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肖老爷猛地站起身,原本已经有些浑浊的眼眸中迸发出了光彩,然而下一瞬又黯了下去。
  他缓缓坐回去,道:“若能有此机缘,那在下简直做梦都不敢想。可是这县令任免……”
  县令官职虽小,可任免之权却是在皇帝手中,杨邀再大不过是个通判,哪里做得了主?
  杨邀知晓他心中所想,笑道:“任免之权虽在陛下,可陛下选拔县令的人选,还不是要由知府大人举荐?
  我已经同毕大人提过此事了,毕大人也认为肖兄的才学资历可当此任,不日便会上书朝廷,举荐肖兄为新任龙安县令。”
  肖老爷愣在原地,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是真的。
  清晨还觉得前途一片灰暗,没想到这么快便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杨大人,我,我……”肖老爷激动得老泪纵横,不知该说什么好,恨不得当场给杨邀磕几个头。
  杨邀笑呵呵地安抚他几句,对门外道:“信儿,进来吧。”
  杨信从门外走了进来,对肖老爷行礼道:“见过肖伯父。”
  他二人也不是第一次见面,肖老爷对他连连点头致意。
  “肖兄,你我相识多年,我就不同你拐弯抹角了。信儿这孩子你见了,感觉如何?”杨邀走到儿子身边,问道。
  肖老爷自然是说好,从才学到相貌都夸了一通。
  杨邀显然十分满意,脸上笑意更浓,“婉儿那孩子我也喜欢,既然如此,不如你我两家结为秦晋,也算是亲上加亲,肖兄意下如何?”
  “好,好啊!不瞒杨大人,在下也早有此意。”肖老爷高兴道,随即又顿了顿,“只是小女性格顽劣,又喜欢自己拿主意,她似乎……”
  肖老爷神色为难,先前杨信屡次上门,都被肖婉回绝了,显然对他并没有那样的心思。
  杨邀不赞同地“哎”了一声,“依我看,只是两个孩子接触太少,都过于腼腆罢了。
  不如这样,正好再过几日便是重阳节了,你我两家聚一聚,也让两个孩子相处相处,不知肖兄意下如何?”
  肖老爷想了想,“甚好,甚好!只有一样,杨大人,此番一定要由肖某做东,到时还请杨大人携家眷光临寒舍,两家共度重阳佳节!”
  ……
  “重阳宴?杨家也来?”肖婉听闻消息,立刻紧紧蹙起双眉。
  肖夫人拉着她的手,“婉儿,那杨公子还是不错的,你与他并无太多接触,兴许是有些误会呢?
  趁这次重阳宴,不如你与他互相再多了解了解……”
  “母亲……”肖婉有些气恼,还要说什么却被打断。
  肖夫人叹息道:“杨家于咱们有恩,如今又说服知府大人举荐你父亲出任龙安知县,于情于理,咱们起码都应该请人家吃顿饭,好好答谢,你万万不可缺席,失了礼数。”
  肖婉沉默许久,“好吧,母亲,女儿知晓了。不过女儿稍后要出门一趟,去买些东西。”
  肖夫人观察她的神色并无异样,仍有些不放心,“好,那让春兰陪你一同去吧。”
  肖婉点点头,待母亲离去之后,走到桌案前提笔写了起来。
  第166章 醉酒丸
  肖婉来到集市上,状若随意地逛着,停停走走,不时停下来看看街边小摊贩的商品。
  “小姐,您是打算买些什么东西呀?”身后跟着的春兰问道。
  肖婉扫了她一眼,眸光中带着的冷意让春兰低下头去,不敢再多问。
  肖婉心知肚明,杨信对她的了解突然加深,定与春兰脱不了干系。
  终于,肖婉驻足在一家药铺前。
  “你在这里等我。”
  “小姐……”
  春兰还想再说什么,却被肖婉的眼神逼回去了,只得等在药铺门口,眼睁睁看着肖婉走了进去。
  春兰不能进去,便将耳朵贴在门边,仔细听着里面的谈话声。
  肖婉踏入药铺,直接向掌柜询问:“老板,你这儿有醉酒丸出售吗?”
