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静儿骁勇,却不善权谋。这边关的平衡她不懂,本王也不欲让她参与太多。这次既然静儿非要去寻那大祓主力,拦是拦不住的,就由着她吧,闹够了也就消停了。
对了,天铎那边也通知到了吗?”
沐儿点头,“郡主她们的计划原本是在祭祀地点燃放孔明灯,天铎那边已经做好准备了,不会让计划成功。”
“嗯,这个节骨眼上,他不能出事,今年的二十万两军饷还要着落在他们身上。静儿估计马上也要来找本王商议了,你先下去吧。”
“是。”
……
入夜,北疆大营却是灯火通明,三军集结。
戍边之卒不可轻易出动,镇北王从附近军区又提调了三万人马,专门负责此次行动。
子时已过,便是冬至了。由于不确定大祓的行动时间,所以慕容静必须要提前准备,此时三万人马已经分成了十几队,有骑兵也有步兵,准备从不同方向进入大漠,按照规划的路线开始搜寻。
此次行动约定以红色孔明灯为信,若看到大漠之上有孔明灯升起,则所有队伍向孔明灯升起之处集结包围。若有队伍提前发现了大祓主力的踪迹,便燃马粪为烟,召集其余队伍。
全军检阅完毕,慕容静戴上那骇人的鬼面具,利落地翻身上马,回首看向高台上一身盔甲的镇北王,掷地有声地说道:“孩儿此去,誓灭大祓,父王稳坐中军,尽可放心!”
“去吧。”镇北王对她点点头。
慕容静正要下令大军出发,忽见一人策马上前,原来是身穿银甲的顾朝阳。
他这次也带领了一支两百人的骑兵小队,负责巡回策应。
顾朝阳来到慕容静身边,用不大的声音说道:
“郡主,末将还想再带一样东西。”
……
冬至的天,亮得很晚。
一同被抓来的那些女人们似乎已经对恐惧感到麻木了,她们并不知道冬至的到来意味着什么,一个个还在睡梦中做着回家的美梦。
祝澜和祝青岩两人睁着眼度过了一整夜,直到天边终于泛起一抹鱼肚白,两人再次看见了阿珠。
然而阿珠似乎只是经过这里,并没有向她二人走来。
远远地,她仿佛察觉到了两人的目光,脑袋微微向这边偏了一些,唇边隐约露出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继续朝前方走去了。
祝青岩站在原地,愣愣地问祝澜:“刚刚,她是在冲我们笑吗?意思是不是燃放孔明灯的事情已经安排妥当了?”
身边却没有回音。
祝青岩忍不住看向祝澜,发现她的目光仍旧盯着阿珠远去的背影。
“怎么了,不会……出了什么问题吧?”不知怎的,祝青岩心头忽然浮上一股巨大的不安,忐忑地问祝澜。
祝澜终于将目光转到祝青岩脸上,轻轻叹了口气,“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天真了,难道你真以为这个阿珠会帮我们?”
祝青岩有些懵,“什么意思?”
“这一切都过于顺利和巧合了,从丁小邱和谢夫子失踪开始,包括程虎提供给我们关于阿珠的信息,都是有人设的局。”
“果然是程虎骗我们?可咱们商议的时候,阿静也一直在场,她也没有怀疑程虎……”
“你太相信小郡主了,而她又过于相信镇北王,所以你才会出现误判。”
祝青岩眼睛微微瞪大,有些不敢置信,“难道你不信任阿静?”
“不。”祝澜眸色变得深沉,“我是不相信她爹。”
祝澜顿了顿,“你想想,我们在云州的时候,镇北王想方设法不让我们将大祓祭祀的消息传递给小郡主,除了有心袒护,还有什么解释?可当我们再次回到北疆大营,镇北王的态度却突然转变,竟然无比支持这次清剿大祓的行动,难道不奇怪么?
程虎恰好就在这时跳出来,和我们透露阿珠的事情,他为何早不说晚不说,偏偏这时才开口?而且好巧不巧,这时又正好传来丁小邱和谢夫子被大祓兵掳走的消息,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似乎都有意让我们两个主动落入大祓的手里。”
祝青岩听得有些糊涂了,“可是,镇北王为什么要袒护大祓?他可是镇北王啊,是大祓的死对头才是。”
祝澜能够理解,毕竟祝青岩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又是第一次出远门,没有足够的见识与阅历,自然很难想到养寇自重这层上面来。
她解释道:“我问你,如今乌兹与大梁暂时没有战事发生,而大祓又被彻底剿灭,那朝廷会做什么事情?”
