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而京官外放,则让地方官员有了晋升到京城的可能性。
  之前明朝一直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最后留在京城都是写了一手好文章却没有基层经验的官员。
  其他改革之策咱就不一一列举了,听完这些举措,大家觉的大臣张熜是个怎样的人呢?】
  “是个忠臣。”朱高煦开口道。
  “二哥,你方才还说他是小人,怎么又成了忠臣了。”朱高燧跟话。
  “这不是反转了么。”朱高煦丝毫不觉的自己被打脸,反正他脸皮够厚。
  “那不一定,你觉得这些改革当真是他自己定的?”朱高燧学会举一反三了。
  “不是他,那是谁,那个小畜生么!”朱高煦大声反驳。
  朱棣和朱高炽暂停观察神迹,姑且给那小畜生一个机会。
  第196章
  【或者说, 大臣张熜背后的嘉靖帝是怎样的皇帝呢?】
  【朱高煦】:大臣改革关皇帝什么事!
  都听神迹说了这么多,朱高煦的政治素养竟然没有半点长进。
  朱高燧都进步了不少,“二哥,你不觉得这个张熜和太监刘瑾很像?”
  “他俩怎么可能像!刘瑾可是太监!”朱高煦斩钉截铁道。
  朱高燧, 他算是明白为何他大哥不怕他二哥造反了……
  对每个粉丝的发言, 乐瑶都会积极回应。
  【如此大刀阔斧的改革, 说白了背后没有帝王的支持肯定成不了, 毕竟动了太多人的蛋糕。
  就像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太监刘瑾的改革,就与张熜的改革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不同的是, 嘉靖帝推出的工具人可比太监刘瑾要有能耐的多。
  首先,大臣张熜本身为官清廉,如此让想攻击他的人找不到任何错处。
  第二,大臣张熜不是单打独斗,他还提拔了一批改革派的人才, 像是桂萼、方献夫、霍韬、熊浃、席书、等人。
  像万历年间广为人知的一条鞭法, 最早的是便是由桂萼提出。】
  朱厚照快速把神迹方才提到的名字全部记下来, 如此多的人才, 怎么自己当年就一个没发现。
  朱厚照再次感叹自己用人的眼光着实不行,先是刘瑾随后又是江彬。
  【赵匡美】:既然这个张熜如此清廉能干, 为何还打击杨一清?
  赵匡美提问, 能看的出来他听到很仔细, 杨一清这个人他还记得。
  当初就是他平定了安化王之乱, 并联合太监张永除掉了奸臣刘瑾, 按理说也是一个好官。
  【这也是为何张熜被人贴上小人标签的重要原因,要知道当年杨一清是站在张熜一边, 曾维护过张熜。
  从道德角度来看,张熜这事的确做的不地道, 对恩人杨一清恩将仇报,打压排挤。
  但咱们从政治角度分析一下,杨一清为保守派,而张熜则为改革派,双方的政治观点完全对立。
  且当年杨一清上位很大的原因是嘉靖帝需要一位资质老的大臣作为过度,在大礼仪中没有明确表态的杨一清无疑是最适合的。
  咱就说嘉靖帝让两个政治观念不同的人共事,且都给两人私下打小报告权利,嘉靖帝当真没有想到会发生什么事?】
  【汉武帝刘彻】:坐山观虎斗。
  汉武帝刘彻表示这操作套路很熟悉,当年他皇爷爷封陈平为右丞相,周勃为左丞相,为的就是让他们两人内斗。
  “这小子学我大汉。”汉武帝刘彻断定朱厚熜在学他皇爷爷。
  【只有夺权,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且帝王又给了自己夺权的权利,作为有抱负的大臣,他们会如此做呢?
  这就是嘉靖帝朱厚熜的平衡术,他自己不亲自下场,而是给双方同样的权利,让一方斗令一方,最后他自己作为裁判。】
  “这小子真阴险。”朱高煦不由感叹,“挑唆别人打架,然后他看戏,这是正常人能干出的事么!”
