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寒门首辅> 第79章

第79章

  曹元通一看见周允能出头就知道估计要坏事,他不由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想要呛周允能几句。但李显暗地里对他摆了摆手,示意他冷静些,先听周允能把话说完。曹元通这才勉强忍了下来,瞪着眼睛看向周允能。
  皇帝一挑眉,问:“你问出了什么?”
  “有关周稚宁周大人的一些事情。”周允能说着,眼睛看向赵淮徽,“赵大人说周大人不是行事莽撞之人,估计是被周大人蒙骗了吧?据我所知,周大人居然胆大包天,敢在向朝廷递了折子之后不等复命,就擅自做主重审冤案。”
  曹元通气道:“周大人,谁都知道你与周稚宁不睦已久,身为亲伯父,却想着在大殿之上置自己的亲侄儿于死地。你的话,也不知道有几分可信。”
  周允能道:“我何必在这种事上蒙骗陛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若是曹大人不信,尽管派人去辽东县瞧瞧。听说现在周大人竟然还派人把守了各个隘口,严查进出之人,勒令不许消息传出辽东。这威风可是大的很呢,不知道的,还以为周大人不是去当县官儿的,而是去哪儿当土皇帝去的。”
  一句话令朝堂上下色变,赵淮徽也皱起了眉头,眼神冷冷地看向周允能。
  皇帝紧抿嘴唇,道:“周卿,将你口中所提及的证人现在何处?”
  “回陛下,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微臣擅自做主将证人带到了殿外,现在已在殿外等候。”周允能道。
  “带进来。”皇帝道。
  身边的小太监立即领命。
  不多时,一个肥头大耳的男人就从殿外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他根本不敢看皇帝,只噗通一下跪在地上,一五一十的将周稚宁在辽东县所做的事情全部说了一遍。这其中自然免不了要抹去周稚宁为救辽东县百姓,而倾尽家财的事情,反而特意夸大了周稚宁捉拿纨绔子弟的部分,甚至在他的口述下,周稚宁似乎是个动辄喊打喊杀的恶官。
  “陛下,草民知道的已经尽数托出了,还请陛下为小人做主啊。”证人匍匐在殿上,冤声喊道。
  曹元通一怔,李显面色微变。
  他们都知道周允能没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在皇帝的面前作伪证。也就是说,周稚宁当真干出了这么荒唐的事情。
  曹元通快把牙都咬碎了,恨恨道:“真是意气用事!”
  李显背后也是起了些凉汗,他立即转向皇帝,却见皇帝的脸色格外阴沉,手攥成拳,紧紧的按在扶手上。
  这是真的生气了!
  好在,皇帝没有即刻处置周稚宁,而是冷冷道:“这人就交给大理寺,赵爱卿,你替朕把握这人口供的虚实,一日之内,尽快呈交给朕。”
  赵淮徽领命。
  随即皇帝直接站起,甩袖离开。
  这个朝会因为周允能的出手,北方官员又被压了一头。
  赵淮徽办事得力,一日之内就将口供弄好了入宫呈交。口供中即使剔除了一些夸大的部分,光是那个擅自做主推翻案件一事,就足够皇帝恼了周稚宁。
  果然,这份口供皇帝才看了不到半盏茶的时间,就气的直接将其揉成一个纸团,狠狠砸了下来。
  “放肆!周稚宁简直放肆!”皇帝气得拍桌子,“她到底还有没有把朕这个皇帝放在眼里?私自翻案,封锁消息,再给她些兵权,她是不是要自立为王了?!”
  赵淮徽立在殿下,并没有作声。
  旁边魏公公倒是怕的要死,连忙端着茶来递给皇帝,小心哄道:“陛下息怒,那小周大人毕竟还未及弱冠,这仔细算一算,倒比几位皇子殿下都要年幼咧,这做事难免考虑不周全。”
  皇帝闻言,满腔的怒火都不由凝滞了一下。
  他确实是被周稚宁几篇文章给惊艳到了,甚至都还没意识到周稚宁尚未及冠,只是自行取了字。当时她一个人上殿作答的时候,甚至还是披发,连发冠都不曾戴。
  可皇帝还是冷着脸拂开这杯茶,道:“朕何尝不是年幼登基?这朝上诸多事宜,朕还不是处理的井井有条?”
  “哎哟,瞧您说的。”魏公公堆起一脸的笑,“陛下您是真龙天子,天生聪颖,必然是事事妥帖。小周大人再怎么天纵英才,也毕竟年少。怎么能和您幼时相比呢?”
