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第91章 小结局
“我大重孙长得可真俊,以后可不愁找媳妇……”沈奶奶喜滋滋抱着刚出生的重孙,心里别提多美了。
林安宁是顺产,她体质不错,产后恢复的很快,此时正坐在病床上吃月子餐,有红糖小米粥,白煮蛋和花生猪蹄汤,这些都是沈奶奶做的,味道还不错,就是猪蹄汤有点淡。
不过这年月的月子餐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本来林安宁和沈钰是想找人伺候月子,可沈奶奶非要来,非说她做的来,说什么都不要沈钰找人。
沈奶奶当时这样说:“我又不是干不来,请人干嘛?万一被人举报了,不得影响你前程,咱不找那麻烦。”
如此,沈钰为了不让奶奶辛苦,把家里的米面粮油和蔬菜肉蛋准备足,等奶奶来了大显身手。等奶奶来了,他还跟奶奶要求,只要他不出任务,尿布留着他洗。
沈奶奶心疼沈钰,哪会真留着尿布让他洗。不过沈钰在家,只要看到眼里的活儿,几乎全干了。
好在部队领导体谅沈钰媳妇刚生孩子,暂时没打算安排他去外地出任务。
沈爷爷得知重孙出生后,也坐车到军区家属院看望刚出生的重孙,乐呵呵的沈爷爷是个文化人,给重孙取名沈泽阳。(取自“圣泽阳和宜宴乐,年年捧日向东城。”)
沈爷爷一来,包了洗尿布的活儿,又给省了沈钰不少事儿。
沈钰和林安宁自是非常感激两老的帮忙,非常想让两老住下,打算以后给他们养老。
两老非说在家属院住着,不如在家住着舒服,等林安宁出了月子,沈奶奶见林安宁做饭好吃,家里收拾得干净利落,一人也能把孩子照顾得很好,便包袱款款跟老伴回了自家。
自此,林安宁便过起养娃看书的小日子。
倒是费劲心机嫁到朱家的林安珍,听说林安宁也生了个儿子,气得直嘟囔:“死丫头怎么运气那么好,我生儿子,她也生儿子,她要是生个闺女多好!”
自从知道林安宁怀孕,林安珍便盼着林安宁生个女孩,等林安宁回家探亲,可以好好嘲笑林安宁一番。她认为林安宁生闺女可以压林安宁一头。
林安珍总觉得,她不如林安宁会读书,嫁得男人不如林安宁男人有本事,如果林安宁生个闺女,那她就等于赢了林安宁一回。
奈何天不随她愿。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转眼间到了七七年,这是很多人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因为恢复高考,牵动了太多人的心弦,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以林安宁的经历和能力,可能她不用考大学也能混得很好,可她不是总以为还会有来世,多学点东西总归是好事,说不定哪一天便用上了。
于是,在沈钰的支持下,林安宁早已决定参加高考。还有林安辉,他恰好高中毕业,赶上参加这届高考。
正在孕育第二胎的林安珍,一听林安宁和林安辉都要高考,马上坐不住了,她也想报名参加高考。
可是公婆和丈夫都不支持她参加高考,当然也不是全然反对,而是考虑到林安珍怀着二胎很辛苦,恰好考试时间又是林安珍刚生完二胎后,如果她既想高考又想照顾好孩子,她公婆和丈夫都觉得以她的能力做不到,还不如不折腾。
朱建军这样说的:“如果你实在想考,不如等明年再考。等明年老二长大点,让爸妈看着,你去考试也放心不是。”
这几年林安珍忙于折腾,前些年学的知识点早忘了,说是想高考,其实对高考一点底儿没有,她自己估计也考不到好成绩。可是看到安宁和安辉都参加高考,她羡慕嫉妒才闹腾着要高考。
朱建军一劝说,林安珍便装作不甘心地说:“好吧,为了孩子,我等以后再考。”
她也知道这年月大学生含金量高,奈何她更清楚自己的能力,只能偃旗息鼓。
朱厂长媳妇知道结果后,冷哼一声说:“老三媳妇就知道瞎折腾,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早知道不拦着她了,我看她能折腾出花儿来不……”
自打这老三媳妇进门,朱厂长媳妇没少生闷气,生闲气,反正不管林安珍做什么,朱厂长媳妇都觉得她心思不正。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朱厂长媳妇心眼小,容不下新媳妇,谁让当初林安珍进门特别不光彩。