  朱高燧则不由起了一身鸡皮,他忽然觉的这样的朱厚熜很可怕,表面一片和谐私下却玩阴的。
  朱棣背过手,虽然心里对朱厚熜这个不孝子颇为不满,但不得不承认,他这招平衡的不错,可以称的上帝王之术。
  只不过,用平衡之术的前提是双方都是有抱负的可用之臣,若出现奸佞小人…
  且这种帝王之术还容易引起朋党之争,像唐朝末年那般,掌控不好便一发不可收拾。
  【在张熜和杨一清的斗争中,张熜是赢了,但大家不要觉得张熜是最后的胜利者。
  聪明如斯的嘉靖帝怎么可能让张熜一家独大,他要的是能干活的大臣,而不是自己说了算的权臣。
  咱们捋顺一下大明内阁的权利交替,具体看看嘉靖帝的平衡之术。
  嘉靖三年正月,内阁大臣杨廷和告老还乡,蒋冕接任首辅,与杨廷和政治观点一致。
  嘉靖三年五月,蒋冕告老还乡,毛纪接任首辅,与杨廷和政治观点一致,同时升与杨廷和关系不好的石珤入阁,打压杨廷和一派。
  后因左顺门杖打臣子,毛纪阻拦无果,后辞官。】
  “几个月,换了三个首辅?”朱佑樘一脸惊讶,觉的朱厚熜在闹着玩。
  【嘉靖六年二月,费宏任首辅,遭礼仪派张熜诋毁反击,费宏辞官。
  嘉靖六年九月,大臣杨一清接任首辅,十月,张熜进入内阁。
  同年,嘉靖帝在张熜的提议下对翰林院官员大洗牌,杨廷和一派被肃清殆尽,朝堂格局也被重新打乱。
  嘉靖年八月,桂萼进入内阁,桂萼与张熜同为改革派。
  且嘉靖八年二月,嘉靖帝朱厚熜再次抬高内阁地位,提内阁首辅为文臣之首,权压六部。
  此时的内阁大有前朝宰相的意思,属于权利巅峰,嘉靖帝朱厚熜是画了一个权利大饼。】
  *
  “明朝皇帝就不怕相权压皇权?再次被文官集团打压?”赵匡美不懂就问。
  赵匡胤看向赵德芳,意思让他分析分析。
  赵匡胤已然把赵德芳当做储君培养,按理说立长不立幼,但是他的长子赵德昭死活不当太子。
  赵德昭有自知之明,他心里承受能力不行,按照神迹所述他赵光义几句话就自杀身亡,他这样的若是上位,面对的是大宋江山,光是想想就觉得压力倍增。
  因此赵德昭以神迹为由,不要太子之位,只当王爷,辅助他弟赵德芳。
  赵德芳想了想,“首辅更替如此频繁,说明还是皇权至上,且面对如此大的权利诱惑,一派上位,另一派必定争夺,在内斗中互相消耗,此相权非彼相权。”
  “你小子可以呀!神迹没白听!”赵匡美赞扬他侄子,分析的头头是道。
  【嘉靖八年九月,张熜斗倒杨一清,成为内阁首辅,凭着嘉靖帝朱厚熜对张熜的信任,内阁首辅的权利到达了顶峰!
  但嘉靖八年,给事中王准、陆粲弹劾一权独大的张熜,说他作威作福结党营私。
  于是嘉靖帝朱厚熜就借着这个理由敲打张熜,罢了他的官让他回家反省,当然不久后就官复原职。
  从这咱们可以看出权利还是在嘉靖帝朱厚熜手中,任首辅权利再大,让你滚回家就得回家。】
  天幕中出现卡通朱厚熜,只见他坐在皇位上看卡通大臣们相互斗殴扯头发,他头上几个大字,“权利在朕手中!”
  【嘉靖九年二月,张熜的死对头夏言出现,和当年张熜的套路一样,夏言上疏提议先祖应该分开祭祀。
  此时正是大礼仪之争的第二阶段,嘉靖想让他爹进太庙。
  因为有了张熜的案例在先,大家都知道只要讨好皇帝就可以高升,特别在大礼仪方面,投机取巧的官员自成议礼派。
  这也是为何嘉靖帝朱厚熜成功把他爹搬去太庙,还把成功的把明太宗改成明成祖,并且成功的用皇后占位把明仁宗踢出去。
  他后面这一系列的骚操作按理说是违背礼法的,特别把明太宗改成明成祖,简直不孝。】
  神迹再次提到明成祖这个庙号,朱棣瞬间黑了脸,“小畜生!”
  【可以说嘉靖帝朱厚熜用大礼仪为诱饵,树立了皇权至上的同时,又拉拢了一批朝堂新势力。】
  【路人甲】:有时候我都觉得朱厚熜他爹其实是嘉靖夺权的工具人。
  【路人甲】:毕竟孝字为天,大义在先。
  【路人甲】:老道士真是八百个心眼子!
  *
  唐
  李承乾听此又不由感叹,有人真是天生的帝王命,明明没接受什么正统的帝王教育,却能玩弄大臣于股掌之间。
  “高明觉得后朝小儿适合当皇帝?”李世民问李承乾。
  李承乾老实的点点头,他觉得朱厚熜特别适合当皇帝,简直就是天生的皇帝。
  如此帝王心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朕觉得他不适合当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道,李世民看人一向很准,朱厚熜的确有帝王心术,但却没有帝王胸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