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卫长公主> 卫长公主 第269节

卫长公主 第269节

  刘瑶忍住翻白眼的冲动,“阿父,这世间大才有两种,一种一出身就一帆风顺的,做什么成功,另外一种是前半生不顺,后半生崛起,先抑后扬,人们喜欢看这种有波澜,最后创下伟业的故事,你选那种?”
  刘彻想起自己年轻时过往,即使登基成了皇帝,朝政仍然把握在太皇太后手中,不禁叹息道:“朕虽然贵为天子,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算了,朕不管,你自己做主吧。”
  “行!儿臣写完,先给阿父看。”刘瑶笑眯眯道。
  刘彻:“嗯,不错……还有,你的措辞能不能再文雅一些?”
  刘瑶无语:“阿父,你若是想给读书人看,就请大才写辞赋,儿臣文采不佳,只会胡思乱想。”
  刘彻闻言,顿时闭上了嘴。
  ……
  出宫侯,刘瑶掏出借条,看着上面的数目挑了挑眉。
  心想还好提前借了,与其让阿父浪费在奢靡享受,修建宫室上,不如让她借了。
  至于之后,东方朔这位大司农看到刘彻给他的借条,瞠目结舌,宛如遭受晴天霹雳的样子,就暂时不在刘瑶的关切之内。
  第142章 这等天机让我测算,要加钱的!
  三月,汉中等地区天降暴雪,雪深最厚的地方,足有五尺。
  要知道往年这个时候,正值春耕,根据太史令汇报,大汉立国以来,除了元狩元年那场大雪,今年这场雪灾可以说是历史之最。
  刘彻对此整日愁眉苦脸,先是派遣大臣前去救灾,然后带领文武百官向上天祈福。
  刘瑶心情亦是沉重。
  她担忧的不只是今年受灾的地区,若是她没记错的,明年这个时候同样还有一场罕见的大雪灾。
  倒不是她对汉史记载有多熟悉,而是历史记录中大雪灾,西汉除了元狩元年那场,就元鼎二年和元鼎三年这两个大灾年了,导致的后果十分严重。
  古代许多贫寒百姓是无法熬过冬天的,尤其这个时候大雪,影响春耕,大批量冻死人、饿死人的现象难以想象。
  现在棉花推广了这么多年,她还是不清楚有多少百姓冬日能有一件棉衣。
  因为这场大雪,加上草原边陲那边行形式较好,刘彻暂时放弃收拾匈奴的想法,开始将粮草用于救灾。
  此举获得朝野的一致颂扬。
  刘瑶也颇为惊叹,没想到阿父还有如此体恤百姓的时候,若是真的改性了,真是大家的福气了。
  夏季,关东等地区再次遭遇大水,冲没四千余户。
  刘瑶听说关中的水患后,开始紧锣密鼓地往关中等地运送粮食等物资,忙了大半个多月,最后关中地区还是饿死了上百人。
  知道结果后,刘瑶就闭门不出了。
  她光记着雪灾,居然不清楚在这两年雪灾之间,还夹杂着这么一场大水灾,关中地区百姓想要活下去真难。
  她不敢想,若是明年关中等地区再经受一场大雪灾,那些人会不会崩溃。
  刘瑶自闭的时候,关中郡太守给刘彻上了奏疏,大大赞扬了刘瑶。
  表示若不是长公主从中斡旋,此次关中水灾,可能会饿死上千人,现在堪堪一二百人,长公主体恤民生,真乃皇家典范。
  刘彻看着奏疏里的内容,又想起内侍给他说的,目前因为关中水患没有治好而伤心的刘瑶,叹了一口气,吩咐道:“莫雨,你去喊太子过来,让他去哄哄阿瑶!”
  莫雨躬身道:“陛下,太子已经去了!”
  不止太子,诸邑公主、石邑公主都去了。
  刘彻:“……”
  ……
  长公主府内,本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刘瑶直接将这个难题交给刘珏、刘琼、刘据。
  刘瑶屈指敲了敲桌子,沉声道:“假设明年汉中还会遭遇大灾,你们觉得要如何做?”
  三人愣怔,这是什么假设。
  汉中等地今年已经够倒霉了,若是明年再遭受一波,怕是民心会乱。
  不过……
  刘珏蹙眉:“阿姊,是天灾还是人祸?”
  刘琼:“你这是问的废话,本身天灾就伴随人祸,难不成还能发生叛乱。”
  刘珏瞪眼:“刘琼,你能不能不堵我的话!”
  去年她回到长安养伤时,终于在刘琼这里体验到了暖心关怀,可是三个月后就消失了,两人就变成原先的样子,让她还有些不适应。
  刘琼:“ 那你莫说废话!”
  刘珏:“谁说废话了,这不是阿姊说的有些不清楚吗?”
  刘琼当即讥诮,“你这是在埋怨阿姊了?”
