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苏轼砸吧砸吧嘴,叹了一口气。
  “你叹气作甚?觉得朕冤枉你了?你是不是讽刺朕吧。”宋神宗问。
  “对对对,官家您说什么都对。”苏轼不解释,反正解释没用,等他回去就请辞。
  看苏辙这样子宋神宗就来气,“你不服气是吧,苏轼!”
  “臣没有,臣不敢。”苏轼双重否定,双重否定代表肯定。
  【当时已经辞官的王安石还上书为苏轼说情,由此可以看出王安石并不是什么心胸狭窄之人。】
  听王安石还为自己求情,在场的苏轼大为感动,“王大人。”
  “祸自他出,如今又虚情假意求情。”司马光语气不屑,觉得王安石沽名钓誉,收揽人心。
  【对了,中间还出了一段小插曲。】
  乐瑶发了个小动画,一卡通小人被关在大牢里,抱着一条鱼大哭,头上一行大字,“我不想吃鱼!”
  “鱼多好吃呀?”苏轼不解,怎么能有人不喜吃鱼。
  【原来苏轼和他的长子约定,送菜就代表没事,若是送鱼就代表他死定了。
  一起苏轼长子有事,又让人代为送餐,那人一看,苏轼这伙食也太差了,于是就想着给苏轼改善一下伙食,就送了一条鱼。
  苏轼见到鱼,以为自己死定了,于是在牢中挥泪写诗给他弟弟,让他弟弟照顾自己家人。】
  苏轼……
  “哎呦,苏大人,以后还吃鱼么?”有同僚官员打趣苏轼。
  “吃,如何不吃,鱼多好吃。”苏轼道。
  【这真是一场误会,但是宋神宗已经打算原谅苏轼了,还冲重启了他的案子,派人重新审问。
  但是吃了鱼的苏轼误会了,都让我死了,还弄这些作甚,对对对,他有罪,有罪行了吧!】
  苏轼又笑了,这真是自己能干出来的事!
  【如此新政党派继续弹劾苏轼,好在苏轼大牢写的诗救了苏轼。
  宋神宗看苏轼诗里情真意切的,又想他之前功绩,于是原谅了苏轼,但是苏轼又被贬了。】
  这命…
  朝中同僚看向苏轼,心道,苏大人,以后还敢不敢嘴贱了!
  【话题又点偏,咱们继续说说苏轼怎么特立独行的。】
  【后宋神宗在三十八岁驾崩,王安石变法没了最大的依靠。
  新帝宋哲宗登基,当时宋哲宗只有九岁,朝堂由旧党司马光和高太后把持。
  司马光再次为相,支持旧政的苏轼机会来了,节节高升至礼部贡举。】
  宋神宗听自己三十八岁就驾崩了,微微一愣,没想到自己如此年轻就…唉,壮志未酬,壮志未酬呀。
  司马光听到变法失败方才心安,王安石之变法动朝之根本,官家从一开始就不该取之。
  【旧党上位后,自然要废除变法,全部废除,一条不留。】
  “司马光,你这狭隘心肠。”王安石把刚才司马光说他的话又还了回去。
  “你新法之荒谬,我自然全部废除。”司马光不以为然,觉得未来的自己做的一点没错。
  【这时候,苏轼又不同意了,其实新法有些政策还挺好的,不该全部废除。
  旧党如此激进,和之前的新党又有什么不一样,苏轼反对,于是他又被弹劾。
  苏轼再度要求掉离京城,不干了不干了。】
  王安石…
  司马光…
  宋神宗…
  的确,很独树一帜。
  苏轼,哈哈哈哈哈,不愧是我呀。
  *
  秦殿
  秦始皇嬴政那正携众臣自己皇子听神迹,秦始皇还让公子扶苏他们把自己听神迹时候的感想全部都记下来,回头他一个一个检查。
  “新政旧政。”秦始皇嬴政又记重点花画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神迹态度,嬴政的儿子们各不相同。
  公子扶苏认真记下来,晚上会找自己夫人仔细的讨论,听夫子的意见。
  而公子将闾则认真的记下一字一句,不发表任何言论,不说不错。
  公子高则能记就记,记不下来的地方就直白的写没听懂…
  胡亥则什么不记,总之,父皇说什么都是对的,他听父皇的,父皇比神迹厉害!
  这些都是赵高教他的,作业又不用做,还能得父皇喜爱,真好呀。
  【当然,还有一类人,像是蔡京】
  第31章
  蔡京??
  宋神宗问苏轼, “蔡京是何人?”
