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对对对,还有好大侄子。”朱高煦松了一口气,这太子白给他都不要,太压抑了。
  【开通了京杭大运河后,新都京城的补给有了着落,且还可以满足边境驻军的供给。
  解决了补给问题,朱棣开始着手解决边境安全问题。
  于是有了他五次征北,大大降低了边境外族对北平的威胁。
  可以说为了迁都,明太宗朱棣从方方面面做了各种准备。】
  “爹这是蓄谋已久,这城府深的,啧啧啧。”朱高煦继续吐槽朱棣。
  一旁的朱高燧眼见他二哥如此口无遮拦,忙往边上大跨一步,可别连累了自己。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明太宗朱棣辛辛苦苦准备了二十多年,新建的北京奉天、华盖、谨身三座大殿却因雷击发生火灾。
  这场大火将建好不到一年的三大宫殿化为废墟,朱棣的心血也毁于一旦。
  且古代迷信,发生如此天灾,第一反应就是上天对君主的惩罚。
  当时的明太宗朱棣极其的难受,他连连下诏,并开始自省,如当年面对天灾的汉文帝一般。
  朱棣问众臣,新都北平遭遇如此灾害,是不是因为自己在怠慢了神明才造天谴?
  是不是自己作为帝王德性有失?
  是不是自己在政治决策对百姓不好?
  朱棣让臣子诚心进谏,一同挽回天意。】
  “天打雷劈,咱爹是缺了什么大德了?难道是因为造反??”朱高煦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哎呀,没想到造反真的会遭天谴,幸好自己迷途知返不打算造反了。
  “出去!”朱棣实在忍不了,直接把嘴碎的朱高煦给踹的出去。
  朱高煦可怜巴巴的站在大殿门口,好在他耳聪目明,脖子又长,虽不如在殿中听的清楚,但不耽误他看神迹。
  【见明太宗朱棣真心发问,作为臣子的自然谏言。
  大臣萧仪就当了领头羊,他进谏说,此次大火说明迁都是错误的,是老天对明太宗朱棣的警告。
  而且大臣萧仪还举例说明,看看灭亡的元朝,都城也是北京,国祚才多少年。
  大臣萧仪提议要顺应天意,赶紧迁都回南京才对。
  大臣萧仪这么一提议,其他臣子随即应和,都觉的天灾是上天对大明的警告,应该马上迁都回南京。】
  *
  宋。
  “这大明皇帝真惨,准备了二十年。”赵匡美感叹,“这下是不走也要走了吧。”
  “惨,好惨,哥,你说老天怎么不一个雷把赵光义那兔崽子给弄死?”
  “三叔,他连坟都没,老天劈哪?劈咱大宋宫殿?”赵德芳接话。
  “也是哈。”赵匡美挠头。
  【但是明太宗朱棣并没有听劝,反而大怒。
  他道,此次迁都是他思虑再三的结果,并不是草率决定。
  且北平为都的历史应该从周代召公封国开始,关国祚什么事,定都南京的国祚就长么?是东吴长还是东晋长,还是南宋长??
  随即明太宗朱棣又列举了迁都北平的好处,越说越气。
  于是他把建议迁都的大臣萧仪逮捕下狱,并处死。
  这下谁也不敢再提迁都之事。】
  朱高燧!!!
  朱高煦!!
  朱高炽无奈叹息……
  朱瞻基看向他家皇爷爷,果真是他皇爷爷的作风。
  【朱高煦】:那爹还问什么问,问了又不让别人说,别人说了还直接处死!
  【朱高煦】:虚伪又霸道,啧啧啧。
  【朱高煦】:嘿,大哥,造反哇,弟弟支持你!
  朱高煦虽然在殿外站着,但一点不耽误他的心声出现的天幕上。
  朱高炽……
  “滚出宫。”朱棣大声呵道。
  朱高煦立马跪下,“爹,我错了,真的错了。”
  大丈夫能屈能伸,为了看神迹,跪着也无所谓!
  【咱们再来看看明仁宗朱高炽要迁都的心有多么坚决。
  等着明太宗朱棣驾崩,明仁宗朱高炽登基,他立马就有迁都的打算。
  且朱高炽迁都也得到了大臣们的支持。
  但是迁都不是一句话就能迁的,像明太宗朱棣迁都也准备了小二十年。
  南京虽为旧都,迁回去虽比迁都北京要简单,也是需要时间的。】
  【明仁宗朱高炽下令修南京宫殿,毕竟那么多年没管,要迁回去总要收拾收拾。
  随即明仁宗朱高炽又将北京六部的印信收回,在新的印信加印“行在”二字。
  意思是把京都北平给改了名字,叫行在,这就等于宣告天下,废除了北平的京都之位。
  但正在明仁宗朱高炽准备就绪之时,意外又发生了。】
  朱高煦???
