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贾雨村自是千恩万谢,得了东西后才离开林家,回家想谋官法子去了。
转眼间到了二月十二日花朝节。
此日乃是花神生日,又是黛玉生辰。
贾璋从外头回来,提了一食盒百花糕,并一枚请扬州巧手匠人琢制的青羊玉佩,送黛玉做生辰礼。
黛玉属羊[1],送她这个,最是合宜。
且那青玉小羊珊珊可爱,很是适合黛玉这个小女孩把玩……
黛玉很喜欢这只青玉小羊,不但打了月白色的络子把小羊戴在身上,还特意派了伴读丫鬟雪雁过来谢他。
不过因为贾敏去世,黛玉的生日过得并没有往年热闹。在贾敏在世时,林家一家三口会在黛玉生辰这天出门踏青、逛花神庙会,那才是真正的好时节……
如今贾敏去世,黛玉要守孝,不能出门游玩,更没有心思宴乐,林如海也不想去扬州花神庙会触景伤情。
因此父女两个只与贾璋一起吃了长寿面,又一同前往林家的花园祭拜花神。
几人设坛拜过花神后,林如海看着正在往梨花树上系青色帛带的黛玉,笑着对贾璋讲了一个典故。
他说传闻中<a href=https:///tags_nan/tangchao.html target=_blank >唐朝有个叫崔玄微的处士,家有名苑,花木葳蕤。
一日里,崔玄微正在折枝玩笑,却偶遇花精。这花精教崔玄微在百花身上系彩幡,以此帮助百花躲过风神之摧折,这就是后世之人为什么往花树上系彩帛的由来了。
而黛玉在系好帛带后,也在心中默默祈祷。
若这世间真有花神,黛玉不求花神娘娘保佑己身,只求花神娘娘能保佑我母亲转世投胎到好人家里平安顺遂,保佑我父亲长寿安康……
扬州有在花朝节簪花的习俗,林如海、贾璋和黛玉三人都簪了花枝应景。
只是因为贾敏的缘故,三人簪的都是梨花。簪上花枝后,三人鬓边皆生出了一枝晴雪,倒是有几分风尘中淡客[2]的意味了。
而在林如海和贾璋的谈话中,黛玉也听到了璋表哥以前作的梨花诗。
她尤其喜欢他那五言里的最后一句。
“郊外千树雪,吹落小西洲”,语言清丽,又别有一番新奇立意,格外轻灵典雅……
黛玉生辰过后,林如海便命林家的下人打点船只礼物与黛玉的行囊。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如海与贾璋和黛玉一同用了饯行宴席。翌日又请了一天假,带着长随家丁把小兄妹两人送上了船。
黛玉眼里含泪,依依不舍的与父亲告别了。
贾璋时常开导她,又带着她钓鱼下棋解闷儿,几日后,告别的愁苦总算是散了。
行船时候,多有无聊。在贾璋要做功课,或是有别的事情要做时,黛玉便去读陶渊明与王摩诘的诗,或是读她从家里带出来的游记。
有的时候她也会看看功课。
这一年来,她已经跟着西席贾雨村贾先生略读了四书,心里很是喜欢。
圣人之言微言大义,读起来也别有韵味。
说起来,母亲帮璋表哥整理父亲的文稿时,她也是帮过忙的。
可是如今斯人已逝,这世上只余她和父亲两人,却又天各一方了。
船行了二十余日,终于到了通州码头。
贾璋和黛玉弃舟登岸后,分别坐上了荣国府派来的两辆翠幄青绸车。
王善保则在下面吩咐小厮长随们往后头的几辆车上抬行李、搬箱子,真真儿是好不热闹。
此时正是早春时节,天气微寒,乳母王嬷嬷为黛玉披上了月白色的斗篷。而黛玉坐在车里,听着车轮辘辘声,心中颇为忐忑。
她听母亲说过,京中规矩与扬州格外不同。所以,她一定要留心在意,省得别人耻笑林家的教养。
就在她琢磨这些事的时候,马车颠簸了一下,贾璋送她的青羊玉佩也从斗篷中露了出来。
黛玉看着那只珊珊可爱的小羊,心里突然安稳了许多。
想到这里,她静极思动,轻轻地掀开了车帘一角,往外瞧了瞧。
只见京城里街市繁华、人烟阜盛,热闹景致与扬州风物大有不同之处。
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狮子后头是三面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人,正门却不开,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3]。
正门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车队却不在此处停留,而是又往西行。
不多远,照样是三面大门,门前列坐小厮门房。
此处就是荣国府了。
马车停下了。
黛玉心想,她这是到外祖母家了。
第49章 林黛玉初入荣国府,王夫人心绪正难平
荣国府门口的长随小厮们见到府里的翠幄青绸车过来, 连忙迎了上去。
贾璋从车上下来,却见到林之孝和苏佐都等在门口,他笑问道:“家里可好?芝哥儿可好?”
