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方圆儿又道,“我在这里的事儿,不好外传。
特别是三爷还在朝中做官,你们方才以奸细的身份被抓进来,怕是出去也要遮掩一下。
这事儿,我托付给吴叔,你们听他的就好。”
“是,小姐不必费心,我们记下了。”
第六百一十九章 戒尺炒肉
正说着话,叶天逸从前边过来。
三个半神族还好,他们先前一直在深山老林里,后来进了空间,尊崇的是神主。
对于人间帝王有敬畏,但更多是好奇。
陈武就不成了,他可是土生土长的大魏人,尊卑刻在骨子里。
他当时就跪倒磕头,三个半神族犹豫一下,也跪倒在地。
叶天逸点头,虚扶他们起来,扭头望向方圆儿,见她脸上没有泪痕,心里松了一口气。
“你不必惦记,我会安排好,你只管好好养伤。”
“知道了,一会儿我写封信给三哥,否则三哥不会放心。”
方圆儿赶紧应了一句,这几日,叶天逸和哪吒这父子俩,简直化身狱卒了。
两人轮流守在她身边,简直一根手指都不让她动。
若不是今日当真是好多了,哪吒才出去“放放风儿”,她这会儿还在监控中呢。
叶天逸扫了一眼她的左手,骨裂好的很快,已经不用吊在胸前了,右手本来就没受伤。
迟疑了一下,他才说道。
“少写几个字,我也会写一封,替你说明白。”
方圆儿瞪了他一眼,算是应下了。
陈武半垂着头,却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听在耳里。
外边传言,九殿下对方将军极位宠爱,甚至有人嫉妒说方将军是狐狸精转世之类。
但在他看来,这已经不是宠爱了,这是当命一样在护持着…
这一幕被外人看见,怕是要吓的连话都说不出。
这般想着,他又骄傲的,越发挺直脊背了…
吃饭时候,陈武拉了桃红朱红几个熟悉的,仔仔细细问了很多,确认没有什么遗漏,可以应对三爷了,这才罢休。
他也没敢当真歇息一晚,吃饱喝足,带了干粮,小心藏好两封信,就带了三个半神族人回返了。
值得一提的是,哪吒想念三舅,特意把他新得的一块玉佩塞给陈武,请他捎给三舅。
这小子可没忘了,他答应过舅舅要好好保护娘亲。
可是娘亲如今却伤重躺在炕上,他实在是心虚…
这玉佩是外边送进来的,叶天逸怕妻儿无聊,都送到后边给她们把玩儿解闷。
哪吒最喜欢这块雕刻了小羊的生肖佩,给了舅舅,他的小心眼里就好过很多了…
辛家学堂里,响亮清脆的戒尺声,敲在金子的手掌心,听得所有同窗都是噤若寒蝉。
一边的根生端着红肿的手掌,死死忍着眼里的眼泪,不愿掉下来。
先生停了戒尺,见两人这般就皱了眉头。
他是辛先生的族弟,多年的老举人,最近因为辛先生身体不适,被请来暂时代课。
他倒也不是针对这两个学子,但昨日布置的课业,两个小子是一个字都没写。
他这个先生,总要立威啊。
若是不惩戒一番,以后怎么管住这满堂的小子们。
他干咳两声,说道。
“这是你们不写功课的惩戒,今日课业加倍,若是明日再交不上来,戒尺也加倍。”
说罢,他放下戒尺,拿了书本冷冷扫了众人一眼。
“下课!”
待得他走出学舍,少年学子们齐齐跳了起来,纷纷涌到金子和根生身边。
“哎呀,我看看!肿的太厉害了,我家有膏药,我这就让书童去取!”
“先取冷水帕子,敷一敷,否则膏药送到,人也疼死了!”
“哎呀,先生也太狠毒了,打的太用力了!”
“不是我说你们,平日都把兄弟们当启蒙小孩子碾压,怎么突然就不写功课了!
就是有事,早说一声,我们帮你们写啊!”
