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此话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议论声。
  鸿胪寺卿皱眉出列,声音洪亮:“陛下,朝廷规制不可轻废。自古以来,孝为先,为长辈守丧乃是天经地义。若朝廷因此特许其戴孝参加春闱,恐将开启不孝之先例,日后人人皆以此为借口,朝纲何在?”
  燕玉泽闻言,神色不变,从容反驳道:
  “赵大人所言虽有些道理,然此二子才华横溢,又为边境安宁立了大功。朝廷若因此蹉跎其三年,岂非国家的损失?
  何况,其祖父在世时,定然也期望他们能光耀门楣,为朝廷效力。陛下,特许她们参加春闱,既体现了朝廷的惜才之心,又不违背孝道之本。”
  兵部侍郎胡尚礼不满道:“王爷,您这不是护短,为自己的门生找门路么?”
  胡尚礼看向梁帝,“陛下,臣的堂兄也是读书人,前些年母亲去世,因守孝三年未能参加科举,到现在也没个一官半职。若朝廷因为那两名学生是王爷的门生就开此先例,那也太不公平了。”
  “哦?不知胡侍郎的堂兄究竟是何等天纵英才,竟然被朝廷错过了?”
  胡尚礼被这话一噎,脸色微微一变。他堂兄的科举经历并不算光彩,考了大半辈子也只是个举人,实在称不上对方口中的“天纵英才”。
  他干咳一声,又有些不服气,“那敢问王爷,您要举荐的这两位学生,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燕玉泽“哦”了一声,垂眸道:“也无非就是连斩县院试案首,今年十七岁成为了江州府解元,仅此而已。”
  其他大臣们闻言,不少人脸上露出惊异神色。
  礼部尚书周显清微微挑眉,似乎想起了什么。
  胡尚礼咽了口唾沫,又不甘心地问:“那、那另一个呢?”
  “另一个名次稍差一些。”燕玉泽顿了顿,“榜元而已。”
  胡尚礼嘴角微抽。
  榜元那可是第六名,还真是“稍”差一些。
  胡尚礼悻悻不说话了,其他方才窃窃私语的大臣们也面露犹豫,纵然觉得为两个女子破此先例有些不妥,却也找不出更加有力的理由。
  周显清站出来道:
  “启禀陛下,江州府本届乡试解元的考卷正是微臣批阅的,次子姓祝名澜,其文采灿然,思维敏捷,且文章之中不乏真知灼见,令微臣印象深刻。
  如此等年少有为的英才,正应当趁此风华正茂的年纪,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早日为朝廷效力。
  臣礼部尚书周显清愿与王爷一同上奏,请陛下开恩降旨,允其二人戴孝参加科考。”
  梁帝的手指在怀中的鎏金暖炉上摩挲着,眼角的皱纹藏着淡淡的笑意,与下方的燕玉泽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
  “咳咳……既然众卿对此再无异议,那——”
  “父王。”祈王燕长文再次走了出来,朗声说道:“请父王三思!”
  燕长文从袖中取出一道奏折,“儿臣今早刚刚收到镇北王的来信,请儿臣代其于朝会之时代为上陈。”
  奏折被呈到梁帝面前。
  燕长文继续道:“信中提到两件事,其一,边境乱匪近日又有复兴之象,为保边境安宁,请求朝廷拨付军饷二十万两。”
  此言一出,朝上不少文官都暗自吸了一口冷气,有的脸上浮现愤愤之色,却又不敢表现得过于明显。
  近年来分明没有大的战事,镇北王每次都是以平乱剿匪为由,索要大量军饷。要银子就算了,可是这么多年来,边境也没见真的彻底安宁过。
  偏偏他又手握重兵,连梁帝也要忌惮几分。
  “张伦。”梁帝看向户部尚书张伦。
  张伦愁得五官都挤在了一起,“陛下,今年各地大小天灾不断,国库并不充盈,要拿出二十万两,恐怕……”
  梁帝沉默片刻,“江州的行宫先不要修了,这样能凑够二十万两么?”
  张伦想了想,“如此……大概可以。”
  “那就去办吧。”梁帝的声音听不出情绪,问燕长文信中提到的第二件事是什么。
  “父皇,镇北王提到的第二件事,乃是弹劾祝澜、祝青岩二人。”燕长文高声说道。
  “宁月郡主武艺高强,就算由她一人护送朱尔泰的女儿,一路上也不会出任何问题。可六皇叔却偏偏派了两个学生跟去,如今又要为她二人请功,难免有偏颇之嫌。
  镇北王在信中提到,护送之事本应秘密进行,掩人耳目,然而这两名学生却一路招摇,十分惹眼。多亏宁月郡主照料周全,这才没有引来居心叵测之人。如此行事,不罚已经是恩典了,又何来立功一说?”
