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不曾。”祝澜没有犹豫。
  欧阳烨赞许地点点头,“进来吧。”
  他推开身边的一扇门,门后露出燕玉泽那张春风含笑的面容。
  ……
  乔悠悠一走进无类阁,顿时瞪大了眼。
  面前摆放着一张张桌子,坐在桌子前的全都是算学社的社员,每个人手中都拿着铅笔,低头算着什么东西。
  整个无类阁安静地只剩下铅笔摩擦纸面发出的“唰唰”声。
  令乔悠悠更加意外的是,坐在最前方那人,竟然是穿着一身藏蓝教习长袍的肖婉。
  这什么情况?
  就在乔悠悠完全摸不到头脑的时候,肖婉也看到了她,对身边一人说了些什么。
  乔悠悠这才注意到肖婉身边还坐着一个男人,约莫五十多岁,身材精瘦,穿着平民百姓服饰,却十分讲究。
  那人听完肖婉的话,起身向乔悠悠走来,走近了乔悠悠才发现,这人眼圈下面有两团乌青,显然几天都没睡好。
  一旁的太监倒是对他相当客气,介绍道:“这位是前任户部金部司主事,赵青大人。”
  乔悠悠见了礼,赵青眯起眼睛,有些意外地打量着乔悠悠。
  “就是你,创办的这个算学社?”
  “是啊。”
  听到回答,赵青心中暗暗称奇。
  金部司掌审核全国库藏钱帛出纳帐籍、钱币铸造及有关度量衡的政令,他在金部司干了大半辈子,每天都跟数字打交道,自信自己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
  他先前也听说过龙场书院出了一个算学社,但压根没放在心上,无非是一群学生聚在一处,研究算盘珠子怎么打得更快罢了,再厉害些的,就是将《算经》多研究几遍。
  可直到前几日在家中忽然受召来到龙场书院——
  赵青这下算是小刀拉屁股,开了眼了!
  这帮年纪轻轻的学生,竟然不用算筹算珠,就能完成那般复杂的数字计算!
  还拿着那个叫铅笔的怪玩意,给他演示什么“函数模型”。
  这些都算了,最离谱的是他们竟然有一套自创的数字体系,叫什么“阿拉伯数字”,他们互相都能看懂,但自己却两眼一抹黑,只能现场请教。
  当然,这些都并不重要,王爷交办的任务才是第一要紧事。
  直到进入无类阁,他才知晓自己来此的目的——六王爷交给他了一本账册,让他将这账册中的猫腻全都查出来。
  自己早已辞官回乡多年,远离朝中各方派系势力,陛下和王爷才敢将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做。
  这账册虽然只有一本,却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关联到了整个江州其他县村的税收账目,核对起来工程量巨大。燕玉泽又不想让户部牵扯进来,这才想到了让赵青带领书院算学社的学生来做这件事。
  当然,这些账目都是朝廷机密,这项工作全封闭进行,进入无类阁之后便吃住都在其中,所有账目清点完毕之前谁也不准离开。
  同时为了防止账册内容泄露,每个学生分到的都只是账册的一部分,还混入一些不相干的内容作为掩饰,核对完成之后将结果上报给赵青,再由赵青统一汇总。
  “悠悠,你可算回来了,这么多的账目,我和赵主事可忙不过来。”肖婉对乔悠悠说道。
  乔悠悠有些诧异,肖婉又不是算学社成员,她怎么会参与到这件事情中来?
  赵青笑了笑,对乔悠悠说道:“原本这事应当是你来从旁协助的,但听闻你去龙安县赈灾了,我又从别的学生那里得知这肖教习竟然也懂得算学,而且水平还相当之高,这才请她来暂时帮忙带领这些学生干活。”
  乔悠悠心中顿悟,肖婉虽然不是数学专业的,但毕竟都是学过现代高数的人。肖婉的水平就算吃老本,教教这些书院里的学生也够用了。
  “那现在进度如何了?”乔悠悠问。
  肖婉神色认真,说差不多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了。
  她毕竟不如乔悠悠和赵青的专业性强,工作主要是负责抽查验证那些学生的计算结果有没有出现重大错误。
  “既然乔教习回来了,那肖教习便可以好好歇歇了,这些时日实在是过于辛苦,我于心不忍呐……”赵青擦了擦头上的汗珠,顶着两个黑眼圈,看到乔悠悠仿佛看到了救星。
  这肖丫头算起账来那可真是不要命的劲头,多少次半夜三更狗都睡了,她跑来敲门找自己讨论方案。
  谁懂啊!!!
