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除此之外,朱棣开始思考他爹制定的政策是不是要改改了,太医的后代当太医,岂不是一个棒槌的后代全是棒槌。
  本该凭本事的医术,却成了世袭。
  还有农民后代只能当农民,商人后代只能当商人,把阶级限定后,更让阶级报团。
  文官集团怎么壮大的,不就是他们的后代也全是文官,到最后世家和世家间都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不得不说,朱棣是会举一反三的。
  而朱棣的想法竟然出现在弹幕中,如此又启发了朱佑樘父子。
  朱厚照崇拜到看向弹幕,不愧是他的太宗爷爷,治国的能力不是他能企及的。
  【还有几件反常的事情如下。
  首先是皇太后张氏,正德十四年朱厚照南巡时,兴王去世。
  张氏以皇帝的名义厚待兴王一家,不顾皇帝朱厚熜守丧期间,就让他继承王位。
  对自家儿子冷漠,对还是世子的朱厚熜却恩宠,如此行径着实让人想不通,就好似知道下一任的继承人是朱厚熜一般。
  且在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后,作为娘亲的张氏第一时间不是公布自家儿子的死讯,而是先与内阁大臣商量,将朱厚照的尸体从豹房转移到乾清宫。】
  虽然之前神迹提过这事,再听一次,朱佑樘仍旧心口发闷,这就是他疼爱了一辈子的皇后。
  朱佑樘想不通,作为娘亲,她为何对自己唯一的亲儿子如此冷漠?他们的儿子不才是她最大的依靠??
  【张氏和内阁大臣杨廷和以朱厚照遗诰,干脆利落的选了朱厚熜为下一任皇帝。
  这可是选一国之君呀,怎么能如此迅速?迅速到好像之前已经选定了一般,
  张氏还特意让她弟弟去迎接新皇。
  如此默契的合作,让人不得不多想。】
  朱佑樘的眼神变的冰冷,若之前他还对张氏念有旧情,如今则彻底的对她失望。
  在她心中只有她的娘家,为了张家她可以不顾夫妻之情,不顾母子之情,这样的女人怎配为后?!
  朱佑樘连最后的一丝体面对不想给张氏了,既然她不想当皇后只想当张家人,那就遂了她的愿。
  【第二件反常的事,明武宗朱厚照南巡回京后,大臣杨廷和封锁了京城所有城门。
  并且将江彬派去通州,也就是说明武宗朱厚照死的时候,身边并没有“自己人”。
  第三件反常的事,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后,杨廷和就把豹房夷为平地,毕竟是皇帝忽然驾崩的地方,朱厚照之死如此蹊跷,为何急着处理豹房?
  以上几条便是明武宗朱厚照可能被文官集团害死的疑点。】
  “这不已经板上钉钉了?”朱高煦不理解,这不明摆着的事么!
  【当然,这些疑点若要解释自然也是有正当理由的。
  比如调走江彬,可以看成文官集团排挤武官集团,这种在官场上很常见。
  再比如封城门,则是为了阻止朱厚照南下北上,一如之前所为。
  而豹房更不用说,众臣眼中的荒唐之地,自然要毁掉。
  所以大家觉得明武宗朱厚照是不是死于非命呢?】
  乐瑶不发表言论,毕竟谁都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说完了明武宗朱厚照,接下来咱们接着说大明下一任奇葩皇帝,有八百个心眼子的老道长!】
  恢宏的音乐再次响起,乐瑶特别高兴的翻到笔记的下一页。
  明武宗朱厚照真的是分析的太久太久了,没办法,谁让明武宗这段用了大量的春秋笔法,得掰开了揉碎了分析。
  终于!终于!到了下一个皇帝了!
  恢宏的音乐代表着乐瑶愉悦的心情!
  可这音乐一响起,嬴政他们立马眉头紧皱。
  老道长???听到这个称号就觉的不会是什么好皇帝。
  不愧是大明,每个皇帝各有各的奇葩,什么蛐蛐太子,土木堡战神,如今怎么又来了个老道长。
  *
  永乐年
  殿中的气氛再次凝固,朱高煦不由长叹一口气,“咱们大明是造了什么孽,皇帝都出家当道士了。”
  朱瞻基算是理解了神迹为何说他们大明奇葩了,是奇葩…
  *
  弘治年
  虽然不知下一个皇帝到底做了什么,但听老道长这个称呼,朱佑樘和朱厚照就有种不详的预感。
  此时朱佑樘开始认真考虑要不要给朱厚照生个弟弟了……
  第190章
  朱厚照长吐一口气, “爹,咱别带着偏见,说不定又是一个被抹黑的皇帝。”
  听神迹所述了这么多,朱厚照觉得凡事得听完再下结论, 别一棍子把人打死。
  实话实话, 这个皇位也不是他那个堂弟自己想当的, 要怪就怪自己没儿子。
  朱厚照开始考虑, 要不要生个儿子,毕竟真的有皇位要继承。
  听到抹黑二字, 朱佑樘愈发心疼自家儿子,明明有那么多功绩,明明可是个明君,却被抹黑如此!