祝青岩摇了摇头。
“养军队是很费钱的,若边境无事,朝廷第一件事便会是裁减军队人数。”
祝青岩微微张了张嘴,已经联想到了一些可怕的事情。
祝澜继续道:“军队人数少了,自然不能再要那么多军饷,就是吃空饷的余地也会大大减少。”
“所以……就为了这点银子,他们就放任那些大祓兵屠杀边境百姓?那可都是活生生的人命啊!”
数九寒天,祝青岩却第一次感到如此透彻骨髓的寒冷。
“不只为银子,还有军权。而且这其中绝对不止镇北王一人的利益,甚至可能牵扯到朝中重臣,乃至皇亲国戚。”祝澜的声音有些沉重。
祝青岩震惊地看着祝澜,忽然发觉这个世界上的事情与书上说的,和自己所理解的,竟然那么不同。
第215章 夺权,内讧
“那你知道是圈套,为什么还要来,这不是送死吗?”祝青岩焦虑地问。
原本是指望联络阿珠,和慕容静来一次里应外合。可现在看来阿珠并不能信任,那自己和祝澜岂不是羊入虎口?
最关键的是,今日便是冬至了。日出一刻,便要前往那祭祀之地。若慕容静未能及时赶到,岂非只能凭自己一人之力,带领祝澜突围?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非是赴死,乃是救人。”祝澜眸光坚定,语气沉稳,“能使出这样的计策诱使你我落到大祓手中,足见镇北王已对我等起了杀心,此行凶多吉少,我们恐怕难以安然返回江州。
所以今日之行,不仅要救出这些无辜女子,更要为边境百姓求得一份安宁,亦是为自身求一线生机。”
祝青岩见她神情决然,心中虽忧虑,却也只得问:“难道你有办法了?”
“嗯。”祝澜轻轻点头,低声对祝青岩耳语几句,“按我说的做。”
祝青岩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心中紧张,“好,我听你的。”
……
晨光熹微,一群女子被大祓士兵押解而出,她们的双手被缚于背后,用绳索相连,如串珠般排成一行。
祝澜与祝青岩亦在其中。
按照两人的估计,现在应该要出发前往祭祀的地点了,然而很快她们便发现,整个大祓的营地似乎没有要大规模出动的迹象。
行不多远,一座方形的祭台便映入眼帘,足有两个人那样高。
“难道……祭祀的地点就是在这里?”祝青岩低声惊讶道。
祝澜沉默片刻,“也不是没有可能,这里的峡谷地势隐蔽,的确安全。”
女人们被带到祭坛之下,由几个大祓兵看守,祭台之上空旷无物,四周一片诡异的寂静。
“他们在等什么?”祝青岩问。
祝澜略一思索,道:“或许是在等待其他头目会师。”她解释道,“大祓之所以难以剿灭,一则因主力隐藏极深,二则因兵力分散。此次难得聚首,确是千载难逢将其一举歼灭的良机。”
果然,陆陆续续有人马从峡谷的两侧开始进入,每一队都有几十近百人,前方由一人领队。
队列在峡谷的入口处停下,那些领队的小头目们离开队伍,向祭坛的方向走来。祝澜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头目中既有胡人亦有中原人,但每人的脸上都带着焦灼之色,不见半点喜悦。
祝澜感到了一丝怪异,若是这祭祀乃是大祓人的信仰,这些人理应带着虔诚才对,为何却如此焦躁不安?
……
慕容静已经率领自己所带的精兵来到大漠腹地,在事先规划好的地域内搜查大祓兵的踪迹。
忽然,一抹红色映入她的眼帘,她立刻望去,只见远处的大漠上空开始升起星星点点的红色孔明灯。
“郡主,是信号!大祓的主力就在那边!”
“全速前进!”慕容静果断下令,率领着人马朝着孔明灯的方向疾驰而去。
……
与此同时,距离慕容静十里开外,带领着骆驼骑兵的程敛也看到了孔明灯,正欲率队前往,却忽然听得身后有人喊他。
他回头看去,竟然是北疆大营的传令官。
“程敛将军,乌兹驻边大军似有异动,王爷召几位骁卫将军立刻率军回营!”传令官气喘吁吁地传达了命令。
程敛眉头紧锁,权衡轻重后,选择调转方向,带领骆驼骑兵匆匆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