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晨光初亮,茶摊的小贩如往常一样支起了摊子,招待着那些熟悉的客人,好像什么都没变,但每个人的脸上似乎又多出了些难以言说的兴奋。
  “哎,你们听说了吗?”面容清癯的书生给自己添上茶水,对同座的青年挤挤眼睛,仿佛自己知道什么惊天大秘密。
  那青年压低声音,“你是说——那个童谣?还说呢,我家丫头才四岁,昨天回到家就唱那个,差点没给我吓死!”
  旁边一位胖乎乎,满脸福相的中年人凑近了些,“你们觉得那事儿是不是真的呀?”
  “我看十有八九。”书生煞有介事地道。
  “就是,都说小娃娃有七窍玲珑心,能感知到咱们大人感知不到的事儿。你们想想,好像那些小孩儿一夜之间都开始唱这个了,不是上天示警是什么?”
  “嘘、嘘!天家的事,你也敢议论,你有几个脑袋啊?”
  “我又没指名道姓!再说了,你瞧这全京城的小孩儿都在唱那童谣了,还能有谁不知道么?只怕这回朝局又要有大动荡咯!”
  “好了好了,咱们这些小老百姓的,管他们动荡不动荡,影响不到咱们吃喝拉撒睡就行了。”
  “是啊,静观其变,看看热闹吧!”
  ……
  “究竟是怎么回事!!”
  燕修云猛地站起身,在屋内来回快速踱步,连额上的青筋都微微凸起了。
  赵内侍站在他面前,惶恐地躬着身子,一时也乱了方寸,慌张道:“殿下,要不老奴去将那些乱说话的小娃娃抓起来挨个查问,定能问出背后捣鬼之人!”
  “尽说废话!”燕修云拂袖瞪他,“孤堂堂太子,难道要去为难那些孩童不成?”
  语毕又挤出一抹冷笑,“背后捣鬼之人?呵,除了老三,还有谁会做这种事!”
  “殿下。”董兰心在嬷嬷的搀扶下走了进来,同样面带忧色。
  那首童谣一夜之间闹得满城风雨,她自然也听说了。
  燕修云脸色铁青,但还是压抑下火气,亲自扶着董兰心坐下,生硬道:“你身子不便,有什么事知会一声,孤去看你便是,怎的亲自来了?”
  发生这样大的事,董兰心如何还能坐的住?
  她屏退了所有下人,这才对燕修云道:“殿下,臣妾以为眼下应当立即进宫去见一趟姑母,看看她的意思。”
  燕修云点点头,若因市井流言便去着急求见父皇,大抵又要被责骂,倒不如先去母后那边探探口风。
  “殿下,此时我们切不能自己乱了阵脚,臣妾这就陪殿下进宫。”董兰心说着就要站起身,却被燕修云按住。
  “马车颠簸,你且安心养胎,此事孤去处置。”
  燕修云走后,董兰心脸上的忧虑之色丝毫未减少。
  她嫁给燕修云这些年,自然也发觉了燕修云每每提到皇嗣皇储等事,都会变得格外紧张。
  直到京城一夜之间传遍童谣,她终于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董兰心摸了摸自己隆起的肚子,那是她与萧沅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将来,燕修云可万万不能出事。
  起码眼下不能。
  ……
  “娘娘,祈王、祈王妃来看您了。”
  梁妃正一手拿着竹绷,做些刺绣打发时间,听得下人禀报,已显出淡淡细纹的面容上却没有半点意外。
  燕长文带着慕容潋走了进来,屋里早已摆上了二人爱吃的点心。
  “知道你们要来,早就叫人备下了吃食。”梁妃笑着看向慕容潋,拍拍身边的位子,“潋儿,来,挨着本宫坐。”
  燕长文摇头苦笑,在二人对面落座。
  “一时竟分不清谁才是母妃亲生的。潋儿,本王都嫉妒你了。”
  梁妃抬手挥退左右,这才笑吟吟道:“谁是母妃亲生的不重要,你是陛下的亲生骨血,这才是要紧事。”
  第318章 梦话
  燕长文那对小眼睛中笑意莫名,“那首童谣已经放了出去,如今京城小童人人传唱,太子此时应该已经在进宫的路上了。”
  “不过童谣放出的时机会不会太早了些?当年那件事,毕竟还没有实证……”
  “无妨,证据自然有人会去查。能查出来自然最好,若是查不到,对咱们也没有损失。”燕长文替梁妃斟满花茶,气定神闲地道。
  “有人会去查?是何人?”梁妃问。
  燕长文微微一笑,“母妃可还记得宫里那狸猫换太子的传言,最初是怎么说的么?”