  【朱高煦】:什么意外,南京的宫殿也天打雷劈,发生火灾了??
  【朱高煦】:大明这是缺了啥德了!
  “老三,你出去,捂住他的嘴。”朱棣下令。
  朱高燧寻思他爹这是气糊涂了,捂住他二哥的嘴有啥用?他二哥又不是用嘴吐槽。
  【这次不是雷电引起的火灾,而是地震。
  虽然南京地震了,但是仍旧没阻挡朱高炽迁都回南京的决心。
  于是他先派太子朱瞻基回南京主持大局,而朱高炽则准备来年开春去南京。
  先让工匠修复宫殿。
  但是万万没想到,天灾后又是人祸,明仁宗朱高炽忽然病重。
  终究没迁都回南京。】
  【虽然明仁宗朱高炽死了,但是在他死前的遗诰中再三叮嘱太子朱瞻基,一定要迁都回南京。】
  天幕中出现卡通鬼魂朱棣和卡通鬼魂朱高炽,中间是卡通朱瞻基。
  只见卡通鬼魂朱棣头上两个大字“北平”,卡通鬼魂朱高炽头上两个大字“南京”
  听到此处,朱棣和朱高炽一同看向朱瞻基,压迫感袭来。
  朱瞻基颇为无奈,不是得罪爹就是得罪爷爷。
  这……
  【朱高煦】:照我看北平和南京都不行,死磕这俩干嘛。
  【朱高煦】:迁都我封地乐安不好么!风水宝地!
  朱棣……
  朱高炽……
  朱瞻基……
  朱高燧:能捂住他哥的嘴,捂不住他哥的心……
  第142章
  “爹我错了……”朱高煦认错认的是相当干脆, 不带嘴硬的。
  “哥,你看你的心声又飘在神迹上。”朱高燧指着大殿内的天幕。
  【朱高煦】:完了,完了我爹得赶我走。
  【朱高煦】:神迹呀!天赐我一个神吧!
  朱高煦…
  【汉王朱高煦进入直播间】
  乐瑶的直播间忽然又加了一个人。
  不过乐瑶没有在意,本来朱高煦就在一直发搞笑弹幕活跃直播间的气氛。
  因为朱高煦进入了直播间, 他的面前忽然多出一个神迹!
  “我有神迹啦!!哈哈哈哈!!”朱高煦激动的, 如此他就不用蹭他爹的神迹看了!
  这下朱高煦可不怕朱棣赶他走了, 他可以蹦高走!
  朱棣本想把朱高煦这碎嘴子踹出宫, 不想神迹一分为二。
  “滚过来。”朱棣让朱高煦进殿。
  朱高煦屁颠屁颠的滚进来了。
  朱棣指着神迹,“听好了, 神迹出现一条你的心声,朕就罚你抄四书五经一遍。”
  “爹…”朱高煦。
  “两遍。”朱棣指着神迹的手指头变成两根。
  “儿子定会管好自己的心,心无杂念,决对不打扰神迹。”朱高煦猛锤自己心口两拳,听着就疼。
  让朱高煦这么一打岔, 气氛倒是缓和了不少, 朱瞻基松了一口气, 向朱高煦投去感谢的目光。
  【朱瞻基既不想违背他爹的遗诰, 又不想辜负他家皇爷爷的心血。
  正巧朱高炽驾崩,汉王朱高煦谋划造反, 把朝堂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
  借着这个由头, 朱瞻基不提迁都之事, 于是被改了名字的都城北平还担任都城之责。
  久而久之, 北平最终成为了大明都城。】
  【朱高煦】:所以, 北平是因为我才成为了都城!爹是不是得谢谢我!
  不知朱棣是不是会谢谢朱高煦,反正朱瞻基是好好谢谢他二叔。
  “二哥, 两遍。”一旁的朱高燧小声道,作为朱高煦的好弟弟, 他得帮他哥记下罚写的数。
  朱高煦……
  只有他一个人受伤的世界达成……
  【就着这个话题,咱们把明朝迁都这件事展开唠唠,先说说明太宗朱棣为何要迁都。
  有人说明太宗朱棣迁都北平只为心安,毕竟他皇帝之位得的名不正言不顺。】
  “也是,朱允炆那昏君活活烧死在宫中,不免化作厉鬼,换我也得迁都。”朱高煦忽然理解他爹为何迁都了!
  朱高煦还煞有其事的点点头,一副他懂了真的懂了的模样。
  “四遍。”朱棣道。
  朱高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