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你是长兄,义道。为父……如果有个三长两短,义远、义逾他们……就拜托你了。”
  谢冲语重心长,仿佛要上的不是战场而是刑场一般。谢义道见父亲严肃,也认真起来。
  “儿子明白。”
  谢宜瑶坐在角落里,只抿了几口酒,她是不敢在江夏王府喝醉的,因此很是节制。
  江夏王一家酩酊之间,唯独谢宜瑶清醒着,旁观这场乱局。
  “嘁。”
  谢宜瑶向声音的源头望去,只见谢义远坐在谢冲的另一边,面色不虞。
  想来谢义远对于谢冲过分看重长兄谢义道,还是心有不满的。
  谢宜瑶倒是很佩服他这一点,虽然是次子,但将父亲的重视和宠爱视作理所应当,如果做不到,那便是谢冲欠他谢义远的。
  在这一点上,她和他有点相似。
  谢宜瑶也不会因为自己是女儿,就觉得谢况可以顺理成章地忽视她,偏心其他的孩子,所以这么多年来才会对谢况有诸多不满。
  但谢宜瑶知道,无论她再怎么努力,她在谢况那里永远是比不过阿弟们的,所以她也早就不再强求。
  而谢义远还陷入在天真的期待当中,不知道谢冲对他的态度。
  前世谢义道早逝,谢冲悲痛万分的同时,还想着将世子之位传给爱妾所生的三子谢义逾,而非谢义远。
  与其利用谢冲的父爱,不如去依靠谢况的愧疚。
  谢宜瑶这般想着,悄无声息地走到谢义远身边,好言好语劝道:“你也去和你阿父说说话吧。”
  谢义远双眉紧蹙,然而纠结片刻后,还是听取了她的意见。
  虽然感情不是靠努力就可以获得的,但他要想得到谢冲作为父亲的宠爱,也不能单坐在那里翘首以待。
  “阿父,我也敬你一杯,祝愿大楚军队旗开得胜,打得燕人抱头鼠窜……呃……”
  谢义远不会说漂亮话,刚一开口便词穷了。
  “不学无术,以致今日!”谢冲狠狠指着谢义远,然而随即又突然变换表情,温声细语地说道,“但好歹有一片孝心……我不在京城这段时间,你可得乖乖的。否则等我回来收拾你!”
  谢义远勉强拿稳了酒杯,他还是畏惧谢冲的。
  “是,是。我都听阿父的。”
  谢冲的三子谢义逾年幼,喝了一点点酒就晕乎乎的,被他阿母带回房休息了。
  王妃徐氏也向来不喜欢这些场合,也早就先行离开。
  席间不剩下几个人了,谢宜瑶自知不该久留,也告辞回公主第了。
  临走前,她回头看了眼谢冲和他的两个性情迥异的儿子。他们家的内事她管不着,也不想管,只是谢冲是她要复仇的对象之一,这样的处境对她倒是更有利。
  只是,不知道她和谢况的那些事,在旁人眼中也会是如此荒唐吗?
  ……
  “江夏王居然怯战到了这种程度。”
  “他向来如此。”
  晚风从窗户掠过书房,带来一丝凉爽。
  灯影幢幢下,谢宜瑶和沈蕴芳正在舆图前促膝长谈。
  沈蕴芳手指在舆图上划过,分析着局势:“可合肥应当不难拿下。如今淮南上游有义阳,下游有凤阳,而且春夏季节多雨闷热,对北兵作战不利。”
  “贪生怕死,人之常情。生死是一瞬之事,上了战场自然会有不一样的考量。我先前不愿趁此挑拨江夏王和皇帝的关系,正是想到他的性格如此。”
  谢宜瑶多少能理解一点谢冲的心境。
  不过理解并不代表认同。
  沈蕴芳似乎很是头大:“将领对战局的影响不可忽视,我总觉得江夏王是个不稳定因素,希望不要出岔子才好。”
  不管怎么样,她们都不想看到楚国大败。
  “但愿如此吧。”
  谢冲有多不可靠,谢宜瑶前世可是切身领略过了,所以她也想早点除掉这个不稳定的因素。
  可不是现在。
  既然谢况此举是给谢冲立功的机会,这个主帅可就非谢冲不可了,她知道谢况不可能因为他人的反对意见而改变主意。
  北伐中谢冲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大局成败,谢宜瑶还不至于拿此等攸关国本的大事作她计划的一环。
  正好军事上的具体安排,谢况从不会和谢宜瑶说,她怕他起疑心,也不主动问。谢冲作主帅,她还能从谢冲那里想尽办法问来一些细节,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谢宜瑶继续分析局势:“皇帝有拿回淮南的决心,给江夏王派的人中不乏能征惯战
