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皇后张良娣和宦官李辅国怕李倓会坏他们大事,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先弄死三皇子李倓。】
天幕中现在卡通皇后以及卡通宦官,只见两人击掌为盟,头上几个大字,“弄死他!”
“请父皇废除妖后,诛杀奸臣。”太子李豫直接跪下请命,他绝对不能让这两个贼人害死自己的弟弟。
众臣也跟着请命。
唐肃宗李亨无语,仅仅凭着神迹的几句话就让他废除自己心爱的皇后,杀死自己的心腹?
他开始怀疑,今日所谓的“神迹”是不是太子和三皇子联手的一场大戏。
【皇后张良娣和宦官李辅国二人趁着太子李豫出征在外,开始疯狂给三皇子李倓上眼药。
特别是皇后张良娣,天天吹枕边风,她造谣李倓有造反之心。
而唐肃宗李亨本就忌惮自己这个儿子,因为李倓身上的确有当年太宗李世民的影子,于是乎唐肃宗下令让李倓自杀。
李倓竟然真的自杀了,就和公子扶苏一样,唉……】
一直认真听神迹的秦始皇嬴政终于又得到一条关于秦朝的信息,他的长子扶苏是自杀而亡。
公子扶苏一楞,自尽而亡?
秦始皇嬴政看向公子扶苏,自尽而亡?!
记得神迹讲大宋朝赵匡胤之子自尽而亡时,秦始皇嬴政还自信满满道,他的儿子绝对不会有那样的孬种。
如今……
若是之前,秦始皇嬴政定会直接放弃软弱的扶苏,如今他想知道一向反抗自己长子扶苏为何会自尽。
听了这么久的神迹,秦始皇嬴政真的在改变自己,他意识到好好培养下一代的重要性,若不想秦朝二世而亡,就必须培养好太子。
*
宋
“又一个自己自尽的,怎么和德昭一个德行,不过情况不大一样,这个是他爹让他死。”赵匡美实事求是。
“这点比德昭强。”赵匡美得出结论。
赵德昭……他算是过不去这个自杀梗了……
【等着太子李豫回来的时候为时已晚,自家弟弟因为维护自己而死,成了太子李豫心中过不去的坎。
关于三皇子咱们就说到这,历史上对三皇子李倓的记载只有这么多。
说来可惜若李倓没有英年早逝,说不定安史之乱能被很快平定,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好了,咱们接着说回之前的话题,唐肃宗猜忌杀害了自己的三皇子后,继续忌惮太子李豫。
他撤了太子李豫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又开始担心大将郭子仪会功高盖主,于是撤了他副元帅的职务。
这下有意思了,如此浩荡的大军出征,却群龙无首。】
太子李豫和三皇子李倓一起看向他们的父皇,此时他二人竟生出果真是烂泥扶不上墙的想法。
李倓心中纠结,要不要趁此机会直接拥立自己的兄长李豫为帝。
而太子李豫则想,要不要趁此机会拥立自己的弟弟李倓为帝,毕竟神迹说自家弟弟是太宗转世。
*
宋
“大唐也是倒了霉了,送走一个昏君,又来一个昏君,大军无主帅。”赵匡美不由吐槽。
此时赵匡胤特别庆幸他这个三弟不知道赵构那个小畜生干的事,他们大宋倒是有主帅,但是被那个小畜生!
“大哥,你咬后槽牙干什么,你想起咱们大宋哪个畜生了?”赵匡美问赵匡胤,他倒不记得他们大宋有同款昏君。
“单纯提唐朝太宗皇帝生气罢了。”赵匡胤道。
赵匡美点点头,但总觉的有点不对劲,他大哥似乎在瞒着自己什么。
【太子李豫和大将郭子仪一起被撤后,就有大臣提出担忧,几路大军作战却群龙无首,军心不齐怕是会出问题。
但是唐肃宗李亨却不以为然,他觉的安庆绪已经是强弩之末,要什么总指挥,随便打打就能打死他。
因为军中无大将,监军的宦官鱼朝恩就成了实际总指挥,这个鱼朝恩和李辅国一样,同样是唐肃宗的心腹,也不是啥好东西。
要说唐肃宗是真的喜欢重用宦官,并且还喜欢把兵权交给宦官,虽然是为了制衡朔方军事集团,但是安史之乱还未定,当下根本不是平衡势力的时候。】
【与此同时,安庆绪见唐朝大军来袭,吓的他赶紧像史思明求救,并答应史思明若他来救自己便把皇位让给他。
史思明大喜,决定出兵援助安庆绪。
大将李光弼见史思明率兵来到邺城外围,于是像宦官鱼朝恩请命允许自己率军围困史思明大军,其他大唐人马继续围攻安庆绪。
但不懂打仗的宦官鱼朝恩一口拒绝 ,他觉的史思明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浪。
万万没想到,史思明却掀起了滔天大浪,他派人偷袭唐军,而群龙无首的唐军还以为杀自己的是别的节度使大军。
于是唐军大败,史思明杀了安庆绪,收编了安庆绪的人马,占领了河北。
随后史思明登基称帝。】
*
贞观年
“荒唐!”李世民虽然猜到会战败,但听神迹所述后仍旧气愤不已。
大唐江山,大唐百姓就混在佞臣昏君手上!
