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只见祝澜也刚好提着两桶热水从水房出来,不过表情明显有些吃力。
  祝青岩若无其事地走上前,二话没说从对方手里接过那两桶水,步伐轻盈地走向祝澜的书舍。
  双手突然变空的祝澜有些诧异,祝青岩什么时候力气变得这么大了?
  祝青岩在前面走着,嘴角一边不自觉地上翘,祝澜现在一定很吃惊,很佩服吧!
  她把水放在祝澜书舍门口,拍拍手就往回走,准备深藏功与名。
  “谢谢啊。”祝澜看着她的背影道,她确实佩服。
  祝青岩回应了一个颇为愉悦的轻哼。
  祝澜将水搬进屋里,外边寒风刺骨,她正要回身去关门,忽然听见门外传来乔悠悠欢快的声音。
  “澜澜,京城来信了!”
  乔悠悠的身影带来一阵凉风,她连棉衣都来不及换下,从怀里摸出好几封信件放在桌上。
  龙场书院的信件都是统一收发,寄给书院学子的书信都会存放在山门处,需要学生们自己去找。
  祝澜连忙上前,那些信中有一封岑松柏的回信、一封来自王御厨的、还有一封发信处写着大理寺的。
  祝澜先收起了岑松柏给自己的回信,和乔悠悠一起先拆了王御厨的信。
  信中内容自然是关于东宫的,只不过写得较为隐晦。
  “信上说了什么?”乔悠悠按捺不住地问,她的角度有些看不清。
  祝澜脸上浮现笑意,“信中说诗明如今已是太子门客,而雨薇已经正式被册封为太子昭训,太子对她颇为宠爱。”
  “昭训?”乔悠悠对这些并不十分了解。
  祝澜点点头,“是的,就是太子身边位份比较低的妃嫔。以雨薇的情况,刚入东宫就能做到昭训已经十分难得了。”
  “好吧。”乔悠悠勉强笑笑,显然对这个结果不是很满意,总觉得雨薇亏了。
  她又拆开大理寺那封信:“让我来看看老常这次写了几个字……”
  常云霄自从进入大理寺,隔几个月会送封信到书院,但每次上面都只有四个字——
  “安好,勿念。”
  这次也不例外。
  “唉,老常这人实在没什么创意,翻来覆去都是这四个字,他是复印机吗?”
  祝澜拿过信,微微一笑:“你看不出来么?老常升职了。”
  “升职?”乔悠悠纳闷,又去看那四个字,哪里写了?
  平日书院学生们都是使用统一规格的纸,不过祝澜经常出入欧阳烨的书房,帮助欧阳烨草拟一些书院的公告制度,能接触到欧阳烨那里许多不同质地的纸张。
  祝澜让乔悠悠找出常云霄几年前寄回来的信,让她对比一下信纸的不同。
  乔悠悠伸出手指仔细摸了摸,惊讶道:“没错,老常刚寄回来的的这封信,纸张明显厚了一些,不容易破损。”
  祝澜点头:“书写的字迹也更加清晰了。这种纸张价格不菲,下级官吏是用不了的,看来老常应该已经做到大理寺正了。”
  按大梁官制,大理寺正是从六品,乃是大理寺下直接审理案件的官员,是审案官中品级最高的一种,负责审理具体案件或出使到地方进行案件复审。
  “哇,不愧是他!那我去把这封信拿给梁舟他们看看!”乔悠悠拿着信快步走了出去。
  祝澜回到桌前坐下,这才拆开了岑松柏的回信。
  第137章 苟富贵,勿相忘!
