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看到部曲送来的消息后,温珣神色逐渐凝重:“这么多粮食?林珅将军可说了缘由?”
  四年前的冬日,在卫椋师伯的促成下,温珣他们和林帅达成了供粮条件,原本到去年冬月时,三年之约就已经满了,幽州可以不管凉州卫了。然而看在同门份上,看在同为戍边军份上,温珣他们还是决定继续供下去。只不过这次林帅付出的就不只是两军交战时凉州卫退兵三十里这种轻飘飘的承诺了。
  部曲汇报道:“林将军说匈奴有异动。”
  温珣微微颔首,思忖片刻后说道:“我知晓了。王爷回来了吗?”走了两步后,温珣决定不浪费时间,“备马,我去一趟部曲大营。”
  这段时间,秦阙一直在部曲大营中坐镇。温珣找秦阙的同时,秦阙也有重要的消息要告诉他。刚打了个照面,秦阙便震惊道:“琼琅你知道吗?秦璟疯的厉害,昨日早朝上,他对朝臣说他要迁都。”
  迁都?!
  这可是一件大事啊。
  从前朝开始,长安就是帝都,朝廷多少军机要塞围绕着长安部署?多少百姓挤破脑袋也想在长安安家,至于那些达官贵人世家贵族,哪户人家在长安没有产业?秦璟疯了?说迁都就迁都?
  不对,秦璟自登基之后虽然脾气见长,性子越来越古怪,可是迁都这种大事一定不是他心血来潮的想法。
  温珣思忖片刻后分析道:“方才我接到了部曲的汇报,林师伯这次要三倍的粮,说匈奴有异动。你说……秦璟迁都会不会和匈奴有关?”
  秦阙他们远离长安,这几年虽然对长安的关注有所加强,可是毕竟人手有限,加上种种原因,得到的消息滞后且并不全面。温珣和秦阙大眼瞪小眼一阵后,决定缓一缓,再等几日待事情全貌清晰之后再做决定。
  连日奔波,温珣和秦阙困顿不已,今日实在不想再跑了,二人准备在大营住一晚,明日精神好一些再回王府。没想到刚走出会议室,就见范祁范统领垂头丧气从二人面前飘了过去。
  这可稀奇了,范祁是个精神的小伙子,素来龙精虎猛,逢人就笑。温珣认识他这么多年,没见他如此沮丧过。
  秦阙招招手,直接唤来范祁身后的小部曲,小声问道:“你们范统领怎么了?”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关爱部下是他的分内之事。
  小部曲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道:“我们统领被心爱的姑娘拒绝了。”
  嗯?!
  失恋了?
  虽然很想笑一笑,可秦阙还是清清嗓子,认真问道:“哪家的姑娘啊?竟然拒绝了范祁?”
  作为部曲大营能拿得出手的统领之一,范祁能文能武模样也不差,打马上街时也会收到姑娘们的帕子和鲜花,这样的小伙子竟然也会被人拒绝?
  小部曲抬眼看了看自家统领失魂落魄的背影,在王爷和王妃好奇的眼神中,小声出卖道:“是周姑娘,周袖青,周姑娘。”
  闻言温珣和秦阙眉头一挑:“哦~是袖青啊,那范祁不冤。”
  早在红玉和长福成婚的那年,温珣和秦阙就旁敲侧击过袖青的想法。这个年代,姑娘超过十八还未婚嫁就算是大龄了,那一年袖青正好满十八。
  温珣想着,如果袖青有那个想法,就替她把把关,在部曲或者铁骑将领中挑选几个人品家世都过得去的年轻人供她挑选。只要袖青点头,他们会以兄长的身份送袖青出嫁。
  然而袖青当时就坚定地拒绝了,说她志不在此,二人也只能尊重袖青的意见。
  这几年袖青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在她的运作下,王府商号已经开到了临近好几个州府。若不是有袖青在,这几年朝廷压榨幽州,温珣二人也很难扛下压力。
  秦阙笑道:“范祁这小子有眼光,可惜啊袖青不是一般姑娘,就算我有心帮他,只怕也帮不上什么忙。”
  原以为此事就算揭过了,没想到二人从膳食堂溜达回来后,又见到了在二人院外徘徊的范祁。
  一见面,范祁就对着温珣恭恭敬敬跪下了,磕了三个响头之后,面容俊朗的范统领红着眼开口了:“王妃,属下当年只是部曲大营中一个普通部曲,容王妃看中,赐属下差事,教属下识文断字,大恩大德属下没齿难忘。”
  秦阙是知道自家部曲的性子的,一般情况而言,当范祁开始绕圈子攀交情,定是有求于人。往常都是他经受范祁的要钱要人还要粮的纠缠,今日终于轮到温珣了吗?递给温珣一个幸灾乐祸的眼神后,秦阙双手抱胸,美滋滋看起了热闹。
  眼见范祁眼泪在眼眶里面打转转,温珣捏了捏眉心,轻叹一声:“范统领,都是自家人,有什么话你直言便是。”
  范祁委屈的眼泪实在绷不住:“自八年前第一次在王府见到袖青姑娘,属下便为她的风采倾倒……”
  八年前在渡雹水河时,范祁混在部曲中起哄被温珣看上,温珣觉得他性子活络是个能做事的人,因而开发辽东辽西郡时,他成为了部曲统领。后来到王府要钱时,温珣让他直接和袖青接洽,也就是在那时,范祁第一眼就沦陷了。
  然而那时候范祁家贫,见到天仙一样的袖青,只敢将那份爱慕之心深埋心底,不敢误了姑娘。这些年他努力办差事,深得王爷王妃赏识,也终于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身边的同伴们相继娶妻生子,唯有他一直惦记着袖青。
  这份爱意并没有因为时间褪色,反而随着二人的接触越发珍贵。因而范祁鼓足了勇气,对着袖青表白,结果却被袖青婉拒了。
  范祁不解,明明二人相处融洽,袖青对自己也不是全无好感,为什么她要拒绝自己?痛苦不已时,他听范岭那个大嘴巴说起了长福和红玉的事,当年红玉也是因为种种顾虑拒绝了长福,或许袖青也有隐情?
