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方小姐,我们家小少爷发热了,要去请大夫啊。
请你快开开门!快开开门!”
方圆儿扯了个棉袄裹着,就去了厢房。
陈老夫人正抱了宝哥儿,眉头紧皱,芳姐儿更是哭红了眼睛。
至于宝哥儿,脸上红的厉害,喘气好似都带着火一般。
方圆儿眼见他身上还裹着厚厚的被子,就赶紧说道。
“老夫人,我平日在上山采药,同城里的老大夫学过一点儿简单的医术。
不如让我先看看,若是能让宝哥儿退热,也省得把他折腾进城。
这会儿也进不去城门,还要在外等到天亮呢!”
陈老夫人也知道这个道理,赶紧把宝哥儿放了下来。
方圆儿立刻剥去厚被,又把宝哥儿的棉袄脱了,只留了一件中衣。
陈老夫人嘴皮子动了动,但还是忍住了。
方圆儿试了试宝哥儿身上的温度,还不算太厉害,就是干热。
只要发汗出来,就会好很多。
她赶紧喊了婆子兑了温水,又去墙角一个柜子里,遮掩着从空间取了一个蜡丸出来。
“这是我先前从孙大夫那里拿的丸药,备着金子有个风寒,今日先给宝哥儿吃一丸儿。
老夫人放心,孙大夫是京都回来的太医,医术非常好。”
太医的名头果然好用,陈老夫人果然再没拦着。
药丸用水化开,立刻给宝哥儿灌了下去。
宝哥儿挣扎,方圆儿就哄他。
“宝哥儿乖,金子不是说糖水苹果好吃吗,你先把药喝了,明日姐姐给你做糖水苹果,好不好?”
宝哥儿可是没少听金子同他炫耀姑姑做的好吃的,果然,立刻就把药喝了,一口都没吐出来。
陈老夫人和芳姐儿都是欢喜,方圆儿又喊婆子把炭盆端近一些。
然后用温热的布巾给宝哥儿擦抹腋下,前胸后背额头。
最后,才让宝哥儿躺下,一点点给他推拿。
宝哥初始还哼哼唧唧,过一会儿居然睡了过去。
待得盖上薄被单,守了一刻钟,宝哥儿就开始发汗,湿透了衣裤,身上的热度也彻底退了下来。
“佛祖保佑,佛祖保佑啊!”
陈老夫人抹着眼泪,双手合十,欢喜的一直念佛。
方圆儿也是常出一口气,她前世为了照顾孤儿院的孩子们,也不过是学了一点儿皮毛,幸好管用。
“老夫人,给宝哥儿换一身衣衫,别再凉到,也不用盖太厚,睡到天亮肯定就好很多了。”
“方小姐,太谢谢你了,今晚让你跟着费心了。赶紧回去歇息,明早我再好好谢你。”
“都是应该的,你们也赶紧再睡一会儿吧。”
方圆儿回了屋子,原本还以为会被折腾的失眠,没想到沾到枕头就又睡了过去。
睡梦中,她都在自嘲,真是要变成猪了。
胃口好,睡的也香甜…
第二日一早,难得雪停了,居然还出了太阳。
两只喜鹊蹲在院外的一棵大树上,叫个不停,让人听了都是忍不住露出一脸笑。
刘氏和王氏早早起来,帮着小姑子在灶间忙碌,洗菜切菜,但凡沾水的都抢着做,不让小姑子凉到手。
王氏顺口问道,“妹妹,你二哥一早起来就去路口了。这些人是什么来头,同咱们家有交情?”
方圆儿点头,笑道。
“也不是太熟悉,但我们跟着三哥去府城赶考。当时有个商队准许我们搭伴儿同路,照料颇多。
那商队的黄掌柜同这个车队的张管事认识,提过起咱们家。
如今人家正好又落难,还报了黄掌柜的名头,咱家怎么都要多帮一把。”
“啊,这么回事儿啊。那可一定要多帮帮,出门在外不容易,可不就得这么互相帮忙嘛。”
刘氏也是点头,“本来咱家就是开买卖的,做商队的生意。留个好名声,总不是坏事儿。”
“哈哈,咱家开饺子馆就是好啊,这才几天啊,大嫂二嫂就成生意人了,人情通透啊!”
方圆儿假模假样夸赞两个嫂子,惹得她们都是笑。
“你再这么笑话我们,我们就同咱娘告状了。”
“不敢,不敢,我可怕了咱娘唠叨。”
赵金莲领了金子正好走到门外,就应道,“你要是乖巧一些,我也懒得唠叨你。
人家的闺女都是乖巧安静,偏偏咱们家就多个皮猴子。
金子都比你懂事,再这么下去,看你怎么找婆家?”