  药铺掌柜抬眼看了看她,问她买醉酒丸做什么。
  肖婉不肯说,只从怀中掏出了一钱银子。
  她曾听闻,这种名为醉酒丸的药物,对人体并无害处,服下后只会产生如醉酒般的晕眩感,一两个时辰后便会自然消退。官府对此药并不禁止,只是因其制作工艺繁复,价格亦是不菲。
  见肖婉掏了钱,掌柜也懒得多问了,转身就去找药。
  “且慢,我要的醉酒丸,要长这个样子。”肖婉掏出出门前写好的东西,递给掌柜。
  “醉酒丸还有什么别的样子……”掌柜嘟囔着打开那张纸,却愣了一下,重新抬眼看了一眼肖婉。
  掌柜犹豫之后点点头,“您稍等。”
  片刻之后,肖婉拿着一只精致的瓷瓶离开了药铺,身后春兰连忙跟上。
  ……
  皇宫之中,风尘仆仆的燕玉泽连朝服都尚未来得及换上,便怀揣账本来到了御书房。
  分明尚未到初秋,梁帝身上却披着一件披风,正伏案批阅奏章。
  燕玉泽日夜兼程从龙安县骑快马赶回京城,此时矜贵的面容上也不免显出几分疲态。
  他已经命人将那本《义深诗集》的书页拆开,果然从中取出了一页页的账本。
  “皇兄,这便是那账本,里面不仅有龙安县的实际纳税数额,还有江州各级官员收受贿赂的情况。”
  燕玉泽顿了顿,才道:“其中,大多都是长文提拔起来的。”
  梁帝的手摩挲在封皮上,面容沉思,却并不翻开。
  过了良久,他将账本重新还给燕玉泽。
  “朝廷如今正值用人之际,这账本朕就不看了,你去处置吧。
  还是那句话,其中的分寸,你自己把握。”
  燕玉泽苦笑,心知皇兄的意思是既要惩办一部分官员,却又不能直接牵连到祈王。
  于内,朝廷的局势还需祈王一派的人来平衡。
  对外,祈王与乌兹外族关系微妙,是重要的一步棋。
  账本一事要查明白,表面上却又不能查得太明白,因此让谁来查,便是个大问题。
  按理来说,这种事情应当交由户部的金部司来进行清算,然而户部官员多为太子派系。若让他们来查,只怕不将祈王的事情咬个底朝天不会罢休。
  燕玉泽思量半晌,问道:“皇兄,臣弟记得赵青大人曾任金部司主事,能否让他参与此事?”
  “嗯……此人退离京城已有几年了吧,若要用他,朕便下道旨意召他回来。”
  燕玉泽点点头,又拱手道:“若要妥当处理账本一事,臣弟还有个大胆的想法,不过需要皇兄允准。”
  随即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梁帝听完陷入沉默,片刻之后点头应允,“只是这几日往来奔波,你辛苦了。”
  “皇兄言重,那臣弟这便去请赵青大人了。”
  ……
  龙安县。
  宋眠一大早刚推开门,就见到了等候在外的赵思成。
  “宋大人,学生赵思成,特来协助大人处理堤坝修复一事。”赵思成行礼道。
  宋眠有些意外地瞧着眼前这年纪不及弱冠的学生,随即摇摇头让他回去。
  书院里的学生,满脑子四书五经,哪里懂得这些东西?
  “学生已将重修堤坝的大致草图画好,请大人过目。”
  宋眠见他将东西递到眼前了,只好接过来扫了两眼。
  嗯,这画法倒是挺少见的,似乎是用炭黑一类的工具。
  至于这其他的内容么……
  “你这图上所示,无非就是将被洪水冲垮的堤段重新修复,也无甚特别。”宋眠摇摇头,将草图递还,就要离去。
  赵思成跟上两步,“大人,重修堤坝,重点在于材料的选择和总量,不能仅以砂土填充,还需加入竹条等材料加固。”
  赵思成捧着图纸,给宋眠指出自己标记的填充位置。
  宋眠这才停下脚步,心想一个书院的学生,能想到这点,倒是有些难得。
  “你叫什么名字?”宋眠重新审视他一番。
  “学生赵思成。”赵思成上前一步,坚定地说,“学生对于水利堤坝的修缮略有了解,希望能为大人分忧。”
  难得遇到一个书院的学生懂这些,宋眠也生了几分兴趣,点点头道:“那好吧,本官正要前往堤上考察,你便跟来一起吧。”
  兴许是老天见怜,龙安县持续了三个月的大雨终于渐渐停息了。
  经过宋眠这几日的处理,徭役们已经将砂石装在麻袋里,一袋袋的砂石和竹条等材料填补进了溃决的堤口,这才勉强封住了水流。
  宋眠带着赵思成,身后还跟着钱主簿,三人登上高地远眺水情。
  如今洛江的口子勉强封住了,接下来要做的是将淹了农田的水引流到别处去。
  赵思成道:“大人,学生前来龙安县的路上曾经观察过,南边不远处还有一条水道,地势更低,我们可以疏通路段,将水引流到那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