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巩绍抬起头,声音颤抖:
  “你们知道吗?我曾经亲眼见到过一个外县的茶贩,送来的明明是上好的茶叶,却被换成了一箱碎渣。”
  “最后他不仅没有拿到一分钱,还要按好茶的价格全部倒赔给官府!”
  祝青岩听得心中震撼,不由得捂住了嘴,问道:“那……那他最后赔了吗?”
  “赔?”巩绍忽然笑了,眼角却有泪流下来。
  “他拿什么赔?你可知那些山里的茶农辛苦一年才能采下那么一点好茶叶,还要全部交给朝廷?”
  “他当时已经有一个孩子在家中病死了,连治病的钱都没有,拿什么来赔?”
  说到这里,巩绍脸上的表情渐渐消失了,声音变得很轻,却又好像很重。
  “最后他死了,就死在我面前。”
  “带着他妻子,怀里抱着刚满月的娃娃,连同那些茶叶渣滓一起。”
  “一把火,全烧没了。”
  第364章 公心
  巩绍说完,三人同时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最终,还是祝澜率先开口,轻声问道:
  “你方才所说,三家茶商。”
  “一家选择了明哲保身,破财免灾。另一家变成了宁安伯府的走狗。”
  “那……你们巩家呢?”
  祝澜望着巩绍的双眼。
  她有预感,这个答案,便是巩家遭遇灭门的原因。
  祝青岩同样没有从方才沉重的情绪中走出来,她声音低落:
  “是啊,你们若也像那六杨茶庄一样,早些离开。兴许就不会……”
  巩家定然是舍不得这么大的家业,犹犹豫豫,到了最后一刻才想脱身,却发现已经来不及了。
  祝青岩如此想着,尽量将话说得委婉。
  巩绍接下来的话却让她愣在原地。
  “离开?”巩绍摇摇头,露出一抹苦笑。
  “我们若是跑了,那些可怜的茶农怎么办?”
  “我父亲走了,这整个云州城里,还有谁会替他们说话?”
  祝澜二人皆是一怔。
  “你父亲……是为了那些茶农,才留下来的?”祝青岩错愕地问。
  巩绍点头,“我父亲不忍心看他们受欺凌,明里暗里想法子为他们提供许多帮助。一些受到栽赃的茶农,也在我父亲的帮助下洗刷冤屈,揭穿阴谋,没有像我方才说的那人一样……家破人亡。”
  “也正因如此,我们巩家也被那周阳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你父亲……很厉害。”祝澜轻声道,心中对那个叫巩元亮的人升起了一丝敬佩。
  她想了想后,又问:“既然那周掌柜是为宁安伯府办事,又和你方才提到的那个廖县令有什么关系?”
  “一伙的!他们都是一伙的!”巩绍突然大喊起来,情绪无比激动。
  他紧握的双拳在空中挥舞几下,最后又颓然地垂下。
  “整个云州城都烂透了,那些大小官员,从上到下沆瀣一气。”
  “今日被灭门的是我们巩家,下一个……呵,还不知会是谁!”
  祝澜想了想,仍觉得有些地方不太对,继续问道:
  “可是若照你所说,你父亲只是帮助了那些茶农。
  难道仅仅因为这个,廖县令……或者说宁安伯府,便派人将你们全家灭口?”
  要知道一夜之间杀死十六个人,可是大案子。此事不仅要冒风险,而且为了逃脱律法的制裁,还要费很大一番功夫。
  一个小小的茶商,难道真的会让幕后那些人冒如此风险?
  巩绍的神色慢慢冷了下来,“自然不只是因为这个。”
  他说完,带着几分审视意味的目光再次徘徊在祝青岩与祝澜身上,似乎在判断她二人究竟是否可信。
  毕竟他接下来说的话,可不止关乎自己一个人的身家性命,更牵连着那许许多多可怜的茶农。
  祝澜看出他的顾虑,也作出了决定。
  她让祝青岩从包袱中取出两人翰林院的腰牌,以及从京城出发来此一路的通关文牒,递给巩绍。
  “在下祝澜,身边这位叫祝青岩,我们二人乃是翰林官员,从京城前往云州——”
  祝澜斟酌了一下后面的话。
  “调查宁安伯府。”
  “祝澜?”巩绍似乎有些耳熟,回忆片刻,讶然道:“我好像听说过……今朝科举出了个女状元,似乎便是这个名字。”
  祝澜对他微微一笑。
  祝青岩望着巩绍,眨巴了两下眼睛,以为他接下来也会提到自己。
  毕竟探花……也不算太差?