少年们七嘴八舌,都是急的厉害。
就是平日有些小矛盾的,这会儿也都忘到脑后儿去了。
少年人的情义本就简单,金子和根生住在学堂,他们都是走读。
平日嫌弃家里憋闷,多留一会儿,或者干脆蹭住一宿,都是常事儿。
金子和根生也大方,同谁都处的好,没有什么小性子。
但凡家里送来什么吃的,都是带着同窗们一起吃,不藏私。
最主要是他们的课业很好,勤奋努力,天分也足够。
这样的好同窗,以后一起走科举路,简直是最好的同伴和助力了。
不只是他们,就是他们家里,也愿意他们多走动啊。
这会儿,见平日的好兄弟好同窗挨打了,自然各个都是着急了。
金子和根生都是脸色苍白,眼下青黑,眼里喊着眼泪,却当真没把红肿的手掌当回事。
因为他们心里更焦灼,前日就该是姑姑过来探望他们的日子了。
他们没盼到人,以为姑姑有事耽搁了,结果昨晚还没来。
他们就想着回去看看,然后…
进不去了,两人轮流尝试,直到半夜才不得不相信。
姑姑出事了,他们回不去家了。
他们想冲去善缘堂问个清楚,又怕漏了馅儿,给家里惹麻烦。
熬到天亮才想起没写课业,于是顺势挨了先生惩罚,这般就能让小厮去买药,不着痕迹的探问消息了。
这会儿,金子就拦了同窗。
“没事儿,别回家去取药,让长辈们担心了。”
说罢,他就喊了山峰,“不是有个善缘堂吗,说是成药极好,去买盒药膏回来。”
山峰应着就要出去,却见辛先生身边的书童过来了。
书童行礼,同金子和根生说道,“二位公子,我们先生要小的来传信儿说,二位公子家里送了消息,虽然出了一些小事,但家人平安,很快就会恢复如初。
让你们不要担心,安心读书。”
金子和根生立刻想到了三叔,两人对视一眼,突然抱头痛哭起来。
没人知道这一日夜,他们多惊恐。
他们不敢想象姑姑若是出事没命了,要怎么办。
以后是不是就见不到姑姑了,见不到家里人了!
虽然他们平日看着懂事又大方,那是家里给的底气。
没有家里,他们就是两个可怜孩子!
少年学子们互相看看,有一个机灵的,突然嚷道。
“哎呀,前日是姑姑来探望的日子!”
“对啊,我说怎么少了什么呢。
姑姑还答应给咱们拿瘦熏肠呢!”
“你就知道吃!”
少年们这才猜出,金子和根生没写课业,是知道家里出事了,而且还是来他们都非常喜欢的姑姑…
“别哭了,先生不会撒谎,你们家里一定是平安无事了。”
第六百二十章 大变活人
“是啊,就算有事,你们只要说,我回去找我爹和我哥哥帮忙。
实在不成,我去找我外祖,我外祖最疼我,一定会帮忙!”
金子和根生哭了一会儿,卸掉了心头一口气,就利落抹去泪痕,团团作揖,谢过同窗的好意。
“多谢兄弟们好意,让你们都跟着担心了。”
“别这么说,我们也没少吃姑姑送来的好东西。”
“是,等姑姑再来,多分我一盒子点心就成。”
不说小子们这里如何想尽法子,安慰金子和根生。
只说桥安县这边,方玉正焦急等待南边的消息。
虽然知道妹妹性命无忧,但不知道具体情形,这几日他依旧吃睡不好。
幸好,秋收早就结束了,县里没什么重要事情了。
沈君泽原本在北边州府谈生意,方家的楠木依旧是一月三根的定量供应,当然也一直是供不应求。
如今又加上沈老爷那边的肥皂,还有沈家原本的生意,他一年也难得闲下来。
方玉没想告诉他,但沈老夫人就住在县衙后啊。
平日吃着方家的白米,果子,梨膏,甚至是泉水。
偶尔吴嫂子做几个好菜,都有她老人家一份儿。
老太太活的分外滋润,一身的老毛病好了,腿脚都利索了,精神头儿极好。
这突然,前边县衙不送东西过来了,隐约就觉得哪里不对劲。
于是,沈家的管事快马加鞭去寻了沈君泽回来。
沈君泽待方玉可不是“官商勾结”,这么简单。
方家对沈家是恩人,不只是方圆儿当初帮他寻药救治祖母,这几年供给祖母那么多好东西,就是沈老爷在北地的政绩,也是方家的功劳。
更何况,他待方玉如知己挚友,如亲生兄弟!
“仲良!”
沈君泽风尘仆仆跳下马背,见到方玉就直接拉住了他的胳膊,仔细打量,心疼的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