方圆儿被抓了正着,就赶紧干笑道。
“嘿嘿,娘,我正好要喊你吃饭呢,吃过了还要送去跨院儿。”
赵金莲嗔怪闺女一眼,应道,“你三哥去路口了,就咱们几个,赶紧吃吧。”
一家老少直接在灶间放了桌子,简单吃了一口,就拎了食盒到跨院。
第六十五章 县令的回礼
宝哥儿昨晚睡得好,这会儿胃口也好的不得了,一口气吃了一碗粥,还带了三个锅烙,半碗蛋羹。
吃完又跑去拉着金子一起玩儿,金子也是难得有小伙伴,把他那些小玩意都倒腾出来。
两人玩的欢快,不时笑声咯咯。
陈老夫人一边吃着,一边惦记,“这孩子能不能积食了啊?”
“不能,他是病了一段时日,身体亏虚,多吃点儿补补也好。”
方圆儿安慰两句,但还是说道,“今日若是能进城,最好还是寻孙老大夫看看。”
陈老夫人不知想到什么,有些迟疑,到底还是点了头。
“好,我们进城就是到家了,早晚都要回去,还是宝哥儿身体要紧。”
进城就是到家?
方圆儿听着不对劲,毕竟陈老夫人话里话外都是目的地还很远啊,怎么突然就到家了。
但她也不好问,说实话,她们家里对陈老夫人祖孙这么照顾,无非是看在金掌柜的颜面,外加对老人孩子的怜悯。
人家的私事,还是不要多过问为好。
吃过饭,正好路口那边也派人过来问,众人就一起上了马车。
方圆儿仔细交代了孙家药铺的位置,金子也对宝哥儿依依不舍,还把一把小木剑送了他…
铺子那边,张管事带了所有镖师伙计们,又饱饱吃了一顿饺子,也是准备启程了。
张管事取出一大一小两只银锞子,大的十两,小的五两,一起推倒方老二面前。
“方老弟,这次真是多亏你们家里鼎力相助。
这十两银子是我们的食宿花费,这五两银子是给昨晚帮忙挖雪的乡亲们做工钱,也劳烦你帮忙发一下。
请兄弟一定不要推辞,雪中送炭的情义,银子根本买不来。
以后日子长了,咱们还有见面的时候,一定再厚报兄弟一家!”
方老二还想推辞,方玉却是拦了他,回礼收下。
“张管事言重了,我们还要多谢您照顾生意。以后走到这里,一定要来家里坐坐。”
“这是一定的,我也祝方公子下一科金榜题名。
这次到京都,见到黄掌柜,我定然告诉他,公子高中之事,他定然也要高兴。”
又寒暄几句的功夫,陈老夫人的马车到了。赵金莲带了闺女和孙子下车。
马车重新归入车队,也就重新启程了。
昨晚又下了很厚的雪,但还没有落实,马车轧上去不算难行。
一时,饺子馆里就剩了自家人。
方老二就道,“老三,这银子可是不少,你怎么就收了?”
方玉笑者应道,“我猜这张管事同黄掌柜是一个东家。
对于他们来说,能用银子道谢更简单,欠了人情反倒不好办。”
“哦,这样啊,怪不得。”
方老二拿起银子掂一掂,笑道,“正好,我也喜欢银子,确实比人情更实在。
走啊,咱们一起回去,你去读书,我换了铜钱,去村里各家发工钱。”
兄弟俩说着话,就结伴回家了。
方圆儿突然想起,张管事都给了食宿费。
陈老夫人可是一文钱都没给,难道是忘了?
不过,她本来也不是图银钱,自然也不会计较。
至于赵金莲同方老汉闲话儿说起,还在感慨陈老夫人带了两个孩子出门不容易,甚至两个孩子还没了娘…
村里人昨日冻得够呛,有几个还染了风寒,这会儿正在夹裹着被子喝姜汤。
方老二上门送工钱,约定一百文,居然变成了二百文。
这可是六斤肉啊,于是人人都是欢喜的不成。
家里人更是高兴,嚷着下次有这样的好事儿一定要再喊一声儿。
当然,风寒也因为意外之财,立刻好了。
日子照旧慢悠悠的过,因为下雪,铺子的生意也更少了。
幸好方家不指望这点儿盈利吃饭,否则可要犯愁了。
五六日后,童先生突然派了马车接方玉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