二月的时候, 史湘霓生下一子,贾赦为其取名贾芝, 贾璋在扬州时就收到了贾琏派人快马送来的信件, 回京前还特意给小侄子采买了一大堆好东西。
其中有一样, 是江南的上好丝绸,最是柔软服帖,给小孩子做衣服是舒服不过的。
林之孝听他如此关心, 连忙回道:“回三爷的话, 家里一切都好。只老太太、老爷和太太都想三爷想得紧, 也担心姑老爷和表姑娘哀毁伤身。二奶奶母子平安,听我那婆姨说, 哥儿长得也很壮实呢。”
两人说话间, 黛玉也戴好了幕篱, 踩着轿凳,被人扶下车来。
黛玉看这扶着她下车的妇人头上戴回纹金扁方,身穿绫缎窄袄、长裙与青色褙子,看起来十分体面,心知这大抵是外祖母家的内管事了。
因此轻声问道:“不知妈妈如何称呼?”
王善保家的笑道:“去南边儿接姑娘的王管事就是我家夫君, 姑娘若愿意,叫我一声王妈妈也就是了。”
“我是伺候大太太, 也就是您大舅母的。她为人是极和气的,姑娘见了就知道了。”
黛玉点了点头, 叫了一声王妈妈,又道了一声好, 这才带着乳母王嬷嬷与雪雁、青雀两个丫鬟登上了荣国府准备安排的暖轿。
贾璋见黛玉上轿,走过去朗声道:“表妹且去拜访老太太,我先去外院书房给父亲请安回话。”
黛玉听了,摸了摸自己的青玉小羊,善解人意地道:“表哥且去,想来大舅舅也是极思念表哥的。”
贾璋笑道:“祖母思念妹妹多时,常往扬州寄信,妹妹这一来,祖母总算是解了自己的‘相思’之苦了。”
“我一会儿也会去给祖母请安。”
黛玉心知,他这是在告诉自己,外祖母是很期盼她的到来的,所以不用担心。
而且过一会子,他们这两个熟人就又见面了。
但表哥他这个玩笑,却真真儿有些贫嘴婆舌……
若是雪雁听了黛玉这话,一定会说姑娘你落了“讨人嫌”三个字。
然后被黛玉恼羞成怒地罚去抄字磨墨……
贾璋和黛玉说完话后,才转身坐上了抬舆。
荣国府里外五进,占地极广,贾璋有时候从外面回来,身上懒怠不愿意步行,便会坐一坐抬舆。
他本人却是不爱坐轿子的,只觉得憋闷。
这一点倒是像极了父亲贾赦,贾赦他也打小儿不爱坐轿子,贾璋的这副檀木抬舆就是贾赦小时候用过的。
林之孝今儿备了这抬舆,大抵是考虑到他舟车劳顿的情况。
贾璋确实有些疲累,因此也没拒绝林之孝的好意,登上抬舆坐定后,林之孝安排的十来个衣帽周全的小厮便分成两拨跑了过来。
一拨抬他的抬舆,另一拨去抬黛玉的暖轿。
门子打开了东侧门,小厮们稳稳当当地把抬舆和暖轿抬进了荣国府。
时移事异,王夫人自然也失去了让下人把林姑娘从西角门抬进来的机会。
一来,贾璋平日里出入都走东侧门。
总不能去了扬州一趟,他就从主子变成了管事小厮,要从西角门进府吧?
二来,因为贾璋也在,此次来接贾璋与黛玉的人都是邢夫人派出来的。
邢夫人从未和贾敏相处过,反倒是每年过节时收过林家的节礼。
她本人对姑爷家的姑娘并无恶感,自然也没什么搞小动作的想法。
而在原本时间线里,王夫人让黛玉从西角门进府,确实就像癞蛤蟆落脚面上一样,是个不咬人却恶心人的招数。
黛玉虽是年幼的小辈,可她终归是林如海这个加封了兰台寺大夫的巡盐御史的嫡长女。
她来外祖母家做客,又不是跑来打秋风要饭的穷亲戚,如何就要从西角门进府了。
分明是王夫人不安好心,从一开始就想要荣国府的下仆看轻小姑的女儿……
而黛玉她坐在车里,如何知道自己是从哪个门进来的?
就算知道,她一个七岁的小姑娘又能怎样?
难道要刚来外祖母家就挑三拣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