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太子见周稚宁额上有汗,似是被打搅了,便对她歉意一笑,再次迈动脚步,带着一大堆人朝前去了。
周稚宁这才松了口气,继续埋头答题。
只是她没瞧见,太子在前行了两步之后,又回眸瞧了她一眼,温润儒雅的眸子里闪过一丝满意的笑意。
太子未在殿内停留多久,简单巡视过后便离开了。
时间渐渐流逝,金乌也从中悬之时,到逐渐西沉。金光转浅,从大殿以及窗外照射进来,落在周稚宁清瘦的背后以及修长白皙的脖颈处,使那后颈的薄汗似乎都清晰可见。殿内也是金光重影,浓郁璀璨,极度炫目之下,周稚宁身有热汗,指尖黏腻,可见这一场考试对人的消耗有多么的大
等到礼部考官再度敲响小金钟的时候,这场历时五个时辰的殿试终于宣告结束。周稚宁抖了抖卷上文墨,使之晾干后,便随着考生们陆续交卷,再由小太监代为接引,带出奉天殿。
随后,早前就选出来了弥封官将在场几十张试卷折叠成筒,将之密封后再加盖关防。为了确保无人对试卷动手脚,弥封官又将试卷的其余卷面、卷背及骑缝之处,加盖上礼部的印章。最后将试卷放入特制的箱箧中,由小太监用小轿抬着,一路送去中和殿。
中和殿内,由皇帝任命的八名读卷官早就等候在侧了。这八名读卷官的任务是批阅试卷,若有答的好的卷子,就在上面画一个朱圈。最好的那份试卷,能拥有八个朱圈。最后整理试卷,再以朱圈数量定名次。只有前十名能够进呈皇帝,再由皇帝亲自选定状元、榜眼以及探花等名次。
皇帝朝中和殿内瞥了一眼,见读卷官们正在埋头批阅,便点了点头,重新回到后殿,转向站在角落里的一人。
那人眉眼异常俊美,神色冰冷,犹如寒冰。穿一身绯红色官服,腰间系着的玉带勾勒出他劲瘦的腰身。本是要将人衬出秾丽颜色,却又因为那人过于苍白的脸色,而呈现出了一种惊心动魄的病弱感。
见到了皇帝,赵淮徽静静行礼:“见过陛下。”
皇帝笑道:“赵卿,你可见着今日朕钦点的会元了?”
赵淮徽道:“陛下下令要将会试结果与殿试一同放出,臣不知具体,亦不曾上殿,自然未曾见过。”
“朕今日倒是隔着屏风远远瞧了他一眼,风姿仪态十分出众。”皇帝笑道:“你说,他会是平江笑笑生么?”
赵淮徽心里早有判断,此刻却轻咳两声,摇头道:“臣不知。”
皇帝就是瞧不惯赵淮徽这幅淡漠冷静的模样,好似万事都无法使之变色一般,可他非要见见这人吃惊呆愣的模样。
“朕总觉得一个赌有些太过无聊,赵卿,不如我们再打一个赌?”皇帝勾起一个微笑道。
赵淮徽挑眉:“愿闻其详。”
“本来朕还在想,虽然咱们打了赌,但平江笑笑生在暗,我们在明,咱们该如何确定她的身份?”皇帝似笑非笑,“若要派人去查,也并无不可,只是太过无趣。偏巧朕近来听闻紫禁城因着平江笑笑生闹出了不少事端,几家书斋被牵连,以至于到了不得安宁的地步。”
赵淮徽眉心一蹙,情绪牵动下,他又忍不住重重咳了两声,苍白的脸浮上一丝惨红,道:“陛下您的意思是?”
“朕要和你赌,平江笑笑生是会主动站出来平息事端,还是会装作无事发生,从此埋头官场。”
“若陛下要和微臣赌,臣当然奉陪。”赵淮徽静静地说:“只是这次的赌注又为何?”
皇帝思索一下,道:“朕不仅收她为天子门生,还赐她一条青云路。如何?”可是说完,皇帝又露出胜券在握的微笑:“但在领罪和活命之间,迄今为止还没有人会选错。”
“蚌常有而蚌珠不常有;沙砾常有而沙中之金不常有。”窗外晚风吹拂,扬起赵淮徽的青丝,虽病弱,却另有魏晋之感,“若有什么物什是垂眸可见的,世上便不会有物稀者贵的俗语了。”
*
皇帝让赵淮徽出去的时候,脸拉的有些长,他对身边的魏公公道:“你瞧瞧他,都快把平江笑笑生捧到天上去了。朕也是看着他长大的,他却从来不夸朕是什么蚌珠什么金的。怎么到了平江笑笑生这儿,他就文思泉涌了?”