  在她先前的去信中,曾细细道出了自己当下的困惑。乡试的压力不小,她不知是否应当如那严纶之流,去钻研一番考官的喜好。
  岑松柏却告诉她,若想将来科举入仕,位于朝堂百官之列,“道”与“术”缺一不可。
  道者,秉公正心,为生民立命,虽千万人亦可往之。
  术者,审时度势,取巧藏锋,迂回取胜。
  此言并非让她真的去做那投机取巧,迎合讨好考官之辈,而是提前做好准备。
  比方说这届的考官若是兵家出身,便可在兵事一道上下些功夫,哪怕作答时的论点与考官的主张并不一致,只要言之有物,亦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考官身为朝廷大员,也不会因为一个小小考生的想法与自己不同而介怀。
  祝澜阅罢回信,轻轻舒了一口气,心中的郁结也终于纾解开来。
  上一次参加院试时,她仗着自身才学,压根不曾刻意去打听究竟是哪位官员前来主考。
  而八个月后的乡试,对手可不仅仅是江州城的秀才们,附近的几个下州也都会来一同竞争。根据书院给出的消息,来年的乡试录取比例将是六十取一,极为困难。
  另外,岑松柏在信中还提醒她不要忘了报名参加来年六月的科试。
  据祝澜了解,大梁的“科试”与学过的历史上的岁科考试也有所不同。
  在这个时代,科试相当于乡试之前的模拟考,并不强制参加。
  虽然科试对于参加科举的学子们来说,是一次极为难得的检验机会,但每年实际报考科试的人数,也不过是参加乡试的二分之一。
  至于原因,其一是因为科试的报考费用极高,每年费用会略有调整,基本每人在五到七两不等,并非所有考生都能够拿出这么多银子。
  其二便是有人担心科试万一成绩不理想,会影响自己在正式乡试中的心态和发挥,所以干脆不考。
  而科试的成绩不会出排名,只会将参考学生的成绩分为一等、二等和三等。
  一等者不出意外的话,通过乡试没有太大问题。
  二等则是有希望通过乡试,但是仍须努力。
  三等的话……基本就需要做好再等三年,参加下一届乡试的准备了。
  岑松柏之所以要祝澜一定报考,是因为看出了祝澜在信中流露的些许焦虑,而岑松柏对她很有信心,希望她能够通过科试来明确自己的实力。
  报名的时间就在最近了,五两银子对祝澜来说不是什么问题,回家找裴玥就是了,然而对于祝青岩来说可是个天大的难题。
  书舍中的祝青岩面带忧虑,为此已经发愁了好一段时间。
  五两银子,那是苏氏一年都挣不到的钱!
  苏氏省吃俭用这么多年,拢共攒下来的家底,也不到十两。祝青岩知道自己若是开口,苏氏一定会二话不说掏银子,可祝青岩哪里忍心?
  苏氏身子不大好,家中攒下来的银子乃是以防今后有个大病小灾,以备不时之需的。她拿来报名一个并非必要的科试,今后苏氏的生活靠什么来保障?
  可是除此以外,她又能从哪里弄到银子呢?
  下了晚课,祝青岩一个人留在学室中,思索着科试报考费用的问题,慕容静的身影从窗外经过。
  “咦,小夫子,你怎么还不走?”慕容静在窗边撑着脑袋问她。
  “这就走,阿静你等等我。”祝青岩站起身,收拾东西走出学室。
  一路上,慕容静兴高采烈说着今天课上的事情,祝青岩却始终心不在焉。她听着慕容静的声音,几次想要张口,但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借钱的话太难为情了,她说不出口。
  “对了,今天我听许多人都要报名参加那个什么科试,那是什么啊,我也要参加吗?”慕容静问道。
  祝青岩向她简单解释了一下科试,随后说这是通过院试,准备参加秋闱的学生才要考虑的,慕容静连秀才都不是,暂时不用研究这个。
  慕容静松了口气,“哈哈,跟我没关系就行。那你也一定会去参加的吧?”
  祝青岩声音小了几分,避开慕容静的目光,有些违心地道:“我……应该不去吧,其实科试,也并非一定要考。”
  慕容静笑了起来,一把勾住祝青岩的肩,“不愧是小夫子,果然自信!”
  两人就这样向清雅苑走去,祝青岩心中有些惆怅。
  像慕容静这样的家世,只怕想不到世上还有如自己一般,为几两碎银辗转难眠的人吧。
  ……
  临风苑的书舍内,传来赵思成和周达的惊呼:
  “梁舟,你真的要替我俩报名科试!?”
  梁舟吊儿郎当地坐在桌案上,一脸理所当然,“对啊,钱我都替你们交了,当然,我也会去考着玩玩,给兄弟们助助威。”
  赵思成没有说话,受人好处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周达也面露纠结。
  他二人的家境都不算好,大家兄弟归兄弟,但是囊中羞涩这种事情还是有些难以启齿。梁舟虽然出钱解决了燃眉之急,但也让他二人面上有些挂不住。
  金钱和尊严,仿佛是一个永恒的难题。
  梁舟看出了二人的心思,笑嘻嘻道:“别想那么多啦,我老爹说得对,皇家的事儿我们左右不了。我现在就应该能享受一时是一时,不要辜负这纨绔的名头,不然指不定将来哪天就享受不到了。”
  说着,他又换上了一副沉痛的表情,对二人抱拳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