  苏轼想了想,而后摇头,他不知道, 没听说过。
  “蔡京是何人?”宋神宗又问王安石和司马光。
  两人同声道, “不知。”随后两人又同时冷哼一声,别过头去不看对方。
  如今是熙宁二年,蔡京还是个学生,未通过科举踏入仕途, 王安石和司马光自然不知道他是谁。
  先不谈蔡京,王安石和司马光同时问苏轼,“你到底支持谁?!”
  正好苏轼被夹在两人中间,进退两难。
  苏轼叹了一口气,要不,他还是请命出京做官吧。
  【路人甲】:主播已经说到东坡居士苏轼了,哈哈哈,提到苏轼, 怎么能不说说他弟弟苏辙!
  【路人甲】:我和我的冤种哥哥,哈哈哈哈!!
  熟悉的粉丝路人甲出现了, 乐瑶笑了笑,既然说到苏轼, 那就顺便把苏辙也说说,正好他也是宋朝新旧党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隆基】:苏轼的弟弟又怎么了?
  李隆基赶紧问, 方才神迹说后朝大臣苏轼所为,让李隆基挺喜欢这个有个性的臣子。
  *
  宋殿
  “这苏轼不错。”赵匡美被苏轼的牢中趣事逗的哈哈大笑, 听神迹扒了他们老赵家这么长时间的老底, 除了丢人就是丢人,难得遇到这么一段让人开心的。
  一旁的赵德芳点点头, “要说这心态真是不错,一次两次的被贬低,还能直言不讳,可为好官。”
  “对!”赵德昭同意,“父皇,儿子为苏轼请命,让他为我大宋所用!”
  “你伸出手来。”赵匡胤让赵德昭伸处手。
  赵德昭???
  虽然不知他爹让他伸手作甚,但是赵德昭还是老老实实的把手伸出来了。
  “你扒拉手指算算,现在苏轼多大。”赵匡胤道。
  赵德昭手僵住,对呀,苏轼是宋朝第六代皇帝宋神宗的臣子,现在应该还没出生…
  “父皇,咱们可以找苏轼祖宗,苏轼如此,他祖宗也差不了。”赵德昭道。
  赵匡美摇头,“此言差矣呀,驴神和封禅的那个玩意和你父皇不也是一个祖宗生的?”
  赵匡胤瞪了赵匡美一眼,这嘴,神迹是给他开了光了么。
  【赵匡胤】:苏轼弟弟如何。
  【好吧,那咱们就先说说苏轼的冤种弟弟苏辙!】
  听神迹提到自己弟弟,苏轼立马眼神放光彩,他弟弟怎么了,他弟弟可比自己要靠谱多了呀,看来苏轼很有自知之明。
  王安石和司马光同时看向苏轼,他弟弟又怎么了?
  【要说苏辙当年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科举会试的时候,苏辙竟然在试卷中大骂宋仁宗老年昏庸。】
  这事当时可是轰动一时。
  苏轼想起他弟弟当年的事情,一脸自豪,不愧是他的弟弟呀,哈哈哈哈。
  “你又笑什么?”宋神宗盯着苏轼看,对苏轼他真是又气又喜欢他的才学。
  “官家,我觉的我弟弟真不错。”苏轼直言不讳,光明正大的夸弟弟。
  “宣苏辙上殿。”宋神宗道,宋神宗要看看苏轼的弟弟怎么不错。
  如今的苏辙不过是个修订书籍的小官,谁的让他当时大骂宋仁宗呢。
  不让苏辙通过会试吧,显得宋仁宗不大度,让苏辙过吧,心里又不得劲,最后折中…给了个最低成绩,苏辙当了个小官。
  “殿下宣我作甚?”苏辙问传唤的宦官。
  “您快去吧,我可什么都不知道。”宦官不敢多说。
  苏辙皱起眉头,第一反应不是他家哥哥出什么事吧?
  到了殿中,苏辙连神迹都没看见,第一眼就看他家哥哥杵在王安石和司马光中间,苏辙心里咯噔一下,他哥,不会是当着官家的面,把这两人都给骂了吧?
  见自家弟弟来了,苏轼笑着介绍,“官家,这位便是下官的弟弟,苏辙。”
  “嗯,过来。”宋神宗让苏辙过来。
  苏辙遵旨走到殿前,众臣的目光都在上下打量苏辙,弄的苏辙心里发毛,这是作甚?
  “神迹让提到你,朕便让你来了。”宋神宗上下打了苏辙,只觉的苏辙比苏轼多了一份稳重,好似苏辙才是兄长。
  宋神宗提到神迹,苏辙这才发现神迹的存在,真是一门心思全操在他冤种哥哥身上。
  【要说苏轼和苏辙二人真是兄友弟恭,绝对的亲兄弟,特别是苏辙,堪称好弟弟模范。
  之前说过苏轼因为嘴欠入大牢,作为弟弟的苏辙急的不行,他上书请命,愿意用自己的官职换哥哥无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