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其中就有一个有关于李世民和杜正伦的小故事。
  贞观二年(628年),杜正伦负责记载《起居注》,就是记录皇帝一言一行的。
  唐太宗李世民就问道,是不是他说的每句话都要记录,若言辞不当怕是对百姓造成影响,如此让他都不敢多说话。
  杜正伦说当然要记,陛下既然自己说话的影响,该谨言慎行。
  这故事被流传下来,也被作为李世民改史的依据,有人认为李世民干嘛问,是不是提醒史官不该记的不记。】
  杜正伦先为李世民喊冤,“臣对天发誓,陛下所言句句属实。”
  【因为杜正伦敢于直言,因此被李世民看重,让他任太子左庶子,并嘱咐他道,太子年纪小又有足疾,怕他走歪路信小人,要时刻劝谏,若是不听,就告诉自己。
  杜正伦也不枉李世民信任,对太子李承乾时时劝谏,但是太子总不听。
  无奈之下杜正伦就告诉太子,是你爹让我管你,你得听话,如此太子就更不听了。
  不但不听,杜正伦此话还加剧了李世民和李承乾父子二人的矛盾。】
  杜正伦的一腔热血一下被浇灭了…
  怎么回事,太子为何不听,明明太子聪慧谦逊,难道是自己的德行让太子不服?
  而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注意力全在神迹说的足疾上。
  【李世民】:足疾?!
  这还是李世民的心声第一次出现的弹幕上。
  李承乾低头看自己的脚,心底一沉。而李泰听李承乾患有足疾,心里咯噔一下,目光随着看向他兄长的脚,若他兄长足疾严重如此,那自己……
  【这个出处于旧唐书上,说太子李承乾有足疾,都很难行走。
  但这个足疾应该不是天生的,对李承乾足疾这件事也有很多说法。
  有说是李承乾自己摔的,有说是李承乾贞观五年(631年)还有贞观七年两场大病导致。
  还有人说是李家的家族病,主播觉的这个比较靠谱。
  毕竟长孙皇后也早去世,毙于贞观十年(636年),死的时候才三十六岁。
  像李世民,晚年也受疾病困扰,据说最后病急乱投医,还让方士做丹药,要知道李世民向来不信求丹问佛,对秦始皇、汉武帝二人行为嗤之以鼻。
  但最后李世民也如此,看来定是病入膏肓,算起来,唐太宗李世民的寿命也不算长,死的时候才五十一岁,想刘邦登基的时候已经五十四,还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帝。】
  乐瑶这一番话可谓在唐朝投了一颗深水炸弹般。
  “上天有何事就冲着我李世民一人来,为何要连累我的妻儿。”李世民捂着心口,语气悲切。
  *
  宋
  “皇兄,那咱们赵家是不是也有家族病。”赵匡美刚说完,“不对,就你我二人短命,赵光义那个王八蛋……”
  说到这个赵匡美又顿住了,他好像发现了一个大秘密,赵广义那个王八蛋,会不会不是赵家亲生的!!
  李世民的心声再次以弹幕的形式到了直播间上。
  但是被直播间翻译了一下,呈现在乐瑶面前的话是,“李世民玄武门造孽,才得如此报应。”
  这点乐瑶十分不赞同。
  【这个报应不报应没有关系,若李世民这样的明君上天都要报应,那其他的皇帝不是要天打雷劈?】
  第96章
  乐瑶这一句话直接把李世民从自责的情绪里拉了出来。
  神迹都发话了, 李世民也没必要再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李世民硬生生的把情绪憋了回去,明明眼眶都红了。
  【先说说李承乾的足疾,首先李承乾没上过战场, 生于太平盛世, 应该不是什么旧疾复发。
  那什么病因会让李承乾连走路都困难呢, 现在有这么一种说法, 李氏一族应该有遗传性糖尿病还有心血管、高血压等疾病。
  李承乾的“烂脚”正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发病初期并没有什么太明显的反应, 只会口渴、多尿、身体消瘦。】
  听神迹说糖尿病的症状,李承乾一一对应,竟然全部对上。
  【若李承乾有糖尿病,长孙皇后和李世民二人之间应该也有人患次疾病。
  再说说长孙皇后的早逝,她患有气疾, 类似于现在的心肺疾病。
  这病若好好保养, 清淡饮食也不至于如此早去世, 主播觉的长孙皇后英年早逝, 和她生太多孩子有关。
  本来就有哮喘,哪能遭的住这么生。
  古代为何女子寿命短, 孩子夭折高, 和生孩子时年岁小, 且生的太频繁有必然联系。】
  李世民不由的看向正在睡觉的李治, 这已经是观音婢生的第四个孩子。
  回想起来, 每次生完孩子后观音婢就要修养很久,但自古以来女人生子都会虚弱, 李世民没想到生孩子竟然会耗娘亲的寿命。
  “这将会是朕最后一个孩子。”李世民过来握住长孙皇后的手,不生了, 绝对不生了。
  【至于李世民,更不用说,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这样的慢性病,加上早年征战沙场落下一身伤。
  就这样,还日日熬夜操劳,能活到五十一算不错了。
  这里不得不吐槽下大唐的饮食,从唐朝以胖为美就能看出,大唐饮食的高糖高热量。
  不说胖不美,但是过于胖真的会不健康。】
  【路人甲】:怎么变成健康快线了?