  再这么下去,赵青感觉自己一把年纪就快要为国捐躯了。
  肖婉摇了摇头,认真表示多一个人多分力量,自己既然参与了进来,就要善始善终,和大家一起把工作做好。
  第176章 前往北疆
  书房中,祝澜也听燕玉泽简明扼要地说了算学社的事情。
  此事为何不交给户部直接处理,燕玉泽没有明说,但祝澜很快便猜到了几分。
  看来皇帝并不想将事情闹大。
  “山长可是希望学生继续调查龙安县背后贪墨一事?”祝澜直接问道。
  燕玉泽手中折扇不急不慢地摇着,眼中笑意深邃,“原本是这样打算的,只不过……现在出了些意外情况。”
  他顿了顿,猝不及防换了话题。
  “距离来年春闱还有四个月,你有什么想法?”
  祝澜摇摇头,祖父新丧,她在守丧期间无法参加科举,自然无缘来年的春闱。
  “你可知何谓‘夺情起复’?”燕玉泽悠悠问道。
  祝澜微微一怔,历史上的“夺情起复”乃是指朝廷为了一些重要事务,特许某些官员在守孝期间继续任职或者执行公务。
  “可这一般都是用于官员而非科举考生……”
  “凡事都有先例嘛。”那对狐狸眼中笑意更深,“你若不是接连斩获案首和解元,名震江州城,我也不敢考虑向朝廷申请,为你开此先例。”
  祝澜心跳加快了几分,若真的能够为自己开这个先例,那就不必再等四年,能够参加明年的会试了!
  不过她知晓此事没那么容易,应当还需要某种条件,便没有说话,等着燕玉泽的下文。
  果然,燕玉泽继续道:“你虽声名在外,却也终究不过一个举子,若贸然破格允许你服丧期间参加科举,只怕仍旧有人心中不服。
  所以还需要你去办一件事,此事若成,则可以名正言顺以举荐人才之名,令你参加明年春闱。”
  祝澜的掌心都紧张得微微湿润了,问燕玉泽究竟是什么事情。
  燕玉泽定定看了她片刻,才慢慢道:“龙安县贪墨一事本王另有打算,此事不急。
  现在本王要你去一趟北疆。”
  “北疆?”这倒是出乎祝澜的意料。
  燕玉泽面色终于罕见地凝重了几分。
  他已经从慕容静那边得知了阿姜可能是乌兹皇族的消息,想起几年前,的确听闻乌兹主战派首领朱尔泰的小女儿在边境走失。
  当时双方都派出各路人马寻找,然而这小女孩却像人间蒸发一般不知去处。
  燕玉泽第一时间找来了当年参与寻找的人询问内情,得知阿姜的年龄、以及身上的刺青位置,都和朱尔泰女儿的特征符合。
  慕容静与乌兹一族常年打交道,也绝不会认错那刺青的图案。
  虽然暂且不知阿姜是如何出现在江州的,但身份应当错不了。
  如今乌兹与大梁边境并不平和,主战派势力虎视眈眈,好在北疆一直有镇北王慕容忠良率大军驻守,这些年来虽有小纷争,却也没闹出什么大乱子。
  大梁重文轻武,乌兹的兵力也不容小觑,梁帝还是希望能以较为平和的方式来安定边境。
  若能将阿姜送还,应当能够保证边境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安宁。
  说是“送还”,但更应该说是筹码。
  燕玉泽将以上实情都告诉了祝澜,然后静静等着她的反应,见对方逐渐皱紧的双眉,便带着几分戏谑问道:“可是觉得北疆太远,有些后悔了?”
  “那倒不是。”祝澜沉思着摇头,“学生明白山长是想给学生一个立功的机会,如此便可名正言顺争取春闱。”
  她的神情有些许困惑,“只是,学生尚未入仕,如此重要关乎边境安宁的事情,交由学生一介布衣负责,是否会惹人非议?”
  燕玉泽笑笑,“布衣与布衣也有不同,你可是一府之解元,早晚都要入仕,为朝廷效力便是你的分内之事。
  而且此番不会让你独自前往,宁月郡主也要回北疆大营了,她正好可以沿途护送。
  另外,阿姜身份敏感,切记不可教他人知晓。你们此番扮成普通百姓带着阿姜前往北疆,务必将这封书信交到镇北王手中,之后他会知道如何处置此事。”
  祝澜知道此事非同小可,燕玉泽敢将这么重要的事情告诉自己,足可见其厚望与信任。
  她接过信,郑重地塞进怀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