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不多时,岁稔领着太医匆匆赶回来,崔芷沅直接免去繁文缛节,催促太医来给她把脉。
  太医取出绢布盖在她手腕上,郑妤瞧见他们引领翘首的样子,手止不住颤抖。
  此时此刻,所有人都盼着听到好消息,如若空欢喜一场,想必他们会万分失落吧……
  第76章 欢喜
  “恭喜殿下, 王妃有孕了!”
  一刹死寂,在场之人都愣了一下,待反应过来后, 皆欢欣鼓舞。
  “当真?!”郑妤又惊又喜,宛如身在梦中。她不放心,请太医再诊一次,得到同样的结果,如释重负。
  郑妤抱住李致, 喜极而泣:“殿下, 我们有孩子了。”
  “乐得不会说话了?”崔芷沅撞一下正在发懵的李致。
  李致后知后觉回抱她,怔愣笑道:“嗯, 我们有孩子了。”
  泪水泅湿玄衣, 李致轻拍她后背, 温声细语抚慰。
  宴罢回府后,趁郑妤沐浴期间,李致悄悄召来太医问话。
  太医道:“王妃怀胎不足两月, 胎像不稳, 需得细心调养, 免操劳,少忧思。加之王妃体质孱弱……”
  “体质孱弱?调养近一年,竟还体弱?”李致眉头紧蹙。
  近一年的时间里, 遵照医嘱给她进补, 督促她饮食作息, 居然成效甚微……
  “回殿下, 王妃经过调理后虽有改善, 但怀胎终究会比旁人辛苦些。不过殿下放心,臣定当精心竭力为王妃调理身体, 让王妃顺利诞下世子。”太医急着表衷心,却不知自己的劲使错方向。
  “实话实说,母子平安有几成把握?”
  “五……四成。”太医惶惶伏跪。
  李致惨淡一笑,又问:“妊娠和滑胎,哪一种对她身体损害最小?”
  “自然是妊娠风险最高,但……殿下您也看到王妃得知怀孕时多欢喜,若是滑胎,乐极生悲,恐引起心病。”太医偷偷抬头望过来,对上他的视线又迅速低下头去。
  似乎有话想说。
  “本王不喜旁人吞吞吐吐,有话直说即可。”
  太医支支吾吾,“臣斗胆问一句,王妃是否……落过胎?”
  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流涌上来,重重压在心口处,他差点喘不上气来。
  他死死扣住梨木方几,方几从中开裂。他声音发颤:“何时的事?”
  “具体时间臣不得而知,只是方才在寿宁宫给王妃把脉时发现异象,遂多嘴问一句。”太医抬手擦额头上的汗,“只是推测而已,殿下只当臣未说过。”
  ——
  “阿延你去哪了?”郑妤听到开门声,懒洋洋睁开眼睛,撩起纱帐往外瞧。
  灯已熄了大半,隐约可见珠帘外的模糊人影,茕茕孑立,分外凄清。
  郑妤扶着枕头坐起来,正准备下床,且听李致道:“方才去书房处理点事,你躺着别起身。”
  她含糊应声,躺回去,视线随李致走动而移动。他去浴室待了许久还未出来,她望着扑闪的灯烛,听着烟花爆竹声,昏昏欲睡。
  除夕夜要守岁……不能睡……不能睡……郑妤嘀咕念叨,拍拍自己的脸保持清醒。
  须弥,纱帐掀开,她惯性往里挪,李致却隔着被子拦腰阻止。李致躺到里边位置,搂住她道:“说过不要为我温席,又不听话。”
  “我本意也不是给你暖床,睡在外侧才能发觉你回来嘛。”她翻身面向李致,轻抚栽满忧愁的眉,“我们有孩子了,你不高兴?”
  他捉住她的手,在手背上落下一吻,道:“高兴,怎么会不高兴。可看你辛苦,便觉得它不来更好。”
  “哪能这样说 ”郑妤涨红了脸,娇嗔道,“我跟你行房也辛苦,你怎么不说不来更好……”
  “嗯?只有辛苦?”李致啼笑皆非。
  “当然不是,怀孕同理。”她牵起他的手放在小腹上,“我是它的娘亲,为它辛苦一阵,理所应当。”
  “燕燕,学着自私点,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孩子也好,我也罢,都不值得你赴汤蹈火。”
  最难的莫过于此。他可以用冬虫夏草改变她弱不禁风的身体,却无法改变她事事以别人为先的性格。
  李致不敢去想,她在丹阳那七年,过的是什么日子。通过远谟传回来的只言片语,他知晓一二便心疼不已,若知晓更多,他只怕会将温、曹两家赶尽杀绝。
  她落过胎,远谟不知,竟连解霜也不知。
  李致环住她的腰,手掌在后背轻轻摩挲:“燕燕,我有事想问你,若你不想说,可以不回答。”
  “你想问丹阳的事?”郑妤坦然自若,“没什么不能说的,我和他曾有过孩子。”
  李致手一顿,问:“他知道吗?”
