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三师兄李锤塞了一嘴的猪耳朵,也是含糊说道。
  “我是不管了,小幺,以后我就住这里了。
  你去哪里,我去哪里。
  师傅说,师兄弟要友爱,以后师兄护着你!”
  文霞用筷子捅着猪骨髓,吃的半点儿没有女子的矜持。
  “要我说,师傅干脆把天牌给小幺算了。
  他在哪里,咱们师门就在哪里。”
  五师兄莫闻,没有说话,一手拿着鸡脖子,一手指了指方圆儿。
  文霞立刻改口,“不对,小幺太忙了,以后说不定在哪里。
  不如请方姑娘帮忙保管一下好了!”
  叶天逸听得哭笑不得,再让师傅师兄们说下去,玉皇顶都要归方家所有了。
  于是,他果断改了话头儿,问向方圆儿。
  “原本想写信给大师兄,问问石磨之事。
  如今大师兄就在这里,你倒是可以仔细问问。”
  他这话提醒了方圆儿,方圆儿眼前一亮,转向大师兄,问道。
  “大师兄,天逸常说师兄博览群书,正好我最近想做一种简单的铅笔,帮助孩子们读书识字。
  其中需要一种材料,叫石墨。
  大约是一种黑色的矿石,没有普通石头硬,可以轻易粉碎,不知道大师兄可知道,哪里能寻到?”
  卢书恒微微皱了一下眉头,问道。
  “方姑娘说的可是石炭,可以代替木材木炭燃烧,但会有黑烟逸散,灰尘很大?”
  “不是,大师兄,您说的这种黑色矿石,我成为煤炭,燃烧起来比炭火要热,适合烧窑炼铁一类。
  但我想找到,却是一种滑石,同样是黑色,粉末可以起到润滑之效。
  比如锁头生锈,把粉末灌进锁孔,就可以轻易拧开。
  这种滑石不能燃烧,粉碎混合了黏土,经过一些工序,塞到木棍里,可以代替笔墨。
  书写方便,不怕弄脏衣衫,又节省纸,适合初学读写的小孩子,或者出外携带记录也方便。”
  卢书恒听得惊奇,仔细想了想,好似脑子里没有类似之物。
  他就望向五师兄莫闻,“老五,你平日喜欢琢磨一些零碎东西,可见过方姑娘说的这种东西?”
  莫闻点头,比了一个手势。
  方圆儿见此,下意识望向叶天逸。
  昨晚到这会儿,这位五师兄一直没有说话,她以为只是不善言辞,但这会儿还不说话,难道是个哑巴?
  叶天逸会意,摇头笑道。
  “五师兄修的是闭口禅,没有哑疾。
  但五师兄的手艺极好,玉皇顶的机关都是他在琢磨。”
  方圆儿这才明白,另一边,卢书恒同师弟比划了半晌,笑道。
  “成了,老五说他在京都附近见过,或许是你说的这种东西。
  他也当了黑炭,但当地百姓说,根本不能烧,砌墙都嫌不结实。”
  “京都附近?”方圆儿听得惊喜,若是别的地方,她兴许还要犯难。
  但京都附近,她简直太熟了。
  不想,更大的惊喜,还在等着她。
  五师兄又比划了几下,沾了酒水在桌上写了两个字,桥安。
  这次不用大师兄解释,方圆儿就嚷了起来。
  “桥安县?
  这可太好了,我三哥如今就是桥安县的县令!
  若是石墨当真产在这里,以后办个铅笔作坊,当地百姓闲暇时候,岂不是又多了一条财路。
  本来,我想琢磨这铅笔,就是为了桥安县的孩子们。
  我三哥在县城外每个村子都办了学堂,教授孩子们写算。
  如今可真是太巧了!”
  众人听她句句都是为了读书的孩子,半点儿没有为了揽财打算,都有几分惊奇。
  孙大管事离了这里之后,拐去了玉皇顶一趟,据他说,方姑娘事事都好,若一定说有什么缺点,就是爱财。
  “咳咳,方姑娘,若是这种方便携带使用的笔卖的多了,可是重利。
  这么让出去,姑娘可舍得?”