  的,我看江夏王还是有八成可能顺利合肥收复、寿阳,甚至有机会窥探青州。”
  沈蕴芳认可:“而且北燕并吃不准我们到底会从哪些地方进攻,多路并进的情况下,他们总要有利益取舍的。”
  沈蕴芳的食指顺着长江的方向从上游到下游,如今由东到西数州郡,楚国都有部署。
  谢宜瑶点点头,接着说道:“周禄出任雍州刺史后练兵秣马,南方还有在荆州的谢凝作后盾,直接虎视眈眈地威胁着洛阳,北燕不敢派出太多兵力到淮河下游的。这些江夏王也曾和我说过的,可见他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只是惜命罢了。”
  虽然北伐明面上跟她一个公主毫无关系,但战争中的每一环都会直接影响到朝堂局势,谢宜瑶不得不时刻关注其走向。
  谢况先前的调兵遣将,现在已经初有成效。除了屯兵荆襄的周禄、谢凝,被调回京城的郭遐此次也得到了立功的机会,将驻守姑孰一带,听候调遣。而从襄阳回来的谢冰现在则在京口练兵,京城则由谢况的另一心腹陆渊来守卫。
  分析到此,谢宜瑶和沈蕴芳对北伐前几战还是比较乐观的,至少收服淮南失地的问题不大。
  只是……
  沈蕴芳叹道:“当年义阳被围,郭遐驻兵不出,不仅未被严惩,反而被重用了。”
  谢宜瑶道:“郭遐、陆渊这些寒门庶族出身的武将,能有今天的地位都是靠着战功和忠心,就算不能打胜仗,也不会反过来害皇帝。所以虽然两年前义阳被围的时候,郭遐没有听从诏令出兵,也没有被皇帝彻底抛弃。真要上战场,他也还是要靠这些人,士族子弟实在既没几个靠得住的,更别提他们大都不瞧不起用兵一事。”
  “可这并非长久之计。这些心腹总有生老病死的一天,而他们的后代未必能有一样的才干和一样的忠心。”
  谢况何尝不知道?所以才要广纳人才。
  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问题。
  谢宜瑶并不在乎,只说:“这就不是我们该操心的事了。”
  相反,这对于谢宜瑶来说还算是件好事。
  谢况身边真正的心腹越少,她到时候行事的阻力就越小。
  所以,她不可能真心为谢况推荐可用之才,而没有别的目的。
  第48章 谋定后动(六) “好吧……听殿下的便……
  “说到心腹, 怀香,你之前说可以去官办的学馆中寻觅人才,我有了些眉目。”
  “贵主是有人选了?”
  “还没有, ”谢宜瑶摇摇头, “我打算亲自去看看。”
  她派出去的人, 只是稍微试探清楚了形势,并没能找到真正可用的人。
  “可是,以公主的身份……皇帝会同意吗?”
  谢宜瑶微微颔首,说到:“你且附耳过来。”
  ……
  自从南楚皇帝下诏尚佛后,京城内外的伽蓝精舍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然而随着京城的常驻居民数量日益增加, 能再造佛寺的空地早已不多, 因此部分会像石城寺那样建到郊外,也有一些会直接将城内的宅第直接改建为佛寺。
  就连谢家故居,都在谢况的旨意下改建成了佛寺。
  于是谢宜瑶也紧跟潮流, 将几处宅院改建成了佛寺,这些是三年前赈灾时, 谢宜瑶在京城内购入的,本来打算用来安置流民,
  然而后来遇上谢况严查户籍, 大部分人被送到了城外的的庄园充作佃户,以此来躲避搜查, 因此这几处宅院大多都空闲了下来。
  谢况只当这些宅院本就是为了建造佛寺才购入的, 为此还夸奖了谢宜瑶。百姓也道临淮公主素来有善心, 又在城中建了许多寺庙, 可谓是功德无量
  谢宜瑶却依然惦记着这几座寺庙的实际作用。
  这是她出资建设的,里头的僧人也是领了她的好处,故而要让他们帮衬着自己做什么, 也能方便很多。
  现在,谢宜瑶带着灵鹊、飞鸢以及裴贺,在城南的一处佛寺汇合。
  这里上个月刚竣工,还并未正式对外开放。
  谢宜瑶乔装打扮了一番,不同于平日,她穿的是京城中男子时兴的装束。她的计划着混入隔壁的学馆,亲自打听消息。
  再不济,也能满足她的一点好奇心。
  而且,她好久没有自由自在地在市井中走动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