  刘据见她们声音越吵越大,无声地挪了挪凳子。
  “你们都给我闭嘴!”刘瑶沉声打断她们,“一个个都不是小孩子了,如此幼稚的吵架,你们不觉得烦吗?”
  刘珏斜了刘琼一眼,“看在阿姊的份上,我不与你计较。”
  刘琼龇牙冷笑:“你多大,我多大。你与我计较,确定不是找打吗?”
  话音刚落,“啪”的一声闷响。
  刘瑶一巴掌拍在桌案上,“你们两人干脆先打一架,谁打赢了,我揍谁,怎么样?”
  两人顿时噤声。
  咳!她们也是堂堂公主,怎么能打架呢,传出去多不好。
  刘据在一旁听得努力绷直嘴角憋笑。
  刘珏、刘琼若是动手,刘珏稳赢,但是刚刚阿姊说了,谁赢揍谁,所以真打架,他也不好猜结果。
  似乎察觉他幸灾乐祸的眼神,刘珏、刘琼齐刷刷地给了他一个眼刀子。
  刘据:……
  不,刘珏、刘琼在拿捏他的事情上,还是能做到共进退的。
  刘瑶按了按太阳穴,“都给我坐好!”
  三人顿时乖乖坐直了身子,乖巧地看着她。
  刘瑶:“刚刚是我没说清楚,我再重申一遍,假设以后……比如明年三四月汉中再次出现了大雪灾,你们觉得如何救?”
  刘珏皱眉,“大雪灾?”
  刘瑶轻咳补充:“情况可能比今年还严重。”
  她话音一落,三道灼灼的视线集中到她身上,眼神带着若有似无的疑惑,仿佛在问“你怎么知道?”
  刘瑶假装没看懂,“世事无常,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我就是闲来无事问一下,你们好好答。”
  三人:……
  阿姊可以闲来无事问,他们偏偏不能随便答。
  刘据:“今年汉中等地接连遭遇三月大雪、夏季水患,收成已经指望不上了,若是明年再遭遇一波,到时候饿殍不知多少。”
  若是还是在三四月份,真不知道汉中百姓怎么惹到老天爷了。
  刘珏偏头思索:“如果明年开年真有大雪,为了降低救灾成本,马上快到秋收季节,可以是时候屯粮了。”
  刘琼:“还有足够的棉衣药材,阿姊,范围有多大,今年的雪灾影响了六个郡县。”
  “大概……咳咳,你们莫要太过较真,这些不过是我的胡思乱想,说不定汉中没我想象的那般倒霉。”刘瑶眸光微闪,低头抿茶掩饰尴尬。
  “哦!”三人意味深长地应了一声。
  一副他们懂的样子。
  “……”刘瑶双眸微眯,“你们‘哦’什么?”
  刘珏:“阿姊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们最相信阿姊了!”
  刘琼眨巴眨巴大眼睛,“我们知道啊!明年的事,明年才会发生,现在说的一切都不作数。”
  刘据:“阿姊,既然这样,此次汉中等地接连遭灾,为了防止意外,囤积大量的粮食、棉衣药材,也是情有可原的,我等都理解。”
  刘瑶挑眉,“……你理解什么?”
  刘据闻言,对上她似笑非笑的面庞,轻轻转头望着屋顶的垂帘,“呃……汉中百姓真的倒霉。”
  刘瑶:……
  她想否认解释,但是似乎又不知怎么解释,于是学着他的样子,一起看着垂帘。
  两人一时陷入了让人颇为尴尬的沉默氛围中。
  刘珏、刘琼见状,纷纷抿嘴忍笑。
  刘瑶眼神警告她们莫要过分。
  ……
  八月,刘彻从内地迁徙数十万百姓充实酒泉、敦煌等漠北郡城。
  十月,马鬃山谷附近的京观构筑近乎完成,太子刘据请旨愿意代替刘彻前往酒泉。
  刘彻看到奏疏后,宣刘据到未央宫。
  看着面前身量渐长,风度翩翩的少年储君,刘彻老怀安慰,“刘据,你确定要去塞外?”
  刘据:“阿父心系民生百姓,不宜去边塞,儿臣理应替阿父去一趟,祭告先祖,悼念英魂。”
  刘彻走到他面前,大手拍了拍他的肩膀,“真是长大了,都能为朕分忧了!”
  刘据闻言,面上有些不好意思,“儿臣担不起阿父这般夸奖,儿臣还小,此番去酒泉,也想见识一下阿姊为二姐构筑的京观,回来好好与阿姊说道说道。”
  “说道什么?”刘彻唇角微翘,随手给刘据正了正发冠。
  刘据握起拳头,“阿姊以后如果厚此薄彼,我就一辈子不理阿姊了!”
  “……厚此薄彼?”刘彻眼睛微眯,一头黑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