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父皇,她是将臣之女。”朱厚照道。
“将臣之女怎么了,咱大明不讲究这个。”朱佑樘一脸无所谓,大明的皇后根本不讲究门第,门第越低越好,如此才能断绝后宫干政。
“父皇若让文官集团知道儿子的皇长子的娘亲是武将嫡女,您觉得皇长孙还保的住么。”朱厚照神情相当严肃的问朱佑樘。
朱佑樘沉默不语。
“儿子,你如何找将门之女为妃。”朱佑樘心中担忧。
“儿子就是要找将臣之女。”朱厚照要扶持武将集团,就必须把自己的的利益和他们紧紧联系到一起。
虽然有出现外戚的风险,但就大明如今的局势而言,扶持武将集团更为重要。
“父皇,当务之急还是变革。”朱厚照把话题又转了回来。
“你要为父为你做什么。”朱佑樘一脸决绝,“为父就算拼了老命,也定要为大孙子铺路!”
“一条鞭法的根基是银子,如今咱们大明没那么多银子。”朱厚照摩挲着手指。
“神迹说过,倭寇那有银子。”朱佑樘记的清清楚楚。
“父皇,是时候解除海禁了。”朱厚照决定大跨步,开始逐步解除海禁,先让大明富足起来!
【大家晚上好,咱们又准时见面了,今天继续昨天的话题,咱们一起聊聊大明最悲催的太子,朱常洛。
他也是大明在位最短的一位皇帝。】
【秦始皇嬴政进入直播间】
【唐太宗李世民进入直播间】
【汉武帝刘彻进入直播间】
【宋太祖赵匡胤进入直播间】
【明太宗朱棣进入直播间】
【明孝宗朱佑樘进入直播间】
还是熟悉的老粉丝们,乐瑶甚至还数了数粉丝的人数。
“三年了,神迹终于又出现了!”朱佑樘见到三年未见的神迹,还是如第一次见到神迹般激动。
和以往不同,神迹这次是白天出现的,朱佑樘带着神迹直接去了东宫。
正好他儿子朱厚照南巡归来,没错,朱厚照终于南下成功,这次没有易溶于水。
此次朱厚照不是微服私访,而是带着三千精兵南下,这三千精兵都是跟着朱厚照历经沙场的,一般人根本近不了朱厚照的身。
听神迹讲述了那么多,朱厚照也日渐成熟,为了不让大明落在那两个败家子的手上,朱厚照必须得惜命。
此次朱厚照南下是为了开海之策,果真两年前朱佑樘下令开海,在朝堂引起轩然大波。
众臣又把祖训颁了出来,但朱佑樘却不是不听,皇权就是皇权,皇帝说了就算。
何况如今的内阁首辅是深受皇帝重用的王琼,内阁拟令皇帝批准,程序合理合法。
且为了“安抚人心”,朱佑樘还查处了一些贪赃枉法的江南士大夫,以儆效尤。
谁蹦跶的厉害就查谁。
自打明朝解除海禁后,南方的百姓富足起来,贸易手工业也迎来了空前的繁华。
皇帝朱佑樘还有太子朱厚照成为了百姓口中的明君。
解除海禁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朱佑樘父子就要进行一次鞭法的大改革。
今日朱佑樘本就要找他儿子朱厚照商量关于变法的大事,如今朱厚照就是朱佑樘的主心骨。
别看朱佑樘在大殿之上雷厉风行,私下不知演练过多少次。
朱佑樘骨子里的没主意,可不是轻易就能改的。
“唉……”朱佑樘长叹一口气,神情恹恹的模样和方才初见神迹兴奋之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爹,为何叹气?”朱厚照纳闷,神迹不还没开始说么。
朱佑樘皱着眉头,“为父见到神迹本是开心,但想着神迹又要说后朝的小畜生,为父就难受。”
“父皇,我倒觉的后朝越是奇葩,越能惊醒咱们,从他们的教训中吸取经验,咱们大明才能改变命格。”朱厚照目光闪闪,他向来是不认命的人。
【之前咱们也介绍过,朱常洛这个太子之位得来的可是相当的不容易。
万历帝从跟上就看不上朱常洛,直到万历二十九年朱常洛才被封为太子。
大家都知道万历帝是位很叛逆的皇帝,为了和文官集团“赌气”,他三十年不上朝不封官,用物理办法硬生生的把大明官员减少了一半。
万历如此对待他讨厌的臣子,那万历帝又是如何对待他讨厌的皇子呢?】
*
宋
“终于又到下一个奇葩的大明皇帝!”赵匡美满脸兴奋,离上次神迹出现也就半个月的时候,赵匡美却感觉度日如年。
在这半个月,赵匡美天天进宫,就怕错过神迹。
当然了,他进宫也是有正事的,比如和他大哥赵匡胤探讨如何加强边防的事,以及改革税收。
虽然大宋足够富有,但是问题同样存在,底层穷苦老百姓还有不少。
根据大宋的国策,赵匡胤正和赵匡美商量募兵制的可行性,毕竟大宋的确富足,多出的银子与其留给后世交岁银,不如用来加强边境。
但是如何避免募兵制的缺点,这是赵匡胤和赵匡美套论的重点。
当然,神迹一出现,赵匡美完全没了讨论的心思,一心就想吃瓜。
【万历帝对付朱常洛的办法就是不培养,那些大臣不是想让朱常洛当太子么,他就故意不培养,把他养成一个棒槌!