  “不知。”郑妤淡然道。
  搬去郡府后第三日,她便怀疑自己怀孕了。那时他们因为曹氏闹得不可开交,因此她有意隐瞒。
  有一日回来,正巧解霜不在,她去井边打水,未想自己没法承受一桶水的重量,险些掉进井里。她张开双臂卡住井口,腹部撞上井壁,落胎了。
  后来,她病了好长一段时间,自此身体落下许多毛病。
  “都过去了。”郑妤释然,一笑置之。”
  李致听她说完,一言不发,只是将她抱紧了些。
  “太学那边……”
  “我会安排。”
  窗外烟花绚烂,她依偎在他怀中,想着未出世的孩子,恍然如梦。
  所谓圆满,大概莫过于此吧……
  昭庆二年正月初十,卫武侯自请赴兖州任都督,引起诸多不满。
  宣朝九州一百三十六郡,若卫武侯出任兖州都督,则与宣京接壤的湘、梁、兖三州都督,皆为李致亲信。
  暗中包围宣京,说李致没有不臣之心,谁信?
  是以朝堂之上,包括诸多口口声声称自己属于燕王党在内的官员,皆持反对意见。
  对此,李致并不意外。追随他的人,约有四成慕名效忠,有一成随波逐流站队,剩下一半,有赵太傅的同窗与门生,有出于崔、齐两家的亲信。
  真正唯他马首是瞻者,屈指可数。但那又如何?齐舟出任兖州都督,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堂上莫衷一是,李翊讪讪望向他求助。李致抬眸浅笑,并未响应支援。他相信李翊能看清局势。
  “肃静。”李翊冷脸皱眉,小手一抬,朗声道,“卿等顾虑着实荒谬,朕与皇叔血脉相连,他的亲信即是朕的亲信。皇叔所作所为,皆出自赤诚之心,此心天地可鉴,望诸公,慎言。”
  帝王仪态学有八分像,句读重音拿捏准确,是当皇帝的好苗子。
  “皇叔我表现如何?”刚下朝,李翊便来得意扬扬来邀功。
  “甚好。”
  李翊得了他的夸奖,笑得合不拢嘴,即刻讨价还价道:“那今日的策论能否减少一篇?”
  见他犹豫,李翊睁大水汪汪的眼睛,撅起小嘴,扒着他的手晃来晃去。
  “你皇婶教你的?”李致反握住半大手掌,单手将李翊整个人拎起来掂了掂,“可以,皇叔近来要去一趟汝南,那三道五日就由太傅来督促你的课业。还有……”
  “皇叔放心,朕,一定会好好保护皇婶和弟弟。”李翊将手负于身后,肃然正色道。
  “是妹妹也未可知。”
  “那皇叔喜欢弟弟还是妹妹?”
  他不答,李翊便一直追着他问。李致无可奈何,喃喃道:“喜欢燕燕。”
  ——
  春雨细如尘,霰雪纷纷。妇孺对坐,同享元宵。
  碗中团子圆滚滚,郑妤一手托腮望向茫茫雪幕,一手执汤匙搅拌,神情恹恹。
  “皇叔估摸着戌时才能进城,天才刚黑,你就盼上了?”李翊摇头叹气。
  郑妤跟着叹气:“倒也不是盼着,只是今晨醒来便心慌气短,总感觉有事发生。我有些担心。”
  “放宽心,皇叔洁身自好,嘉和郡主即便追去汝南,皇叔也不会多看她的。”李翊把凳子挪近,靠在她肩上。
  倒不是为杨幼宜进京后纠缠李殊延的事,可具体担心什么事,也说不上来。
  眼皮跳得厉害,郑妤轻轻推一下李翊,道:“陛下,我有点头晕。”
  “那朕送你去含章殿休息,等好些再回王府吧。”李翊搀起她往外走。
  冷风袭来,郑妤心蓦地抽一下,下意识拉起李翊后退。
  御林军火速亮出兵刃护驾,短兵相接,刀光剑影,刺客来势汹汹,目标明确,他们不与御林军缠斗,直往水榭冲来。
  远谟首当其冲,殊死搏斗,却难挡对方人多势众,逐渐落了下风。
  水榭三面临水,出路只有前方这一条。郑妤遥望湖岸,抓住李翊问:“陛下会游水吗?”
  “皇婶朕不走。”李翊直截了当拒绝抛弃她的提议,“朕答应皇叔要保护你和弟弟妹妹。”
  李翊说着说着从她身后站出来,昂首挺胸站在她身前。
  一名刺客趁乱跳到梅树上,荡进亭子。他抽出匕首大步靠近,李翊冲过去拦,刺客将他一脚踹开,直奔她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