“陛下,方才天幕中出现了三皇子李倓还有孽障李亨,也就是说那边的大唐王朝还有挽回的余地。”长孙皇后道。
长孙皇后聪慧,虽然今日是她第一次见神迹,但之前听李世民给她讲述神迹之事,长孙皇后有个大猜想,神迹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出现在不时刻的王朝。
也就是说,通过神迹是可以影响未来的。
被长孙皇后这么一提醒,唐太宗李世民眼神一亮,他今日是被气糊涂了,竟然忘了可以通过神迹改变王朝命运。
但李世民试了几次,他的心声并没有发到天幕上。
到现在众帝王也没有摸透神迹的奥秘,比如心声什么时候会出现在天幕。
【唐军大败,面对如此败仗,自然要有人出来背锅。
虽然罪魁祸首是唐肃宗,但唐肃宗绝不承认。】
天幕中出现卡通的唐肃宗,只见他手里拿着一口锅,头上几个大字,“把锅给谁呢?”
【按理说唐军大败,唐肃宗负首要责任,次要责任应该是乱指挥的宦官鱼朝恩的。
但宦官鱼朝恩可不想背锅,于是他开始在唐肃宗面前诋毁大将郭子仪,都是他的兵不好才战败的。
实事求是,这事和郭子仪有半毛钱关系么?都被罢免副指挥的职位了。
但偏偏唐肃宗降罪给了郭子仪,谁让他是节度使呢,趁机打压打压节度使的威风也好。】
天幕上,一口大锅硬生生的砸到了大将郭子仪的头上。
第216章
【罢免了郭子仪后这仗还得继续打, 唐肃宗又不想用太子李豫,于是唐肃宗李亨封李光弼为天下兵马副元帅,并兼朔方节度使。
临危受命的李光弼犯了难,他是被封为了朔方节度使, 但是朔方大军也得听他指挥呀。
此时的朝廷封号根本没什么威慑力, 且郭子仪原本在朔方军威信极高, 此次又莫名背锅被贬, 朔方大军自然不服。
李光弼想尽办法立威,甚至不惜杀了几个中级的军官, 但是始终没有办法掌控朔方大军。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唐肃宗李亨只能提拔朔方大军的另一位老将为副节度使,李光弼方才掌控了朔方大军。】
太子李豫和三皇子李倓二人一同叹气,他们对他家父皇着实失望,国难当头, 他家父皇却只想着自己的皇位。
他们两人的叹气挑动唐肃宗的神经, 唐肃宗李亨警惕的看向他两个儿子。
他心中盘算, 若李豫李倓二人造反, 自己的胜算有多少。
“还是让他们先内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唐肃宗李亨的心思再次出现在天幕。
李豫和李倓相当无语, 他们的父皇非但不反思自责, 反而想让他们兄弟二人内斗?
大唐正在生死存亡之际, 哪是朝堂内部争权的时候?!
唐肃宗李亨也是无奈了, 他想不明白为何只有他自己的心声会出现天幕上……
【唐太宗李世民】:不配为君。
唐太宗李世民的心声再次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 可惜只有这一句。
【史思明称帝后,打算继续率兵攻打唐军, 他势必要推翻唐朝,史思明打算攻打洛阳。
此时唐朝的兵力不如叛军史思明, 要守住洛阳很难。
当下最好的选择则是先放弃洛阳,驻守潼关,利用潼关的天然地势挡住史思明的先锋大军。
想是这么想,但是李光弼不敢,之前高仙芝的下场还历历在目。
最后李光弼退而求其次,他最终放弃洛阳但是没有退守到潼关,而是退守到河阳,利用黄河地势来对抗叛军。
等着史思明大军到了洛阳,洛阳已经是座空城,老百姓早就被疏散。
史思明转而攻打河阳,河阳一战,史思明大败,他终究打不过大将李光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