按照明朝祖训,皇子一般十岁就开始接受教育。
但万历帝偏偏不让朱常洛接受教育,最后遭到众臣反对,朱常洛终于在十三岁那年开始接受教育。
万历还特意嘱咐,随便教教便是。
但是不知什么原因,上了没几天课,朱常洛就不再上课。】
卡通万历出现,一副恶狠狠的表情,头上几个大字,“朕就不让他学!”
*
永乐年
“其实不学也挺好的。”朱高煦嘟囔一句,他是最讨厌读书,但自家爹却逼着自己读书。
朱高炽颇为无奈的看向朱高煦,随后又叹气。
“大哥,我说我自己,你该学还得学。”朱高煦就听不得朱高炽叹气。
“你也给朕学。”朱棣呵斥道,“别出去丢咱大明的人!”
“是,爹。”朱高煦面上不敢顶嘴,心里却嘀咕,咋,西方外族还懂四书五经?
【也就是说在当皇子这些年,朱常洛压根就没接受什么正八经教育。
咱们之前也说过帝王的教育有多重要,无知的帝王就算再聪慧,对王朝来说仍是灾难,嘉靖帝朱厚熜就是最好的例子。
等到了万历二十九年,朱常洛被正式册封太子,按理说该好好学习了吧,毕竟岁数也不小了,学一点是一点。
但万历帝又出损招,他把朱常洛的课全部改到凌晨,并且取消了他所有假期。】
“畜生,孽障!不配为人父,不配为君!”朱佑樘再次被气到了,不知道该怎么骂才好。
*
唐
李承乾听到明太子朱常洛的遭遇,越发觉的自己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当唐朝的太子真是太好了。
【如此上学,朱常洛怎能坚持下去,因此就算被册封太子,朱常洛的教育仍旧没跟上来。】
半文盲!
几个大字出现在天幕上。
【说完了太子朱常洛的教育问题,接下来咱们一起来唠唠与太子朱常洛有关的神秘的案件。】
第230章
【明光宗朱常洛虽然在位时间短, 但作为国本之争的中心人物,与他相关的案子却是不少,首先是明末四大案之一的妖书案。】
乐瑶放出紧张的音乐,化身为探案up主。
这音乐一放起来, 瞬间有感觉了, 直播间众帝王的好奇心也被引发出来, 明末四大案。
妖书案!
三个大字出现在天幕上。
【妖书案一共分为两个阶段, 分别是万历二十六年和万历三十一年。
咱们先来说说万历二十六年的妖书案。
说妖书案前,咱们简单的回顾下这个时间点大明发生了什么。
到万历二十六年, 万历帝仍旧没有立朱常洛为太子,且不但没有立朱常洛为太子,他还封了三个藩王,史称“三王并封”。
感觉这点又是学他爹嘉靖,当年嘉靖也是立了儿子为藩王, 就不立太子, 大臣们一看万历帝这个操作明显的不想立朱常洛为太子。
这就是第一次妖书案的背景。】
听到这, 聪慧的朱厚照大概能猜到后面发生了什么, 这妖书案怕不是与国本之争有关。
看来立太子当真是大事,朱厚照开始纠结什么时候公布他家皇长子的身份。
【而第一次妖书案的起因是一本由明代大儒吕坤编纂的《闺范》的书。
该书讲的都是关于“烈女”的故事, 郑贵妃看了这本书起了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想法, 于是便夹带私货把她自己也加了进去, 改编的书为《闺范图说》, 实际上和之前的《闺范》已然是两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