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要说朱常洛这父子二人真是可以了, 算上之前的妖书案,明末的四大案全被他们父子二人包圆了。】
  卡通朱常洛和卡通朱由校父子二人出现在天幕上,头上几个大字,“悬案体质”。
  朱厚照不由叹了一声气,什么悬案, 说白了就是某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罢了。
  像是之前神迹提的妖书案, 其目的就帮朱由校巩固太子之位。
  【咱们先说说移宫案的背景, 移宫案另一个主角为朱常洛的宠妃李选侍。
  因为朱常洛的宠爱, 这位李选侍相当的张扬跋扈,她张扬跋扈到什么程度呢?
  这么说吧, 明熹宗朱由校的亲生母亲就是被李选侍殴打凌辱致死, 但是朱常洛非但没有责怪李选侍, 反而让她抚养朱由校。】
  *
  宋
  “不愧是大明的皇帝, 所作所为就是和正常人不一样, 让这毒妇抚养太子,他是嫌自己儿子多?”赵匡美大为不解。
  “大明皇帝特有的痴情。”赵德芳也跟着吐槽, 并且他这句话还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
  一提到深情,众人的目光就不由的落在朱瞻基头上。
  而朱瞻基本人又想起了他人生中最大的污点, 不孝子朱叫门……
  *
  弘治年
  “身为帝王深情又有什么用。”朱佑樘感叹道,论神情大明王朝没人能比的过朱佑樘。
  可惜,朱佑樘的一片深情被喂了狗。
  【明光之朱常洛登基之初,李选侍想让朱常洛封自己为皇后,但是朱常洛刚刚登基,连他的嫡妻还有生母都没被加封,怎么也轮不到李选侍。
  因此李选侍册封皇后的事情暂且搁置,但是万万没想到朱常洛猝不及防的驾崩了。
  自己连名分都没有得到,李选侍怎会甘心,于是她拒不交出太子且不离开乾清宫
  且李选侍还给出了自己的理由,第一她养过太子,劳苦功高。
  第二,明光宗朱常洛生前打算立自己为皇后,那自己便有资格在乾清宫。
  第三,不当皇后也行,她要当皇太后,垂帘听政。】
  【此等要求众臣怎会同意,毕竟已经有那么多前车之鉴。
  如今的东林党可不是吃素的,毕竟万历放养了那么多年,他们早成气候。
  一不做二不休,众臣决定直接抢人!】
  天幕中出现卡通大臣,头上就一个大字,“抢!”
  *
  汉
  “后世王朝当真荒唐如斯。”汉武帝刘彻不知该怎么评价这个叫做大明的王朝。
  作为帝王让臣子牵着鼻子走,这样的王朝不灭谁灭了
  秦始皇嬴政也簇起眉头,周围的威严让人无法忽略,他看像大殿众臣,众臣们被威慑的连头都不敢抬。
  “此事,定不会发生在大秦。”秦始皇嬴政语气笃定。
  【路人甲】:对,秦朝昏君只会和奸臣为伍。
  路人甲忍不住吐槽了一句,这句话让秦始皇嬴政周身的温度骤降。
  秦始皇嬴政眉头更深,到目前为止,神迹仍旧没透露出亡国的秦二代到底是谁。
  秦始皇派人监督每一个皇子,但都没发现什么异常。
  【众臣安排太子伴读王安直接把朱由校从乾清宫里抢出来。
  随后将朱由校安置在太子别宫,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在第二天便拥新天子朱由校登基。
  乾清宫不是被李选侍霸占么,那就在文华殿即了皇帝位。】
  卡通大臣再次出现,头上一行大字,“还弄不了你!”
