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会不会是宋驸马?
宋驸马这人,榆北人士,祖上世代耕读,有几亩田地,度日罢
了。该当不会和赵相公何有牵扯。如此一来,那只能是宋驸马入京之后方才有的事。
思量之下,眨眼就到府门,崔敬一脑门子疑惑,一径朝正院而去,他要问问阿娘,那句话从何处而来。
崔敬一踏入正院大门,还未越过围廊,扑鼻的药味浓郁辛烈。及至明间廊下,见一个小婢子正蹲着熬药,他道:“怎么回事,在这里熬药,没规矩。”
小婢子请罪,“三郎君,太太吩咐的,就在这里,奴婢不敢走开。”
母亲想来是糊涂了,崔敬并未纠缠,和小婢子好言好语致歉后,入内给王太太请安。
目下的王太太窝在窗跟前矮塌,小憩。毛毡半耷拉在身上,没盖住心口,瞧得崔敬蹙眉。细细一看,又见王太太面色苍白,嘴角干裂,像是数日之间苍老许多。
到底是生养自己的阿娘,崔敬心酸难过涌上心头,堵得慌。
不好言语,想瞧上一眼就走,问话之事不急在这一时。却不想,王太太悠悠睁开眼睛,一见崔敬,眼神清亮些许,“三郎回来了,吃过饭没。这些时日在外头住的,习惯不?”
言谈之间,似从前的母子嫌隙根本不存在。
崔敬五味杂陈,“母亲,吃过了,儿子在外头一切都好。不劳烦母亲惦念,母亲好生照看自己。”
王太太笑了,“母子连心,吵架拌嘴都不要紧,仍旧是母子。”
崔敬不答,王太太的笑意一下子顿住,扯得面皮疼。许久,王太太主动开口,“你来,是有话跟我说?”
男子轻声“嗯”。
王太太哂笑,“哼,想来问我的话,还要如此扭捏,我这个做母亲的,都看不起你。哼。”
“儿子记得,母亲说过,五公主驸马都会死,可对?”
不料自己的激将哂笑,得来这么个结果,王太太蓦地咳嗽,心肝脾肺纠缠在一起,惹得那毛毡子都落下一截在地上。
“你失心疯了?罢手了?突然问这个作何?”王太太小心谨慎,避开崔敬的视线。
崔敬一瞧,便知这里头有古怪,身子不由地前倾,“母亲,说来听听,您是从何处知道的。儿子近日遇到件棘手之事,想母亲帮着解惑。”
王太太双眼一转,明了他依旧未放手,不悦道:“哼,如何知道的,当然是听人说的。你以为你母亲我是谁!若我真有这大本事,用得着将你药翻了,送到你舅舅跟前去避祸。”
话里话外又提到当年,崔敬不想再次争吵,出言制止,“母亲。”
眼见自家儿子又是这个狗样子,王太太心一横,蒙头大睡,“除非你放手,否则别想从我这里知道点什么。”
第21章 021 都如你的意,我再不拦着
数月以来的头一次母子对话,无疾而终。崔敬落败,不得不离开。
从正院出来,皎皎月色,树影婆娑。崔敬缓缓行走在廊庑下,靠一点点灯火指引前行 。母亲从当年开始便是这态度,他无法答应,无法说出“丢开手”的话,不能叫母亲满意,自然无话可说。
可见母亲苍老憔悴许多,他又有些难过。纷繁复杂的情愫,于胸腔中纠缠,于寂静深夜中疯狂生长。
末了,都归于一处。
清月居南面窗户左下角,有一高脚凭几,放着个盆景,散财童子于松柏下嬉闹。那是早前父亲见他在含光殿念书,颇有长进,特意命人送来的。彼时,他不过十一二岁,正直调皮捣蛋的年纪。
新得个玩意儿,自然想要与人分享。
听闻紫云阁那小公主,生来凄惨,母妃早逝,父亲不喜,任由几个老仆将她养大,在人人光鲜亮丽的皇城之内,唯独她缺衣少食。她应当并无什么好东西,若是将这个小玩意儿送给她,她会开心么。
那日一早,他抱着盆景正准备出门,迎头见父亲在不远处等自己,慌张之下绊了一跤,那古朴雅致的松柏,折断一根细小枝丫。
残缺不全的物件,自然没能送出去。
到得如今再看,那处断口虽然已经愈合,却皲裂不堪,皮肉粗劣。新长出来的皮肉围绕断口,像是突起的肉瘤。多年未修剪,野蛮生长。
这颗松柏,同目下的自己并无不同。一样的自然野蛮,任由心意如狂风劲草。
