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哥,磨成这样应该就能吃了,我先铲出来一些,剩下的你再磨碎些。”
两人在后院正忙活着,便听到身后传来了熟悉的声音:“沈老板,魏老板,你们磨的这是什么?怎么还亲自来磨呢?”
两人抬头,看到竟是几个月未见的刘能,他说着将肩上扛着的麻袋放下,朝着两人走了过来,身边还跟着商队的另一位兄弟,身上也扛着一个麻袋。
沈言朝他笑了笑:“你们回来了,辛苦了,这是你上次带回来的种子种出来的玉米,第一次磨,大家都没经验,我们就过来一起。等磨成了准备中午吃,你也一起留在这里尝尝吧!”
“那我就不客气了,两位老板!原来这就是玉米,我媳妇儿昨日还跟我说,你们送了玉米给她和孩子吃,她们都可喜欢了!” 刘能本来还好奇玉米是什么,现在一看,原来是这黄色的种子。他对这种子还有印象,毕竟可是唯一从外地传回来的。
“他们喜欢就好,等明年成熟了再给他们送些。你们这次怎么去了这么久,若是早些时日回来,还能吃到嫩玉米,可比现在这样子的玉米好吃多了。”
“跑的地方多些,也更远一些,一直跑到了闽郡,那边的人靠海,大多都吃海鲜,我们还看到了大海,一眼都望不到头!不过这次也没有白跑,您看看这是不是您要的洋葱?”
刘能说着,将他背过来的那个布袋打开,放在沈言和魏行面前,沈言便看到里面放了满满一袋子紫色的洋葱,他拿了一个在手中闻闻味道:“这就是洋葱,是在闽郡找到的?”
“正是,那边的人都把这个叫球葱,喜欢用这个腌海鲜,你们可是不知道,他们那海鲜都不煮,腌了直接就吃,我和兄弟们刚去时都适应不了!”现在想想,刘能还是觉得吃法奇怪。
“那你们吃了吗?”魏行好奇问道。他第一次听说有人吃生的海鲜。
沈言也笑着等答案。生腌确实是海边人的特色,但很多人接受不了,沈言没想到现在闽郡人就开始吃了。
“我们刚开始实在是接受不了吃生的鱼虾蟹等,但看他们那里人都吃的香,兄弟们实在顶不住好奇,就找了一家人多的食肆尝了尝,反正我是接受不了那个味道。”刘能摇了摇头。
“我倒是觉得味道不错,就是吃多了回去就拉肚子……”刘能身边的兄弟道。
“你们都拉肚子了?”沈言问道。
“是啊,客栈的茅厕都不够我们用,真是遭罪!”刘能十分无奈。
“哈哈哈哈哈……”
想到一个个急着拉肚子又没有茅厕的样子,沈言实在没忍住,笑了起来,直笑的直不起腰,只能扶着魏行。魏行也在一旁忍俊不禁。
过了很久才擦了擦笑出来的眼泪道:“兄弟们都辛苦了……”话没说完,他又忍不住“噗嗤”笑了一下。
刘能和兄弟对视了一眼,都觉得十分无奈。刘能道:“沈老板,你笑完再说吧……”
“好了,好了,这次真不笑了。”沈言又笑了很久,才终于停下:“你们在外奔波几个月,确实辛苦了,这次给你们多加些钱,我让人在聚德楼定上几桌好酒好菜,你明日带他们去好好吃一顿,犒劳一下大家!”
“我代兄弟们谢谢沈老板!”
刘能拱手,接着从怀中取出布巾包裹的一物,道:“这里面是洋葱的种子,我特意找闽郡人打听了,这洋葱一般是在秋季种下,次年夏季收成。这会儿刚好到秋季的尾巴,应该刚好能种下。只是闽郡的秋天和我们这里的夏季一样,听说冬季也一点都不冷。不知道洋葱种在我们这里怎么样,能不能适应我们这里的气温?”