  *
  宋
  “怎么后世几个皇帝就没一个正常登基的?”赵匡美又发现一个华点。
  前面的朱见深就不说了,朱佑樘也挺惨被雪藏了那么多年。
  而万历是熬死了所有兄弟才登基的,朱常洛则经历了大风大浪,四大悬案他占了三个。
  【朱由校登基后,众臣继续逼迫李选侍搬出乾清宫,李选侍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能做出让步,李选侍从乾清宫搬了哕鸾宫。
  哕鸾宫是李选侍亲生女儿的寝宫。
  几天后哕鸾宫着火,李选侍母女好不容易死里逃生,但随后又有传言说李选侍被逼迫的要上吊,八公主则投井自尽。
  弄的明熹宗朱由校不得不亲自下旨澄清谣言。】
  “这算什么悬案?”朱佑樘听不懂了,前因后果如此清楚,哪里有悬疑之处。
  【哕鸾宫的火不知为何人所放。】
  “肯定是东林党,这有何疑问,他们连皇帝都敢烧,还有什么他们不敢的!”朱佑樘语气笃定,他清清楚楚的记得朱厚熜那个小畜生被烧过好几次,可惜一次都没烧死他。
  倒是自己儿子……
  “儿子,不准靠近任何有水的地方。”朱佑樘再次叮嘱,防范于未然。
  【总之东林党在移宫案中做出了不小贡献,同时从移宫案咱们也能看出此时东林党的势力有多壮大。
  他们可以从守卫森严的乾清宫把太子朱由校抢出来,并能逼迫李选侍认错。
  当然,在登基之事上出了这么大力的东林党自然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大臣杨涟任在朱由校登基第二年,直接升左副都御史,不到一年,竟然连升六级。
  已经告老还乡的赵南星再次上朝为官,直接担任吏部尚书一职。
  其他东林党众人也纷纷晋升,晋升速度和坐了火箭一般,内阁以及六部全都是东林党派的人。
  可以说朝政完全被东林党派把握,且在位的还是一个少年皇帝,提线木偶。
  东林党派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弘治盛世!】
  朱佑樘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多么讽刺的盛世二字……
  【如此听话的皇帝,大臣们自然是喜欢,也造就了天启元年到天启二年君臣和睦的景象。
  所以这时候的明熹宗朱由校还是好学又勤奋的好皇帝。
  那为何后期的明熹宗就变成木匠文盲皇帝了?咱们接着看明熹宗朱由校是怎么一步步和东林党走向决裂的。】
  “怪不得,原来是得罪了拿笔杆子的。”朱高煦恍然大悟,同时对朱由校大大改观。
  朱高煦觉的但凡是那些文人往死里黑的帝王往往都是好皇帝,而被他们死里夸的则是昏君,比如那个朱佑樘。
  【咱们先说说引起朱由校和东林党决裂的最关键的导火索,明熹宗朱由校觉得东林党不靠谱,只有打嘴仗,压根不会治国……】
  “这小子小小年纪,竟然看的如此透彻。”朱佑樘感叹,“比朕强太多。”
  朱佑樘庆幸有神迹出现,不然可能到自己死都不会醒悟。
  朱厚照也表示赞同,他之前就觉的朱由校和自己很像,看似荒唐,实际上都在反抗。
  【一切的源头还是党争,辅佐新君有功的东林党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击浙楚党。
  恰巧大将熊廷弼是楚党人。】
  第235章
  【咱们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大臣熊廷弼。
  熊廷粥在万历二十四年夺得乡试第一, 同时会试、殿试全都是第一名。
  熊廷粥正直且有能力,在担任保定府司理期间,明察秋毫,纠正了很多的冤假错案, 随后晋升为工部主事。
  按理说熊廷粥如此正直, 且有报效大明王朝之心, 应该是东林党才是。】
  “这样的人才不应该是东林党。”朱佑樘听到东林党厌恶至极, “东林党那群人是什么玩意。”
  “朕定要处置东林党!”朱佑樘握紧拳头。
  “父皇,如今东林党派还未出现, 咱们要防范的是党争以及南方的利益集团。”朱厚照道。
  朱佑樘点点头,“为父都听你的。”
  朱佑樘自认为自己没有治国的能力,但是他特别听劝。
  “儿子,你有什么想法?”朱佑樘问朱厚照。
  “爹,大唐之所以昌盛, 是因为唐太宗对内以民为本, 对外以武维护。”朱厚照最近一直在研究之前的盛世王朝, “儿子想与民为力, 联合百姓重洗大明江山!”
  “爹支持你!”朱佑樘的情绪跟着他儿子朱厚照一起激动起来。
  二人的对话并没有出现在天幕中,因此乐瑶没有丝毫的影响。
  【但是大臣熊廷弼看清了东林党的本质, 不屑与之为伍。
  熊廷弼还特意以诗明志, 表示自己无意党政, 只想为朝堂效力。
  东林党的特点, 只要不加入他们的都是敌人, 因此熊廷弼算是把东林党给得罪了。
  万历三十六年,万历派熊廷弼巡按辽东, 实事求是,万历虽然摆烂, 但是在军事方面用人还是有眼光的。】
  朱佑樘冷哼一声,他对朱厚熜还有这个万历就没法以平常心对待。
  【在万历三十六年的时候,大臣熊廷弼就指出明朝如今的威胁不在蒙古,而在于河东女真。
  大臣熊廷弼上疏提议要改变战略,将河东女真努尔哈赤作为首要的防范对象。
  不得不说大臣熊廷弼有远见,一眼看出日后推翻明朝统治的首要威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