狩猎图,亦或是驸马画像的秘密,一定会探查到底,他不会罢手。过去的伤痛,已然成为身体一部分,叫人如何割舍。
沉静良久,崔敬将视线从松柏上挪开,移到一旁的翘头案。狩猎图摊开,正当其中。他走上前将其拿起,细细观摩。
永寿三年那场狩猎,那时他尚不足十岁,记不太真切。模糊中,该是个平平无奇的行猎。观之画像,先帝尚未病重,依稀可见是一位精神矍铄、慈眉善目的老者。他跨马在前,追逐一头麋鹿,颇有几分青年神采。反观那头麋鹿,身中一剑,慌不择路逃窜。
先帝身后,三五禁军拱卫,并无任何不妥。
旁的,无非是一些山石树林而已。
烛火噼啪中,崔敬闭上眼,身子半靠在胡椅上,在脑海中演练这幅画。场景中的一切好似活过来,他们如何说话,如何动作,又是如何追赶这头麋鹿。鲜活得好似他曾经见过一般。
突然,他从胡椅上弹起,越过翘头案朝前走,两步之后又转身回来,手持狩猎图再看。
原来,原来如此。
拱卫先帝的五个侍卫当中,其中两人崔敬仿若从未见过,及其陌生。
少时常有人夸赞他过目不忘,他不以为意,到得这时刻,方有些真情实感,过目不忘,原来真是个好东西。
他大手一挥,朝外喊道:“西风。”
守候在清月居门口的小厮西风,应声入内,“郎君,可有吩咐?”
“去信南方,探查永寿三年,时常陪伴先帝左右的禁军名册。”
崔敬本就在殿前司衙门当差,查阅名录并不稀罕,可令专司谍报的南方探查,颇为古怪。西风一介小厮,只管传信,纵然略有疑问,也掩在心头,不说话。最近几日的郎君,尤为不好说话,还是悠着点儿。
三五日之后,南方来报,呈上禁军名册。
人数不多,且当中诸多人物已然见过,辨别起来并非难事。其上有名讳、籍贯、出生,于何时何地入禁军,又是何时入禁军三衙。翻阅数遍,逐一核查,这才惊觉,名册当中并无这两人。
崔敬疑惑问道:“你找全了不曾?”
南方:“全在这里,并无错漏。”
不该不该,委实不该。
若是一点子纰漏也无,那这两人必然出自别的衙门。京都扈从队伍,除开禁军三衙,只有独属于皇后的龙翼卫。可先帝一朝,打从元后病逝,再未立后,龙翼卫也就成了闲散衙门。
如此这般,这两人该是个什么出身呢?
冥思苦想,崔敬于月下踱步,突然之间福至心灵,萧山十六卫!
萧山十六卫,乃陛下暗卫,只听命于陛下。我朝多年,不知从何时开始,立储之后先帝驾崩前,最末一件事便是诏令萧山十六卫,令其听命储君。从未有差。
合该如此!
不论赵娘子身后之人传递的消息是狩猎图,还是驸马画像,症结所在都是萧山十六卫。
想明白这些,崔敬迫切需要验证,他快步出门前往正院,行至云霄亭,遥遥见正院漆黑一片,惊觉目下已是半夜,母亲睡下了。辗转半晌,令南方再次探查萧山十六卫首领,燕十六的消息,又顿了顿,不见正房有所动静,歇了心思回去。
翌日一早。
急不可耐的崔敬,借修沐的名头来陪王太太早膳,得了王太太好几个白眼,又得了大哥崔风眼神敲打,按下心思,认真吃饭。
早膳完毕,王太太打发黄大奶奶去见管事媳妇之后,黑着一张脸问崔敬,
“说罢,你有什么幺蛾子。”
崔敬不好直接说起,虚虚找个不痛不痒的由头。
王太太哼哼,“你是我生的,我还不知道你有几根肠子。怎么,自己办不好了,求到我头上来了,你那个小厮南方呢?你那个花和尚呢?怎呢,都帮不了你了!”
“母亲,儿子我有极为紧要之事,还望母亲解惑。”
“事关五公主?”知子莫若母,王太太斜眼确认道。
崔敬正盼着验证心中所想,哪里敢触母亲的霉头,“不是,事关先帝。”
王太太的黑脸好了不少,再次哼一声,“衙门里头有事?不念着从前了?”
男子
不答。
王太太鼻子粗气一声,“我就知道。罢了罢了,谁让我是你母亲呢,既然衙门有事,那你问吧,我知道的都告诉你。”
“母亲可是见过萧山十六卫?”崔敬一点儿不含糊。
像是风雨骤来,王太太险些平地摔跤,好在扶着一旁的三角几站定,废了好些功夫找回神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