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金鹴华在船舱里面看一些资料和书籍,除了白秀珠找他以及船上几个谈得来的人邀他出去打牌。他也不大出去,因此两个人倒是还没有见过。
今日下船,秀珠和徐汇燕相互告别,倒是见到了这位罗先生。头发三七分,人是很俊秀的。打扮很洋气,是个新派的人士。金鹴华和他说了两句场面话之后便没什么话好说的了。
毕竟都是陌生人,之前是从未见过的。若是没有罗太太和白秀珠的友谊,这两个人的人生就合该是两条平行线,是没有交叉的可能的。
金鹴华带着白秀珠上了车,白秀珠对他抱怨道:“罗先生未免有些太不体贴了。或是雇一个人,或是自己拎着,总是好的。偏偏自己风度翩翩地拎着个箱子,剩下的杂七杂八全都是徐姐姐拎着,雇车雇人也要徐姐姐来。真的是……”
金鹴华道:“你怎么不早说,也好让咱们家的人去帮忙。”
坐在副驾驶上的那位跟着的随从也开口道:“对啊,四奶奶,您一张口,小的们肯定会把所有的事情全都给办的漂漂亮亮的。”
白秀珠却叹了一口气:“知道你们热心,可是徐姐姐是个体面的人。她先生还在那里呢,咱们家的人去帮忙那不是打脸吗?徐姐姐也会觉得尴尬,要不然我哪里会和你们客气。”
金鹴华见她有点不开心,忙去哄她:“哎呀,那位罗先生不是个文人吗?可能是他太不通俗务了,罗太太才忙前忙后的。想来他心里边儿也是心疼你新结识的好朋友的。”
白秀珠道:“唉,但愿是这样,我也才能放心。”
车很快就被开到了沪上的庄园里面,现在正是盛夏时节,绿树成荫,草色青绿。庄园里面因为有池塘湖泊,也有喷泉水景,因此格外清爽凉快。翠薇,紫薇,赤薇开的鲜妍明艳。
那些红的白的海棠立在枝头,白的如同阶下乱雪,红的如同腮旁胭脂。只恨无香,否则杜老定然也会为之目眩神迷。
白秀珠对这栋宅子阔别已久,如今回来住也格外舒坦闲适。金鹴华和白秀珠两人却还是要再回北平一趟的,一是夫妻二人要收拾行李,二来也是要把礼物送给金白两家上上下下的所有人。因此这两人在沪上修整了两天之后,就一次踏上了回归北平的旅途。
第171章
金鹴华和白秀珠两个人回到北平金公馆后休息洗漱了一会儿,便被金太太叫下来吃面。金家小厨房里面做的云吞面味道很好,金鹴华和白秀珠吃了一人吃了小碗后才放下。
吃完东西之后,金鹴华便跟着来叫他去书房的金铨身边长随走了。白秀珠则是留下来陪着婆婆聊天。两个人刚说了一会儿子话,白秀珠身边的丫鬟小桃便是捧了一个大盒子过来。
白秀珠笑道:“几位嫂子弟妹和妹妹们的礼物,已经让丫鬟送过去了。爹和兄弟们的礼物,是四哥安排的,我不大清楚。给娘亲的礼物,却是我和四哥精挑细选出来的。娘快看看喜不喜欢?”
小桃把那个大盒子捧了上来,金太太戴上了眼镜,打开了那盒子的盖子。一打开,便见到里面分成了几个格子。
一个格子里面装着一件内敛奢华的蓝宝石胸针,很适合金太太的年纪。一个格子里面装着一个镶嵌着各色宝石的音乐盒,另一边儿的一个大格子里面装着一摞衣裳,大抵是在国外买的洋装。还有一个格子里面装着一个黄金盒子,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金太太也好奇里边儿到底是什么,便指了那盒子问道:“这里边儿是什么?盒子着实是好看得紧。”
这倒是真的,这个盒子上面雕刻着玫瑰和圣母玛利亚的浮雕,雕刻得精致细腻,栩栩如生。让人见了便觉得喜欢的紧。
白秀珠道:“这是在法兰克福的时候去百货公司给娘买的老花镜,是罗敦司得公司制造的。这盒子倒不是从他们那里买的,而是我和四哥在巴黎的时候见到了这个首饰盒,我看了适合给娘装眼镜,便买了下来。”
金太太听了,心里头高兴。儿子媳妇出去玩,无论是在德意志,还是到了法兰西,心里都还惦念着她这个当娘的,她肯定是很高兴的。首先四儿子不是个娶了媳妇忘了娘的,其次她本来还担心白家小姐骄矜,没想到竟是这样一个孝顺的。更是心里满意。
白秀珠把那盒子打开,拿出了里面的眼镜。这副眼镜打磨地十分细致,眼镜框是紫金的,镜片由水晶打磨而成。眼镜框的尾端包了一层树脂,并不会磨坏耳朵。
金太太戴上眼镜,赵妈手脚麻利地拿了镜子过来。金太太看了,也觉得十分好看。这眼镜本来就是很漂亮的,可是一副眼镜再好看能够好看到哪里去。无非是心理作用导致的金太太看这眼镜哪里都顺眼——这可是儿子媳妇孝顺的表现。
白秀珠见她高兴,又奉承她道:“我和四哥心里头想着给爹娘的礼物一定要尽十二分的心去选,毕竟我要去读书,四哥也忙得顾不上家。不能承欢在爹娘膝下,已经是很不孝了。别的地方不用心,那还配被称作人子吗?”
