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其实这次的事情还真和马家没有关系,马家人虽然狠毒,但是他们家人都很迷信,不然也不会坚信是沈言拒绝冲喜害死他们的大儿子而搞出那么多事情。
  可自从在沈言手上吃过几次亏,家里越来越不顺后,就又找了算命先生算命,希望能改变自家的气运。
  那算命先生告诉他们,要想继续好好做生意,就得避开沈言,沈言是他们的坎,从那以后,即使他们恨沈言,也不敢再找沈言麻烦。
  “是不是马家,查查就知道了!”魏行说着,又对星哥儿道:“这事你不用操心,我和言言会处理,福宝还小,需要你操心的事情多着呢。”
  魏行在没分家的时候,是看过他小叔家的孩子几个月时如何难带的,那时奶奶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那孩子身上,还落不得小婶的一声好。
  虽说他见过福宝,比小叔家的孩子乖巧,但小孩子不会说话,肯定也沈难带的,需要耗费大人的心力。
  虽说不用急着喂孩子,但到底心里还是记挂着孩子,在知道沈言和魏行没事后,星哥儿没坐多久,就告辞回家。
  *
  与此同时,正如星哥儿见到的那样,县城各个街上,锣鼓声配合这官兵的吆喝声。
  “官府开仓放粮,拿着粮袋到东仓门领取!”
  “官府开仓放粮,拿着粮袋到东仓门领取!”
  ……
  凡是听到的都高高兴兴跑回家,抓起家里的空粮袋往东仓门跑去,没一会儿东仓门就聚集了一大批手拿粮袋、饿的皮包骨头的难民,他们气还没喘匀,但看到东仓门堆放的粮食,脸上忍不住涌上了喜悦。
  东仓门前的空地上,有好几处领粮食的地方,难民一时刚想找个近的地方涌过去,就听到站在高处的官兵大声道:
  “所有人注意保持秩序,不要喧哗,仔细听我说,城东的到这边,城南的到那边,城西的……,大家到自己所在城区的位置,不然领不到粮食!至于外地来的难民,到粥棚领粥,每日都有粥供应!”
  领取粮食的人本来是一团乱麻,在这官兵不断的重复下,也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排队,慢慢有了秩序。
  只是等拿到粮食后,看着每个人到手的粮食数量有不一样的,那些拿的少的,自然有了意见。
  “官爷,凭什么他能领五斗粮食,我就只能三斗!”
  “就是啊,那人还能领八斗呢,凭什么!大家都没饭吃,凭什么就他们领的多!”
  “是啊,是啊,我们都要领一样的!”
  ……
  有人带头后,有意见的人越来越多,就连后面听到前面声音的,也有很大的意见,难民自然闹了起来,任由官兵喊破了喉咙,他们都不停下!
  难民那么多,官兵的声音一时也压不过他们,更有甚者,还想上手抢粮食。
  王春农赶快令人将粮食围起来,用鼓声盖过难民闹事的声音。
  “别吵,别吵!”
  “别再吵了,再吵下去,都不用领粮食了!”
  王春农费了好一番功夫,才让这些人安静下来,听他说话。
  第84章 幕后 只有我这样的,才能配上他!
  王春农也是农人子弟,比起只读书的那些书生,他的身体更加健硕,胆子也更大,因此面对这些场面,他没有一丝惧怕。
  “我知道大家都疑惑,怎么他领到的粮食多?你领到的粮食少?这并不是胡乱定的,而是我和县里所有的保长、坊正、里正、村长,连续一个多月不眠不休,根据县里每家每户的人口、家庭情况划分出来的最合理的领取数量。领到粮食少的,你们不妨想想家里的情况,有几口人,是不是真的买不起一点粮食了?县里的粮食肯定优先供应吃不到饭的人,请大家都谅解!”
  即使领取粮食的百姓都知道这个道理,但依旧有很多人不甚服气。不过看着周围围着的官兵,他们也一时不敢再造次。
  “县令大人,你们怎么保证你们算的就是对的,我们这些粮食领回去不够吃,怎么办?”
  “是啊,县令大人,怎么可能每个人发的就是准的?”
  ……
  王春农敲响锣鼓,大声回道:“的确,我们也不能保证所有人领到的都是准确的,所以我们还有另外的措施。我们在那边有粥棚,每日都会供应米粥,领到的粮食还不够吃的,自然可以去那边领取米粥!”