  皇帝瞥了他一眼,心里的怒气倒是消了一些,可依旧皱着眉:“你不必为她说话,周稚宁这事办的实在荒谬。朕是定要惩处她的,不然将来朝臣人人效仿,不知要多出多少麻烦。”说完,皇帝看向赵淮徽,以一种略带抱怨的语气说:“早说周稚宁惯会惹朕生气,你偏偏要选她当朕的门生。”
  赵淮徽抿了抿淡色的唇瓣,垂眸道:“臣愿受责罚,还请陛下消气,别气坏了身体。”
  可皇帝看赵淮徽的脸色依旧冷淡漠然,看不出一点儿关心,哪儿有嘴上说的好听。
  皇帝不由又憋了一口气。
  当时他就想过,周稚宁是个行事不顾忌的,赵淮徽这厮又惯会偏袒。这两个一个惹事,一个冷脸,简直全都在变着法儿的惹他生气。
  “陛下若是实在气急,不如看看卷子。”
  赵淮徽从暗袖里取出一份试卷,借魏公公的手交到皇帝面前。
  皇帝冷笑一声:“又是周稚宁的文章?你是笃定了朕看了她的文章就不会杀她了?”
  “陛下看过就知。”
  皇帝瞥了试卷一眼,又看了看站在他面前的赵淮徽。
  以赵淮徽这个倔脾气,他要是不看,赵淮徽能在他殿里站一晚上。
  要不是赵淮徽实在体弱,站一晚上恐怕要出事……
  哼。
  皇帝皱着眉头,一把抓过试卷,不耐烦的展开,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一道题目:“问:四川乃是天府之国,积粮甚多。但一日,四川临近省份河南发生了天灾,饿殍遍地……”
  这是乡试题目,偏向在于“法不容情”或者是“法外有情”,当时为着这两个偏向,朝堂上也吵了不下十来次。
  赵淮徽现在把这份乡试卷子呈交上来,倒是很符合当下的情状。
  皇帝定了定神,仔细去看周稚宁的回答。
  他本以为按照周稚宁如今的做法,她会更偏向于“法外有情”这一点才对,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周稚宁哪边都没站,却也不是各打五十大板的和稀泥做法,她的中心立意居然是“天子为尊”。
  “世上尊者繁多,唯有君权,至高无上……”皇帝将这句中心句缓缓念了出来,紧皱的眉头缓缓舒展,他看向赵淮徽,“这份试卷你早看过?”
  “是,本来早就该呈给陛下看,只是中途有些事情耽搁了。”赵淮徽面不改色。
  皇帝盯了赵淮徽许久,忽然笑了一下:“你别跟朕扯大旗,朕还不知道你?你莫不是早就算到朕会生周稚宁的气,特意把这份试卷留到今天给朕看?”
  “微臣就是有心,也要陛下有意才行。”赵淮徽面向皇帝,视线接触之时,轻笑了一下,“毕竟周大人心里是敬着您的,即使是面上动作有一些出格,说不定也是另有隐情。更何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周大人又是天子门生……”
  “天子门生。”
  皇帝默念着这个词,眼神落在试卷上字体端方的‘周稚宁’三个字上。
  半晌,皇帝将试卷慢慢卷了起来,挑眉道:“你说得对,周稚宁是朕的门生,天子门生。朕是她的长辈,她又年幼,朕就是让让她又如何?魏闲,你说对不对。”
  魏公公有些懵,但看着皇帝肉眼可见消失的怒气,还是忙不迭地点头:“对对对,陛下说的对。”
  赵淮徽笑了下。
  “但是周稚宁惹出来的乱子还是得平。”皇帝勾勾手,叫魏公公取了张空白的明黄圣旨过来,手执墨笔,在上面大笔一挥,“赵淮徽,朕命你为八府巡抚,北上辽东。朕要知道,周稚宁为什么要封锁消息。若有必要,你可以助她。”
  赵淮徽跪下领旨:“微臣接旨。”
  第53章 我看见的民心 赵淮徽是周稚宁吹……
  辽东县内,周稚宁一身威严,于大堂高坐,堂下跪着几个痛哭流涕的人犯,毫无风雅可言,只有他们身上的锦衣尚且昭示着他们以前不俗的身份。
  县衙外则挤满了来看判决的百姓,大家眼睁睁看着周稚宁从令箭盒里面抽出一支令箭,毫不留情地掷在地上,语气冷然:“犯人左子青、范爱民、裴忠堂,你们三人以银两贿赂县官,诬赖平民董子秋,罪在不赦。本官现在判处董子秋无罪释放,重写档案,你们三日秋后斩立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