魏公公笑着给皇帝轻柔捏肩,宽慰道:“陛下,赵大人是敬着您呐。敬人者先敬心,自然是噤声的好。”
“你就帮着他说话吧!”皇帝白了魏公公一眼,又探着头往外殿瞧,“你去外殿瞧瞧,怎么八个人批阅几十份试卷要耗这么长时间?叫他们赶紧把名次选出来。”
魏公公领了命正要去,谁知殿外的读卷官们来的比他更快。
“陛下!”一名读卷官跪在大殿之上,声音激动,“大喜啊!陛下!”
皇帝眉头一皱:“是见着什么了,激动成这幅模样?有人在试卷里谋反?”
读卷官立即捧上一份试卷:“臣是为陛下高兴,为我大明高兴!又一位麒麟之才降世,天佑我大明啊!”
与此同时,赵淮徽踏着月色出了皇宫。
月色如水,将他的背影拉的清瘦又漫长,仿佛弥漫着经年不散的寒气。
程普等候在宫门口,见赵淮徽出来,连忙拿着披风上前为他披上了。但是一碰赵淮徽手上温度,已经冷的彻底,犹如一块寒冰。程普立马着急起来:“公子,我在房里燃了碳火,我扶你回去烤烤。”
谁料赵淮徽摇摇头,低咳着问:“我让你办的事怎么样了?”
“我已经把咱们能派出去的人都派出去了,保管不会有人浑水摸鱼查到平江笑笑生的真实身份。”
赵淮徽点点头,上了马车。
“另外,公子您派我去查搅动此事的幕后之人,我也有了些眉目,只是……”程普犹疑了一下,“只是这幕后之人,身份似乎十分贵重。”
赵淮徽一顿,转向他,问:“谁?”
程普就凑在赵淮徽耳边低声说了一个名字,赵淮徽抿紧了唇瓣,脸色变得有些苍白。
第37章 圣上垂询 殿试
殿试后不过两三日,周稚宁等一众考生就被再度召入皇宫。对比上次几十人分两列队伍,浩浩荡荡入神武门,这回只有周稚宁在内的十人,陈穗和、赵厉、宋基、刘濂等人都没有入围。且这十人之中,只有周稚宁一个名义上的北人,其余都是南人。
“诸位相公,今日殿上陛下,太子殿下,四皇子殿下以及文武百官都会上殿。所以要暂时委屈各位相公,在入金銮殿前,先到偏做殿搜身检查。”
小太监一面说,一面将人引到了金銮殿偏殿。殿内已经摆放了几扇屏风,以此隔开空间。每一架屏风旁还都站着一位人高马大的官员,而分到周稚宁的官员却是一个熟人。
“曹大人。”周稚宁扬起笑,眉眼真挚无害,“咱们又见面了。”
曹元通左右扫了一眼,然后把周稚宁拉进屏风,低声道:“别那么大声,本官可是混进来的。”
周稚宁一愣,倒没想到曹元通居然这么大胆。
但是曹元通撇撇嘴:“你当那群南人有多守规矩?都到这时候,大家都想着提前挑好苗子。不信你看看左右,哪个不是这样的?”
周稚宁左右一看,果然发现每个负责检查的官员,对于检查都是一副敷衍的样子,却都认真对考生叮嘱着什么。一看就是为了让考生得到个好名次,在提前交代皇帝的喜好。
“现在你别多作声,本官说什么你就记什么。”曹元通将声音压得极低,“等会儿你上朝殿试,若遇到难处就往东边儿瞧瞧,本官和另一位姓李的官员都在那边儿。要是圣上刁难你,我与他会尽力斡旋。你要做的,就是不要轻举妄动。兴许在学问上你厉害,但在官场上是不比学问的。明白了吗?”
周稚宁点头。
曹元通见她懂事,紧绷的脸色也松了一点,便将周稚宁应该注意的禁忌,一一说了一遍。末了,他咂咂嘴,补了一句:“你更要记住,如今太子与四皇子之间的关系犹如南北,是势如水火,你万万不能让圣上瞧出来你偏心于哪一方。在一切尚未明朗之前,他俩的争斗都可以算作家务事。”
周稚宁再度点头。
这时,搜身检查的时间快到了,那个带考生们来偏殿的小太监贴在门口悄悄地催了一回。
曹元通知道不能再久待,沉吟了一下,最后道:“周稚宁,你为官以后,真的会帮着我们北人吗?李显那小子说,他看了你的文章就笃定你会帮。可我心里还有疑虑,你今日朝皇天后土发誓,给我做一个保障。”
周稚宁笑了一下:“小子便是朝着我家祖宗发誓,大人你也未必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