“娘一把这样年轻人戴的金丝眼镜换了之前的黑边眼镜和玳瑁眼镜,竟然显得年轻了许多。又是这么地慈爱宽和,我恍惚间竟好像见到了大嫂似的。”
要知道白太太才四十多。
她又夸她慈爱宽和。
金太太被她哄得高兴,心里对这个儿媳妇更是满意。当天晚上便让人把一对儿白玉嵌珊瑚珠儿的镯子送了来。金鹴华在看到赵妈把这对儿镯子送过来的时候都觉得惊讶:“这镯子可是外祖母送给母亲的东西,平常连戴出去都怕磕了。今天怎么割爱于你了?可见她是爱极了你的。”
白秀珠倒是清醒,她道:“因为我是四哥的媳妇,所以娘才这么疼我呀。”
当然,我的马屁也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大功臣!不过这就不用和四哥说了!彩衣娱亲的事情,难道能够被人称作是拍马屁吗?
那必然是不能的。
没过多久,北平城里边儿苏家的结亲,金太太就戴着这副眼镜和那枚蓝宝石胸针去了。她的那些交好的夫人自然是没见过她的这副眼镜和胸针的,这是新首饰,又十分漂亮。自然是要去恭维的。
金太太矜持地道:“这是我家鹴华和他媳妇的孝敬,你说这两个孩子,出去度蜜月旅游还不忘记给我和他爹选精心的礼物。带回来的东西没有一样不合心思的,真真是孝顺极了。”
众位太太听到她言语中是对新婚媳妇十二分的满意和自得,全都围上去奉承了遍。不是说四爷和四少奶奶是天作之合的;就是说老姐姐你有福气孩子都孝顺,丈夫还身居高位,晚年只管享福的。
金太太自然很是自得,心里对秀珠更是满意了几分。
金鹴华和白秀珠在家里待了几天,又去白家住了几日之后便收拾了行李去沪上了。震旦公学的录取通知书很漂亮,白秀珠特意定做了一个相框来装它。
这一日金鹴华在曜日斋忙完回来,却见到白秀珠抱着一堆小册子,神色如遭雷劈。
金鹴华问道:“怎么了?”
白秀珠把那个小册子塞到了他手里,金鹴华翻开第一页一看,这是震旦公学的宣传手册和学校规定。规定里面的第一条便是震旦公学的学生在大一学年必须住校。
白秀珠看着四哥也看到了那一条消息,软软的身子靠上了金鹴华,蔫蔫地对他哭诉道:“我还以为来了沪上念书,我们就能够天天在一起。谁能够想到,我们居然还要每五天才能够在一起。这可真是九月份我听到最难过的消息了。”
金鹴华皱了皱眉:“我记着以前没有这个规定啊?”
白秀珠道:“震旦来了一位从国外回来的新校长,这是他新订的规矩。说是让大学学生们住在一起,加深感情,也能够培养自立的能力。这小册子还是从北平寄过来的,我之前给学校留的还是家里的地址。”
这个家里是指白公馆,金鹴华晓得。毕竟在考大学填信息的时候他的宝贝秀珠还没嫁给他呢。
金鹴华看到这条校规后,心里头充斥着对秀珠的不舍。但这是学校的规定,是人力不可更改的事情——其实也并不是不能够更改的,比如说他去给校方捐一些教育基金,给秀珠妹妹办理一个走读也并不是不能够实现的事情。但是……
那位留学回来的校长说的也没错,大家全部住宿的确是拉进学生们距离的好方式。
况且,想来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要住宿的,秀珠还是和同学们一起住宿来得好。一来可以让秀珠和同学们熟悉起来,交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二来则是不会让秀珠因为和同学们不熟悉而被人排挤或在学校里面过得不舒心。
他希望她能够过得好,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心让她往前走的路变得不通畅。
而且他也希望秀珠能够过一个完整的大学生活。
“我心里是想让你在学校里面交到一些朋友的。”金鹴华安慰她道:“说不定等到日后你在学校住习惯了,有了极好的朋友,就把家里的金宝钏给全然忘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