  于是范祁前来求助温珣,希望温珣能看在他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面子上,帮忙探探袖青的意思。
  这倒不是难事,温珣不加思考便答应了下来,只是有些丑话他必须说在前头:“过几日有空时我帮你去问问袖青的意思,也会适当地为你说几句好话。只是最终决定权在袖青手里,袖青若是不同意,你也就歇了这份心思,懂了吗?”
  范祁脸上终于露出了喜色:“属下知道,多谢王妃!多谢王爷!”
  等范祁兴高采烈地出去之后,温珣和秦阙对视一眼,二人齐齐叹了一声。身居高位真不容易啊,除了要运筹帷幄之外,还要关心部下人生大事。
  为王难啊!做王妃更难!
  想到这里,秦阙竟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感觉,他美滋滋将温珣抱在怀里狠狠亲了几口:“还是本王好,傻人有傻福,抱得美人归。”比起范祁八年苦追,想想当年他追温珣的那些小手段和小伎俩,简直不值一提。
  温珣哭笑不得:“好啦,别贫嘴了,快睡吧。明日严慎要设宴,又不知什么牛鬼蛇神要入幽州了。”
  严慎是三年前接替章淮职务的幽州州牧,毋庸置疑,他是秦璟安插在幽州的棋子。要说这位严州牧也真是顽强,上任三年就被架空了三年,还要面对卫椋时不时的精神恐吓,换一般人早就受不了这个穷气跑路了。可是他不但坚持下来了,还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往幽州各个岗位上塞人。
  这等毅力,等折返帝都时,不被秦璟提拔至九卿之列,都对不住严州牧三年来的忍辱负重。
  几日后,温珣和秦阙终于拼凑出了秦璟迁都的真相:匈奴集结了三十万大军,号称要挥师南下。
  而这些年大景重文轻武,不断削减军备和戍边军人数,尤其是凉州和幽州,如今明面上凉州只有六万大军了。匈奴三十万大军,就算调集凉州、幽州、并州三洲兵力也难以抗衡。
  朝中主战派和主和派吵了好几个朝会,面对来势汹汹的匈奴大军,最终做出了妥协和退让。朝廷会效仿前朝和大景立朝时的做法,派公主同匈奴和亲,换取“可贵”的和平。随着公主一同前去匈奴的还有无数的金银和工匠,金银的作用自不必多说,工匠们则能帮助匈奴建设城镇传授农耕之法等。
  此外朝廷准备从长安迁都至南阳,仿佛只要拉开帝都和匈奴之间的距离,匈奴的威胁就能小一些。
  得知这个消息,秦阙发了好大的脾气。他从没见过秦璟这般贪生怕死寡廉鲜耻的帝王,戍边的武将们都没想过要投降,而作为王座上的帝王,竟然先软了!
  气狠了的秦阙和温珣从会议室出来之后,当即拍板:林帅要的粮草全数供应。不仅如此幽州和并州军暗自抽掉两万兵马入凉州,受林帅驱使。
  铁骑大营中人马鼎沸,运粮的送人的忙成了一团。秦阙亲自坐镇居庸关,确保运送到凉州的粮草和人万无一失,也防止鲜卑听到风声来打劫。
  朝廷发生的事并没有传到幽州百姓们的耳中,铁骑大营的调度也是暗中进行没惊动幽州官场。幽州境内风调雨顺,官员和百姓们正忙着秋收。温珣作为主心骨,自然留在了蓟县稳定后方的同时亦能迷惑敌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