  被粉丝路人甲一提醒,乐瑶发现自己越说越偏,是哦,怎么说道健康问题上了…
  【咱们接上之前的话题说,太子李承乾的足疾绝对是个转折点。
  本来意气风发,突然连走路都困难,不说李承乾身为太子,就咱们普通人忽然遇到这种事情,心里会如何?
  反正要是我遇到这样的事情,我怕是会想不开。
  特别李承乾还小,心智还不成熟,更需要家人的开导。
  显然,李世民不是一个会开导的父亲,他的关心就是再派一个谏臣到李承乾身边,监督他不要因为这一点小事而松懈自己。】
  乐瑶放出动画,一个孩子一瘸一拐的走着,后面的皇帝小人头上几个大字,“一点小事。”
  “朕不会因此而轻视承乾。”李世民道。
  此话以弹幕的形式发到直播间。
  乐瑶叹了一口气,李世民是不会,但是李承乾自己呢?
  【李世民不会轻视李承乾,可李承乾自己呢?他能承受的了如此大的挫折么,别忘了,他不过还是个孩子。
  可能唐太宗李世民经历的太多,毕竟当年征战沙场,脑袋别在裤腰带打天下,抗挫能力自然要比太子李承乾好很多。
  但是换位思考一下,若当年的意气风发的秦王忽然坠马,成了残废,还能有日后的指点江山么?】
  神迹的质问让李世民沉默了。
  【足疾是一个大的打击,若有家人安慰,李承乾说不定也能渡过心里这倒坎,偏偏长孙皇后去世。
  那年李承乾不过十七岁,如此打击他如何承受的来,心里的唯一港湾没了。
  娘亲没了,而跛足的他甚至追不上长孙皇后出殡的队伍。
  双重打击下,太子李承乾渐渐开始走偏。】
  长孙皇后满眼心疼的看向李承乾,因为李承乾太懂事,长孙皇后对李承乾一直很放心。
  她都快忘了,他也只是个孩子。
  虽然事情都没发生,但是神迹说的每句话都直击李承乾心口窝,特别是那一句,甚至追不上娘亲的出殡队伍。
  李承乾的情绪一下崩了,就他这样的人凭什么做太子,凭什么为人子?!
  “阿娘。”李承乾整个人在颤抖,长孙皇后上去抱住李承乾,“阿娘还在,阿娘在。”
  李承乾扑在长孙皇后怀里嚎啕大哭起来。
  站在一旁的李世民不知该如何,他抬手想拍拍李承乾的肩膀,但手始终没落下。
  他从小就对李承乾严苛要求,从未柔情过,如今…竟是不会。
  【除了足疾加上长孙皇后去世的打击,还有一件事,方才咱们不是盘点了李世民安排在李承乾身边的大臣。
  大家有没有发现他们几人的特点?
  没错,这几位大臣都是直言不讳的臣子,不否认,这几位大臣都是大唐的肱股之臣,都是有大才之人。
  但是他们面对的是心智不成熟的太子,而不是身经百战的唐太宗李世民。】
  几位被点名的大臣被神迹说的一头雾水,他们的职责不就是把太子李承乾辅佐成陛下那样的名君么?
  【咱们举几个历史,看看李承乾是如何被劝谏的。
  比如有一次,李承乾和身边一太监玩乐,于志宁立马劝谏,并把这件事情上升到一个严重的程度。
  竟然与官宦如此亲近,这和秦朝的昏君秦二代有什么区别?!】
  *
  秦。
  如往常一样,秦始皇嬴政正在认真听神迹。
  才神迹说了那么多,最让嬴政关注是古代为何孩童多夭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