  梁妃点头,她自然记得。
  传言一开始是因为二十年前兰妃寝殿的那场大火,导致太子身份成谜,却没有任何证据,因此也只是传言而已。
  再后来,又提到兰妃将什么秘密藏在了江州龙场书院的万卷楼中,而其中就有关于太子身世的真相。
  可谁也不知那秘密究竟是什么,这些传闻捕风捉影,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儿臣暗中调查了这么久,当年的兰妃娘娘与那龙场书院唯一的联系,便是曾经派贴身宫女褚秀宁去送过一次东西。
  若真有所谓的‘秘密’藏于龙场书院,就应当是那个东西。”
  “兰妃死后,褚秀宁便当了尚服局总管。”梁妃抿了一口花茶道,“可前些日子听说,她已经离宫了。”
  “母妃可知她为何离宫?”燕长文笑得有几分神秘。
  梁妃摇摇头。
  “儿臣多方打听,褚秀宁离宫之前,曾在夜寐之时说梦话,道出了曾经替兰妃送去龙场书院的那个东西——那是一本书,叫做《诸子集注》。
  不仅是褚秀宁,就连听到她梦话的几个宫女,全都已经被遣送出宫了。”
  “好啊。”梁妃伸出手指轻轻在燕长文的额头上戳了一下,嗔怪道:“后宫的事儿,现在比你母妃知道的都多,看来没少安插眼线呀?”
  燕长文笑得仿佛一个憨厚的孩子,看了一眼梁妃身侧的慕容潋。
  “儿臣殚精竭虑,还不是为咱们一家子考虑么。”
  “不过……”梁妃收起笑容,思索片刻喃喃道:“兰妃好端端的,送一本书到江州做什么?”
  燕长文表示正因如此,才说明那书必有不寻常之处。
  “而且——您猜那书现在在何人手中?”燕长文微微挑眉,卖了个关子。
  梁妃催他快说。
  “便是今科状元,如今的翰林院修撰,祝澜。”
  龙场书院当年的事情不难打听,祝澜年幼时曾在龙场书院的诗文比赛中拔得头筹,可以从万卷楼中任意挑选一本书。
  燕长文也难以相信这世上会有如此巧合,她选中的竟然偏偏就是那本《诸子集注》!
  祝澜当年能够拿到这本书,说明整个龙场书院上下都无人知晓此书的来历。而且当时祝澜才十二岁,祝家上下与京城都毫无瓜葛,祝澜更不可能跟太子身世的秘密扯上关系。
  所以被她拿到那本书,除了巧合,还真没有别的解释。
  “母妃方才不是问儿臣,会派何人去追查太子身世的线索么?
  咱们的状元郎才智无双,与其儿臣费心思从她那里将书取回来,倒不如坐享其成来得省事。”
  “她会听你的?”梁妃问。
  燕长文轻笑,淡定道:“她自是会去查的——”
  “而且如今寄希望于她身上的,可不止咱们一边。”
  ……
  “母后,您是说……翰林院的那位祝修撰?”
  空旷的凤仪殿中,燕修云诧异地望着面前的董皇后。
  董皇后站在窗边,手持金柄剪刀,仍如往常一般淡定地修剪着花草。
  “祈王在后宫安插的那些人,的确行事谨慎。”
  董皇后的声音不徐不疾,如同在闲谈天气一般。
  “只不过本宫身为后宫之主,可不是聋子瞎子。他们能查到的,本宫又怎会查不到?”
  燕修云沉默片刻,哑声道:“母后,眼下……儿臣应当如何做?”
  董皇后没有看他,仍旧专注地侍弄着花草,对着一株半人高的牡丹修修剪剪。
  “你瞧——这新抽出来的花枝多好看。这些花枝一旦长成主枝,成为了骨架,便是人如何修剪也不会去动它。”
  燕修云握紧双拳,垂首道:“还请母后明示。”
  董皇后沉沉一笑,声音透着与生俱来的威仪,“本宫早就说过,你是陛下的亲生儿子,是大梁名正言顺的储君。
  你将那腰杆给本宫挺直了。只要记住上报君恩,下安黎庶,担好身为储君应担之责,莫要负了天下百姓。
  本宫倒要看看,有何人能动了你的位子。”
  “咔嚓”一声,一条旁生出来的侧枝被从根剪断,掉在了地上。
  ……
  祝澜从乔悠悠那里问到了褚秀宁搬出何府后的住址,自翰林院下值之后,便挑了些礼物前往。
  褚秀宁住在一处清静的别苑,如今何善的身后事料理得差不多了,她在京城也不会再逗留许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