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kbs全代表的脸色涨得通红:“不妥,太长了。”
  “那叫《宫》影视城?据我所知也是大量取景在济州岛。”
  kbs全代表怒道:“太短了!”
  “扑哧……”很多代表都偷笑起来。这个抬杠的人太损了,提案的两部剧,一个是mbc的,一个是sbs的,就是不提kbs的,逼得人家kbs代表用长短来反驳也是不容易。
  很多人循声看去,想看看这个抬杠的是何方神圣。只见一个斯斯文文的年轻人坐在唐谨言左手边若无其事地看报纸,刚才的话就是他说出来的。
  “是千家的小子,千昌明。”
  “看不出来这小子真损。”
  “他和唐部长……哦不,唐总裁关系很好?”
  “应该是,当初就是唐总推荐他和郑家那位参与项目。”
  场面变得很不严肃,唐谨言也失笑无言。
  元喜龙无奈地问:“唐总来个提案?”
  窃窃私语声顿时减弱下来,唐谨言在这种事上发言权大得很,提出的议案多半会被很认真的考虑,人们都很是期待,不知道他会提出什么有创见的东西。
  唐谨言本来还想谦虚一下,认为自己是个粗人不适合取名,结果被人们期待的目光盯得下不来台,咬牙切齿地憋了半天,灵光一闪想起了李教授给他起的id:“长河落怎样?又是中文诗词,又有意境,能体现中韩文化。”
  其实他至今都不知道这三个字到底什么意思,不过不妨碍他拿出来装逼。
  “唔……”代表们倒还真的认真考虑起来,老实说这三个字倒还真的比之前的提案多几分味道,就是含义莫名了点……长河怎么落来着?再说也和影视城的主题不搭界啊……
  见众人的表情,唐谨言也知道这个提案不太好,不过好歹让大家不明觉厉,面子保住了就行。他想了想,实在也没有更好的提案,无奈转向视频:“苏老先生怎么看?”
  视频那头旁观已久的苏山终于开了口:“既是中国方向的历史主题,又多为宫殿城墙建筑,用中国历史王朝命名吧,气势也磅礴。”
  “有道理!”唐谨言第一个点赞:“苏老先生果然有学识。那……以第一个帝国为名?大秦公司?大秦帝国影视城?”
  苏山点点头:“尚可。”
  “等等……这个方向我赞成,不过具体还得再议。”文化部权次长提出异议:“大秦太遥远,民众认知也不高,至少要挑选一个耳熟能详的,并且是中韩建交密切的时段。”
  苏山似笑非笑地看了看唐谨言,慢悠悠地道:“既是如此……何不叫大唐!”
  第一百七十二章 李教授的馈赠
  大唐!
  唐谨言的眼睛顿时亮起了精光:“就这个了!”
  苏山笑而不语。
  与会的代表们脸色各异,大多沉思下去。大唐,又是唐谨言为总裁的话,听起来就像他的私人公司一样,与会的部分代表心里不是太爽,不过官员们倒并不是太介意这个问题,总不能因为与谁同姓就放弃一个很好的公司名吧?他们真正沉思考虑的另有其他……
  权次长叹了口气:“改大宋或大明吧……”
  唐谨言哪里知道这些历史弯弯绕,不知道为啥要改,大唐对他太爽了怎么能随便放弃?立刻维护:“唐朝在世界上的认知度广啊,全世界都知道!”
  权次长有些苦笑,毕竟是资本合作的公司,可不是真正的国有公司,并不是他文化旅游观光部下属企业。如果唐谨言坚持,和苏山合在一起股份都60%了,本来就可以直接做任何决定,他一时倒也不好多说。而且看唐谨言那模样,大概是真不懂里面的一些名堂,他真要详细解释顾虑的话反而太着相了。
  唐朝……有些人懂,有些人不懂。那是中韩建交最密切的时段?如果打仗可以算的话,那大概真是最密切的时段之一了吧。从唐太宗到唐高宗父子俩相继三征高丽,前后打了二十几年,直到公元668年,李绩、薛仁贵破平壤,高丽灭亡……这特么可是灭国之恨,你说这是建交密切?
  但话又说回来,平壤那是现在朝鲜的首都,又不是韩国的。朝鲜半岛有三国,唐朝与新罗结盟,灭的是高丽百济,后来虽然唐朝新罗也有冲突打仗,但最终还是和解了。新罗一统大同江以南的三韩之地,唐朝稳固了辽东统治,双方这才真正开始建交。
  新罗一统也是半岛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事件呢,真正打破了东亚的政治格局,趁着唐朝精力放在吐蕃,与唐朝的冲突也是捞了不少好处的,倍有面子。干嘛非把自己代入被灭的高丽?打仗嘛哪国没打过,苏山还号称开坦克来过呢,大家还不是密切合资了?
  退一万步说,一个公司名称,倒也用不着牵涉多深的历史,民众也和唐谨言差不多,未必知道里面的弯弯绕。唐谨言那句反驳还是很有道理的,唐朝的世界知名度广,一提起来全世界都知道,影视城终究还是个旅游项目,牌子响亮很重要,确实要比其他朝代更适用。
  这么想着,权次长也就不再多说。连他都不多说,别人更没什么好说,公司名称就此定下。
  十月十日,大唐公司正式注册,唐谨言出任法人代表,总裁。如同部分人的顾虑一样,与唐谨言的姓氏挂钩得太离谱的公司名称让无数不明内情的人以为,这是唐谨言大权独揽的私人公司,一时间唐谨言成为商界上最耀眼的新星,举国瞩目。
  ※※※
  就在这举世瞩目、到处新闻网站和报纸都是他的名字的时候,唐谨言再度离开济州岛回到首尔,踏入东国大学的校门。
  他是再度来请李教授做顾问的。在电话里确认了李教授今天在学校,便前来会面邀请,以示诚意。
  他到的时候,李教授正在上课,他不便打扰,只是默默地站在门口等待,一动不动地静立了接近半个小时。
  “听说过程门立雪吗?”下了课,李教授冲着他第一句就是个典故。
  唐谨言摇头,茫然表示不知。
  李教授倒也没有解释,只是看他的眼神愈发和蔼,真像是二程看杨时似的。
  唐谨言也不是来学习典故的,见教授不解释,便开口道:“教授,我的来意……”
  “你的来意电话里不是说了么?你的公司主要是历史文化主题,确实需要我这种研究方向的学者做顾问。其实……你的大唐公司性质特殊,你就让文化部官员出面,真要邀请到比我出名的德高望重的知名学者并不难,为什么一定要找我这么个知道你黑底子的人呢?”李教授颇有些不解:“难道就因为我教过你几堂课?”
  “有几个原因。”唐谨言神色诚恳:“首先您的研究方向和我们公司主题正好贴合,再合适不过。其次在这方面的东西上,我真的不是太信得过很多所谓的教授,那都是什么玩意……有名又有什么用?还是李教授最好。”
  无形马屁最为致命,李教授失笑摇头:“你啊……”
  “第三……是因为……”唐谨言顿了顿,很认真地说:“我从来没有老师。您虽然只教了我几堂课,实际上是我唯一的老师。这种事情,我只想找自己的老师。”
  李教授怔了怔,也认真地看了唐谨言一阵,叹了口气:“做大唐公司的顾问自然是没有问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