“我下午就开始种,留一些种子,若是今年种不成,明年就种在大棚里试试。”魏行接过种子道。
如今他用大棚能种出来的青菜越来越多,若洋葱怕低气温,就尝试在大棚里种植,试上几次总能种的出来。
“那我就不担心了,魏老板,这是带的一些其他的种子和记下来的种植季节和产地,一并交给你。”刘能提过他兄弟背的那麻袋交给他们,那里面各种种子都有,满满一麻袋。
“刘兄,洋葱你可有多买一些回来?”沈言问道。
“买了,买了,我买了很多呢,现在都在渡口的仓库里放着。虽然不是万分确定这就是您要的洋葱,但那闽郡人都说这洋葱能放好几个月都不坏,除了生腌,也可以做其他的菜,味道也好,我认为带回来也有用,就和兄弟们买了很多。”刘能赶忙回道。
“干的不错,这样就能做很多菜了,我让酒楼和食肆的人去仓库运。”沈言高兴道。
本来中午沈言和魏行打算尝尝玉米碴子,现在为了招待刘能,便用了刘能带过来的洋葱,他们做了丰盛的一桌子菜。
大一些的玉米碴子加米做成了玉米碴子饭,出锅后颜色白中带着金黄,粒粒分明,吃起来有米香,也有玉米独特的香味,十分好吃。
碎一些的玉米碴子做成了粥,浓稠的玉米碴子粥虽然没有大米粥和小米粥香,但也有都热的味道,偶尔喝一次也不错。
还有用洋葱做的洋葱炒羊肉、洋葱炒鸡蛋、洋葱炒猪肝、炸洋葱圈、凉拌洋葱味道也都很好。
这些菜他们都吃过,但加入了洋葱后,又一股洋葱独特的香味,变得更加好吃,一桌人都吃的十分开心。
刘能和魏行都是大个子,连着吃了几大碗饭。
刘能吃饱后打了一个饱嗝道:“还是我们这里的饭菜合我的口味,其他郡的饭菜虽然好吃,但吃久了还是想念家里的饭菜!”
沈言笑了笑:“那确实,都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吃饭也是这个道理。”
“这话说的好!”刘能十分赞同。
有了刘能带回来的洋葱,不止是聚德楼,就连炸鸡店和其他食肆菜式都更加丰富,味道也更加好,得到了更多食客的好评,加上此时推出的蟹黄拌面,生意便愈发好了起来。
随着运河运行的时日越长,他们的酒楼和食肆名声不仅仅局限于曲江县和章郡,许多离得远的地方都略有耳闻,经常跑生意的人更是久闻名声,但凡是经过此处的,都要来尝一尝他们的饭菜。
章郡郡城离曲江县近,更是有许多人慕名而来,只为吃一顿聚德楼的饭菜,也由此带动了县里其他的生意,县里的生意逐渐恢复了活力。
*
“康康,叮铃铃,看阿父这里!”
“康康,看爹爹这里,伸手!”
康康如今已经三个多月,能跟踪声音,也开始有意识抓东西,沈言和魏行便一人拿着一个小铃铛逗他,让他学着抓铃铛。
一会儿沈言摇铃,一会儿魏行摇铃,康康听到声音就会开心的笑,还试图伸出手抓铃铛,白白嫩嫩的小手一抓一抓的,十分可爱。
沈言看着看着就忍不住拉着他的手用嘴轻轻的咬,软软呼呼的,十分治愈。
门没关,小翠在外敲了敲门道:“郎君好,夫郎,李管事有事找您,他还带了一个人,说是从郡城来的,想找您谈生意!”
“好,我现在过去!”沈言将手中的铃铛递给魏行,就要往外走。
不料这时康康却哭了起来,即使魏行将他抱起也无济于事,还是一个劲哭。奶娘在外听到哭声,赶忙走了进来,接过康康,却也还是哄不住。
沈言看他哭的伤心,有些心疼,伸手接过。康康到了他的怀里,就立马停止了哭泣。
沈言无奈的点了点康康的头:“怎么了,康康,还不让阿父离开啊!你乖乖的,等会儿阿父就回来陪你玩!”
康康这孩子,从生下来就喜欢窝在沈言身边,要是时间长见不到沈言,就一直哭不停。毕竟是自己生下的孩子,沈言看他哭就心疼,这几个月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陪着康康。
好在现在生意也不怎么需要他操心,他有的是时间。
沈言哄过后,将康康递给奶娘,企料康康又哭了起来,哭的撕心裂肺,沈言实在不忍心看他如此。
他抱过康康,拍了拍他的屁股:“好了,阿父带你一起,别哭了,小哭包!”
就像是听懂了沈言的话一样,康康立马停止了哭泣,还冲着沈言咧了咧嘴,看的沈言又想打他屁股。
沈言抱着康康到了客屋,便看到李弘和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那人衣着华丽,十分有气势,看着就不像是一般人。
“不好意思,久等了!我家孩子有些粘我,非让我抱着,我一撒手就哭,哄了很久都不行,只能抱着过来了。不过他在我怀中很乖,不会影响我们,希望公子见谅!”
“哈哈哈,理解,理解,我家孩子小时候也十分黏他娘亲,等大一些就好了。早就听闻沈老板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男子笑着道。
自从聚德楼的名声传入郡城,他便经常能听到沈言发家的故事,与次同时还有沈言那难得一见的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