  卢书恒试探问了一句,方圆儿却是摆手,不在意应道。
  “赚钱的法子多了,不必在这事儿上贪心。
  一只铅笔成本估计只要五六文钱,却可以顶十块好墨,五根毛笔,最少十两银子。
  这样,贫寒人家的孩子要学写算就容易多了。
  学会了写算,懂了道理,就会少犯错,也多了养家糊口的本事。
  时日久了,就不愁家家户户日子不好过了。”
  她边说边给众人倒酒,没有看见九阳道长的眼里满满都是满意。
  怪不得徒儿找了这个女子,有时候天意,当真是最好的安排。
  说到底,孩童的未来,就是大魏的国运。
  谁能想到,一个农女想做一支笔,就轻易改变了国运。
  不,从这个农女救了徒儿开始,她就已经救了整个大魏。
  “满饮此杯!”
  道长碍于徒儿的身份,不能说透,但这一刻,他手里的酒却想敬这份天意!
  众人都是正色举杯,齐齐喝下。
  叶天逸望向兀自欢喜的方圆儿,只觉喝下的美酒,是一生从来不曾有过的香醇…
  外边,不知何时飘起了雪花,众人喝到兴起,大开了门扇,赏雪闲话儿喝酒。
  方圆儿借着进屋去取薄被的时候,闪进空间,给三哥留了几句话。
  她拿了薄被出来,轻轻盖到了叶天逸膝盖上。
  末了,她同五师兄说起铅笔的制作流程。
  前世,她也只是听说过几句,工艺不算复杂。
  但这里器械不发达,很多都要依靠手工,效率一定不高。
  五师兄既然机关做得好,倒是可以请他帮忙。
  五师兄显见也很感兴趣,两人取了纸笔,边说边画图,在众人半醉的时候,也有了大概的模样。
  第四百零三章 一根新笔改文运
  当晚,方圆儿终于忙完,逮到机会进空间的时候,方玉已经拿了几块矿石在摆弄了。
  如今在桥安县,说句大不敬的,方玉这个县令的话,比皇帝还好用。
  中午时候,方玉得了消息,听说妹妹犯愁找不到的石磨矿就在桥安县。
  他也大吃一惊,转而又欢喜起来。
  这简直是上天赐给桥安县的另一条财路。
  他仔细听过妹妹说起铅笔的方便用途,若是当真成了,简直会直接改变大魏的文运。
  利国利民的好事,更是桥安县扬名得利的大喜事。
  当即,他就派人出去打探。
  果然在桥安县的一个村子问了出来,附近有个黑石山。
  碰巧是杨光带人过去的,直接在马背上挂了两筐矿石回来。
  方圆儿顾不得跟哥哥多说,上前拿了矿石检查。
  她前世也没接触过石墨矿,铅笔倒是用得不少。
  但这会儿有个最简单的法子,把矿石捣碎成粉末,捏一捏,确实滑腻黝黑,基本就八九不离十了。
  当即,两个半神族的汉子被喊了过来,帮忙捣碎矿石,寻找黏土,烘干,同样碾成粉末。
  方圆儿翻遍了整个空间,最后在孙老大夫哪里打劫了一根细细的铜管。
  其实说是细,也有筷子那么粗了。
  这个时代的工艺,还是做不到太过精细。
  石墨粉末,黏土粉末,按照几个不同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掺和少量的水,充分搅拌。
  最后塞到铜管里,挤压紧实之后,放到火上轻轻烤。
  这些工序说起来简单,其实很是耗费功夫,而且不同的配料比例,不同的煅烧时间,都要区分开,做好记录。
  最后笔芯成型,还要放进油脂里浸泡,以免笔芯太硬,容易折断,划破纸张。
  这么一忙,就是两天,待得第一根成型的铅笔拿在手上,方圆儿实在有些嫌弃。
  这铅笔足有食指那么粗,也没比毛笔轻巧到哪里去。
  幸好,笔芯还算成功,写出来,笔迹均匀,不软不硬。
  方玉等人没见过铅笔,没有对比,就对这新笔喜爱的不成。
  方玉试着在纸上写字,巴掌大一块纸居然写了二百多字,若是毛笔蘸墨,只能写三十左右。
  这么说,相当于剩下了六张纸。
  而且铅笔写字不会晕染,不用研磨,随写随用。
  顶多需要削一下木头皮,但那也是在写了几千个字之后。
  方老二喜欢的爱不释手,一个劲儿的说。
  “这可太好了,以后在外边记账,不用犯愁了。”
  方圆儿随手试了试,应道。
  “还算勉强,可以再改进一下。
  另外,这几日有功夫,还要琢磨一下橡皮。
  若是写错,还可以擦掉修改。”
  “什么,字迹还可以擦掉?”
  众人惊讶的齐齐问出口,惹得方圆儿惊了一跳,应道。
  “当然可以擦了,不过纸张要硬一些才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