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赵金莲心想事成,极力压着心里的欢喜,装作犹豫的样子,应道。
“我们自然是信得过老爷子您的,裕兴同我家老三也是多年同窗,一表人才,我们自然也喜欢。
但您也知道,圆儿这丫头主意太正,我们寻个机会同她说说,再给您老人家回话如何?”
“哈哈,好啊,好!”
孙老爷子就是人精,怎么看不出赵金莲和方老汉眼里的喜色。
说不得,他这孙媳妇儿是十拿九稳了。
甚至说,方家本来低调,突然大张旗鼓给闺女选女婿,说不定就是奔着他来的呢。
“那我先回去晒药了,你们可一定好好问问。
若是圆儿点头,早点儿告诉我,我写信让裕兴的爹娘过来下聘。
这可是我们孙家的长媳,绝不能怠慢。”
方老汉和赵金莲再也忍不住喜色,赶紧起身相送。
老爷子摆摆手,带着满脸笑走了。
赵金莲一把把孙子塞进方老汉怀里,“你哄孩子,我去问问圆儿。”
王氏和刘氏方才偷偷听了几句,这会儿赶紧上前接了孩子,笑着催促婆婆。
“娘尽管去,若是妹子同意可是太好了。
孙老大夫这么喜欢妹妹,孙公子也不错,可是门好亲。”
“是啊,最好成亲后还住在玉容院。”
赵金莲忍耐不住,抬脚就奔去了西屋。
这几日天气晴好,阳光充足的时候,方圆儿都会开窗户换换气。
方才孙老大夫找来,一番话她也听了个八九不离十。
这会儿,她坐在窗边,红着脸发呆。
前世,她是个孤儿,没有根儿的浮萍一般。
为了扎下根儿,为了生存,她没少吃苦,一心都在赚钱。
根本没有心思,也没有那个勇气谈个恋爱,没想过嫁人生子。
到了这个时空,家里人待她如珠如宝,她恨不得一辈子不离开家。
但她心里也清楚,总要出嫁,总要去另外一个家庭。
她一直做鸵鸟,不想这件事,就好像这般就能多拖一段时日。
可惜,她也知道这做法很幼稚…
若是当真衡量一下,相对这些时日媒婆来提过的那些农家后生,杂货铺小儿子,或者穷酸秀才。
孙裕兴和孙家也许真是最好的选择了。
起码孙老大夫待她很好,孙裕兴虽然有些清高自傲,品行却不坏。
当真嫁过去,两个人凡事讲道理,老爷子再关照她几分,想必日子也不会太坏…
赵金莲进屋见闺女坐在窗口发呆,突然也是有几分心疼。
当初那么小小的一个孩子,襁褓里嗷嗷待哺,长成如今这么亭亭玉立。
怎么就要嫁去旁人家里,万一人家欺负或者受苦受累,要如何是好!
方圆儿扭头见老娘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眼圈儿红红,好似马上就要掉下眼泪。
她真是吓了一跳,赶紧上前扶了老娘到矮塌上坐下。
“娘…”
赵金莲回神儿,见闺女眼里都是不舍和委屈,就伸手把闺女搂在怀里。
娘俩半晌没有说话,到底还是赵金莲叹了气,低声问道。
“闺女啊,你不喜欢孙家,不喜欢孙家那孩子吗?”
方圆儿没有回答,反倒闷闷问道。
“娘,为什么一定要嫁人呢,我不能在家一辈子吗?
我不舍得离开家!”
“傻丫头!”
赵金莲紧紧抱了闺女,想笑,但又掉了眼泪。
“哪有姑娘家长大了不嫁人的,你看看娘,不也是嫁给你爹,才生了你三个哥哥,才把你养大。
不嫁人,怎么会过得这么好,是不是?”