于是,林安珍生二胎后,继续过着鸡飞狗跳的带娃生活,林安宁和林安辉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
新的一年,林安宁顺利拿到b大经济系录取通知书。林安辉成绩也不错,但他经过各方面考虑,报了省大建筑系。省大是省内最好的大学,离家不会太远,毕业后分配工作可以回到父母身边照顾父母。毕竟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他得考虑全面些。
等林安珍得知两人考上大学,嫉妒的眼都绿了,不住地嘟囔:“早知道我也该试试的,我比他俩差哪里,他俩能考上,我肯定也行……”
朱建军实在听不下去了:“你也行?那正好,今年夏天不是还能参加夏考吗,现在没人拦着你,你赶紧去报名。”
林安珍顿时不说话了。她心里是没底,可她思来想去不甘心,最后还是悄悄报了名。
考大学到底是好事,林安珍有上进心,朱厂长和他媳妇就算认为她不一定能考上,但万一呢,毕竟林家其他俩孩子都学习好,都考上大学,万一朱家出个大学生媳妇,也挺光荣的。
因此,朱厂长媳妇还亲自照顾几个月的奶娃娃。
可惜林安珍长了一颗想上大学的心,却没长那脑子,等出成绩一看,总分才考了一百出头,连中专都够不上。羞恼的林安珍再也不嚷嚷考大学了,直接当没考大学这回事儿。
林安珍自己干啥啥不行,就指望改革开放后,朱建军能发家致富带她走上人生巅峰。
不知是不是蝴蝶效应,朱建军比上一世还要早下海经商,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躲避林安珍的唠叨和怨念。朱建军直接跑去南方经商,因为初始经验不足,远不如上一世从南方倒卖东西,再回当地卖掉赚钱快。
林安珍盼着朱建军发财盼得眼都绿了,每次朱建军回来,她一打听,朱建军便说在外面不好混,大钱赚不到,只赚了些小钱。
朱建军倒是经常给林安珍寄钱,不过都是一笔笔小钱,月平均下来,也就比普通职工家庭工资高些,但不会太多。
这就导致林安珍非常不满,怨念越来越深,跟朱建军越处关系越差,于是朱建军回家的次数一年比一年少。要不是父母孩子在老家,估计他都不想回。
九十年代,大街小巷卡拉ok,生意场上风气越来越乱,都说男人有钱会变坏,尤其在某些环境下,再被周围的人影响,想变“坏”很容易,想保持本心很难。
朱建军是传统家庭教育出来的,他并未跟其他商人一样在外面瞒着妻子包二奶,养小三,但他确实认为跟妻子感情不和,已经到了不需要维持这段婚姻的地步了。
于是朱建军跟林安珍提出离婚。林安珍炸一听朱建军要离婚,立马气炸了,质问:“你在外面是不是有人了,嫌我是黄脸婆不要我了……我死都不会离婚!”
朱建军感觉跟林安珍已经沟通不了,直接撂下狠话:“反正婚是离定了,不然咱就去法院走程序!”
就这样折腾两三年,林安珍眼看婚姻走到头,只能为自己和孩子谋划未来。
她不知道为何朱建军没像前世一样发展,但她知道朱建军的未来已经不需要她参与。
婚姻可以舍弃,但是必须拿到钱财傍身。
于是,林安珍再三琢磨后提出条件:给自己和俩孩子在同一小区给每人买一套三居室的楼房,另外还得给她十万块钱。以后俩孩子归朱建军抚养,她有探视权,等她老了俩孩子得给她养老……
朱建军厌烦了林安珍不假,但他确实不敢狠狠欺负林安珍,于是掏空大半家底答应了林安珍提的离婚要求。毕竟不管林安珍跟娘家妹妹关系好不好,有林安宁在,朱建军就不敢做的太过分。
离婚后的林安珍不知是想开了,还是悟出了什么,她用离婚得到的钱买了个商铺,自己做起了倒卖服装生意。不说大富大贵,起码比一般上班族强。除了偶尔看看俩孩子,日子过得越来越潇洒。
离婚后在朱建军继续做生意,但发展一直没有达到前世的高度,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那种。
而林安宁去京市读大学,沈家爷奶不放心重孙,又去帮忙带了几年孩子。有林安宁的照顾,两老健康长寿,晚年儿孙满堂,过得特别幸福。
林安宁毕业后,直接被分配到国营大厂工作,林安宁工作几年,攒足工作经验后,也辞职下海做生意,直接开了物流公司。作为军人家属,她想办一个拥军企业,于是出资成立一家物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