  “大家也都见过外地来的流民,他们的情况比我们更差,希望所有人能团结一些,把粮食放给更需要的人,这样我们曲江县才能度过难关!还有一个月就到秋收,到时新粮一下来,艰难的日子就过去了!”
  听了这话,人群不再继续喧闹,慢慢排着队领取粮食。即使有部分人还要意见,但是也不敢再说什么。
  王春农此次不是没囤粮,去年冬天听到沈言的话后,他便差了人去各村里查看情况。在看过之后,确实知道这情况不怎么乐观,便提前囤粮。
  曲江县往年在李江县令的管理下,账务清晰。可即使如此,县里能用的也资金有限,囤的粮食并不多。
  今年受灾后,他也并非有意拖延放粮的时间,而是在情况还算稳定的时候,先想办法确保这粮食能到最需要的人手中。
  王春农农人出身,知道这些赈灾的粮食经常到不了那些最穷苦的人口中,因此他找了各种办法,最后才在书中看到这种办法,虽然效率低了些,但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确定后,他就赶快召集所有的保长、坊正、里正、村长,制定每家每户发放粮食的数量。
  与此同时,他也向朝廷上奏,希望他们拨粮,解决这次灾难。
  说起这事,他其实很感谢沈言,多亏他前两月稳定粮价,才给了他那么多时间统计每家每户的情况。
  另外几家粮铺不放粮时,他其实找过他们谈话,但是那些奸商,欺负他是新来的县令,不听他的话,坚持说没有粮食,他一时也拿他们没办法。
  与此同时,在曲江县下属的许多个村子,也同样都在放粮。
  自从开仓放粮,沈言家里就恢复了平静,再也没有贼人光顾。县里情况也有了好转,几乎很少见到有人再为了一口吃的大打出手。
  放粮后的第二日,李弘就带来了好消息,他找到了那误导难民的恶人。
  “两位老板,幸不辱命,我已经找到了误导难民之人!”李弘道。
  “是谁?”魏行和沈言异口同声。
  “是吴记粮铺的一个账房,他也姓吴,是个秀才,和吴记粮铺的老板有些亲戚关系,连续几次参加乡试未中后,就到了吴记粮铺做了一个账房。”李弘回道。
  第一个来沈言家里偷粮的那对兄弟描述的其实挺清晰,李弘首先就去了吴记粮铺查有没有符合的,还真让他给找到了。
  只是后来两晚来的贼人,说的特征和第一晚那两兄弟的不一样,废了一番功夫,他才最后确定那人就是吴账房。
  姓吴?他们似乎没有得罪过这样一位仇人吧?沈言和魏行眼中同时升起了疑惑。
  “可有查到他为什么要让那些贼人来我家偷粮食?是吴记粮铺指使的?”沈言问道。
  “暂时还没有查到,我为了不打草惊蛇,只是暗中询问。再继续往下查,还得费一番功夫!”李弘回道。
  “何须那么麻烦,李弘,我和你一起去,将他绑了,直接问出来就是!”魏行道。
  魏行本就不是好脾气之人,因为那些贼人,折腾得他和沈言几日没睡好,他现在只想早点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问罪魁祸首肯定最方便。
  *
  吴记粮铺关店后,吴账房走出店铺,沿着每日常走的路回家,他没注意到,他的身后,已经跟了几个人。
  当他走到一处无人的小巷子时,他身后跟着的几人趁他不注意,迅速用麻袋蒙住他的头,将他带到一处无人的死胡同,扔下后如雨点般的拳头就朝着他身上招呼过去。
  “好汉,饶命,我身上有钱,我把钱都给你们,求求你们别打了!”
  吴账房不知道这些人是谁,还以为是碰上抢劫的流民了。
  “哼,我要你钱干什么,我今天来是有事问你,你要是不说,今天就别想活着回去了!”魏行稍微变换了语调,粗声粗气道。
  “好汉,别打了,我说,你想知道什么我都说!”吴秀才连忙道。
  “你为何要让难民去魏家偷粮食?”魏行问道。
  吴账房虽然读书一般,但到底是个秀才,一下子就想通了关窍,刚刚那粗声粗气的声音也在他的脑中呈现出了一张令他憎恶的脸:“魏行!原来是你!快放了我,不然我去官府告你打人!”
  既然他猜出来了,魏行索性一把将吴账房头上的麻袋摘掉:“你认识我!你到底是谁?这么做有什么目的?”
  吴账房看着这张脸,忍不住狰狞直笑:“哈哈哈哈,魏行,你个克星,你竟然忘了我是谁?要不是你,沈言就应该嫁给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