方圆儿往老娘怀里钻了钻,不吭声。
赵金莲越发舍不得,轻轻拍着闺女的背。
“当然,你要是当真就想一辈子不嫁人,我和你爹也不逼你。
咱们家里也不是养不起你,至于府衙那边有律法,女子二十必须嫁人。
到时候顶多让你三哥去想办法,给你报个病就是了。
陈大人承了咱们家那么多人情,估计也不会为难我们家…”
方圆儿听得这话,赶紧应道。
“不用啊,娘,我也不是一定要不嫁,就是…
哎呀,算了,娘,别让三哥为了这样的事冒险。
他是要大考的,万一被人拿了把柄,以后总是麻烦。”
方圆儿是当真替哥哥考量,但赵金莲却误会了,以为闺女心里到底有几分喜欢孙裕兴。
她欢喜的眉开眼笑,应道。
“好,好,那咱们就不去报病。
其实说起来孙家真是合适,我看孙家那个小子也算熟悉,孙大夫对你也好,公婆又在京都。
以后成婚,你们就在玉容院住着,那岂不是同你没出嫁一样…”
方圆儿听得无奈,想起孙裕兴那个清高自傲的模样,心里确实没什么喜爱之意,但是也不能说讨厌。
起码比起随地吐痰的,不洗脚不洗头发的庄稼汉,比起满脑子都是钱,吝啬算计的商户子,孙裕兴…还算不错了。
即便没有感情,做个家庭合伙人,一起成家立业的战友应该能胜任吧。
第一百二十一章 二叔是好人
若是成亲之后,他对她不错,那就尝试谈个恋爱,培养一下感情。
若是他对她一般,那就赶紧给他纳妾,自己图清静,拿嫁妆投资钱生钱,还是继续学医,总能把自己过得有滋有味。
这么打定主意,她倒是没那么焦虑了。
老娘说什么,她就笑着点头。
赵金莲不知道闺女因为什么想通了,但这样就好。
哪个姑娘都有这样的时候,成亲之后,日子过顺了也就好了。
方老汉在门外等的心急,好不容易盼着老伴儿出来,就赶紧问道。
“怎么样?”
赵金莲嗔怪瞪他一眼,笑道,“小点儿声,闺女正害羞呢。”
这是同意了?
方老汉欢喜的眉开眼笑,背着手往外走,“那我就给玉容院儿一个准信儿了。”
赵金莲赶紧嘱咐,“记得别声张,等事情定下来再说。”
“知道了。”
方老汉远远应了一句,就出门了。
孙老大夫正在院子里晒药材,眼见方老汉进来,就迫不及待问道。
“怎么样,圆儿怎么说?”
方老汉扫了一眼院子里无人,就笑道。
“我家闺女一直想要两匹四季如意的锦缎,城里没有卖的。
若是老先生在京都可以托付人买来,就太好了。”
四季如意?
孙老大夫听得哈哈笑起来,一迭声应着。
“放心,我这就写信,保管全都如意。”
方老汉赶紧嘱咐,“老先生先不要声张,锦缎到了再说也不迟。”
“好,这般好,这是大事儿,总要慎重几分。”
孙老大夫当即就应了下来,又闲话儿几句,方老汉就走了。
留下孙老大夫回身一看,果然书房的窗户慢慢关了起来。
“臭小子,居然还有害羞的时候!”
他嘴里笑骂着,又喊了药童赶紧铺纸研墨…
方家院子里,刚从城里回来的方老二也被老爹老娘压着在写信。
至于写给谁,当然是方玉了。
不说方玉读书多,考虑事情更全面。
只说方圆儿可是方玉的眼珠子,若是定亲,没有方玉点头,这亲事就难成。
赵金莲和方老汉倒是乐坏了,两人你一句我一句,说的仔细。
方老二手腕子差点儿写废了,也不敢落下一句,否则他的脑壳儿就要被老娘拍肿了。
信件写好,迅速交给饺子馆路过的商队带去了府城。
同样,孙老大夫的信也送去了京都。
两家人心照不宣,都在暗暗等待结果,隐秘的欢喜。
这事儿瞒着外人就算了,自家人可是想瞒也瞒不住。
王氏和刘氏已经开始进城给小姑选布料,慢慢开始做嫁妆需要的针线了。
赵金莲更是开始抓了方老二列嫁妆单子,寻人打制全套木器。
家里如今日子好过,也不缺银子,当然要好好把闺女送出去。
嫁妆一定要厚!
虽然孙裕兴只是秀才,方玉也是秀才,这么看也算门当户对。
但孙老大夫可是太医出身,孙裕兴的爹娘如今还在京都呢。
而且孙裕兴的母族那边,听说也是当官的。
这么一比,到底方家算是高攀,方圆儿算是高嫁。
若是嫁妆上再简薄了,万一被孙家为难呢。
方家是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不盼着孙家待闺女像自家一样,起码不敢小看,不看慢待!
方圆儿眼见全家都是忙碌起来,想拦着又觉得拦不住。
最后索性继续装鸵鸟,左右她对成亲没什么盼望,顺其自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