  燕玉泽侧首看向他,问道:“祈王殿下说她二人一路招摇,不知有何证据?”
  燕长文白胖的脸上带着谦逊的笑意,“皇叔莫怪,侄儿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她二人是否招摇,只要派个人去桐州打听打听便知。
  那祝解元的墨宝,现在可还挂在青溪镇的书院外边呢。”
  朝臣们闻言,风向立时有了转变。
  “尚未入仕便狐假虎威,如此狂妄,这样的人怎堪大用?”
  “性子浮躁,六王爷怎会举荐这样的人……”
  左将军慕容祯朗声道:“陛下,镇北王身负封疆重任,绝不可能无故诋毁两个寂寂无名的学生。末将以为,绝不可为这样的人开启先例,乱了纲常。”
  慕容祯说完,许多武将纷纷站出来附和,甚至有人提出应该取消祝澜二人的功名,永不录用。
  燕玉泽的眼眸幽暗几分,他抬眸看向梁帝。
  梁帝神色淡淡,摩挲着暖炉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
  “既然镇北王与众卿家都如此说,那夺情一事,便容后再议罢。”
  ……
  退朝后,燕玉泽匆匆赶往御书房觐见。
  “皇兄,那两名学生臣弟了解,绝非那般哗众取宠,招摇过市之人。”燕玉泽一见梁帝便开口说道。
  梁帝坐在棋桌前,示意燕玉泽在自己对面坐下,他缓缓捏起一枚黑子。
  “一边是朝中武将之首,手握几十万大军驻防边塞,另一边是两名不曾建功立业的年轻学生。孰轻孰重,难道六弟分不清?”
  燕玉泽无奈地托着腮,落下一枚白子。
  的确,镇北王如今权势滔天,朝中武将几乎全都是他一手扶植起来的,大梁的安定还需要他们。
  无论如何,皇兄都不可能为祝澜二人拂了镇北王的面子。
  燕玉泽望着棋局,精明的狐狸眼难得耷拉了下来,长长地叹了一声。
  “只是可怜臣弟那两名学生哟,得罪谁不好,怎么偏生得罪到他头上了……唉,真是不让人省心。”
  第208章 隐蔽的峡谷
  “开饭了开饭了!去,你们往里面去!”
  伴随着身后那男人粗犷的喊声,祝澜的双手终于被解开。她感到一股粗鲁的推力,跌跌撞撞地跌入了一群女人之中。
  紧接着,祝青岩也被推了进来。
  祝澜努力稳住身体,强忍着周身的酸痛,开始打量起周围的环境。她们现在身处一条位于沙漠的峡谷之中。
  此时正是上午时分,东边的阳光被高耸的岩壁遮挡,整个谷底笼罩在阴影之中,显得曲折而深邃。
  这个隐蔽的谷底从远处几乎难以察觉。
  环顾四周,一些粗糙的石制圆顶建筑散布在周围,显然这里已经有不少人居住。
  而她们现在所在的地方,被十几头骆驼围成的一个沙地圈子,聚集了大约二十多个女人。她们裹着厚厚的棉服,面容憔悴,瑟缩在角落,眼中流露出绝望和恐惧。对于祝澜和祝青岩的到来,她们似乎无动于衷。
  祝青岩揉搓着被绳子勒红的手腕,靠近祝澜,小声地问道:
  “这里就是大祓的一个据点?”
  昨夜,她们按照计划来到了程虎所说的阿珠所在的大祓军队活动范围,并假装迷路。不久,她们便遇到了一队偷偷摸摸的大祓兵。那些人一见到她们两个女子,便立刻将她们绑了扔到马上,带回了这个地方。
  祝澜环顾着四周的环境,眉头逐渐紧锁。
  “这里的地形得天独厚,如果不是被抓来,我们很难找到这里。像这样的地形在大漠中肯定很罕见。”
  她指着那些石屋继续说道:“而且,你看这些石屋的使用痕迹,应该已经有些年头了,说明这里的营寨不会频繁迁徙。”
  “你的意思是……这里是他们的主力所在?”祝青岩惊讶地问道。
  “很有可能。”祝澜点点头,“即使不是主力,到了祭祀那天也一定会与主力军队会合。”
  祝青岩回头看了看那些绝望的女人们,她们中不仅有中原女子,还有不少胡人样貌的,不禁感到困惑。
  “难道那些大祓兵抓了女人之后就任凭她们待在这里?他们不怕有人逃跑吗?”
  “这里是大漠,”祝澜解释道,“没有人给你准备水和粮食,即使逃出去也会在路上脱水而死。这些人都生活在附近,这个道理她们都清楚。逃跑必死无疑,所以不逃还有机会活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