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寒门首辅> 第84章

第84章

  如今衙门的声誉比以前好多了,连带着衙役们对百姓说话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下自己的态度,以免落下个苛待的名声。所以盘坐在县衙门口的百姓对衙役们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麻烦。
  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
  一群衙役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刘师爷赶紧去请周稚宁的示下,正好碰见周稚宁和赵淮徽二人一同从牢狱里出来。
  听了刘师爷的禀报后,周稚宁想了想,道:“你告诉百姓们,本官会把乌雅连识交出来的。只是暂时不能杀,若百姓们想要出气,就叫他们准备好家里的农活。”
  刘师爷一愣:“大人,您这是想——?”
  “所谓入乡随俗,也该叫乌雅连识体验体验咱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周稚宁眯起眼睛微笑,微风吹过,倒真有些老狐狸的模样。
  赵淮徽思量后,也跟着笑了,多嘱咐了一句:“再准备些咱们辽东县特有的吃食,我想乌雅少主也会喜欢。”
  要让两族能够成功通商,百姓们的情绪是问题,乌雅连识肯不肯也是一个问题。
  周稚宁知道北方之北游牧居多,吃不到多么精细的米粮,所以中原的东西对他们来说才那么的具有吸引力。才不惜叫他们来抢,来杀。只是杀戮害的不仅是汉族,想必异族也会有妇女失去自己的丈夫、儿子。如果能通过一种和平的手段获得异族们需要的东西,也许对双方都会更好。
  打定主意之后,由刘师爷和张班头负责去通知百姓。
  约莫一天之后,在牢里被饿的头晕眼花的乌雅连识被衙役提了出来。
  为了防止他逃跑,他手上和脚上都戴上了镣铐,稍微动一动,就叮当作响。
  “你们汉族人果然歹毒,连对俘虏都这般吝啬,饭不给吃,连水都不给喝一口。”乌雅连识苍白着嘴唇道。
  “我们汉族的东西也不是平白无故得来的,乌雅少主想要吃到东西、喝到水,自然也要靠自己去争取。”周稚宁道。
  “争取?”乌雅连识扯扯嘴唇,然后晃动了一下自己手上的镣铐,“怎么争取?”
  “险些忘了,少主手上还戴着镣铐,本官这就给少主解开。”
  周稚宁拿着钥匙上前替乌雅连识解开手铐,笑容十分温和。
  见此,乌雅连识倒有些惊讶:“汉人官员,你是认真的?你不怕我逃跑?”
  “自然不怕。”周稚宁道:“更何况少主什么都没吃,若是逃出去,恐怕还没跑到下一个县城就饿死了。”
  乌雅连识冷哼一声。
  周稚宁又给他指了指棚里的一口磨:“少主今日要做的就是推磨,推满五十圈,就能得一个馍馍。”
  “什么?!”乌雅连识顿时瞪大了眼睛,“你让我当驴?!”
  “少主如果适应不了,那就去耕地,每开一垄地,也可以得一个馍馍。”
  若是放在以前有人敢对他这么说,乌雅连识绝对要赏对方一顿鞭子。可是现在形势比人强,他不得不暂时屈服以图后计。
  乌雅家还等着他回去复仇!
