦差大人了。”
  施元忠身着官袍,端坐堂上,下首坐着一个瘦弱小老头,他拍了拍胸脯,庆幸地说:
  “府台大人神机妙算,多亏您早有准备,否则这次我们可就危险了。”
  施元忠淡淡一笑,低头品了口茶。
  “苗县令,咱们青州治所就在你的裕县境内,此事可干系到你的仕途。城内外一切可都安排好了?”
  “府台大人放心,下官已经安排妥当,城外聚集的那些流民已经全都处置妥当,城内也已经安排好了,保证没有问题。”
  “好,你办事向来周全,本官放心。”施元忠放下茶碗,“今晚咱们要为钦差大人接风,你也早些去准备吧。”
  苗县令闻言站起身,却不着急走,而是犹豫着问:
  “府台大人,那陆通判那边……”
  “放心,那陆丰已经称病不出一个多月了,我也在他家附近安排了人手,绝不会让他坏了咱们的事。
  只要把那两位钦差大人好生送走,他爱如何如何,也翻不了天了。”
  ……
  祝澜与祝青岩踏入青州城,所见之处虽略显萧条,却远非虎平安所言那般凄惨。
  寒风凛冽,街上行人稀少。二人前行一段路后,终于见到了一座粥棚,附近聚着一些百姓,正排队领取粥食。
  祝澜走到一位抱着孩子喝粥的老妇人面前,蹲下身来,笑容温和。
  “大娘,跟您打听个事儿,青州城里最大的米行怎么走啊?”
  那妇人一边喂着孩子喝粥,一边用下巴指了指一个方向。
  “那边,向前一直走,瞧见最大的那个金字招牌就是最大的沈记米行。”
  祝澜道了谢,却没有离开,继续问道:
  “我们是江州来的,听说咱们青州年中的时候闹饥荒,大家现在还饿着肚子,是不是?”
  那老妇人摇摇头,“俺们这里之前是闹灾荒来着,但知府施大人已经给我们发过粮啦,足够吃半年的哩!”
  祝青岩指了指那粥棚,“既然家中有粮,你们大冷天的为什么还要来这里领粥?”
  老妇人讪讪笑了笑,“这是大人们发善心给百姓施粥,我们想着家里能省一口粮是一口,所以就来了。”
  祝澜“哦”了一声,又问:“那城中好买米么?”
  “好买,怎么不好买?”那妇人连连点头,“就那个沈记米行,每天都在卖的哩,你们自己去看咯。”
  祝澜再次谢过老妇人,又问了粥棚附近的几个百姓,大家基本都是相同的说辞。
  “青岩,咱们路上是不是还带了白饼?”
  “带了带了!”祝青岩从怀中掏出油布包着的白饼递给祝澜。
  祝澜重新回到那老妇人面前,蹲下看了看老妇人怀中的五岁女孩,拿出白饼递过去。
  “孩子这么小,光喝粥可不行。”
  那老妇人见到白饼,眼睛顿时迸发出了光彩,吞了口口水,对祝澜连连道谢。
  祝澜与祝青岩走远后,祝青岩终于忍不住开口:
  “祝澜,你没发现不对劲吗?”
  “怎么?”祝澜回头望向她。
  “方才那些人一个个面黄肌瘦,根本就不像家中有余粮的样子!
  还有那老妇人,不就是一块白饼吗?她看到白饼时眼睛都亮了,分明是饿了!”
  祝青岩干脆挡在祝澜面前,着急道:“那粥棚有古怪,感觉是故意做给咱们看的,你可别被骗了!”
  祝澜拍拍她的肩,眼底浮上几分微寒的笑意。
  “你说得不错,看来这青州知府是已经知道咱们进城了,此刻不知有多少双眼睛正盯着咱们。
  他们想演,咱们就陪他们演到底,先探探这青州的水究竟有多深。”
  祝澜用目光指了指前方。
  “虎平安说那沈万雄乃是青州本地最大的豪强,这整个裕县的赋税,有一半都是靠他家米行和酒坊的生意撑着。
  走,去那沈记米行瞧瞧,估计也有好戏正等着咱们呢。”
  (ps. 玩游戏偷懒了呜呜今天就一章,我有罪我反思!欢迎宝宝们蹲住青州这段剧情,会很好看嘟!)
  第431章 初探米行
  二人来到沈记米行,眼前招牌赫然,气势恢宏,分外引人注目。
  “二位姑娘,要买米么?”
  “二位姑娘,可是有意购米?”掌柜面带微笑,热情迎上前来,手指轻点店门口那块雕花木牌,“此乃本日米价,二位请看。”
  祝青岩目光轻扫过那木牌,低声对祝澜道:
  “这米价,不过比京城略高些许,远非虎平安所言那般夸张。”
  祝澜不动声色地点点头,对掌柜道:“麻烦帮我称三升米。”
  “好嘞!”
  伙计称米时,祝澜状若随意地说道:
  “听闻青州年中遭灾,米价飙升。我二人路过此地,原以为会粮食紧缺,没想到米价竟还算合理。
  看来,青州知府施大人真是治理得当,百姓有福啊!”
  “才不呢。”伙计闻言,嘴角微撇,露出一丝不屑。
  “哦?”祝青岩立刻来了兴趣,“此话怎讲?”
  那掌柜凑过来道:
  “这施大人是对老百姓好,但是可苦了我们这些做生意的。
  你们想,灾荒之时,百姓蜂拥而至,米价本应水涨船高,我们也能借此获利。
  可施大人却严令米行不得涨价,甚至在最艰难的那段时间里,还迫使我们将库中余粮赊出,由官府分发。
  虽然后来朝廷赈灾粮到,补足了我们的损失,但……哎,赚钱的机会也就这么溜走了。”
  祝青岩面露鄙夷,掌柜连忙赔笑,滔滔不绝地解释起“在商言商”的道理。
  祝澜勾起嘴角,“看来这位施知府还真是爱民如子,施政有方。”
  不待掌柜接话,她话锋一转,又道:
  “既然知府大人深得民心,那么这半年来,京城中怎么鲜少见有青州百姓入京呢?
  莫非是因为知府大人将此地治理得太好,大家都留恋故土,不愿出门一步了?”
  “这……”掌柜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呵呵,小人又不是当官的,哪里晓得那些?”
  说罢收了钱,寻了个借口转身走进里间,没再出来。
  祝澜二人稍稍驻足片刻,这时又有别的客人来买米,二人在一旁观察,果然都是按照木板上的市价交易。
  祝澜寻了个话题,很快与几名客人攀谈起来,言语间试探了一番,屡次提及这青州的米价。
  然而那些前来购米的客人全都表示并无米价大涨之事,又顺便夸赞了一番知府施大人的勤政爱民。
  离开米行,祝青岩心中泛起一丝无力感,轻叹道:
  “祝澜,你说的不错,果然是给咱俩唱了一出大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