  “竟然是状元郎,真是幸会。”巩绍脸上浮起一抹复杂的苦笑,对祝澜略微拱手。
  然后对祝青岩礼节性地点点头。
  被无视掉的祝青岩有些惆怅,默默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既生瑜,何生亮啊。
  “那你可愿相信我们了?”祝澜对巩绍说道。
  巩绍缓缓道:“我相信你们,并非因为你状元或者翰林院的身份。”
  祝澜微微挑眉,倒有些好奇。
  “你从前去过桐州的青溪镇吧?”巩绍看着祝澜,忽然问道。
  祝澜点点头。
  她自然记得先前在青溪镇上,与那青竹书院的卢氏公子辩经论道一事。
  巩绍轻叹了口气,“不瞒你说,那是我母亲的老家。”
  “我很小的时候,便听母亲时常提起家乡的情况。在我的印象里,青溪镇的人顽固不化,与外界少有联系,对于女子的束缚甚至比前朝更甚。”
  “若非我父亲当年行商经过那里,娶了我母亲,她这辈子怕是都没有机会离开那个地方。”
  说到这里,巩绍轻轻笑了一声,却十分苦涩,不知是不是想起了母亲的缘故。
  “说实话,我一直对那里印象挺不好的。”
  “可是前段时间,我偶然认识了一个人,他也是从青溪镇来的。”
  巩绍抬眸看向祝澜,“他姓卢,你应该知道是谁。”
  祝澜略一思索,“莫非是卢知义,卢公子?”
  “正是。”巩绍点头,“我与他偶然结识,听他提起过你。”
  “你以一人之力与他辩经论道,他很是佩服。他说此前从未想过女子也能有如此才学,更因此意识到了青溪镇封闭带来的后果。”
  “你离开之后,青溪镇……变得很不一样,很好。或许你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听到青溪镇如今变得更好了,不仅是祝澜,就连当时的亲历者祝青岩同样也感到欣慰。
  巩绍抬起头,认真地看着她,眼中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
  “我相信你,是因为你在青溪镇做过的事情,足以证明你有公心,心中有百姓。
  与云州城里那些害人的蠹虫,绝不是一路人。”
  第365章 为众抱薪之人
  巩绍说完,终于对祝澜二人讲出了自己家族被灭门的真正原因。
  “自打宁安伯府开始压榨茶商与那些茶农开始,我父亲便一直周旋在中间,想法子维护那些茶农的利益。
  在这个过程中,搜集到了不少宁安伯与官府勾结的罪证。”
  祝澜眸光一凝,“是怎样的罪证?”
  “还记得我方才所说的茶税吧,那额外的茶税,是不走明账的。也就是说,明面上根本查不到那些茶农还额外交了这么一笔茶税。
  官府那边或许有记录,但他们一定会藏得非常好,绝不可能让外人拿到。”
  巩绍的声音变得沉缓,“但由于那些茶农十分信任我父亲,我父亲便联合他们,以特殊的方式将宁安伯府收到的每一笔所谓茶税数量,以及征收的时间地点,全都记录了下来。”
  祝青岩担忧道:“可是这样做风险很大吧,不会被发现?”
  话一问出口,她便有些后悔,这问题实在有些蠢了。
  若没被发现,巩家又怎么会被灭门?
  巩绍声音沉重,“自是有风险的,可唯有如此,才有机会将证据送往京城,去告御状,好让朝廷知道宁安伯府在云州的所作所为。”
  “我父亲与那些茶农们的联络秘密进行了半年,大家团结一心,倒也没出过什么岔子。
  很快,我父亲感到手中掌握的证据已经差不多了,正在想办法避开宁安伯府和县衙的耳目,将证据送出去……
  却在最后一次与茶农见面的时候走漏了风声,教宁安伯府知晓了此事。”
  巩绍的眼睛再次红了起来。
  “他们不好明着动手,便让周阳想办法污蔑我们家茶叶中有能致人死命的东西,想要找个由头将我父亲下狱——这样,他们便能逼问他那些证据的下落了。”
  “我父亲发觉不对,第一时间想要带着我们离开云州,却没想到还不出一日……便在破庙之中遭遇了那种事!”
  祝青岩连忙问:“那证据呢?难道也被他们带走了吗?”
  “不。”巩绍摇了摇头,“父亲带我们出城前,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