  他的儿子到最后一刻还在反抗。可想而知他那时是多么的孤立无援……在绝望中而死……
  朱佑樘情绪又绷不住了再次落泪,连带着对朱厚熜产生极大的敌意, “他就由着你被文官抹黑?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朱厚照倒也理解, 毕竟他这个堂弟不是正统继位, 自己越荒谬他才越正统。
  但眼看他爹正悲愤交加, 朱厚照没再说什么,心里还挺感动, 他也不是没人疼的娃。
  虽然张氏这个当娘的不疼朱厚照, 但朱佑樘这个当爹的对朱厚照真是发自肺腑的疼爱。
  *
  宋
  赵匡美提出疑问, 他再次阴谋论了。
  “大哥, 你说杨廷和是不是故意让朱厚照绝嗣, 就怕朱厚照的后人翻案?”赵匡美认定杨廷和就是奸臣。
  “我觉的不是。”赵德昭摇头,“就算过继又不是亲生儿子, 我倒觉的真过继一个小皇帝反倒好控制。”
  “杨廷和又不是造反只想掌权当权臣罢了,选个年纪小的宗室更好掌握。”赵匡美认为杨廷和就是故意, 反正他对杨廷和的印象特别不好。
  赵匡美和赵德昭之争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天幕上,不过精简了许多。
  【赵匡美】:有个问题,为何不给明武宗过继个儿子?
  【赵匡美】:难不成大明朝也有金匮之盟?
  【大明虽然没有金匮之盟,但是有《皇明祖训》,是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
  祖训规定,若是皇帝没有子嗣,必须兄终弟及,而且必须是嫡母所出的弟弟,庶长子不可立。
  但是明武宗朱厚照是独子,朱厚熜虽然是朱厚照的堂弟,但不是一奶同胞。
  所以杨廷和立朱厚熜为帝,有依据但是也不怎么充分。
  接下来咱们一起分析分析为什么张太后和内阁大臣杨廷和要立明世宗朱厚熜为帝呢?
  明明朱厚照的堂弟那么多,偏偏就选中了不起眼的他?】
  天幕中,一个卡通小道长出现,只见他坐在地上,头上几个大字“为啥选我呢?”
  *
  永乐年
  “还能为啥,肯定是第二个傀儡朱佑樘!”朱高煦一副大明要完的模样。
  “说不定就是他和杨廷和联手篡位。”朱高煦越说越离谱。
  【首先咱们分析分析为何不选朱厚照的侄子辈继承皇位。
  明武宗朱厚照侄子辈中是有合适人选的,朱厚照的堂侄子朱载增,年九岁,岁数也还算合适。
  但是为何没选朱载增呢?目前有三种观点。
  第一,朱载增家的人丁太兴旺了,他祖父益王朱祐槟、伯父朱厚烨和生父崇仁王朱厚炫都还活着。
  朱载增若为帝,他身后如此大的宗室力量可不是朝堂众臣所希望的,万一朱载增再学宋朝皇帝宋英宗,非闹着给他爹加身个太上皇怎么办?】
  再次被提起的大宋,想到宋英宗,赵匡美不禁感叹,“这孩子其实还不错,起码改了咱老宋家的基因,可惜命短。”
  “哥!”赵匡美忽然想到什么,“你说宋神宗和宋哲宗这俩小子是不是被文官集团给害死的?!”
  赵匡胤眉头一蹙,陷入沉思。
  【第二种观点,文官集团太讨厌明武宗朱厚照,他在位这十几年把他们折腾不轻。
  因此他们一致决定重启明孝宗朱佑樘这一脉,从厚字辈找,那继承的就是明孝宗朱佑樘的大统,而不是继承明武宗朱厚照的大统,。
  说白了,不承认明武宗朱厚照的任何政策,如果可以,都不想承认他这个皇帝。
  而且因为绝嗣,再无人给明武宗朱厚照正名。】
  【第三种观点,皇太后张氏不想当太皇太后,因为一旦成了太皇太后会远离权利中心,不好庇佑张家子孙。
  所以为了继续当皇太后,她需要一个新的儿子,一个听话孝纯的儿子。】
  “他们当真恨我入骨。”朱厚照感叹,这个他们包括文臣集团还有张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