  “还有没有其他选择?”乌雅连识问。
  周稚宁摇摇头:“没了。”
  推磨五十圈和耕地一垄比起来,好似还是耕地划算。
  乌雅连识屈辱地选择了耕地。
  提供耕地的村民高兴地不得了,一路跟在周稚宁身后道:“这些野蛮子抢我们村子的时候,还放火烧过我们的地。现在让这个野蛮子替咱们耕地,我真是高兴!真该让他耕完一整亩再给他吃的。”
  这还真把乌雅连识当牛马了。
  周稚宁哭笑不得,安抚道:“老伯放心好了,本官必然不会让他轻轻松松的。”
  所以乌雅连识顶着腹中火烧般的肚饿,手里拿起锄头,一下一下往地里锄去。只是他实在没有经验,挖的又慢又累,干巴巴地锄了半个时辰的地,却连半垄地都没有锄完,自己倒是脸色苍白,额头冒汗。
  他气恼地攥紧了锄头,瞪着眼睛看周稚宁,却见周稚宁和赵淮徽两个都站在遮阳伞下,拢着长袖,好整以暇地看他受苦受累,他不由愈加不忿。
  周稚宁便笑着走过来道:“乌雅少主以前没在部落里受过这么大的委屈吧?也没有自己亲手耕过地,不知道庄稼是怎么长的,也不知道自己每天吃的食物是从哪儿来。”
  “我知道,我们本族便是放牧,我吃的东西自然是从牛羊身上来。”乌雅连识不满道。
  “肉从牛羊身上来,那饭呢?饼呢?这些都是从地中来。可你们哪儿又没有地,就只能从我们汉族手里边儿抢。”周稚宁说,“但是抢来的东西就如同井中月、水中花,只能维持一时,用过了就消散了,终究不能长久。”
  乌雅连识皱眉道:“为何要长久?我族从来都是重于当下,草原之神曾经教导过我们,考虑太多才是蠢人行为。”
  “好。”周稚宁挑眉,“既然少族长这样认为,那就再多耕几天地吧。”然后她转过头,“赵兄,咱们巡视辽东县基建去。”
  乌雅连识愤愤地盯着周稚宁的背影。
  哼,可恶的汉族人。
  因为筹集到了不少银子,辽东县开始整体翻修。两个人能走到的地方,都可以看见有村民在高高兴兴地修房子。铁匠铺也重新开了火,工人们流水似地从里面捧出崭新的刀具和弓弩来。
  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好景象。
  “两族文化差异过大,要想矫正这一点恐怕颇为困难,还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周稚宁道。
  “好在我已经派人秘密去草原里打探乌雅一族的消息,再过不久应当就可以知道他们部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赵淮徽道。
  周稚宁点点头,笑道:“叫赵兄费心了。在京城时愚弟就曾托你看照家人,如今到了辽东县,也要麻烦你替愚弟打探消息。”
  赵淮徽摇摇头,示意她不必如此客气,随后又道:“我已经派人去西河村接你一家来京城暂住,现在算算时间,他们应该就快安顿好了。不过有一事你想必还不知晓,你二姐已经与蒋言成亲了。”
  周稚宁一怔。
  “你在外为官,等到有时间回去参加他们的成亲典礼不知要多长时间,他们也不好一直等,于是就先在西河村成了亲。届时他们会和蒋家一同来京城,周兄,你要多个姐夫了。”
  周稚宁叹道:“可惜我不在。”
  二姐是最沉默寡言的,对她却也是最无微不至的。
  结果姐姐成亲,最应该为她撑腰的弟弟反而不在。
  与此同时,西河村中。
  成亲七日后,就是娘家回门之时。
  周巧秀正在自家门口扫地,远远却见一行轿子被摇摇晃晃地抬了过来。前面轿夫捧着的花牌上写着个“蒋”字,一看就是二姐回门了。
  只是想想自己二姐夫那副酸儒模样,周巧秀细眉轻蹙,倒不是很乐意上前去迎,只是想起自家二姐每每的小女儿家娇羞,周巧秀还是将手中簸箕一放,迎出了门。
  这回蒋家是全家出动,蒋言以及蒋言之母王氏都来了,后边儿还抬着一溜的礼,虽然算不得特别贵重,却也因为数量多,几乎要从村头排到村尾,因此显得格外有排面,叫好些村民都羡慕不已,纷纷议论周巧慧嫁了个会疼人的好人家。
  轿子到了门口,蒋言要扶自家母亲下轿。但西河村前个儿夜里下过一场雨,村子里的土路都浑了,格外泥泞。王氏又浑身着锦,衣料光鲜,就连脚上这双鞋也是织金绣银,光华璀璨。所以王氏坐在轿子上试脚了良久,硬是狠不下心来踩这一步。
  蒋言为难,小声劝:“阿娘,你就下来吧。”
  一边说,一边悄悄拽了下王氏的袖子。
  王氏却翻了个白眼:“急什么?”又将他手拍开,“你且好好瞧着。”
  周巧秀见这母子二人在轿子便撕扯,暗里撇一撇嘴,不满王氏既然来了还这样拿乔。
  但转眼一看,周巧慧居然从少夫人的轿子上走了下来,到王氏旁边轻声细语地问了两句,随后就吩咐身边的小丫鬟去周家找了两块剪裁废了的布料,将之铺在王氏轿前。
  “伯母,乡下小路泥泞,不比城里是康庄大道。”周巧慧温柔地说:“您要是不嫌弃,就暂时踩着这块布下轿吧。”
  王氏却摇头叹气:“就这么一块布吗?但我瞧这路倒是很长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